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思“学本教学”

2022-11-01姜旭华山东阳信县温店镇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展学学程学本

◇姜旭华(山东:阳信县温店镇中心小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学本教学”,更能体现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带领学生开展“自学、互学、展学”,在学习中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和发展力。我们要打造高质量的小学科学课堂,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将从初识学本、初探学本、再识学本、重思学本、重构学本几方面,具体阐述我县推行“学本教学”后,我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的所思、所悟、所行。

一、初识学本

我第一次接触“学本教学”这个概念,是在2021年3月的龚雄飞“学本教学”报告会上。一天的学习,观摩了两位老师的学本课堂,听了龚院长的评课和报告,第一次听到“学 程”“主 问 题”“自 学”“互 学”“展 学”等 新词,让我不由得对“学本教学”产生了好奇,也想通过认真学习快速揭开“学本教学”的神秘面纱。后来,温店学区发放了《龚雄飞与学本教学》一书,通过阅读,我对“学本教学”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我知道了“学本教学”模式是先学生学,后老师教,互助展评。它是以自学、互学、展学为路径,以导学单为载体,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使学习力充分发展。读完书再来思考科学课堂,我发现科学课堂上一直有“学本教学”的影子。

学生小组实验就是互学过程,实验中明确分工也与龚院长所述的互学如出一辙;班内交流实验发现就是展学过程。不过也有一些区别,龚院长的互学发言是有序进行,要遵循弱者先行原则,这是原来我们小组实验中没有明确的地方。原来课堂上的汇报交流都是小组代表发言,这样一来,学优生的展示要多于学困生,学本课堂的展学不再是学优生一枝独秀,而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的机会。

二、初探学本

对“学本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开始尝试“学本教学”设计,探索学本课堂,我也一直在积极参与。按照“学本教学”的思路,我做了《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的教学设计。这一方案包括三个学程,对应的三个主问题分别是:

品尝米饭,感受到什么变化;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会有什么变化;

哪些食物中也含有淀粉呢?围绕这三个问题的解决,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另外,本课的学法指导、学程间的衔接语、导学单等也设计得面面俱到。根据这份教学设计,我上了一节学本观摩课,一堂课下来自己就发现了一些问题。课堂像是走流程,学生展学时没有一丝生机,像个木偶一样被框架束缚得唯唯诺诺,评价、质疑也不如尽人意,课堂生成少之又少,总之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评课时,学区教学办张主任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如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实验方法指导太零散,不太符合“学本教学”的要求。对这个问题,在张主任的带领下,我们科学小组的教师都在不断思考,在“学本教学”模式下,科学课堂教学怎样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的指导。原来的科学课堂教学是这样处理的。

以《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为例,在学生动手实验前,先让学生思考怎样做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实验,有想法的学生交流,教师和同学予以补充、评价并给出正确的实验方法,说明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难操作的实验再进行演示实验。而这样操作在“学本教学”中,就显得教师碎问碎答,不能更好地让学生自学、互学。后来,我把这一课中关于实验方法的教学设计成自学——思考怎样做米饭、淀粉与碘酒实验;展学——交流自己的实验方法,其他同学补充、质疑和评价。当时感觉这不失是一种好的解决方法。

在这次观摩课中,我把每次展学都设计成了三个问题,让小组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展学,但由于一堂课时间有限,一个学程只选择一个小组展学。由此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科学课堂的展学应该怎样实施?一个主问题仅有一个小组进行展学有说服力吗?有时候实验后就得出一个结论,怎么组织展学?有的实验发现,需要多个小组的数据给予支撑,怎样展学?

三、重思学本

暑假期间,我再次研读了《龚雄飞与学本教学》一书。重思“学本教学”策略,我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对小组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又有了新的想法。为了确保小组的合作学习能高效、有序地施行,教师要不断加强对组长和组员的合作技能的训练。先对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学会怎样组织合作学习,再培训组员的善倾听、会讨论、善辩论的能力。

在训练小组合作时,要明确合作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如互学时,导学单怎样放置让小组成员都能看到;给小组成员讲解时手指在哪里,其他成员眼要看向哪里等。除了培训学生,小组互学时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合作进行,在合作中每位学生都要有事做;教师还要对每一次合作设计明确的“合作要求”,并在合作时加强对不会合作的小组进行指导,对合作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并让合作好的小组给大家展示他们合作的过程,让其他小组学着去合作。

在阅读“学本教学”一章时,我反复读了《日食和月食》教学实录与点评,从中受到了一些启发。按照我们以前的教学思路,即设计实验方案—汇报实验方案—补充、引导学生形成统一的方案—讨论实验注意事项—做模拟实验。而这节教学实录中给我们呈现的方法是: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填写在导学单上,再利用桌上的材料来尝试自己的设计并画图记录,通过展学演示模拟实验,其他同学质疑、补充。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有充分探究的空间,在探究中产生不同的构想,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我认为,不消耗实验材料的课这样实施也不失是一种好方法。对此,我做了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本教学”设计,在此期间我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疑惑,设计了导学单,学生的活动手册怎样使用?科学课上自学时记录在自己的导学单上,互学时以小组为单位记录怎样实施比较好?课本上的拓展资料怎样设计?研讨部分是设计成自学、展学方式,还是以谈收获的方式呈现?我也期待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解决这些问题。

四、重构学本

带着上学期的问题,又开始了这学期的学本探索。我以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感受空气》一课为例,介绍我的学本课堂的新变化。

课前三分钟,小主持人主持复习之前学习的空气的特征和作用有哪些,学生通过个体自由接力的方式回答和补充。导课环节,教师利用空气炮吹灭蜡烛的小实验,结合空气炮疏通下水道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小视频产生要探究的问题(如空气炮为什么会熄灭蜡烛?空气炮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征?),带着疑问进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效果很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两个学程。第一学程设计了两个主问题,分别是讨论游戏方案和做传递游戏。在讨论游戏方案时运用了问题支架来引领学生互学。问题支架是这样设计的:

分别用什么容器盛放石块、水和空气,并说明理由;

怎样才能依次传递;

不泄漏是什么意思?通过问题支架的设计,学生在设计方案时有了明确的指引,互学起来就有的放矢。

第二学程的主问题是:利用充满空气的袋子、气球、口哨,按照导学单的提示玩一玩,看看你能发现空气还有什么特征?在实际执教的过程中,我发现本课设计的学程清晰,问题明确,能有效引领本节课的学习,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执教本课时,两个学程都是采用了先互学后展学的方式,没有自学环节。我的思考是自学、互学、展学要灵活运用,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确定使用哪种学习方式。

在这一课中,互学、展学要求设计得很明确,不再是空洞的套话。如讨论游戏方案时,我设计的展学要求是:

交流游戏方案,说明理由;

小组用课本演示怎样依次传递;

说说不泄漏是什么意思;

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补充、质疑和评价。

因为展学的要求明确,学生在展学分工时也有了方向。鉴于前期不间断的展学训练,这次学生的展学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这节课中,学生有清晰的表达,有明晰的思维过程,有大胆的质疑,有肯定激励的评价。你听“大家好,我们是奇思妙想组,下面由2号汇报游戏方案,请认真听……”“我讲解完毕,请问大家有疑问或补充吗?”“我与你们小组的想法不同,我能说说吗?”“我同意你们小组的观点,你们小组的3号下次别再东张西望就更好了。”“我认为抛气球,气球慢慢掉下来,说明空气有重量,你们同意吗?”这堂课中小组成员勇于展示,思维智慧激情碰撞,他们认真的样子、疑惑的表情、竞相争论的场面,都彰显着学本课堂最美的样子。

一路探索,一路思考,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以自学为本、以展学为美的科学学本课堂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展学学程学本
丰富“展学”工具 助力“双减”落地
展学助力课堂生长
做合适的“展学”
普通高中个性化学程和学分管理研究
教育寻真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整体·联系·学本
浅谈“学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观B
板块展学 自主建构
实施“学程导航”模式,促进学生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