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融合发展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场景探析
——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2-11-01山东大学图书馆郭光威

办公室业务 2022年15期
关键词:山东大学图书馆融合

文/山东大学图书馆 郭光威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我国在“十三五”时期提出了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对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进入“十四五”时期,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必将助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了加快发展,高校明确指出坚持融合聚势,积极探索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把“融合发展”上升为学校的发展战略。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服务立馆、学术强馆”为指导思想,以“融合发展”“精耕细作”为发展路径,通过“融合创新”“融合聚势”的改革举措,赋能图书馆工作,融合多方力量拓展、延伸服务内容,加速图书馆向智慧化服务迈进。

一、融合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积极发展智慧图书馆的任务,从国家战略层面为图书馆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站在新起点上,融合发展是图书馆顺应新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图书馆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图书馆向智慧化服务历史性转变的必由之路。高校图书馆要积极谋划推进融合发展战略,创新服务方式,通过与学校教、学、研、管、育等各方面的深度融合,加快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为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服务场景

高校图书馆主要任务是“教育和信息服务”,贯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基本功能。《山东大学“十四五”图书馆建设规划》中指出要建设成为融“大馆藏与大数据、大空间与大平台、大服务与大联盟”于一体的资源保障中心、学习创新支持中心、科研学术服务中心和文化传承交流中心。建好四个中心,实现服务能力质的飞跃,将服务评估由自我感知向用户感知转变,服务场景向精细化、专业化、多维度的智慧化服务转变。本文通过探索高校图书馆融合创新发展的模式,立足高校图书馆内涵式发展的思路,从馆展融合、馆教融合、馆研融合、馆管融合、馆馆融合、馆商融合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系统阐述推进业务多方融合发展,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场景向广度、深度延伸发展的途径。

(一)馆展融合——创建校园文化展示窗口。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模式——文旅融合。文旅融合是伴随着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演化,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文化旅游形式,是把图书馆作为旅游的延伸项目或旅游景点,将文化导入旅游的过程中,满足人们对旅游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如南京图书馆、宁波图书馆等都把图书馆作为了旅游景点进行开发经营,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就融入了王府井图书馆,做到公共阅读与市场销售有机统一,推动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这就启示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空间优势、资源优势,把校内展演活动融入图书馆基础服务中,使图书馆变成校园文化展示的窗口、校内知名观展点、校内旅游景点或网红打卡地,发挥好图书馆文化传承交流中心作用。比如创建传统文化展示空间、红色文献阅读中心、学生成果展示区、学校科研成果展示馆、科技坊、打造特色资源专区、学校智慧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等。打造成“网红图书馆”,使图书馆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更具备时代特征。通过这种与展览的融合,使图书馆充分融入学校,推进和加强图书馆校园文化交流传承引领和服务育人作用,拓展文化育人职能的新路径。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图书馆就是学生公认的校园打卡地,深受同学们喜爱的原因之一是馆内充分利用空间进行“馆读互动”,如学生专业设计成果展区、学校教学科研成果展区、学生优秀书画作品展区、学生美术专业写生展区等,同时又建有呈现国学元素、红色基因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长廊,在阅读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享受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

(二)馆教融合——创建教学教育实践基地。发挥图书馆学习创新支持中心的作用,实现图书馆与教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把图书馆创建成特色教学实践基地,实现课堂向图书馆延伸。这种融合要把握三方面要素:资源——图书馆的特色资源、空间——特色空间的再造、方法——吸引同学的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从这三方面着手实现课堂向图书馆延伸。图书馆要主动与教学部门交流合作,在课程制定、数据库建设、课程评价体系标准等方面做足功课,全力提升教学的支撑力。山东大学图书馆特藏文献研究所嵌入历史文化学院档案保护专业的档案保护技术学实践课就是很好的例证,图书馆利用资源与专业特长,将服务嵌入教学第一线,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再如山东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针对图书情报、公共卫生等专业研究生创建的“知识产权学生实践基地”,通过对学生知识产权业务相关技巧培训和业务全流程的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知识产权信息素养、科研创新水平和情报信息搜集能力。

另外,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聚集地,应肩负起推广大学生综合阅读的功能。通过创建科普教育基地,宣传学科融合,引导学生跨学科阅读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跨学科学习的志趣和意识,激发学生跨学科阅读的热情。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图书馆创办的“发现科学之美”栏目,就是探索科普教育的一种新做法。通过捕捉知识学习和科学研究过程中美的瞬间相关图片、动图、短视频等图像作品,展现科学之美,激发学生们的探索志向和发现美的品质,推进学校美育教育和科学普及。

(三)馆研融合——融入学校科研和学术评价。图书馆要全面融入学校的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数据服务和学术评价能力,为学校科研工作提供全流程情报信息支持。在做好传统的“查收、查引、查新”服务的基础上,主动融入科研的全过程,提供科研项目的定题检索服务和科研的战略情报服务,以及面向科研团队的信息素养培训服务等深层次的信息支持服务。这就要发挥好学科馆员的作用,与学校科研学术部门加强沟通联系,主动深入科研第一线,参与立项、课题研究、科研过程和学术评价,有针对性地建立特色数据库,把科研任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来开展工作。2021年,山东大学图书馆完成机构知识库和学术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汇集学校各类学术成果51万余条(一期),又建成了特藏数字化平台和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有效支撑学校科研数据管理和学术评价;再如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图书馆主动对接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其专项提供该学科学术科研数据对比、学术能力分析报告,以及该学科顶级期刊作者分析资料,为实验室引进高端人才提供参考数据。

同时图书馆应加强科研顶层设计,引导学术研究系统性发展,紧跟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形成整体、系统化科研思路,把科研融入工作,一边工作、一边进行学术研究活动,工作即科研、科研即工作。组建自己的高端科研团队,通过突破学术立项和科研攻关,带动图书馆整体科研学术水平上台阶,真正做到“学术强馆”,使图书馆转型成为学校科研学术服务中心。

(四)馆管融合——创建学生劳育实践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图书馆的主人。充分利用学生勤工助学岗位、志愿者岗位、劳育实践岗位,让学生参与图书馆的基础日常管理或者是特色空间岗位管理,利用学生接受能力强、专业特长和感兴趣的特点,把对学生劳动教育管理融合一体,创建图书馆的学生劳育实践平台,既解决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的问题,又充分把学生融入图书馆管理中,通过学生劳动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达到“三全育人”的目的。这就要与学生管理部门融通,建立学生劳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包括:管理制度的制定、考核体系的完善、奖励体系的实施、激励与荣誉体系的认可,形成学生实践馆员储备队伍和一整套可持续的劳育管理制度,把图书馆劳育实践平台纳入学校的学生劳动教育体系中。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图书馆组建的学生“展翼团队”就是很好的实例,即把馆内特色空间(如录音棚、演讲室、录播室、琴棋书画体验空间、科技坊、创客空间等)通过公开招聘全部交予学生团队管理,从人员选拔到维护经费的使用都是由“展翼团队”具体实施和管理,图书馆只是宏观把控和业务指导,这样既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劳动能力,又助推学校劳育体系建设,发挥图书馆在“劳动育人”和“五育并举”工作中的作用。

(五)馆馆融合——创建区域联盟进行资源共建共享。单靠图书馆进行文献资源建设是有限的。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未能保持文献经费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不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甚至有的高校图书馆经费出现负增长。虽然目前图书馆已开展了高校之间的“文献传递”这种互助式文献服务方式,但总是受到地域、时间等环境条件的限制。可以借鉴这种“馆际互借”方式衍生出“区域图书馆联盟”,就是在一定区域内或同一服务类型馆与馆之间融合发展进行战略合作,发挥各自图书馆的优势、特色,沿着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的方向进行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展馆馆融合也是图书馆服务地方的一种举措。如2021年山东大学图书馆与山东省图书馆、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签订馆际合作框架协议,开展校外资源的共建共享。2022年着力探索和构建多层次开放合作体系,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国际化等发展战略,深化和拓展省内、省际和跨境高校馆的合作,推进文献资源的精准化服务。另外,图书馆还可以与校内博物馆、档案馆等相同服务业务的部门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六)馆商融合——进行文献资源直销。图书馆与书店、出版社、书商、数据商、知识服务单位等商家的实地合作,因受学校经营资产管理的规定限制,目前看来实现是比较困难的。虽然山东大学图书馆开展了如“捷阅通”这样直接与书商合作的项目,但服务的受众面还是太窄、服务的方式不够灵活,只限于纸质图书,效果未达预期。馆商融合,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的图书馆跨界融合发展和抱团取暖的新路径,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具体讲,就是在图书馆空间再造过程中,让书商、数据商、知识服务单位融入其中参与场景布局,图书馆精准选取具有影响力的(代表性的)商家,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利用智慧空间通过现代智能设备直接与用户见面。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实现用户使用和购买的一站式满足,用户直接参与图书馆的文献采购,同时商家也达到广告宣传作用,实现互利双赢。如创建数据库的展演区、打造个性数据资源空间(3C数据资源-CALISCADALCASHL、中国知网CNKI、超星、维普、万方、库客空间等)、读者书吧、特色书房等。通过这种馆商融合的智慧空间建设,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拓展和扩大图书馆的服务领域,使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的创新和融合发展。

三、结语

将支撑教学科研服务、发挥育人功能作为高校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一直在不断创新和提升。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各种资源和优势,多措并举,实现图书馆与各方力量的全面融合对接,通过融合发展创新拓展、延伸多种服务场景和内容,为智慧校园的教、学、研、管、育等提供灵活、高效、多样的智慧化服务。

猜你喜欢

山东大学图书馆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武陵春
破次元
融椅
图书馆
A review of Fukuyama’s notion of “The End of History”and its competing ontologicaland epistemological standpoints
去图书馆
董梅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