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旅游服务视角的重庆城市语言景观建设

2022-11-03翟香荔

当代旅游 2022年6期
关键词:标牌景观重庆

翟香荔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基础部,重庆 402160

引言

从宏观层面讲,语言景观建设既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表征,也是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一个城市形象的塑造而言,语言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语言景观是城市文化风韵更为直接的体现。通过语言景观的打造可以更好地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进而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从微观层面讲,通过语言景观的打造提升旅游形象就是沿着旅游语言景观的理念对城市语言景观进行的设计、规划与建设。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种语言文字为游客传达旅游相关的信息,如方向指引、景点介绍、商品服务等。旅游语言景观中的标牌并非简单、孤立的信息载体,而是以一种或多种语码形式与读者(游客)建立虚拟交际。进行城市语言景观建设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的系统性工程。

一 加强语言景观与旅游服务的协同性是发挥语言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

当前重庆在旅游网红景点打造以提升旅游知名度方面效果不错,比如为人所熟知的李子坝轻轨站等,但在利用语言景观塑造城市风貌、展示城市形象方面还不够具有自觉性、主动性。换言之,目前重庆城市语言景观建设更多表征为国家语言政策的贯彻与实施,尚缺乏将重庆地域特色的语言文化资源进行良好的挖掘与打造。如对很多地方的名称来源、历史文化背景等资料缺乏深入、系统挖掘与体系化整理。随着重庆城市热度的不断增温,重庆已然成为新一线城市,其知名度的急速提升推动国外和市外游客的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因此有必要将城市语言景观的打造与城市旅游服务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体现语言服务城市、服务人民服务游客的功能。

在建设城市语言景观时,规划与规范应该以旅游服务为导向。首先要对标牌上语言所涉及的服务对象、位置等特点进行调研归纳,然后再考虑语言种类数量以及具体的标牌规格、形式等要素。一般而言以汉语为主,同时兼顾游客等来源地的语言,尤其是国外游客的语言特征。在具体的服务方面要重点考虑两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推进语言景观的现代化建设,尤其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创意性设计,实现标识、标牌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作为一个未来的国际化都市,重庆需要着眼于未来语言服务的能力保障。完善导航、导览、讲解等语言服务方面的全面性和规范性。开发旅游类APP、设计旅游导航宣传手册,对外推广旅游,强化语言景观的打造。

第二,语言景观的打造既要实现语言服务的信息功能,又要体现出区域的地域性特色文化。市外、国外游客来到重庆肯定是希望能看到有特色、有重庆印记的事物。因此要突出语言资源符号的地域性,对现有的语言以及文化进行深度开发,塑造具有重庆个性的、特色的语言景观。

二 丰富重庆城市语言景观的多样性是提升旅游国际性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的国际语言环境是指一个城市使用世界各种语言(种)进行信息交流的广度、深度和频次,良好的国际环境将会增加城市亲和力、方便人民沟通交流与出行。重庆官方文件提出,展望到2035年重庆的发展将要进入国际化都市行列。成为国际化都市的前提是语言的多样性。伦敦国外的人口比例为30%,语种多达300多种,伦敦地铁自动售票机可以提供12种服务语种;纽约市政府自从2008年开始用中文、西班牙语、俄语、韩语、意大利语等六种外语提供服务;日本东京主要采用英语,但在机场、旅游区等地方提供多种语音导航,也有很多地方采取英语、汉语和葡萄牙语提供语言服务。

笔者在2021年5—6月对重庆主城区的朝天门、解放碑、洪崖洞、磁器口、黄桷坪以及代表性历史文化街区弹子石—龙门浩的语言景观进行采集和统计。在采集的792标牌中,单语标牌数量为305块,占总标牌数的38.51%;双语标牌为480块,占总标牌数的60.61%;多语标牌7块,2块公共厕所标牌中韩日三种语言、5块为中英法韩四种语言的景区指示标牌,占总标牌数的0.88%。简而言之,重庆的标牌语种类别大多是以汉语为主,约有一半标牌属于汉语+英语构成的双语标牌,多语招牌在整个标牌中占比太小。可以说重庆语言服务的语种类别严重偏少,需要在未来根据外地游客和外国人在重庆人居住的情况重新布局和设计相关多语标牌以及相对应的语种服务以方便其旅游或生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多语种语言服务。第一,加强以汉语英语为主的双语标牌等语言景观的建设。英语目前是大多数国家的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中是主导语言。要在重庆的现有官方标牌中全面普及双语标牌,在涉及旅游方面的景点介绍、导视、购物等方面大力推进双语标牌建设。第二,加强重庆国际化社区、旅游景区、机场火车站、公交站点等场所的多语种语言景观建设,保障外国游客以及居住者在重庆的出行或生活的方便性。

三 强化语言景观在旅游服务中的专业性是旅游语言服务的质量保障

我国语言政策对于外国语言文字还停留在中文英语译写规范和标准上,对城市语言景观等方面涉及甚少。重庆语言景观的打造要加强相关语言规划、加强旅游服务与语言景观打造的协同之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专业性。所谓语言景观在旅游服务中的专业性是指语言景观需要实现其最基本的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如何保障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落脚到语言使用的规范性、翻译的专业性。一方面要加强对汉语语言景观的规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范文件,并在语言景观的设计与执行中实现有效贯彻。另一方面,翻译专业性主要体现在翻译的统一性、信息的准确性和形式的标准性三个方面。如何实现语言景观中翻译的专业性,就需要将翻译工作交给专业的翻译人员或翻译团队来完成。当前重庆城市语言景观的打造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不同的标牌分属不同部门所管理的范围。这导致标牌上的翻译的规范性、统一性上有很大差异,水平也参差不齐,包含同样信息的标牌在具体的翻译中呈现为不同的形式。另外有部分标牌可能由于并非专业翻译人员进行的翻译导致出现语法错误的情况也客观存在。

要确保语言景观在旅游服务中的专业性,必须要有指定部门牵头来进行设计方案与实施,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专业性的构建。第一,结合国家政策与标准制定重庆市公共服务领域的翻译规范标准。2017年《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委、国家语委颁布,包含通则、交通、旅游、文化娱乐、体育等十部分,涉及公共服务九大领域。目前《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已经实施了四年多的时间。重庆市应该结合国家标准制定重庆市公共服务领域的翻译规范文件并贯彻实施。通过地方标准强化语言景观打造公示语英译规范性和统一性。第二,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专业翻译师资为核心,由重庆市外事办、语委等相关部门组建专业的翻译团队和评审委员会。在组建专业翻译团队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语言景观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化修正。由专业翻译团队针对当前缺乏双语或多语的公共交通标牌等进行系统性的翻译,然后将具体方案提交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定稿,然后由相关的主管部门进行材料加工以及安装等工程,最后由评审委员会进行质量验收。

四 语言景观的立体性建设是重庆城市旅游形象展示的平台

重庆语言景观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要注重城市语言景观建设的立体性,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立体化的城市语言景观。

(一)官方标牌的政策规划与非官方的公司创意设计

重庆城市管理部门应该主动地研究国家的语言政策,结合重庆的实际情况,对涉及不同区域、地域、领域的标牌的规格、语言、位置等进行政策方面的标准制定。政策的制定一定要建立在扎实调研基础上,然后由政府将政策文件等进行发布与实施,实现自上而下地规范化操作,避免标牌的不统一性问题,确保官方标牌的秩序感、标准化和规范化。一般而言,城市管理部门往往对城市内的户外招牌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尤其是颜色,造型尺寸等。但基于城市语言景观打造的立场看,过于注重形式统一化的非官方标牌更像是标准化的生产线制作出来的,缺乏个性与多样性。这方面应与官方标牌的要求应该区别对待。一方面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引导非官方标牌的制作者、设计者和使用者符合城市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应该也要给予适当的灵活性,允许非官方标牌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创意性、造型性以体现出其个性与地域特色。在具体标牌设计、制作与安装等方面可以进行多方的充分的沟通,避免“一刀切”的现象发生。可以结合具体的街区的定位、历史和文化背景邀请专业设计人员进行标牌设计的标准拟定。这样既可以符合城市管理的要求,又能体现出街区本身的风貌与文化特色。

(二)现实语言景观与虚拟语言景观的同步打造

一个城市的语言景观不仅仅是客观世界的语言景观,还包括虚拟世界语言景观。语言景观的考察对象一直以来都是以路牌、街牌、楼牌、广告牌、商铺招牌、告示牌、警示牌等传统、静态的标牌为主。但实际上,现代城市环境中还存在着许多非典型、边缘性的语言标牌,如车身广告、电子屏幕、标语口号、涂鸦、文化衫等。这些标牌载体和标牌文本或移动,或变换,或临时呈现,或违规书写,但它们都是语言景观的组成部分,在城市交际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Landry,1997)。尚国文认为,非典型语言景观主要包括车身广告、涂鸦、街头艺术、T恤衫、网络界面、语音广播等。其中网络界面或者说虚拟空间的城市语言景观是非典型语言景观的代表。当前随着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网络4.0时代已经来临,人们的生活已经与网络产生了难以分割的联系。很多的游客可能会从网络中获得相应关于某个地方的信息。因此政府网站、旅游网站、旅游服务类APP、导航等方面的语言景观也值得关注并加强规划与规范。将现实中的语言景观打造与虚拟世界的语言景观打造有机结合起来并实现两者信息内容的统一化、互补性。这样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游客的观光出行等活动。

(三)城市生活区语言景观与旅游区语言景观衔接建设

重庆未来的目标是进入国际化都市行列。作为国际化都市,一方面可能会有不同国籍的居民居住生活其中,比如北京的望京社区、上海的古北国际社区等;另一方面会有更多国外人士可能成为游客或未来的潜在游客。如何为他们提供生活或旅游方面的服务,让他们感到满意,这就需要将城市语言景观的打造与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打造进行有效贯通,实现一体化建设。作为居住者而言,语言景观的打造可以为他们的生活提供良好信息和指引作用,方便他们舒心地生活在重庆。对于游客而言,他们不仅仅是需要观光,还会涉及住宿、购物等生活方面的服务。重庆作为未来的国际性都市,需要在全域范围提档升级语言景观的水平。在重点打造旅游区语言景观的前提下,对将来可能成为国际化社区的生活街区的语言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与提升,实现两者的无缝衔接才能更好地为居住者和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体验。

五 结语

一个城市的语言景观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因而重庆城市语言景观的建设与发展需要站在国际化都市的定位上,采取从上到下的构建原则,从翻译主体和语言景观规划两个层面入手,然后逐步落实到对具体的语言景观进行科学的定位、设计与规范管理,从而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化城市语言景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旅游发展。

猜你喜欢

标牌景观重庆
重庆客APP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暑假打工记
打工记
打工记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