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西地区塑料大棚一地三收肥药双减增效技术协同应用模式

2022-11-07徐文成李振宇

新农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防虫网塑料大棚水肥

徐文成,李振宇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保护地技术服务总站,辽宁 喀左 122300)

1 技术背景

蔬菜塑料大棚设施栽培技术是充分利用太阳能,通过人工搭建棚体骨架、覆盖塑料膜、设计通风口可以开合、应用防虫网、遮阳网等措施创造可控的植物生长发育环境,从而获得高产、绿色、优质、高效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塑料大棚设施是一次性投入、多年生产使用的设施,由于土地长期连做种植、循环利用,使土壤得不到“休息”,导致塑料大棚连作障碍和病虫危害的愈加严重,导致蔬菜品质不佳,产量降低,农民经济效益提升困难。近年来,喀左县保护地技术服务总站承担“朝阳市设施蔬菜绿色标准化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朝阳市蔬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朝阳市果菜类有机肥替代化肥实验项目”,通过单项技术示范、集成模式创新等。在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土壤消毒、生物菌剂、有机肥与秸秆等有机物料部分替代化肥、集约穴盘嫁接育苗、防虫网、黄蓝诱虫板、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协同应用,不但改变辽西塑料大棚一年二茬的传统模式为一年三茬的高产高效栽培,还有效缓解土壤连作障碍、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降低农药用量及产品残留,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探索出该地区塑料大棚设施栽培蔬菜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的新途径。

2 协同技术项目

土壤消毒、闷棚;秸秆发酵床、生物菌剂;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杂交种;集约穴盘嫁接育苗;防虫网;黄蓝诱虫板;性诱剂释放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休耕;物理、化学病虫害防控等。

3 协同技术效果

通过协同应用技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改变传统一年二茬为一年三茬,年产量提高20%;秸秆发酵床、生物菌剂、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土壤孔隙度提高1倍以上,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有益微生物群体增多;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可节水3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施15%以上;在病虫害防治中应用防虫网、诱杀黄蓝板,“物理+生物+化学”农药防治过程中,农药施用量减少45%~50%;可使西瓜、黄瓜提早上市5~7天;减少用工投入,农产品优质率80%以上,合格率100%。

4 技术操作要点

选用抗病、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杂交品种。培育健壮苗木是关键,采取嫁接、集约化穴盘育苗。有机肥与秸秆等有机物料部分替代化肥。土壤消毒、高温闷棚、水肥一体化,防虫网、黄蓝诱杀板,膜下滴灌等协同措施,可调控土壤环境,改善棚室二氧化碳和有益微生物群体,尽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良好环境,保障植株健壮生长,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实现蔬菜塑料大棚设施栽培周年利用,增加产品产量,降低产品农药残留,改善产品品质。

4.1 秸秆发酵床技术

时间、规格:每年采用该秸秆发酵床技术一次,建议最好在春茬应用,其次夏茬应用,定植前15天左右进行。使用大棚小型开沟机,开沟宽50~60厘米(等于畦上定植行的宽度),沟深30~40厘米,沟长与塑料棚长基本相当,开挖的土按等量分放两边。

秸秆选择与用量:主要采用玉米秸秆,也可配以稻草、杂草、豆秸、花生秧、高粱秆、食用菌栽培菌糠等。每亩用量2000~3000公斤。

铺秸秆:用铡草机截成2~5厘米小段的秸秆(玉米秸、麦秸、豆秸、稻草秸等),铺完踏实,厚20厘米左右,挖沟深30厘米。玉米秸要拆开捆,不能用整捆的,秸秆铺满槽沟,要铺实,踩实,畦沟两头的秸秆要露出10厘米,挖沟深40厘米。

4.2 生物菌剂的使用

施用生物菌肥,可改善土壤生物性状,微生物能够活化土壤有机与无机养分,分解有机物,释放供蔬菜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配比: 菌种∶麦麸子=1∶15,活化剂对水喷洒于拌好的麦麸子上,要拌均匀,湿度为用手握能从指缝间滴2~3滴水为宜,拌好后避光堆积发酵5~24小时即可使用,最好当天用完。将菌种均匀撒在秸秆上。回填土做畦,可先撒填少量土用铁锹拍打,随后回填土还要不断用铁锹拍打秸秆和床面,让土进入秸秆空隙当中,防止大量下沉和秸秆分解过快,产生二氧化碳过快。覆土厚度20厘米左右,即畦高25~30厘米。

浇水:定植前5~7天往沟内浇水,一定要浇透秸秆,水面高度达到畦高的2/3,上层所覆盖的土被水洇湿,浇水时要注意畦面不平处,在定植之前进一步调整。

打孔:定植前4天用直径14号的钢钎子打孔,深度以穿透秸秆层为准,不在植株和两行间打孔,防止伤根,也防止地上叶片受到危害,要在畦肩两侧斜插入打孔,注意以后每浇一次水都要重复打一次孔。

4.3 土壤消毒

可采用物理高温闷棚与施用辣椒素、氯化苦等药剂结合进行土壤消毒,消毒时要用塑料紧贴地面密闭封闭,这样膜下15厘米左右深的土壤温度可高达60℃以上,这样经过10天时间,可把土壤中和棚室内残存的病菌、病毒、根线虫和其他虫卵、虫蛹杀死,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而松软。

4.4 有机肥替代化肥

秸秆还田,把牛、马粪便一层加一层秸秆堆在一起腐熟发酵,这样能把更多的有机质腐熟出来,对改善土壤,消除连作障碍,提高作物产量效果明显。

4.5 水肥一体化

每个塑料大棚建立独立的供肥供水一体系统,由主管道、阀门、加压泵、施肥器、过滤器等部件组成,采取软管喷灌、滴灌、渗灌,做到阴天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浇水后密闭棚室增温后逐渐放风排湿,减少夜间结露。

4.6 确定品种,集约穴盘嫁接育苗

选用当地主栽、综合能力强、市场关注度高的杂交品种作接穗;选用抗逆性强、亲和力高的品种作砧木。培育小苗可采用50孔或70孔穴盘播种集约育苗,营养土要求疏松通透,田园土最好从种植葱蒜类的土壤中选取,切不可使用含对秧苗有害的物质(如除草剂等)以及病原菌和害虫较重的田园中取土,建议使用商品育苗基质。播种后覆土,覆盖地膜。嫁接可采用插接、靠接、贴接均可。砧木、接穗播种时间根据品种进行调整。嫁接后注意晴天遮阴,阴天保温。嫁接苗成活后每周用恶霉灵等内吸性杀菌剂预防苗期病害,

4.7 悬挂、安放黄蓝诱虫板+性诱剂等诱杀害虫

利用害虫对不同波长、颜色的驱性,在棚室内悬挂黄板、蓝板。每50平方米设1张,性诱剂释放器每亩塑料棚放置10瓶。

4.8 安放防虫网,遮阳网

在开合通风口处安放防虫网,做好害虫的“外防输入”应用,防虫网既可通风,又把害虫拒之棚外,从源头上切断害虫传播的病毒危害,免除了购药配药喷药的农事劳作,节省了购买农药的开支,省心、省力、省钱,既防虫又环保,减少农药施用,降低产品农药残留,提升产品品质。遮阳网主要应用在夏季高温酷暑季节,起到遮阴降温避暑,减轻太阳强光对作物的危害,满足作物的生长外部环境。

4.9 合理确定株行距,保证植株密度

科学布置植株密度,合理确定株行距,提高适宜的叶面指数,从而提高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增加冠层的着光量,及时调整棚室的通风口大小,促进空气流动性,调节二氧化碳浓度、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等。

4.10 休耕

对于土壤盐渍化严重的棚室,连续两个周期后,应当安排适当时间进行休耕一个茬口,高温闷棚,深翻晾晒。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5 茬口安排

5.1 春茬西瓜栽培

一般1月上中旬育苗,3月中旬定植,4月下旬开花授粉,6月中旬收获拉秧。选用皮薄、早熟、耐低温、抗病、含糖量高、商品性好的早熟品种,如金牌天王、小地主、日本甘泉、绿梦等杂交品种。采用嫁接育苗。砧木选用抗枯萎病、黄萎病的白籽南瓜、农丰圣砧或超丰F1或全能铁甲F1等。塑料大棚跨度一般9~10米,顺棚向栽植7行,株距50厘米,选壮苗定植,覆盖小拱棚,每亩栽植西瓜苗1000株,待西瓜苗长到4~5片叶时,及时摘心留蔓,每株留2个大小相对均匀的主副蔓。当瓜蔓长到9片叶时要及时吊蔓。未开花授粉前如缺水,可视情况浇一次小水。当瓜长至鸡蛋黄大小时开始加大水肥管理,选用高氮、高钾型水溶肥料交替使用。开花坐果要做好授粉标记,一般授粉后36天左右即可成熟。此茬一般亩产西瓜4000~5000公斤。

5.2 秋茬黄瓜栽培

一般6月上旬育苗,7月上旬定植,8月中旬进入采摘期,10月中旬拉秧。选用耐高温,抗逆性强的品种,育苗期、幼苗期正值太阳光线照射强,高温,多雨季节,注意秧苗不要徒长,控制好遮阳网与光照的关系,通风与土壤湿度、空气湿度的关系,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温度控制在15~20℃,亩栽植2500株左右,定植时间选择晴天下午4时以后进行。定植后及时浇水,初花期白天达到30℃放风,午后降到20℃关闭封口,当植株6~7片叶、高30厘米以上时,拉绳吊秧,可使用吊瓜夹,省工省时。吊秧太早,瓜秧长得细嫩,不利丰产,根瓜坐住以前,一般不旱不浇,坐住瓜后,增加浇水次数,结合水肥一体化设施每次每亩冲施氮磷钾三元水溶肥5~10公斤,冲两次后冲施一次硝酸钙,每次每亩20公斤。

5.3 越冬菠菜栽培

越冬菠菜10月中旬直播,11月末进入休眠期,翌年3月上旬为收获期。黄瓜拉秧后迅速整地每亩施入5立方米优质腐熟有机农家肥,25公斤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一般宜选用越冬性强、抽薹迟、耐寒性强的中、晚熟品种,如圆叶菠、迟圆叶菠、华菠1号、辽宁圆叶菠等品种。每亩需要种子3~5公斤,采用沟播,行距15厘米,沟深4厘米,播后覆土搂平畦床。播种前一天,用35℃的温水浸泡种子12~20小时,浇明水,出苗后2~3片叶之前,要蹲苗,促发根系生长,3~4片叶后,加强肥水管理,以冲施钾肥为主。12月初浇一次越冬防冻水,中下旬在苗床表面撒一层牛马粪肥,翌年1月下旬浇返青水,开始加强肥水管理,2月末至3月根据市场需求及行情及时收获上市。

6 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分析

应用土壤消毒、闷棚,秸秆发酵床、生物菌剂,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杂交种,集约穴盘嫁接育苗,防虫网,黄蓝诱虫板,性诱剂释放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休耕,物理、化学病虫害防控等协同技术,产品产量比传统技术提高20%以上,节约用水30%以上,节约化学肥料15%、节约化学农药45%以上,产品合格率100%,优质率80%以上。亩节本增效3000元以上。

6.2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分析

选用新杂交品种,应用嫁接、闷棚、水肥一体微喷灌,安放防虫网、黄蓝板、性诱发生器、秸秆发酵床、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协同技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缓解了塑料大棚连作障碍,有效利用作物秸秆和农业废弃料,清洁农村的环境,达到了节肥、节药的“肥药双减”绿色生产目的,降低产品的农药残留,确保了农产品的食用安全。

猜你喜欢

防虫网塑料大棚水肥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河南省钢骨架塑料大棚拱架结构标准化设计研究*
基于光谱指数的流域尺度农业塑料大棚制图
防虫网作用大 种类多巧选择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塑料大棚遥感指数构建
不同颜色防虫网下豇豆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塑料大棚
“水肥一体化”这么厉害!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