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瓯江北口大桥上层桥钢桥面铺装设计

2022-11-04滔,彪,民,

公路交通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弹瓯江桥面

王 滔, 方 彪, 王 民, 周 乐

(1.重庆市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 400067; 2.重庆市桥面铺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 401336)

瓯江北口大桥是温州市连通南北的重要通道,是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宁波至东莞国家高速公路)的重点节点工程,对缓解甬台温高速公路交通压力、改善行车条件,以及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加快浙江省东南沿海港口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1-2]。

瓯江北口大桥工程全长7 913 m,其中跨瓯江主桥2 090 m,采用主跨2×800 m的3塔4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如图1(a)所示。大桥钢桥面板参与主桁共同受力,其中顶板厚16 mm,U形加劲肋厚8 mm、上口宽30 mm、下口宽188 mm、高280 mm、标准间距600 mm,标准10 m节间顺桥向间隔(3.33+3.34+3.33)m设一道倒T形横梁[1-3]。上层桥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为100 km/h,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下层桥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80 km/h,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如图1(b)所示。

单位:m

1 钢桥面铺装方案论证及性能验证

1.1 钢桥面铺装使用特点及性能要求

根据瓯江北口大桥上层桥的桥梁结构特点、区域外部环境、运营阶段交通环境、施工工期安排等,提出钢桥面铺装使用性能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钢桥面铺装使用特点及性能要求

1.2 钢桥面铺装方案论证

瓯江北口大桥上层桥钢桥面铺装初步设计厚度为6.5 cm,综合考虑UHPC组合结构厚度高,温拌环氧及冷拌树脂类铺装(ERS、ERE、ECO)费用高、施工难度大等因素,难以满足该项目使用特点及性能要求。结合我国钢桥面铺装典型结构及应用现状[4-16],为提升组合结构的协调变形能力,降低行车荷载作用下层间剪应力及磨耗层表面弯拉应变,保障桥面铺装的使用耐久性,初步推荐了3.5 cm GA10+3.5 cm高弹改性沥青SMA10、3.0 cm热拌EA10+3.0 cm热拌EA10、3.0 cm热拌EA10+3.5 cm高弹改性沥青SMA10三种铺装方案。从技术性能、施工条件、应用情况、经济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各方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如表2所示。

表2 各铺装方案综合性能对比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双层热拌EA方案成本高、后期养护难度大,热拌EA+SMA方案存在类似风险,与GA+SMA方案相比优势不明显。综合瓯江北口大桥上层桥使用条件及耐久性质量目标,选择了目前应用规模大、技术成熟,且质量可靠度高的钢桥面铺装结构,即3.5 cm GA10+3.5 cm高弹改性沥青SMA10铺装方案。

1.3 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体系刚度验算

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刚度验算时,采用钢桥面板顶面最不利荷载位置处的最小曲率半径R、纵向加劲肋间相对挠度Δ两项指标进行评价,其计算公式如下[17]:

(1)

Δ=KΔΔ0

(2)

式中:KR为布载差异曲率半径修正系数,按公式(3)计算:

(3)

式中:b为纵向加劲肋板间距,取300 mm;d为验算荷载单轮横向接地宽度,取200 mm;Δ0为两端固结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跨中产生的挠度理论值,mm,按公式(4)计算:

(4)

式中:p为验算荷载的接地压力值,标准验算荷载取0.81 MPa;Ei为钢桥面顶板或铺装材料的弹性模量,i=1、i=2、i=3依次对应钢桥面顶板、保护层、磨耗层的弹性模量,分别取2.1×105MPa、500 MPa、350 MPa;hi为钢桥面顶板或铺装结构层的厚度,i=1、i=2、i=3依次对应钢桥面顶板、保护层、磨耗层的厚度,分别为16 mm、35 mm、35 mm;kt为理论计算的荷载折减系数,取0.5;Kμ为动载系数,取1.3;KΔ为挠度布载差异修正系数,按公式(5)计算:

(5)

针对3.5 cm GA10+3.5 cm高弹改性沥青SMA10铺装方案,采用上述公式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刚度进行验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行车道钢桥面铺装方案刚度验算结果

从表3验算结果可以看出,纵向加劲肋间相对挠度Δ远小于0.4 mm,最小曲率半径R均远大于20 m,表明3.5 cm GA10+3.5 cm高弹改性沥青SMA10铺装方案满足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基面刚度要求。

1.4 钢桥面组合结构性能验证

对3.5 cm GA10+3.5 cm高弹改性沥青SMA10铺装方案组合结构性能进行验证,其中动稳定度和五点弯曲疲劳试件按照铺装实际层次和厚度成型,拉拔黏结强度和剪切强度试件包括钢板、防腐层、防水黏结层和保护层。各项性能指标测试及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行车道钢桥面铺装方案组合结构性能验证结果

2 钢桥面铺装方案优化设计

2.1 行车道

表3验算结果和表4验证结果表明,推荐的3.5 cm GA10+3.5 cm高弹改性沥青SMA10铺装方案满足瓯江北口大桥上层桥钢桥面铺装使用要求。结合行业规范及以往工程经验[9,11-13,17],对铺装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具体铺装结构参数如图2(a)所示。

(a) 行车道

2.2 中央分隔带

中央分隔带无行车功能,只考虑密水性和耐久性;同时,为了避免中央分隔带积水,确定中央分隔带铺装厚度比行车道铺装厚度高0.2 cm,即采用MMA防水体系+7.2 cm GA10铺装方案,具体铺装结构参数如图2(b)所示。

2.3 防排水构造

瓯江北口大桥钢桥面板横坡为2%、纵坡≤2.5%,桥面铺装采用等厚摊铺工艺,路表水通过横坡和纵坡流向踢脚挡板槽口,并通过检修道外侧截流槽排出。

为了便于层间水排出,桥面铺装边缘与踢脚挡板接触的部位设置15 mm~25 mm宽的预留缝,在接缝底部防水层上表面铺设Φ10~Φ12螺旋排水管(在踢脚挡板槽口底部打孔,螺旋排水管穿过所打孔,将水排至检修道,通过截流槽排出),再填充粒径3 mm~5 mm碎石,高度45 mm±5 mm,最后将填缝料填充在碎石上部并与沥青路面顶面平齐,如图3所示。

(a) 路缘侧防排水构造

待SMA施工完成后,在中央分隔带护栏附近的SMA表面涂刷20 cm宽的改性乳化沥青,避免后期服役过程中雨水下渗导致层间脱层破坏。

瓯江北口大桥钢桥长2 090 m,GA与SMA均难以单幅一次性铺筑完成。GA存在横向和纵向施工缝,为使铺装层之间形成良好的结合及防水,在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纵、横向施工缝侧面粘贴沥青贴缝条。SMA采用双机联铺工艺,单幅分2次铺筑,横向施工缝设置在中塔中心线位置,横向施工缝涂刷改

性乳化沥青,用量为0.30 kg/m2~0.70 kg/m2;待SMA施工完成后,在中塔中心线及左右各5 m处进行人工切缝(缝宽4 mm~6 mm、深35 mm),如图4所示,然后填充填缝料并与路面齐平,避免后期服役过程中施工缝开裂及雨水下渗。

单位:mm

2.4 铺装材料关键控制指标

为保障及提升瓯江北口大桥上层桥钢桥面铺装施工质量,在行业标准要求的基础上[17],通过性能优化研究,对部分材料的关键控制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

1) 为提升GA的低温性能和高温稳定性,结合料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且软化点不低于90 ℃。

2) 为保障组合结构的低温抗裂性能及疲劳耐久性能,聚合改性沥青和高弹改性沥青加工时,采用SK或壳牌或埃索或其他品牌进口基质沥青,且基质沥青10 ℃延度不低于30 cm。

3) 为保障矿粉与沥青结合料的黏附性,矿粉的亲水系数小于0.8%,0.075 mm筛孔通过率为85%~95%,使波动幅度变化控制在10%以内,以保证GA性能的稳定。

4) 为减少混合料拌和生产过程中出现溢料,粗集料采用玄武岩或辉绿岩,且S12(5 mm~10 mm)规格集料的4.75 mm筛孔通过率为0%~10%。

5) 为保障粗集料颗粒的规整性及洁净,保障混合料质量,GA、SMA用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分别不高于15%、12%,水洗法<0.075 mm颗粒含量分别不高于1.0%、0.8%。

6) 为保障磨耗层高温稳定性的同时,兼具良好的疲劳抗开裂性能,高弹改性沥青SMA10的70 ℃动稳定度不低于3 000次/mm、-10 ℃极限破坏应变不低于3.0×10-3。

3 结束语

本文结合瓯江北口大桥主桥上层桥使用要求,对钢桥面铺装进行了优化,主要结论如下:

1) 进行钢桥面铺装设计前,应结合桥梁结构特点、区域外部环境、运营阶段交通环境、施工工期安排等,针对钢桥面铺装使用特点及性能要求,提出该桥钢桥面铺装优化设计方案,并通过方案论证确定钢桥面铺装方案;同时,应对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体系刚度进行验算,对组合结构性能进行验证。

2) 为保障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及疲劳耐久性能,改性沥青用基质沥青10 ℃延度宜不低于30 cm;为保证GA性能的稳定,矿粉0.075 mm筛孔通过率宜为85%~95%;为减少混合料拌和生产过程中出现溢料的情况,5 mm~10 mm规格集料的4.75 mm筛孔通过率宜为0%~10%。

3) 当大跨径钢桥单幅SMA在1 d内无法完成铺筑时,宜在钢桥面应力集中部位设置横向施工缝;待SMA施工完成后,在横向施工缝处进行人工切缝,并填充填缝料,以免后期服役过程中施工缝开裂及雨水下渗。

4) 为避免雨水通过边缘构造物四周渗入铺装层内部引发脱层病害,钢桥面中央分隔带宜采用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沥青砂胶等;同时,为避免中央分隔带积水,中央分隔带铺装厚度宜比行车道铺装厚度高0.2 cm。

猜你喜欢

高弹瓯江桥面
石墨烯-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0性能研究
高弹倍固沥青防水涂料的研制
A new species of the gudgeon genus Microphysogobio Mori, 1934 (Cypriniformes: Cyprinidae) from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高弹多孔沥青混合料降噪性能研究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绿色公路创建实践
《瓯江丛韵》在浙首发
玛瑞原油生产和易性高黏高弹沥青的研究
桥面施工中平整度的控制
某多跨简支T梁桥面连续化改造研究
桥面防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