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2022-11-05章昌斌

渔业致富指南 2022年8期
关键词:脱壳生石灰河蟹

○章昌斌

(和县水产技术服务中心 安徽马鞍山 238200)

河蟹适应性较强,全国各地广泛养殖,高品质的河蟹青背白肚、金脚红毛,体大肥美,黄红膏厚,肉味甘甜,营养极为丰富,是老少皆宜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随着各地环保政策不断收紧,很多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退渔禁养,河蟹养殖规模有所萎缩,精品蟹价格水涨船高,河蟹养殖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生产实践中广大养殖户总结出一套以“种草、投螺、稀放、配养”为核心的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现就有关技术要点进行整理,供大家参考。

一、前期准备

1.池塘条件

养殖河蟹池塘要求水质清新,水源充足,无污染,进出水便利。池埂上不要栽种高大树木遮蔽光照,面积大小因地制宜,5-10亩较好。底质以沙壤土、砂砾土为好,有利于水草、底栖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蟹池开挖不要过深,水位1-1.5m即可,池埂四周、进排水口设置好防逃设施。

2.清塘消毒

投放蟹苗前,应当做好塘口准备和清塘消毒。清塘可以采用排干池水,曝晒池底,配以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的方法进行。池水排干后,晒塘10-15天,清除过多淤泥、保留5-10cm厚的淤泥;维修沟渠池埂,平整池塘坡面,坡度比达到1:3,营造充足的摄食、活动的浅水区;蟹苗投放前两周,全池泼洒生石灰清塘,杀灭野杂鱼和其它有害生物,用量100-150kg/亩,视淤泥情况而定,7日后注入新水。

3.种植水草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水草即可以净化水质,为河蟹脱壳提供安全隐蔽场所,同时还可以为河蟹提供营养丰富的天然饵料。适宜河蟹池种植的水草有轮叶黑藻、苦草、水葫芦、伊乐藻、浮萍、水花生等。清塘完成后,加注新水至30cm左右,2月底、3月初开始种植水草,种植量按池塘总面积40%进行;水草应多样化、立体化栽种,以沉水植物为主体占2/3、浮水及挺水植物为辅占1/3。水色过浓会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应及时调水提高透明度;做好水草管护,水草老化枯萎、缺少活力时应及时追肥,中后期水草覆盖量控制在60%以内,保持草不露头、及时清除过量水草,防止腐烂败坏水质。

4.投放螺蛳

螺蛳是河蟹的优质鲜活饵料,同时也是蟹池的“清洁工”,能够清除池底的残渣剩饵,降解有机碎屑,净化改善水底生态环境。可以一次性投放螺蛳,也可以分批次投放,分批投放降低了水体耗氧量、对河蟹生长更为有利。一次性投放,清明前后每亩投放活螺蛳300-500kg;分批次投放,清明前后每亩投放100-200kg,5-8月份每亩每月补充螺蛳50kg左右。

二、苗种投放

1.蟹苗投放

河蟹养殖应当选择长江水系优质蟹苗放养,幼蟹附肢齐全、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100-200只/kg。1-2月份立春前后投放蟹苗,放养密度每亩600-1000只左右,适当低密度稀放是养殖大规格精品蟹的必要条件。蟹苗投放早期,先用围网隔离圈养一段时期,暂养区占蟹塘20%左右即可。蟹苗投放前,用3%食盐水溶液浸洗3-5分钟杀菌消毒,经调水适温后投放到暂养区。经过集中暂养,有效保护水草萌发成活,暂养到5月份左右撤除围网散放于池塘。

2.搭配鱼种

(1)塘鳢。塘鳢对水体溶解氧含量要求较高,主要摄食虾类、小鱼、底栖动物、水生昆虫等,较适合河蟹池配养。塘鳢一般春季产卵繁殖,有筑巢、护卵的习性。4月份左右,油菜花盛开的时节正是塘鳢繁殖期,可以在池底放置一些瓦片当作鱼巢,每亩投放70g以上塘鳢的成熟亲本3-5组,自然繁殖幼鱼苗与河蟹混养,经过半年生长可以达到30g,即可上市销售,因少刺、肉质鲜美,经济价值较高,深受市场青睐。

(2)鳜鱼。鳜鱼也是一种适合河蟹池配养的经济鱼类,主要以虾类、小鱼等为食,可以捕食池塘里过多的野杂鱼,减少饲料的浪费,有效解决野杂鱼与河蟹争食、争氧、争空间的矛盾。6月中旬,每亩可以投放5-8cm的鳜鱼苗10-20尾,年底即可长成500g左右上市销售。

三、养殖管理技术

1.水质调节

河蟹对水质的要求比多数鱼类高,对污染水体更加敏感,水质良好利于生长,河蟹肉味也更加鲜美。河蟹池pH值7-9较为适宜,溶氧5mg/L以上,低于5mg/L影响生长,2mg/L以下便会引起缺氧死亡。

(1)早期适当肥水。投放蟹苗之前,保证池水具有一定的肥度,培育丰富的天然生物饵料,利于蟹苗成活生长。春季河蟹池,可以施用一些专用肥水素增加水体肥沃度,抑制青苔滋生、疯长,加速有益藻类种群增殖。

(2)定期添换新水。透明度保持在40cm以上,使池水保持在清新、爽活的状态,五、六月份每半月换水一次,七、八月份每星期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30%即可;高温时期,河蟹池需要保持1.5m以上的较高水位,防止下层水温过高,每天可加注新水20cm左右,3-5天换水一次,保持水体溶氧充足。换水时间通常安排在凌晨或上午进行,可适当降低水温,防止温差过大,不宜在傍晚进行。

(3)生物制剂调水。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色靓活清爽。五月份过后每半月施用一次EM菌、芽孢杆菌、底质改良剂等调节水质、底质,促进有益藻类的繁殖生长。7月份进入高温时期,残饵、粪便等有机物污染明显增多,可每周使用一次,芽孢杆菌会增加耗氧,应当在晴天施用。为保证生物制剂效果,应在使用杀菌剂、生石灰等10-15天以后再施用。

(4)生石灰硬化水质。河蟹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水体中,为防止水体酸化,应当定期施用生石灰调节pH值,将其控制在7.5-8.5之间。生石灰不仅能够调节水体酸碱度,还可以增加离子钙浓度,有益于河蟹脱壳、生长,养殖期内应每隔15天至1个月施用一次,亩用量(1m水深)10kg,泼洒生石灰时,应尽量避开水草密集区域和河蟹集中脱壳期。

(5)机械增加溶氧量。河蟹池可以配备水车式增氧机、罗茨风机等机械,提高水体溶氧量。空气机微孔增氧效果较为理想,能够直接把空气中的氧气输送到水层底部,迅速提高水体溶氧量,改善池塘底部水质状况,降低有害气体危害,提高饵料利用率,减少疾病发生。每5-10亩配备1台2.2kW罗茨风机,通过主管道与纳米软管相连,软管离池底10cm,均匀分布池底。4-5月,在阴雨天半夜开机增氧;6-10月,每天傍晚开机增氧至次日早上太阳出来后1小时结束,遇连续阴雨天、极端低气压天气应增加开机时间。

2.饲料投喂

河蟹是杂食性甲壳类动物,自然条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质为主,尤其喜食鱼、虾、螺、蚌、蚯蚓、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具有同类相残的特点,人工养殖条件下应以优质的颗粒饲料,冰鲜小鱼、黄豆为主,不投粉状饲料,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投饵量根据季节天气、活动情况适当增减。河蟹具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可选在傍晚前后投喂。蟹苗下池后,水温达到11℃以上时就可以投喂,根据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饵料应投放在接近水位线的浅水区域,一般每亩水面选择3-5个投饲点,便于观察摄食、活动情况。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求科学选用河蟹饲料,优先选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饲料企业生产的专用全价颗粒饲料。前期投喂高蛋白精料,中期饲料蛋白含量可适当降低,后期是育肥增重关键时期,应以高蛋白精饲料为主。6月之前,水温较低,蟹苗个体小,日投饵量占体重的5%-7%左右,每日傍晚投喂1次;7-9月是河蟹的摄食生长高峰期,投饵量占河蟹体重的8%左右;后期秋季至起捕阶段,日投饵量约占河蟹体重的5%左右,早晚各投喂1次,晚上投喂量占日投饵量的70%。每月定期投喂大蒜素等药饵1次,每次连喂3天以上,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3.脱壳期管理

(1)保证营养供应。脱壳之前,注意补充营养,发现空壳出现就要加强投喂营养全面的饵料,防止营养不良导致脱壳不遂;在脱壳期间,饲料中应添加脱壳素,连喂3天以上,确保河蟹正常脱壳生长。

(2)充分补充钙质。池塘中发现少量空壳时,就需要及时补充一次钙质,可以饲料添加葡萄糖酸钙或水体泼洒磷酸二氢钙,脱壳高峰期再补充一次。

(3)维持水体稳定。河蟹脱壳期间应当减少加水、换水频次,保持水位和水质稳定,禁止使用杀菌、消毒药剂,并保持周边环境安静。

4.病害防治

(1)敌害防控

水老鼠、青蛙、蛇类、鸟类等是河蟹养殖的主要敌害,其中水老鼠对河蟹的危害最大。河蟹喜爱夜间在池塘坡边浅水区域活动,刚脱壳的软壳蟹行动缓慢,最易受到袭击。平时可在池塘岸边投放药饵毒杀、捕鼠器诱捕等方法减少鼠害损失;在池塘上方架设多道反光丝线驱赶、恐吓鸟类,防止进入捕食河蟹;加强防逃设施巡查,及时修补破损部分,减少外部蛇类、青蛙等敌害生物的进入。平时巡塘过程中,发现有蛙或蛙卵要随时消灭、清除。

(2)疾病防治

河蟹一旦生病治疗是很困难的,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放养前,要彻底清塘、消毒,杀死各类病原体;饲养过程中,要种植水草,经常加注新水,泼洒生石灰,施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及时补充钙质及其它微量元素,满足营养需求。

颤抖病(又叫“抖抖病”):该病发病率较高,流行季节为6-9月份,其高峰期为7-8月份,发病水温范围在25-28℃,9月下旬以后,发病率将逐渐下降。主要症状: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活动减弱,步足连续颤抖,似“痉挛”,口器不停地吐泡沫。背部向下很难翻身。防治方法:彻底清塘,在清除过厚的淤泥的同时,每亩用150kg生石灰溶水后消毒;蟹苗、蟹种在放养前必须进行药物浸泡消毒处理,可用苗种净0.5-1.0mg/L洗浴10-20分钟;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消毒,每周可用二溴海因0.1mg/L消毒一次,也可用二氧化氯和溴氯海因消毒。

肝脏坏死症:流行于夏季,主要症状为,病蟹肝脏发生病变,颜色呈灰白色或深黄色,呈豆腐渣状,易碎。防治方法: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在饵料中拌服保肝宁5-7天,同时添加复合维生素或改喂新鲜饲料,保持营养平衡,促进肝脏修补。

蜕壳不遂症:病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不能蜕去旧壳而死亡。后期的成蟹,特别是个体大的成蟹常发生此病。发病与蜕壳所必须的物质如钙质、甲壳素、蜕皮素等缺乏或离水时间较长等因素有关。防治方法:注意增加含钙丰富的饵料;将甲壳动物的新鲜尸体捣碎后投喂或直接增加铒料中的甲壳素和蜕皮素;经常加注新水,定期使用生石灰。

猜你喜欢

脱壳生石灰河蟹
生石灰对土壤、作物的好处与施用要求
关于北方河蟹养殖关键技术的探讨
坚果脱壳专利技术综述
消毒巧用生石灰
关于牡丹籽脱壳加工工艺的探讨
巧用生石灰消毒
花生脱壳机械发展研究
吃掉它不如放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