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2022-11-02常钦

资源导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红线国土用地

□ 常钦

9 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发展与成就。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有力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保障资源供给,推动节约集约利用

十年来,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严格保护耕地,有力保障资源供给,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十年来,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2020 年耕地保有量18.65 亿亩的目标,守住了耕地红线。特别是近两年来,耕地减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2021年,全国耕地总量实现净增加。

持续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实现增长,煤炭、钨等矿产品产量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重大进展。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于海峰说,十年来,形成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主要矿产保有资源量普遍增长:石油、天然气新发现23 个亿吨级大油田和28 个千亿方级大气田,非油气矿产新形成32 处资源基地;80 余座老矿山新增资源量达到了大中型规模,近800 座生产矿山不同程度地延长了服务年限。

摄影/李鑫

依法依规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有力有序保障用地供给,有效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城镇住宅、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大幅度增长,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十年来,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健全区域、项目节约用地评价制度,实行建设用地增量安排与存量盘活挂钩机制。严格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促进城镇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高质量发展。2012~2021年,全国单位GDP 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40.85%,国土经济密度明显提高。

从2018 年开始,建立建设用地增量安排与存量盘活挂钩机制,4 年来,全国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372万亩、处置闲置土地436万亩。

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

十年来,全国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有力促进了美丽中国建设。

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新增围填海,严格管控新增用岛活动。庄少勤介绍,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中统筹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把我国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敏感脆弱地区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通过红线的划定,建立了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格局。

推动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部署实施了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江河湖泊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4.02%,沙化土地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加强系统治理,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对于区域、流域进行系统治理。“十三五”以来,重点在“三区四带”部署实施了44 个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完成修复治理面积3000 多万亩,同时围绕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区,特别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这些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涉及的地区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修复面积达到了420 万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林草建设交出优异答卷:森林面积34.60 亿亩,森林蓄积量194.93 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13.14 亿亩、居世界第一位;草地面积39.68 亿亩、居世界第二位;湿地面积8.5 亿亩左右;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 个国家之一,高等植物种数、脊椎动物种数分别占世界的10%和13.7%;我国林草总碳储量达到114.43 亿吨,居世界前列。

2015 年以来,我国陆续启动了10个国家公园试点,在管理体制创新、严格生态保护、社区融合发展等方面探索了做法,积累了经验。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十年来,着力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积极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建立覆盖土地、矿产等主要门类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

在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放管服”改革,基于“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实施“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

不动产由过去多部门分散登记实现了统一登记,所有市、县基本实现不动产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促进了营商环境的优化。十年来,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任务圆满完成,不动产登记服务质量、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任务,截至2021年6 月底,全国258.18万套建档立卡户应登记安置住房全部完成不动产登记。

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基于实景三维中国,推进“数字国土”“智慧国土”建设。十年来,我国基础测绘能力显著提升,地理信息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十年间,国产高分辨率影像数据获取实现零的突破。全国卫星导航定轨基准服务系统全面建成,实现向全社会提供厘米级实时的导航定位服务。

猜你喜欢

红线国土用地
细细的红线
叶子国漫游记
自然资源部:坚决防范临时用地“临时变永久”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做优国土调查 建设美丽河南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四年内全面完成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