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杂技艺术的发展与思考

2022-11-06边发吉

杂技与魔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杂技剧场线下

文|边发吉

2020 年以来,在新冠疫情的倒逼之下,中国乃至全球杂技界在危机中积极寻求突围之路,一些看似过渡性的无奈之举,却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行业变革,助推了新技术、新模式、新阵地在行业内的有效应用,激发了杂技艺术在观演方式、商业模式、跨界融合等方面的快速转变与突围。在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人类与新冠病毒有可能长期共存的情况下,杂技这门古老的表演艺术该何去何从,成为当今杂技人普遍思考的问题。

传播方式的转变 线上展演或成当前首选

杂技自诞生以来,就是人类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虽逐步演变为以街巷、广场、大篷、剧场等为主要演出场地,却从未改变演员与观众双向交流的观演关系。其本质特征就是真实立体、身临其境、惊险刺激、幽默滑稽,与观众心心相系、有效互动。新冠疫情使得线下的群聚性艺术活动几乎取消,对杂技演艺市场的冲击更是可想而知。

这次疫情不禁让人想起,2003 年的“非典”催生了网购,推动了电商兴起,造就了阿里巴巴、京东等一批互联网巨头,也可谓彻底改变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消费方式或习惯。当然,历史不会简单复制,如今也不可能凭空再造一个新阿里,但我们仍然可以大致联想到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表演艺术门类的发展之路,那就是:线上娱乐消费将呈现更大规模拓展,杂技艺术“触网”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

一方面,杂技艺术的生产和传播将实现网络化。专业杂技演出团体、演出场馆等开展“云演出”“云展播”,杂技演员试水线上录播或直播。短视频的兴起降低了演出门槛,使得一些有杂技艺术特长的普通大众也可参与其中,通过拍摄视频成为“网红”,也让这项群体节目更容易推出“名人”“名家”。相对传统的剧场、马戏大篷等传播渠道,网络传播速度更快、空间更大、范围更广,更能带来线上观众人数呈几何级增长,这些都对杂技艺术的创新、发展与普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助推作用。但在如何避免过度娱乐化、碎片化、低俗化方面,仍需加大监管防范力度,引导艺术生产向着更加积极、光明、输出正能量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杂技艺术的消费也将实现网络化。与传统剧场演出以门票收入为主要支撑不同,线上演出的收益更加直观、丰富、灵活。网民可以通过购买观看权限直接消费,也可以通过弹幕、留言、票选、组群畅谈等方式与演职人员及其他观看者互动,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观看,这使得杂技艺术消费具有了广泛、分散、灵活互动、影响深远的特性。

据统计,2021 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9.89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64%。面对庞大的网民群体,面对线上发展的广阔空间,杂技艺术从业团体和个人都应顺时代而为,坚决避免简单机械地把剧场演出录像原封不动地搬到线上这种慵懒思想和行为,应结合网络市场需求,加快推进行业和科技深度融合,以促进观众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为杂技艺术在即将到来的5G 时代绽放光彩、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尽情大胆探索。

创作的根基不可丢 线下演出仍是重中之重

线上演出通过实时直播、连麦互动、虚拟合成等方式,并配以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全息技术等手段,大大提升了受众的观感体验,但在目前科技条件下,仍不能完全替代现场演出。

现场演出能让观众与演出者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进行情感上的直接交流,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演出的核心内容,感受演出所传达的文化价值。其核心魅力不仅在于无可替代的现场感、沉浸式、互动性,更是一种极具“高级感”的生活方式。杂技是一朵花,空中、地上、魔术、滑稽、驯兽是五个花瓣。要想完全展现五个花瓣的独特艺术魅力,体验其所带来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冲击力和吸引力,剧场演出仍是最优选择。

另外,从实践经验看,开展一场线上免费展播,网络点击量少则几十万、几百万,多可达亿次级别,但若涉及收费,哪怕费用很低,转化率则大打折扣,这表明国内观众的付费观看习惯尚未养成,节目变现能力还需多维度提升。

线下是基础、是依托,线上是创新、是有益补充。杂技是一门“靠地”艺术,广州、上海、重庆等地很多驻场演出已作出成功示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把握好线上、线下演出的关系至关重要。在坚守线下演出本体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发挥线上优势去普及艺术、拓展受众、培养人群,通过线上带动线下,转流量为增量,为剧场“引流”,让更多人走进剧场、实时实地接受艺术熏陶。

坚持守正创新 筑牢杂技发展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这为新时代的文艺创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方法路径。杂技艺术概莫能外。

纵观艺术发展史,有些艺术门类发展到今天依然辉煌,而有些门类已经濒危或消亡,关键就在于能否创新。杂技艺术发展到今天,特别是杂技剧的出现,已实现由“技”到“剧”的转变,从单纯的“炫技”迭升为拥有完整故事情节、蕴含价值输出、集多种姊妹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表现模式,这就是守正创新的具体体现。离经叛道开新径,违师背典出奇章。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创新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在继承基础上求创新,在创新基础上求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杂技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以充盈人民的精神生活为己任,发扬杂技人追求卓越、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真诚地走进生活、扎根人民,亲身感受新时代人民审美的新变化、新需求,把握时代脉搏,了解社会热点,正确掌握新技术、新手段,熟练运用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中,努力推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传播”“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国家战略层面上的高度重视,为包括杂技在内的所有艺术门类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杂技艺术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传递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杂技工作者要做有智慧有才情、敢担当敢创新、可信赖可依靠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继续书写辉煌灿烂的杂技篇章。

猜你喜欢

杂技剧场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线下疫情亏损,线上虚假繁荣,中国手机行业已“寒气逼人”
高空杂技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空中杂技师
开心剧场
老鼠演杂技
ONE⁃MAN UNIVERSITY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