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探索

2022-10-29吕前周秀娟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威海264210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年20期
关键词:专业课协同思政

吕前,周秀娟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山东威海 264210)

书 名: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

作 者:陈华栋,等

出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定 价:58.00元

ISBN:978731322989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充分挖掘和提炼专业课的德育元素,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融合、同向同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和重要举措。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一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梳理我国传统育人思想的沿革及发展情况,提炼与课程思政理念相关的思想萌芽;第二章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的变化进行阶段划分,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形成过程和研究情况;第三章立足于时代发展阐释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价值,明确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第四章从全国、省市、高校三个层面对课程思政的当前实践情况进行简要梳理,初步分析目前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困境;第五章主要从组织领导、工作原则、育人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设计、队伍建设和规律研究等方面,深化推进课程思政;第六章选取实际案例,初步探索专业课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方案设计。该书从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出发,重点研究实现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探究了课程思政综合实施与深化推进的有效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创新性和指导性。

结合该书中提出的关于深化课程思政的论述,从几个维度探索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多维协同“大思政”育人体系。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建立多维协同育人体系,强化组织领导的顶层设计,在课程思政实际开展中,高校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制,落细党委主体领导责任,协调各部门、各院系构建起职责明确、思想统一、上下贯通、监督有效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同时,要成立党委书记、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课程思政”领导小组,结合工作推进不断完善课程思政经费、人才等政策配套,依托实际打造“学校-系部-专业-课程-教师”课程思政工作闭环,建立职责明确、权责清晰的考核机制,压实“大思政”工作责任,确保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工作有效推进、顺利开展。

第二,明确育人目标,强化课程思政价值引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要以培育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品质、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为重点,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修养、厚植家国情怀、增强知识见识上下功夫,着力引导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培养人文素质,塑造科学精神,增强责任担当、创新进取和时代使命意识。

第三,创新建设路径,打造“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构建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通过深度挖掘和提炼专业课、综合素养课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立足学科优势,实现思政育人目标与各类课程专业知识点的精准对接。根据课程思政目标、内容、主体等要素的内在联系,实现思政课显性价值引领与专业课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融合,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引领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专业课、综合素养课等各类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改变传统思政育人模式“孤岛化”“两张皮”的问题,形成“大思政”育人合力。

第四,强化师资建设,优化协同育人教学实施。以课程思政为中心,以协同育人为目标,建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中心,提高教师协同育人主动意识,增强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合作能力和实施能力。依托各级各类课程思政改革交流平台、教师网络培训服务平台和教学资源管理共享平台,鼓励支持教师开展经验交流、教学培训和资源共享,持续性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和课程思政实施能力。高校要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学管理体系,通过细化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管理、制定课程思政教学规范、明确考核原则和评价机制等方式,落实落细对课程思政工作的管理与考核,实现课程思政实效的持续提升和协同育人成效的不断优化。

猜你喜欢

专业课协同思政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英语笔记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