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四种糖尿病

2022-11-04张永文

家庭医学 2022年16期
关键词:降糖药低血糖口服

张永文

糖尿病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種慢性疾病,但是您知道糖尿病主要分为哪几种吗?不同的糖尿病又有哪些治疗的注意事项,侧重点又有何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又被大家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内分泌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且功能低下造成的。因为身体内缺乏足够的胰岛素,导致身体内的葡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出现了紊乱,最终引起血糖水平的持续升高,诱发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特点

此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但实际上也可能发生在一生中各个年龄段,特别是更年期。1型糖尿病发病一般比较急骤,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乏力消瘦,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十分明显,有的患者首发即有酮症酸中毒。患者无一例外地使用胰岛素治疗,所以1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一经诊断就应开始胰岛素治疗并需要终身替代治疗。由于患者残余β功能数量和功能有差异,胰岛素治疗方案要注意个体化。无论是通过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都是必需的,不能单独以饮食和运动管理的方式治疗。

1型糖尿病口服用药种类

双胍类与胰岛素联用可能减少胰岛素用量和血糖波动。双胍类为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同时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如调脂、抗血小板凝集等。但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糖苷酶抑制剂 1型糖尿病可以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该药通过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适于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且膳食中必须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才能发挥效果。

1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和运动

禁止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因为葡萄糖、蔗糖消化吸收快,食用后将使血糖升高;少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白薯、土豆、藕等;最好不要饮酒。多吃高纤维食物,可以促进机体的糖代谢,如玉米、小麦、白菜,豆类制品;多吃含糖低的蔬菜,如韭菜、西葫芦、冬瓜、南瓜、青菜、青椒、茄子、西红柿;多吃含钙的食物,如虾皮、海带、排骨、芝麻酱、黄豆、牛奶等,缺钙能促使糖尿病人病情加重。

一般而言,有氧运动与血糖降低相关,而无氧运动可能与短暂性的血糖浓度增高相关。在有氧运动前减少胰岛素注射剂量或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至≥60克/小时,可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对于无氧运动,保守的胰岛素剂量可能是需要的,但可能增加夜间低血糖风险,尤其是锻炼时间较晚时。在任何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之前、期间以及之后,都应该对血糖监测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也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常见于成年人,特别是肥胖症患者,其病症主要表现为消瘦。

2型糖尿病的特点

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来控制糖尿病。大多数患者可通过口服降糖药物来帮助控制体内血糖。但也有一些患者需要胰岛素注射。

2型糖尿病用药种类

磺脲类降糖药 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为中等偏强。临床常用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及格列美脲片等。其中格列本脲作用强、价廉,目前应用仍较广泛,但容易引起低血糖,老年人及肝、肾、心、脑功能不好者慎用;格列吡嗪、格列齐特及格列喹酮作用温和,较适于老年人。

双胍类降糖药 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肝葡萄糖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降低血糖。可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比较适合较胖者服用,降糖作用中等,包括二甲双胍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等。

α-糖苷酶抑制剂 主要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及米格列醇等,主要作用是抑制糖类分解,延缓葡萄糖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

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而发挥作用。主要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等。

GIP-1受体激动剂 通过激动GLP-1受体而发挥降糖作用,均需皮下注射,目前常用制剂有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现已有GLP-1的周制剂,每周注射1次即可。这类药物有显著的降低体重作用。

DPP-Ⅳ抑制剂 通过抑制DPP-Ⅳ活性而减少CLP-1的失活,提高内源性GLP-1的水平。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也不增加体重。目前常用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及维格列汀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很差,有些还可能加重酮症酸中毒或引起乳酸性酸中毒。这时可考虑起始胰岛素治疗。心肌梗死、手术、创伤等情况发生时,应短期改用胰岛素治疗。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别是发展到Ⅲ期或Ⅲ期以上的肾脏及眼底病变者,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肝、肾功能不全者不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以免发生药物积累中毒或低血糖症,还可能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糖尿病孕妇及哺乳的女性应停用口服降糖药,以免血糖控制不佳,引起胎儿发育异常。另外,口服降糖药能通过乳汁排泄,所以哺乳的女性也不要服用口服降糖药。

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和运动

饮食治疗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科学均衡的糖尿病饮食能够使血糖/血脂等指标接近正常生理水平、提供符合生理需要的各种营养,改善健康状况,纠正代谢紊乱,预防和治疗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防止和延缓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神经系统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定期有氧运动可以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高强度抗阻训练比低一中强度抗阻训练更加有益。餐后运动更大的能量消耗(无论运动强度或类型),均有利于降低血糖水平,持續时间≥45分钟的运动益处最大。每天进行“少量多次”的身体活动,可以适度降低餐后血糖,尤其对有胰岛素抵抗和BMI较高的患者更有用。为了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内脏脂肪,需要每周进行4~5天的中等强度运动。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了防止运动期间和运动后出现低血糖,应根据需要补充碳水化合物或减少胰岛素量。

继发性糖尿病

这是糖尿病种类当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大多数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常见的原发病有内分泌疾病、特殊遗传性疾病、胰脏疾病、胰岛细胞基因缺陷等。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妊娠期糖尿病

主要指的是一些女性在怀孕之后患上了糖尿病,绝大多数发生在妊娠期24~28周,根据临床调查显示孕妇的发病率是3%~4%,有50%~7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分娩结束之后血糖就恢复正常。

重视中医药协同控糖,改善症状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下称《指南》)中首次增加“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章节,积极支持和鼓励中医药融入糖尿病综合防治体系,发挥整体观、辨证论治优势,结合体质辨识等,综合运用药物和非药物等多种方法开展综合防治。

《指南》明确中医药对防治糖尿病的功效。一是中医药能协同控糖、改善症状。2型糖尿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辨证联用津力达颗粒、参芪降糖颗粒、天麦消渴片、消渴丸[含格列本脲(0.25毫克/粒)和多种中药成分的复方制剂]、葛根芩连汤、大柴胡汤加减等。二是中医药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脏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黄葵胶囊、渴络欣胶囊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芪明颗粒、复方丹参滴丸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木丹颗粒等。三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刺疗法,有一定的降糖、改善脂代谢和减重作用。常见方法包括手针、电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等。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病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等中药熏洗足浴和足部穴位按摩,可以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疼痛评分。

《指南》鼓励中医师与全科、专科医师、健康管理师等开展团队共管,参与健康管理。一是根据中医体质辨识,建立中医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和管理方案。二是食疗药膳,按照食物的“四气五味”,结合中医体质等,制定个性化饮食指导方案,可辨证选用麦冬、桑叶、玉米须等代茶冲泡饮用,兼有补水和调理作用。三是传统运动,中国传统锻炼功法,如八段锦、易筋经、心身桩等,通过调节“形、息、意”,发挥预防保健作用,可改善糖脂代谢,提高生活质量。四是调畅情志,通过太极拳等运动改善心理状态,五音(音乐)疗法、疏肝解郁类中药减轻抑郁、焦虑。

(杨璞整理)

猜你喜欢

降糖药低血糖口服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服降糖药要选对“时辰”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