APP下载

浅谈附红细胞体病

2022-11-07

新农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体温红细胞皮肤

王 炜

(锦州市太和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锦州 121011)

附红细胞体是归属于附红细胞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的一种多形性微生物,形态上以环形居多,圆形和卵圆形次之,顿号形和杆形很少,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附红细胞体侵袭动物后,可以粘附与动物红细胞表面,因此得名。附红细胞体大小基本在1.0~3.0微米,极少数在0.5微米以下。生物学分类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很难成功,繁殖方式以二分裂为主,主要存活于红细胞表面,少数游离于血清之中。附红细胞体对环境的抵抗力差,在高温和干燥环境下很快死亡;但在低温环境下,可以长期存活,冻干情况下,可以保存2 年以上。

1 流行病学

发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人和猪、牛、羊、犬、狐狸等多种脊椎动物都能够发病,猪感染发病的报道最多。除了直接接触传播外,血液传播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吸血昆虫如蝇、蚊、蜱和体表寄生的螨虫是附红细胞体的重要传播媒介,在吸血昆虫活跃的夏季和秋季,本病特别流行。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和用具,在进行药物或疫苗注射,动物断尾等操作时,都可以机械传播附红细胞体病。怀孕母畜感染后,可以经过胎盘将本病传染给胎儿。

2 临床症状

大多数动物感染附红细胞体以后,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一些不利因素作用动物机体,使其免疫力降低时,动物往往会发病。例如,饲料营养不够全价,蛋白质不足或碳水化合物不足等;饲养环境卫生状况差;消毒不及时;饲养密度过大;存在转群、剪牙、断尾、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天气突然变化且超出动物的低温调节能力。上述因素都会诱发本病。

比较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病早期表现“三红”和“一干”,“三红”就是指眼睛红、耳朵红和皮肤红;“一干”即鼻子干。中期,“尿色变”和“神经症状”“尿色变”说的是,动物排酱油尿或血尿,颜色为黄褐色或红色;“神经症状”指动物表现出行动异常,常见拱背或者有两条后腿不好使,无法正常行走,甚至不能站立。后期,“衰竭”和“低体温”,“衰竭”是因为病程的延长,发病动物消瘦,精神沉郁;动物在死亡以前,体温会低于正常水平。不同种类动物发病以后临床症状,不尽相同。

不同生长阶段的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表现不同。仔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皮肤颜色发红,后期出现黄疸。病猪怕冷聚堆,身体震颤,不爱吃奶,明显腹泻,先期粪便呈糊状,后期水样,颜色多呈现黄色或者灰色,出现腹泻后,仔猪迅速脱水,往往在3天内死亡。断奶仔猪,急性型体温升高到41℃以上,耳部、四肢内侧和腹下皮肤出现紫红色,鼻盘干燥,眼结膜炎,部分猪有眼屎,不爱活动,没有精神,喜卧,呼吸困难。有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轻度瘫痪。死亡前出现口吐白沫,四肢如游泳状划动。亚急性和慢性型主要表现皮肤苍白,被毛粗乱,没有光泽,毛孔有针尖大小出血点,猪背部皮肤最明显。病猪精神状态不佳,卧地不起,有异食癖现象。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粪便干燥。育肥猪,急性型皮肤发红,体温升高到41℃以上,便秘,呼吸困难,排茶色尿,严重猪尿中带血。亚急性和慢性型皮肤发白,消瘦,生长缓慢,便秘,常有异嗜现象。母猪,急性型,体温升高到41℃以上,泌乳减少,抗拒哺乳,呼吸困难。亚急性和慢性型主要是贫血,皮肤苍白,繁殖障碍,不发情,配不上种,孕猪出现流产、死胎。

牛主要表现体温升高到41~42℃,呼吸困难,先便秘后腹泻,精神状态很差,食欲减少甚至废绝,反刍停止。病牛多汗,肌肉出现震颤,步态不稳,后躯站立困难。尿液颜色变深呈深黄色,严重病例排血尿。可视黏膜苍白,并伴有黄染。

羊大多数呈隐性感染,遇到饲养管理差,应激因素等不利条件共同作用,才会引起发病。主要侵袭羔羊,表现有发热,体温升高到41~42℃,呼吸频数。可视黏膜苍白,进而出现黄染。病羊行走困难,左摇右摆,有的后腿不好使,轻度瘫痪。有一些羊出现抽搐等神经症状。部分羊有眼病,眼睑水肿,有眼结膜炎表现,有脓性眼屎,眼睑被分泌物粘住,睁眼困难。随着病程发展,病羊极度消瘦,个别羊因为身体衰竭而死亡。

狐主要呈现隐性感染,已经感染的狐遇到应激因素如转群、断奶和疫苗接种等等,会导致发病,发病以幼狐居多,但随着狐群中发病数量持续增多,成年狐也出现发病。2002年春季太和区出现狐群发病,大多是在接种疫苗以后发病,开始时认为是疫苗反应,后来发现许多未接种疫苗的狐也出现发病,采集病料送权威实验室检测,确定为狐附红细胞体病。最急性型:狐前一天吃食和饮水正常,但第二天一早就发现狐已经死亡。急性型:发热,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和饮欲废绝,出现抽搐等神经症状,病程1~2天,死前口吐白沫或血性泡沫。亚急性或慢性型:体温升高到41℃以上,可视黏膜发白带有黄染,病狐后躯不好使,无法站立,行走困难。间歇性抽搐,口吐白色或淡红色泡沫。

人感染后,如果机体抵抗力强,不显现症状,但处于带虫状态。身体免疫力低,会出现症状,临床症状不尽相同常见有发热,四肢无力,身体虚弱,食欲差;有的病人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或者腹泻,淋巴结肿大,关节或肌肉疼痛等;大多数患者爱出汗。

3 病理剖检

主要表现贫血和黄染,皮肤苍白,但四肢有紫色出现斑点,切开,可见胸腔和腹腔积液,血液稀薄如水,凝固不良。心包积液,心肌柔软苍白,肥大松弛;肺脏水肿,间质增宽;肝脏肿大呈黄褐色,质地脆弱;胆囊肿大,内充满胶样浓稠胆汁;肾脏苍白缺血,肾皮质膨大呈囊状,质软,内部积水;脾脏肿大变软;胃底出血,黏膜水肿;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切面苍白,常有灰白色坏死点或细小出血点。

4 实验室诊断

4.1 显微镜观察法

采取发病动物静脉血,一般将注射器内先加入生理盐水,在按照5∶1比例抽取静脉血。在载玻片上加入上述混合血1滴,再加入2滴生理盐水,置于400~600倍下观察,可见红细胞表面吸附颗粒状虫体,红细胞周围呈锯齿状或星芒状,感染严重红细胞变形呈菠萝状,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有活虫体即可确诊。取新鲜血液涂片瑞氏染色,在淡红色细胞表面发现蓝色活动虫体,即可确诊,虫体具有很强的折光性。

4.2 动物接种

取发病动物血液接种健康小白鼠,观察病变表现,必要时,采取小白鼠血液检查,确定病原。

5 治疗措施

主要药物有贝尼尔、磺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咪唑苯脲和四环素族抗生素等。

6 预防

6.1 切断血液传播途径

吸血昆虫会机械传播本病,在蚊虫活跃的夏季。使用灭蚊灯、艾叶熏来驱杀蚊虫,将动物舍附近的水坑填平,防止蚊子滋生。使用伊维菌素或者阿苯达唑等驱虫药拌料,驱杀动物体表的虱子、蜱、螨等体表寄生虫。在注射药物或接种疫苗时,针头必须及时更换或消毒。用于动物断尾、剪牙的工具,操作每头动物以前都要确实消毒处理。

6.2 加强饲养管理水平

饲喂全价饲料,采取措施减少应激因素,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寒保暖或防暑降温准备。在附红细胞体多发季节,可提前投放预防药物。规律消毒动物舍,有效杀灭环境中的附红细胞体。

6.3 做好生物安全防护

防止外来人员进入动物生产区,引发机械传播。经常观察动物健康状况,发现贫血、黄疸症状,及时将患病动物隔离,加强环境消毒,每天至少2 次,及时治疗或淘汰患病动物。对进出养殖场的车辆和人员要严格消毒。

猜你喜欢

体温红细胞皮肤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第二层皮肤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