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染性法氏囊病

2022-11-07

新农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母源法氏囊浆膜

杜 强

(锦州市太和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 锦州 121011)

1 病原特征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双股核糖核酸病毒科,禽双股核糖核酸病毒属,直径55~56纳米,共有两个血清型,即血清Ⅰ型和血清Ⅱ型,血清Ⅰ型最初从鸡和火鸡身上分离而来,对鸡和火鸡有致病作用;血清Ⅱ型无致病性,两个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免疫原性。血清Ⅰ型存在多个血清亚型或变异株,相互之间的交叉免疫原性在30%~70%。

病毒没有囊膜包裹,仅仅由衣壳和核酸组成。病毒呈20面体对称,在感染细胞内呈晶格排列,没有血凝性,主要侵害部位是法氏囊。病毒可以在鸡胚绒毛尿囊膜和成纤维细胞上增殖。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可以在外界环境中存活可以达到数十天之久。在56℃条件下,可以耐受5个小时,对乙醚、氯仿、酚类和硫柳汞都有一定抵抗力,对氢氧化钠和氯化铵敏感。

2 流行特点

自然情况下主要发生于鸡和火鸡,很少发生于鸭和鹅以及其他禽类。任何日龄的鸡都可以感染发病,一般情况下,刚出壳的小鸡由于受到来源母体的抗体保护,不容易感染发病。2~10周龄鸡群易感,3~6周龄雏鸡最易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大量临床实践表面,高温多雨季节发生频率最高。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发病。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特别是核蛋白含量过高,会诱导本病发生。急性法氏囊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一般3天就可以波及全群,感染率达到100%,发病的第5~7天出现死亡高峰。非典型法氏囊表现为传染性比较弱,传播速度慢,零星发病,病程迁延1个月甚至数个月,感染率和死亡率都不高。

3 临床症状

在易感鸡群中,常常突然发病,潜伏期比较短,多数为2~3天,病程一般一周左右,早期可见病鸡啄食自己的泄殖腔,随后,病鸡出现腹泻,排白色水样粪便,粪便中充满尿酸盐,肛门周围的羽毛常常被粪便污染。随着病程发展,鸡群的采食量和饮水量明显减少,病鸡消瘦,畏寒,常常打堆在一起,病鸡步态不稳,走路摇摆,颈部和躯干震颤。发病双目紧闭,头部下垂,鸡羽毛松乱,没有光泽,发病后期病鸡体温低于正常,严重脱水,极度衰弱而死亡。急性法氏囊病呈现出突然发生,感染率高,尖峰死亡曲线,迅速康复等临床特点。

亚急性或慢性法氏囊病潜伏期不明显或者很长,发病鸡也出现戗毛、闭眼、嗜睡的情况,病鸡数量少,零星出现为主,没有明显的聚堆怕冷症状,发病后期,病鸡的脱水状况也不十分明显。

4 病理变化

人工感染没有法氏囊母源抗体保护的易感鸡。感染24小时后,可见法氏囊浆膜轻度水肿,36~48小时,法氏囊开始肿大,浆膜水肿明显,72小时,法氏囊水肿最明显,5天后,法氏囊开始萎缩,感染7天以后,法氏囊重量仅为原来的1/5~1/10。

急性型法氏囊病,病鸡脱水明显,胸肌颜色发暗,胸肌和腿肌常见条纹状或斑点状出血,腺胃乳头周边,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的黏膜处有暗红色或淡红色出血点或出血斑,呈条带状分布,整个法氏囊肿胀明显,达到正常的2~3倍,呈现浅黄色,浆膜水肿,浆膜下充满淡黄色胶冻样物质,切开囊腔可见果酱样黏液或者淡黄色、奶白色干酪样物质,法氏囊黏膜肿胀,发黄,黏膜有小出血点。严重病例整个法氏囊出血,呈现黑紫色,外观如同好像紫葡萄。肝脏肿胀,呈现土黄色。肾脏明显肿大,肾内充满白色尿酸盐沉积,输尿管由于充满白色尿酸盐,鼓起呈现白色绳索状。法氏囊组织切片镜检,可见淋巴滤泡变性坏死,间质水肿,并相继出现囊泡或腺管样结构等病理组织学变化。法氏囊变异株引起的法氏囊病,法氏囊病变主要是萎缩,法氏囊肿大和胶冻样渗出不明显,脾脏肿大,有灰白色小坏死点。

非典型法氏囊病,法氏囊肿胀不十分明显,浆膜出现淡黄色,但浆膜水肿不明显,也没有过多的分泌物。法氏囊腔内黏液增多不明显,很少见干酪物质。法氏囊黏膜偶有出血。法氏囊没有呈现紫葡萄外观的严重出血病变。肝脏呈现土黄色,肝脏表面和边缘有特征性的白色冰花样坏死灶。很少见到胸肌和腿肌出血,肾脏有白色尿酸盐沉积,但是肾脏肿胀并不明显。

5 诊断

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开展实验室检查。

实验动物接种,采取发病鸡的法氏囊或脾脏研磨制成混悬液,离心取上清液,用适量上清液给21天的雏鸡滴鼻,如果接种鸡发病,解剖有明显法氏囊病变,即可确诊。病原分离可以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血清学试验可用于法氏囊病诊断的血清学试验主要有琼脂扩散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病毒中和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较为常用的是琼脂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典型法氏囊病和非典型法氏囊病康复鸡抗体水平有一定差异,典型法氏囊抗体水平比较低。

6 治疗

用百度杀等消毒液对发病鸡群、鸡舍及用具进行喷洒消毒。

对于典型法氏囊病,由于鸡群发病急,死亡快,主要应用高免卵黄抗体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配合多种维生素和葡萄糖,增加营养;使用通肾排毒药物,促进机体尿酸盐的排出。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舍温度2~3℃,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1%~2%。

对于非典型法氏囊病,由于鸡群是零星发病,病程又比较长,采用高免卵黄抗体治疗效果不理想,全群注射抗体以后鸡群症状很快缓解。但是,过一段时间还会出现法氏囊病情,常常出现注射多次高免卵黄抗体,仍然反复发生法氏囊病的情况。临床实践证明,使用含黄芪多糖等增强免疫力成分的抗病毒药配合维生素C进行治疗,效果比较好。不但抑制了法氏囊病毒,而且提高了鸡群的免疫力,极大程度防止鸡群零星发病,反复感染的情况发生。添加剂量为10%含量的黄芪多糖粉剂,按1%的比例拌料,连用7天,维生素C可以按说明书剂量添加。

7 预防

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选用适当疫苗对雏鸡进行免疫接种。法氏囊疫苗分为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类。弱毒疫苗又分为高毒型、中毒型和低毒型。毒力较强的疫苗适合母源抗体水平中等或母源抗体较高的鸡群,对母源抗体水平低或无母源抗体雏鸡可产生毒害作用;毒力较弱的疫苗,安全性好,但诱生抗体能力比较弱,对有母源抗体的雏鸡免疫效果差。灭活苗主要用于母鸡免疫。为达到预期免疫效果,各鸡场应该根据当地法氏囊病的流行状况和雏鸡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制定本地免疫程序。

在鸡群免疫法氏囊疫苗前3天,添加黄芪多糖药物和维生素C,使用3天。与不添加进行对比,经过监测法氏囊抗体水平发现,使用黄芪多糖与维生素C,可以有效提高法氏囊疫苗免疫抗体水平,预防法氏囊病发生。

8 鉴别诊断

应该注意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大肠埃希菌病等进行鉴别。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肾脏病变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相似,并且有呼吸道症状,剖检可见下支气管的出血病变;新城疫粪便一般为绿色;大肠埃希菌病也可以引起法氏囊的轻度病变,鉴别诊断需要进行细菌培养鉴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饲喂磺胺药物超量,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不足等,都可以造成肌肉出血,在诊断时需要多加注意。

猜你喜欢

母源法氏囊浆膜
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