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习为中心的初中化学授课策略

2022-11-03刘燕英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29期
关键词:红磷饱和溶液氧气

刘燕英

(福建省连城县第二中学分校 366200)

学习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脑力劳动.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学习为中心理念的提出,给具体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初中化学授课中应充分认识到以学习为中心这一理念的重要价值,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在工作中积极寻找有效策略,做好以学习为中心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落实,促进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与水平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1 夯实基础,使学生学得扎实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以学习为中心理念时应引导学生脚踏实地,打牢基础.实践表明学生只有学得扎实,才能灵活运用所学分析与解答相关化学问题,为其学习更深入的化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教学中为使学生学得扎实,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尤其针对课本中的内容应彻底的搞清楚,弄明白,避免好高骛远,否则学习犹如空中楼阁,难以实现灵活、正确应用.另一方面,要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引,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每课一总结,每周一反思,并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把握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及时发现与堵住基础知识漏洞,尤其在课下指引学生围绕基础知识做好相关的训练,促使其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化学式知识时可要求学生通过解答如下习题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活动.

例1环丙沙星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其化学式为C17H18FN3O3,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环丙沙星分子中含有41个原子

B.环丙沙星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环丙沙星由5种元素组成

D.环丙沙星中氢、氮元素质量比为18∶3

由环丙沙星的化学式可知其一个分子含有的原子数为17+18+1+3+3=42个;环丙沙星总式量不变,哪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小,对应的质量分数也最小,显然氟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环丙沙星有C、H、F、N、O五种元素组成.环丙沙星中氢、氮元素质量之比为18∶3×14=3∶7,综上可知D项的说法错误.

2 深化理解,使学生学得深入

以学习为中心理念下学习活动不能停留在知识表面,应注重做好知识的深挖,更好F 把握化学知识本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深入.一方面,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做好教学素材的收集,尤其注重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示相关的化学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等,增加学生学习乐趣的同时,在其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能够深入地理解隐含在化学现象后的化学知识.另一方面,为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避免在解题中受到无用信息的干扰,应在课堂上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判断、分析,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启发,并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针对性的点拨与指引,使学生自觉地纠正理解上的误区.如在讲解溶解度相关知识时,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

例2 常温下对100 mL NaCl饱和溶液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操作,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图1

A.实验1后,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NaCl的溶解度大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NaCl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2后,甲乙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实验1只是将100 mLNaCl饱和溶液分成两份,其各项参数并未发生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实验2后,因温度不变氯化钠的溶解度也不会发生变化,但甲原本为饱和溶液,加入5g水后将变为不饱和溶液;实验2乙虽然加入5gNaCl,但其为饱和溶液,NaCl不会溶解,因此,甲乙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综上可知只有B项的叙述不正确.

3 精讲例题,使学生学得灵活

以学习为中心理念下还应关注学生是否学得灵活.学生只有学得灵活,才能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在解题中举一反三,实现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成绩的显著提升.为使学生学得的灵活授课中,一方面,要为学生灌输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如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利用课下时间相互提问学知识,充分利用零碎知识各个击破要掌握的知识点.同时,鼓励学生注重运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拓展自身视野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要做好例题的精心设计,使学生通过学习例题的解答过程,有所学,有所悟,思维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如在讲解化学反应知识时,可为学生讲解如下例题,更好的激活其思维,使其能够从物质的颜色、物质间的反应现象入手实现对不同物质的鉴别.

例3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相互混合,无法将其一一鉴别的是( ).

A.HCl、NaOH、FeCl3、NaCl

B.H2SO4、NaCl、Na2CO3、CaCl2

C.NaNO3、HCl、CaCl2、KOH

D.MgCl2、KOH、Cu(NO3)2、Na2SO4

A项,FeCl3溶液呈黄色,和其反应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能够使沉淀溶解的是HCl,无变化的是NaCl.B项,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一种溶液和其他三种溶液混合出现沉淀,放出气体的是Na2CO3,与之反应产生沉淀的是CaCl2,产生气体的是H2SO4、无现象的是NaCl.C项,四种溶液混合均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D项,溶液为蓝色的是Cu(NO3)2,与之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KOH,和KOH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Cl2,无明显变化的是Na2SO4.综上可知C项满足题意.

4 创新情境,使学生学得有趣

初中化学授课中渗透以学习为中心理念时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积极.一方面,要做好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做好课堂组织形式的设计,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使其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实践中应灵活运用游戏教学法、小组比赛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使学生体会到初中化学知识学习的新鲜感.另一方面,要注重实验情境的创新.实验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提高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趣味性,应围绕实验内容,创新实验情境,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调动其分析、解答实验问题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明显提升.如在讲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对实验内容做如下创新.

例4 使用图2甲实验装置进行红磷燃烧实验,将足量红磷燃烧匙置于瓶内中间,把装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浸没在蒸馏水下,图2乙表示氧气传感器测量的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曲线.

图2

实验中使用激光笔将红磷点燃.

提出问题:红磷在烧瓶内熄灭后,瓶中是否还剩余有氧气?

实验假设:①有氧气剩余;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装置完全冷却后,提升装有白磷的燃烧匙出水面,使用激光笔点燃.

得出结论:分析乙图猜想____正确.(填①或②)

反思交流:根据实验结论,使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曲线DE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为____.

结合实验原理以及图2乙内容可知,红磷燃烧后瓶中仍剩余有氧气,因此假设①正确.红磷燃烧并不能完全耗尽空气中的氧气,会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因此,采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不可行.曲线DE段浓度迅速下降,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了剩余的氧气.

初中化学授课中应牢牢把握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良好契机,做好教学理念的优化与提升,弥补以往教学工作的不足.为保证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高效进行,尤其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以学习为中心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结果,并做好授课效果的总结与评估,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以学习为中心实践活动不断优化.

猜你喜欢

红磷饱和溶液氧气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一种氧气瓶氧气吸入器的研制与应用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物质的溶解性(部级优课)
磷在氯气中燃烧实验装置的新设计
红磷阻燃尼龙的研究进展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包覆红磷(英文)
GREEN WORLD
红磷、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的耗氧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