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记忆”文化育人功能的实践与思考
——以湖北大学档案馆为例

2022-11-01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吴思

办公室业务 2022年15期
关键词:档案馆育人师生

文/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吴思

20世纪20年代,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率先提出“集体记忆”的观点,随后“记忆”研究慢慢兴起,并逐渐向其他学科领域进行延伸和拓展。第十三届国家档案大会之后,加拿大档案学者特里·库克提出,“记忆就像历史一样根植在档案之中”,“档案记忆”研究在学术界也开始活跃。而高等学校作为复杂的知识性生产组织,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传统以及丰富翔实的档案资料,为“高校记忆”研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一、“高校记忆”文化育人功能的内涵

“高校记忆”是历年高校师生在日常科研、教学、管理实践中总结凝练而成的具有价值的共同文化记忆、文化理念、文化思维。高校档案作为社会实践主体行为的原始凭证,是记忆最客观的表达形式,是“高校记忆”的现实载体。师生甚至社会各界人士都是通过查询利用参观等形式来了解学校的成长变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过程,领略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大学精神,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显而易见,“高校记忆”这种真实、生动、可感的教育,与传统的正规的课堂相比,其产生的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无法比拟的。

有学者指出,档案不仅是对历史的记载和固化,它作为一种资源,还具有“建构”的意义,即“改变世界”的作用。充分发挥“高校记忆”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可以为高校文化育人营造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

二、“高校记忆”文化育人功能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众多调查表明,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和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在现阶段的实践中,“高校记忆”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受到了很多限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记忆”文化育人意识淡薄。湖北大学档案馆建馆30余年,一直以服务学校发展大局为宗旨。档案馆目前包括两馆:校史馆和博物馆;四部:整理部、技术部、查询利用部和编研部,另设办公室处理综合事务。经过多年的建设,档案馆藏有行政、教学、科研、党群等十大门类的档案,共计32081卷(盒),录像磁带、光盘294盘,照片档案5468张。但是,档案馆在高校一直处于非中心地位,属于教学辅助部门,其定位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档案馆的主要职能依然是档案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文化育人功能没有受到重视。档案管理者缺乏“大档案教育”的理念意识,未能充分认识到档案文化教育可以融合到日常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最终导致“以档育人”的根本目的难以实现。

(二)档案文化育人产品匮乏。高校档案文化产品较少,缺乏特色和吸引力,造成许多“高校记忆”一直封存的现状。一方面,高校档案馆珍藏着丰富的史料资源,涵盖了学校不同发展时期的档案,种类齐全。这些资源内容丰富全面,如若通过适当的挖掘、整理、再利用,增强档案编研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可以使“高校记忆”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但由于档案管理人员配备较少,日常繁重的档案管理工作使得他们没有时间整合研究档案文化资源,也没有精力和动力去积极寻找档案工作和文化育人工作的切入点。从而导致高校档案馆重要的档案文化资源“养在深闺人不知”的状况,造成“高校记忆”的封存;另一方面,高校档案工作没有结合档案馆的现有条件,未能做到紧紧围绕高校建设目标和办学定位的初衷,忽略了师生“高校记忆”情怀的提升工作,错失良好的发展契机。因此,所提供的档案文化资源缺乏特色和感染力。

(三)“高校记忆”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信息化时代,使人们获取信息更加快速便捷,新媒体的应用带来了电子文化资源的快速传播。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档案信息服务也逐渐实现从传统利用到线上服务的转化,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人们对“高校记忆”的认知与需求。《“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档案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更为广泛,信息化与档案事业各项工作深度融合,档案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档案工作基本实现数字转型”。然而,现实中档案馆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管理方式,档案的宣传和利用主要是通过校园宣传栏、宣传手册、校园广播、档案馆官网及校园网发布消息等方式。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的智能设备及专业人员普遍没有配备,致使档案资源的便捷利用和共享都难以实现。此外,高校档案馆虽建立了官方网站,但没有开辟文化育人专栏。网站内容仅仅是发布消息,没有实现用户检索和反馈功能,使得档案的利用服务功能大大削弱。“高校记忆”的传承、文化育人优势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四)档案文化资源未被重视。“高校记忆”涵盖了高校各种类型的档案:教学科研档案、学生档案、学校基建档案等等。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不足。档案未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构,主要是静态传统的陈列,而没有动态、丰富的加工和挖掘。例如,湖北大学档案馆官网上档案编研栏目仅展示了4项成果,大都是10年前的,而档案的编研工作近年来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档案馆馆藏资料繁多,查阅过程工作十分繁琐,这也增加了档案资源编研的难度。此外,在口述史研究上也存在空白,口述档案是对文本档案的有效补充,是“高校记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三、加强“高校记忆”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

(一)增强档案文化育人意识。高校档案机构应结合时代特色和学校发展阶段,充分发挥“高校记忆”的文化育人功能。第一,以重大历史活动为契机,开展专题校史校情活动,扩大“高校记忆”影响力。湖北大学前身是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建校于1931年,至今已经走过90余年的风雨征程。为迎校庆,学校举办了一系列活动。首先,校史馆进行了优化升级改造工程。为转变高校档案只面向校内师生单一的开放形式,校史馆面向在校师生、广大校友和社会公众广泛宣传开放,扩大了“高校记忆”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升级改造后的校史馆,以湖大建设发展的足迹为主线,再现了学校90余年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弘扬了湖大光荣的传统,传承了校训理念,凝聚了湖大人的“习坎”精神。校庆当天,“冯氏捐藏室”捐赠仪式在博物馆举行,通过该活动让广大师生学习文化知识典藏,关注先贤留给我们的物质文明,提升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传承中国文化。此外,学校还开展了院士学术报告和学术论坛等纪念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湖北大学档案馆还制作了校史专题宣传片,回顾了学校筚路蓝缕的艰辛创业之路,展示了学校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这些活动更加丰富了“高校记忆”的内涵,激发师生共鸣,让湖大精神文化得以流传。第二,培养师生积极主动的建档意识。作为高校档案的主体,师生对档案文化的兴趣程度和重视程度对于其育人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学校应该大力开展档案业务培训,提高师生的建档意识。同时,档案馆可以开展校史档案知识趣味竞赛,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激发师生对档案文化的兴趣。各培养学院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在新生入学第一课、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帮扶中融入档案文化故事,树立典型,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实现档案文化的育人功能。

(二)开发档案文化创意产品。为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高校文化创意产品主要是利用高校馆藏资源,融合高校历史文化特色和内涵设计出的创意类商品,是进一步传达“高校记忆”文化育人理念的重要载体。首先,高校档案馆应采用3D打印、AR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将原始静止的档案开发设计成独特的文化创意产品,打造出广受师生青睐的文创产品。在90年校庆之际,湖北大学档案馆专注于档案故事的开发,利用高科技手段制作了一系列校史宣传片,使师生身临其境地回顾学校历史,增强“高校记忆”,提升文化情感认同,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其次,高校档案馆除了出版档案图书外,还应充分发挥本校文化特色,创新档案主题元素,开设纪念品商店,向全校乃至社会推出具有价值的文创产品。2021年10月23日,湖北大学文创店开业,正值学校90年校庆之际,推出了很多校史校训与风物诗情完美融合、纪念意义和实用价值兼具、带着湖大韵味的文创产品,如纪念卡式U盘、数据线、鼠标垫、洁白素雅的陶瓷杯、青春活力的卡套、百搭的黑色棒球帽、精致的掐丝珐琅、典雅朴素的木制圆盘、细致雕花的木梳等等。这些文创产品融合高校文化和时尚元素,且实用价值较强,师生喜闻乐见。湖北大学文创店为师生打造了以文化共享、文化附加服务、文化休闲为主的校园文化创意体验空间,以独特的文化创意产品,得到师生和社会的认可,创新了文化传承的方法,对高校文化育人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2020年6月新修订的《档案法》中增加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一章,明确了政府职责、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目前,档案载体从纸质到数字,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理念、技术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充分发挥“高校记忆”的育人功能,档案工作者要利用高科技优势,创新档案工作模式,使档案文化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明信片”,提升“高校记忆”的影响力。高校档案馆应加快建设符合工作要求的应用系统,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也要进行标准规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此外,高校档案馆应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馆藏资源,融合多种新媒体平台,开辟专题档案、名人档案、档案馆珍藏、校史专栏等栏目,让学生了解历史,以史为鉴,给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高校应根据现有条件,将档案馆、校史馆开发成体验式“实践基地”,提供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数字化的实习实训基地;以高校重大活动为契机,做好重大活动档案管理,保证档案的齐全与完整。同时,将重大活动档案挖掘设计成具有教育意义的宣传片,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播放,使“高校记忆”融入校园文化,成为高校文化育人的坚强后盾。

(四)加强档案编研工作。仅靠实物和史料的展示是还无法全部发挥“高校记忆”的育人功能,高校档案工作者应结合育人工作的需要,对档案加以编研。档案编研也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助于高校文化建设。高校档案馆应重视文化建设,加强档案编研工作,将“静态”的“档案库”变成“动态”的“思想库”,为学校和社会服务。第一,加强校训校史文化的编撰。以湖北大学“日思日睿,笃志笃行”校训为例,它是结合学校的成立历史、办学渊源、教学科研实践等多方面凝练而成的精神理念,其形成过程可以在馆藏资源中得以体现。因此,应加大对校史校训的潜心研究、编辑整理,其研究成果代表着高校的文化精髓。第二,开发人物专题档案栏目。名人名师、优秀学子、杰出校友代表着高校的渊源、精神,也是对“高校记忆”最直观、有效的宣传方式。做好名人专题档案,将名人档案撰写成文,发布在学校的主页和官微上,激发师生的文化认同,让他们的爱国爱校情怀和奋斗精神代代相传,有利于增强全校师生干事创业的凝聚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高校记忆”文化育人功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高校记忆”载体的高校档案,是全校师生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具有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在新时代背景下,档案工作实践中应注意学用结合,不断加强“高校记忆”建设,创新工作方法,让师生乃至社会各界人士了解“高校记忆”,用学校先辈们艰苦努力、克难奋进的光辉史绩,唤起年轻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高校记忆”文化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档案馆育人师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