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FT赛道上的明光与暗影

2022-11-02文张锐广东

中关村 2022年10期
关键词:同质化比特区块

文张锐(广东)

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在8月仅产生了4.98亿美元的交易额,比最高月度历史交易记录缩水1079%,同时创下一年来的最低交易水平。无独有偶,全球最大的NFT创作者与开发者平台以太坊同期实现的总交易量跌至五个月的新低,成交总数仅有99.8万笔。另外,世界上最大的游戏公链Ronin在8月形成的NFT交易额也只有93.9万美元,创下迄今为止历史第二低交易记录。NFT平台集体失色,某种程度上说明持续狂燥与劲爆的NFT正在趋于平静与理性。

NFT,全名Non-fungible token,是一种建立在区块链技术基础之上的“非同质化代币”,或者叫“非同质化数字凭证”,与比特币等原生币相比,代币则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而且还是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前者则相反,比如一个单位的比特币可以分割成两个0.5个单位,而且一个人手中的一个比特币与另一个人手中的一个比特币在价值上是相同的,完全可以互换与替代,因而就是同质化币。由此可知,像比特币等同质化币可以映射任何物品的价值,即成为任何东西的等价物,NFT则只能映射一种资产,也就是任何一个NFT所代表的只是一种东西,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NFT。显然,与比特币因为数量有限而稀缺有所不同,NFT则是因为唯一而稀缺。

当然,从NFT可以关联的资产范围看,理论上说应该没有边际,形象地概括就是万物皆可NFT,只是NFT问世的时间并不长,全面映射资产的经验并不成熟,因此目前NFT项目就主要集中在数字藏品、游戏资产以及虚拟世界三个领域,其中关注度最高的是数字藏品,交易量占到NFT市场的64%。作为NFT旗下的当红品种,数字藏品一般指一种限量发行的虚拟文化商品,包括数字形式的图片、音乐、视频、3D模型等形式,通过区块链技术对其发行、购买、收藏、转赠以及使用等流程进行记录,使其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不可篡改以及永久存证的特征。

NFT最活跃的部位应当是其产业化流程。从供给主体看,全球范围内既有众多大型知名企业推出自己的现象级NFT产品,如NBA的NFT项目NBA Top Shot,也有无数自然人开发出的范围级NFT产品,并且NFT不只是精英人士独有玩物,普通百姓也可操于掌中;从需求侧看,参与NFT交易的既有大小金融机构,也有各种非赢利组织,还有许多趋之若鹜的个人投资者以及藏品爱好人士;另外,作为串连供求双方关系的各类平台在交易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或者为NFT开发者提供项目与产品的诞生与繁衍之地,或者为具体的交易提供撮合服务;从交易结构看,NFT市场分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指的是项目或内容方的发行市场,二级市场是NFT在用户间的流转交易场所。二级市场有线上与线下两个部分,前者是指线上平台支持的交易市场,后者是指线下拍卖机构主导的交易场所。

全球最早的NFT产品是以太坊旗下名为Cryptokitties(迷恋猫)游戏项目,但NFT开始活跃并走进大众视野却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情。2019年全球NFT的市值只有2.1亿美元,次年微弱扩身至3.17亿美元,而到了2021年则快速膨胀超过400亿美元;从交易量看,2020年NFT全球交易额只有8200万美元,而2021年却迅速扩张到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1350%;今年前八个月,NFT的全球交易额达到了258.3亿美元,全年再创交易新高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庞大的NFT交易量所显示出来的并不是NFT开发者或所有者利益均沾的格局,而是全球NFT市场的流量以及收益分化态势越来越明显,即只有那些具有真实收藏价值的产品受到市场的青睐并表现出十分明显的溢价,同时口碑越好、客户忠诚度越高、品牌影响力越持久的企业,越能通过NFT获取更多的超额收益。据区块链公司Flow数据显示,NFT已经为全球知名篮球赛事NBA赢得了超过11.7亿美元的收入,全球最大的运动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也从NFT获得近2亿美元和近1亿美元的收入,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路易威登的NFT收入更是难以统计,而这些龙头企业的行动,又会直接带动了整个行业进入NFT。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超过30个行业开始规模性布局NFT,并且NFT正在大规模破圈,其中最值得期待地是其将成为打开Web3.0、元宇宙等下一个互联网时代大门的“钥匙”。

必须承认,NFT的火爆乃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经济出现以前,大部分资产均以实物形式存在,但在互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的牵引与支持下,万物从线下走到线上,通过数据化后转化为数字形态;而NFT非同质化、不可拆分的特性说明,创建了NFT就等于拥有资产排他性的占有权,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因此获得了强有力保障。看得出,NFT其实起到了连接现实世界资产和数字世界资产的桥梁作用。特别是对于文化艺术类资产而言,NFT的赋能效果最为显著。

从产权方面讲,诸如影视、文字以及文物和绘画作品等都极易被仿制与抄袭,并且互联网技术使得这些作品的复制更为简易,从而对相关知识产权的伤害也更普遍与更严重。但是,NFT的数字作品具有唯一性,作品真实性也通过区块链共识机制得到了认证,等于就是给数字化作品刻上了一个唯一的原生符号,即便有人进行了复制,也不能代替原作品。正是如此,对于作品原创者来说,再也没有被赝品折磨的烦恼。对于数字作品购买者而言,任何数字作品都带有原创者的数字签名或者特定符号,并且不可更改,购买NFT作品,等于就是获得了资产不可篡改的所有权记录,最终实际到手的交易物品自然就没有是否真伪的忐忑与担忧。

从价值实现看,NFT以数字化更新了作品的价值表达形式,从而让知识产权获得了更为充分与更为快捷的变现渠道。创作者不仅可以突破线下时空限制,在更宽泛的互联网世界找到更多的作品购买方,并通过拍卖叫价机制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比如在线下世界,村上春树的一本实体书,只有几十元,因为市面上有千万本一样的,然而村上春树如果通过NFT平台在网络上将自己的《挪威的森林》做成限量发行的NFT,那么NFT的价格可能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另一方面,在区块链“去中心化”机制作用下,内容生产方可以绕过中间商直接与需求方发生交易,由此将过去因渠道消耗的价值归还创作者,以激发出更大的创新。不仅如此,NFT允许作品原始创建者在每次滚动交易时连续获得销售价格的收益,由此完全改写了知识产权的传统交易模式。

基于NFT的独特价值,全球范围内无论是资产所有者还是内容创造者抑或是市场投资者,各路人马均纷至沓来,鱼贯而入的力量也势必令市场交易量与日俱增。按照瞻博研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全球NFT交易量将从2022年的2400万笔增加到2027年的4000万笔。但值得注意是,从生命周期看,NFT仍是一个过于早期的技术或者产品形态,很多产品并没有经受时间的考验,而且越是快速壮大的市场,越会给人留下肥硕过度与营养不良的担忧,其后续可能引爆的风险便不容忽视。

首先是价值确定问题。理论上说,NFT的价值由其所映射的资产价值所决定,但因NFT代表的又是独一无二的非标准化资产,而对于非标准性资产的估值,往往并没有可以运用的统一尺度,由此使得NFT价值很难得到相对客观的评估,其价格自然也就难以形成,实际过程中也会发生价格脱离价值的现象,尤其是当资产价格因NFT的人气而变动时,其脱轨程度可能就更加离谱。另外,NFT用加密货币交易,而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又非常剧烈,从而必然使得NFT的价格带有超高的不稳定性,进而加剧NFT价格背离资产价值的强度。

其次是泡沫堆积问题。除了少数人购买NFT资产是为了取得物品所有权从而便于自己欣赏收藏或使用消费外,众多的买家都是出自对买品的炒作以求谋利的商业动机,而且绝大多数NFT也只有通过不断地转手炒卖才能让价格升得更高。在这种投机氛围笼罩下,一个NFT的价格已经不再取决于所投射资产的价值与稀缺性,而是流通中的转让次数与频率,只不过是这种“击鼓传花”游戏可能因流动性枯竭而终止,也可能因泡沫吹得太大而最终破裂。

再次是真实程度问题。虽然能够上链并得到区块链认证与确权的资产都具有真实性,但问题是,作为资产代币化的NFT除了映射的是实体资产外,还可以是虚拟资产代表,比如一只虚拟猫、一条虚拟狗、一双虚拟鞋以及一块虚拟土地等,而这些都很难找到实体资产的对应体,其代表的价值不能不让人生疑。而且既然万物皆可NFT,就难免泥沙俱下,任性而为,诸如一块虚拟土地在某平台上以57.2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一双虚拟球鞋卖出上万美元的销售价等“画饼”现象自然就难逃匪夷所思。

最后是违法犯罪问题。一方面,NFT可以进行类似资产证券化操作发行同质化货币或者将一些代币非法融资项目包装成NFT项目以实现非法集资,同时犯罪者可以通过对NFT的自创自买达到洗钱的目的;另一方面,虚假NFT平台和山寨NFT平台可以诱骗资产所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创建NFT,继而通过欺诈投资人与购买者获利,并且网络黑客也可能侵入知名NFT平台,窃取资产所有者的NFT信息,并展开非法交易,进而让资产持有人遭受巨大损失。

猜你喜欢

同质化比特区块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比特币还能投资吗
比特币分裂
比特币一年涨135%重回5530元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
“规培”同质化与医生“精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