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现状及提升

2022-10-29余红利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致远书院四川成都610101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年20期
关键词:层面思政理论

余红利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致远书院 四川成都 610101)

书 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

作 者:徐俊

出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定 价:88.00元

ISBN:9787568080231

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指的是大学生对思政教育主体、内容、方法、功能等各要素的承认与认可,并在此基础上自愿、自觉地遵从思政教育要求,对自身思想、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其思政教育认同不仅关乎其价值观的正向塑造,还对新时代民族与国家的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一书,紧密结合当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以思政教育认同存在的问题为导向,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提升的有效路径。

该书共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从理论层面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展开详细解读,从构成要素、目标维度与心理过程三个方面对思政教育认同展开深度解析。第二章基于实践调查与定量统计分析,对当下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全面论述。第三章从宏观环境因素、网络环境因素、课程因素等方面,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的影响因素展开具体分析。第四章基于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现状的分析,从“六个要”“八个相统一”“三全育人”等方面展开全面梳理,并从认同主体、认同客体及思政教育课程等方面探索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的具体路径。第五章总结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的已有研究成果,并预判其未来研究及发展趋势。该书较为系统地为广大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引。

由宏观审视思政教育认同的已有研究成果可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已经成为思政教育认同研究的重要模式与趋势。相关实践研究表明,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理论研究成果更具实效性,在此认知下,相关主体应紧密贴合当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现实,深入梳理、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的现状及问题,以此为基础探寻思政教育认同提升的有效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强国战略的不断落实与深入,高校思政教育面临数次改革,教育质量与效果不断优化,这为思政教育认同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不断优化,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度也在不断提升,但在这一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其一,从学生层面来看,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在意识层面与行为层面存在落差,虽然通过思政教育使大学生在理论层面具备高度的思政教育认同,但理论认同成果在实践层面的转化并不理想。其二,从教师层面来看,部分教师思政教育综合素养不足,制约了学生思政教育认同的提升。基于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现状与问题的审视与分析,从教育模式创新与教育主体强化两个方面,探索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的可行对策。

首先,创新思政教育模式。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实践教育已然成为我国思政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理论教育模式与实践教育模式融合,可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意识认同向行为认同的转化。为实现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模式的充分结合,高校可采取以下举措:紧密贴合时事对思政教育教材进行调整或补充,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导向,构建思政教育大环境,通过宏观政治环境与微观校园环境相结合、现实生活环境与网络虚拟环境相结合等举措,拓宽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审视,思政教育内容的充分落地是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的重要条件。

其次,强化思政教育主体。教师无疑是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的关键因子,在此认知下,高校应通过多项举措培育思政教育教师素养,以此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主导作用,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高校领导层应充分认识到提升思政教育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教学评价制度与福利保障制度,通过多项制度协同作用,敦促教师进行自我学习与成长,不断完善自身教学素养,更好地承接思政教育任务,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

猜你喜欢

层面思政理论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