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法与IPA法的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分析

2022-10-26郑华伟

天津农业科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表现性测度农村居民

郑华伟,张 锐

(1.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2.南京艺术学院 文化产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实 力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未来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较为突出,亟需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原则与理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与国家意志,正式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全面布局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我国宪法,有效推动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发展和安全”。农村社区环境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农村社区环境建设、提升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学者关于农村社区环境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污染成因、影响因素、建设模式、建设绩效、发展路径等方面。研究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剖析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影响因素,是有效开展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张崇阳和车晓旭从村容整洁出发,构建了农村社区环境建设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诊断了农村社区环境建设水平。谭文安等从生态环境、基础建设、公共服务、节能减排4个方面构建了智慧社区环境质量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度了智慧社区环境质量水平。Dou等从生产生活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环境、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农村社区环境建设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诊断了农村社区环境建设水平。张春梅从自然系统、设施系统、居住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5个方面构建了老年宜居社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诊断了老年宜居社区人居环境质量等级。白海涛等从自然环境、道路环境、小区环境3个方面构建了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诊断了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

总体来看,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测度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研究主要从宏观视角出发,基于农村居民的视角开展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诊断鲜见报道。农村居民是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的最终受益者,农村居民满意度测度是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分析的最终反映,对于提升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因子分析法采用降维技术开展绩效水平测度,可以解决农村居民满意度调查中数据庞杂、信息维度大等问题;IPA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能够诊断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影响因素。鉴于此,本文从农村居民视角出发,建立了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IPA法开展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为有效提高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体系

农村社区环境建设是指在农村社区范围内,运用资源与权力,改造农村社区环境,促进生态宜居美丽社区建设的过程;主要包括优化社区居住环境,改善社区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等。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是开展农村社区环境建设活动所获得的相对于目标的有效程度。这种有效程度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具体包括自然环境、居住环境、生态环境与景观环境;根据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的实际开展情况,将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划分为4个方面,具体包括自然环境绩效、居住环境绩效、生态环境绩效与景观环境绩效。从农村居民的视角来看,只有农村居民认可的、农村居民满意度高的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才是高的。因此,本文从农村居民对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的认知入手,分析基于农村居民视角的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依据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的实践、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了基于农村居民视角的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表1)。为了有效区分农村居民对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的看法,本文运用“李克特量表”测度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的农村居民满意度,把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居民满意度诊断结果具体分成5个水平等级,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太满意与很不满意,在此基础上,分别用5、4、3、2、1表示。

表1 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体系

2 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模型

2.1 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信息损失从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原始变量中提取出少数的几个公共因子,并使公共因子具有一定的命名解释性的多元统计方法,它的主要作用是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公共因子反映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体现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原始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因子分析法的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式中,农村居民视角下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原始变量用x表示,主要包括,,,…,xF表示相互独立的公共因子,具体包括,,,…,F,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的公共因子数量小于原始变量数量;a代表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公共因子载荷,是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原始变量x与公共因子F的相关系数,体现了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原始变量x与公共因子F的相关程度,a越接近1或-1说明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原始变量x与公共因子F的相关程度越高。ε代表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特殊因子,体现了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原始变量x中公共因子F不能解释的内容。

2.2 IPA法

法是把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转化成产品期待、产品表现的函数,通过比较消费者的重要性与表现性(满意度)诊断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对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进行重要性设置、表现性(满意度)分析,为合理体现重要性与表现性(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构建指数有效分析农村居民对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测度指标的重要性评价与表现性(满意度)感知的差异,指数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式中,表示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的重要性-表现性(满意度)分析指数,I代表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测度指标的重要性(采用“李克特量表”作为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重要性的诊断工具,把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重要性诊断结果划分为5个水平等级,具体包括很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重要、比较重要与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分别用1、2、3、4、5表示),表示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的表现性(满意度),指数越低表示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农村居民满意程度越高,指数取值区间具体如下:≤5代表农村居民满意程度达到非常满意,5<≤10代表农村居民满意程度属于比较满意,10<≤20代表农村居民满意程度达到一般满意,20<≤30代表农村居民满意程度属于不太满意,30<代表农村居民满意程度属于很不满意。

在指数分析基础上,根据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农村居民测度绩效问卷实地调研数据,把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农村居民测度绩效具体指标分类到IPA定位分析图Ⅰ、Ⅱ、Ⅲ、Ⅳ象限:第Ⅰ象限代表农村居民对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的重要性评价高、表现性(满意度)感知高,这些测度指标处于优势区域,需要继续提升;第Ⅱ象限表示农村居民对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的重要性评价高、表现性(满意度)感知低,这些测度指标位于修补区域,亟需重点提高;第Ⅲ象限表示农村居民对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的重要性评价低、表现性(满意度)感知低,这些测度指标位于机会区域,亟需大力发展;第Ⅳ象限代表农村居民对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的重要性评价低、表现性(满意度)感知高,这些测度指标位于维持区域,需要适当调节。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

为了深入了解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状况,2018年7—9月笔者在江苏农村社区开展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标准,在苏北、苏中和苏南各选取2个县(市),分别选择了苏北地区的阜宁和灌云、苏中地区的高邮和泰兴、苏南地区的溧阳和宜兴,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15份。在被调查的有效样本中,农村居民平均年龄达到52岁;文化程度分布中,小学占22.76%,初中占31.06%,高中占19.35%;家庭平均年收入7.49万元。

3.2 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

由于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农村居民满意度问卷的实地调研是通过构建的量表形式具体开展,在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之前,首先诊断量表的品质。诊断结果表明:克朗巴哈a系数为0.954,说明此次实地调研数据的可靠性很高;KMO值达到0.938,数值大于0.9,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统计量的数值达到11 630.81,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农村居民满意度的数据在小于0.0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此次实地调研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开展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的公共因子萃取,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的公共因子,最终提取了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的4个公共因子(F、F、F和F)(表2)。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公共因子总方差贡献率达到了68.919%。由此可见,4个公共因子(F、F、F和F)能较好地反映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原始变量的信息,说明因子分析结果是合理有效的。第1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高,达到21.483%,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子。

表2 因子解释的总方差

为了更好地研究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的公共因子,对因子分析模型进行正交旋转,通过正交旋转使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4个公共因子的载荷系数更趋近1或0。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因子分析的正交旋转在六次迭代后收敛,在此基础上生成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表3):第1个公共因子F在x化肥污染治理,x农药污染治理,x秸秆综合利用,x畜禽污染治理,x工业污染治理,x生活污水治理,x生活垃圾治理,x垃圾收集设施上的载荷系数较高,反映了生态环境满意度;第2个公共因子F在x社区庭院景观,x社区广场景观,x社区绿地景观,x社区道路景观,x社区水系景观上的载荷系数较高,反映了景观环境满意度;第3个公共因子F在x防灾减灾设施,x灾害应急设施,x社区厕所卫生,x绿色宜居农房,x传统村落保护,x清洁能源使用上的载荷系数较高,参考已有研究成果,这几个变量体现了居住环境满意度;第4个公共因子F在x社区空气质量,x社区绿化状况,x饮用水水质,x土壤环境质量上的载荷系数较高,反映了自然环境满意度。由此可见,公共因子对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原始变量的载荷系数均大于0.5,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的所有原始变量在公共因子上没有交叉载荷,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原始变量体现了良好的区别效度、聚合效度。

表3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运用软件SPSS 22.0,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公共因子的得分系数,进而得到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公共因子的得分系数矩阵。依据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公共因子的得分系数矩阵,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公共因子变量F可以通过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来表示。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公共因子变量F、F、F的表达式。24个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最终在4个公共因子上得以体现,说明了农村居民在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上具有明显的聚合特征。依据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计算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变量的权重,根据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农村居民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农村居民满意度Z,在此基础上测度基于农村居民视角的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具体分成4个等级,主要包括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将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农村居民满意度得分Z相应地均等划分到4个水平等级中,在“差松优严”原则下得到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各个水平等级的具体分值:优秀等级(4.0<Z≤5.0)、良好等级(3.0<Z≤4.0)、一般等级(2.0<Z≤3.0)、较差等级(0<Z≤2.0)。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算结果显示,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值达到了3.393 2,表明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农村居民测度绩效总体上处于“良好”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3.3 建设绩效的IPA诊断

在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的影响因素剖析。分析农村居民对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的重要性评价与表现性(满意度)感知数值,结果表明,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的表现性(满意度)感知与重要性评价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IPAI指数测算结果表明,x绿色宜居农房、x传统村落保护、x清洁能源使用、x社区绿化状况、x社区空气质量、x秸秆综合利用、x畜禽粪污治理、x工业污染治理、x生活垃圾处理、x垃圾收集设施、x社区庭院景观、x社区广场景观、x社区绿地景观、x社区道路景观等指标的指数一般(如x绿色宜居农房的指数为17.41),代表一般满意。x饮用水水质、x防灾减灾设施、x灾害应急设施、x社区卫生厕所、x土壤环境质量、x化肥污染治理、x农药污染治理、x生活污水治理、x污水排放管网、x社区水系景观等指标的指数较高(如x化肥污染治理的指数为22.87),代表不太满意。

为了深入剖析农村居民对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的重要性评价与表现性(满意度)感知之间存在的差异,运用IPA定位分析图对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指标开展分析。根据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测度指标的重要性评价、表现性(满意度)感知构建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IPA定位分析图。重要性评价是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测度指标在农村居民心中的重要程度感知结果;表现性(满意度)感知是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测度指标在农村居民心中的满意程度评价结果。IPA定位分析图构建步骤如下:以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测度指标重要性评价与表现性(满意度)感知的均值(4.260 7、3.409 8)为坐标原点,以表现性(满意度)感知为横轴、重要性评价为纵轴,建立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判断矩阵,把24个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分类在IPA定位分析图Ⅰ、Ⅱ、Ⅲ、Ⅳ象限内(图1)。

从图1可知,第Ⅰ象限(处于优势区域)显示有x社区空气质量、x饮用水水质、x土壤环境质量、x农药污染治理、x秸秆综合利用、x畜禽污染治理、x生活污水治理、x生活垃圾治理、x污水排放管网、x垃圾收集设施共10个测度指标,以上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呈现出农村居民重要性评价高、表现性(满意度)感知高的特征,农村居民对这些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比较认可。但这些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测度指标的表现性(满意度)感知均值仍然低于重要性评价的水平均值。从效果上来看,没有给农村居民带来建设成效的惊喜,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社区环境建设效果。

图1 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的IPA定位分析图

第Ⅱ象限(处于修补区域)显示有x防灾减灾设施、x灾害应急设施、x化肥污染治理共3个测度指标,这些测度指标呈现出农村居民重要性评价高、表现性(满意度)感知低的特征,与农村居民对农村社区环境建设成效的预期有一定的差距,使得农村居民对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失落感,上述测度指标是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的弱项、亟需重点加强。

第Ⅲ象限(处于机会区域)显示有x社区厕所卫生、x绿色宜居农房、x传统村落保护、x社区广场景观、x社区绿地景观、x社区道路景观、x社区水系景观共7个测度指标,这些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呈现出农村居民重要性评价低、表现性(满意度)感知低的特征,对农村居民而言是重要的机会因子。从这些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的数值来看,农村居民对这些测度指标的重要性评价并不低,重要性评价的均值均大于3.90,而农村居民对这些测度指标表现性(满意度)认知的均值均小于3.60,显示农村居民对这些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具有较大的期望,但目前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以上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需要大力发展。

第Ⅳ象限(处于维持区域)显示有x社区绿化状况、x清洁能源使用、x工业污染治理、x社区庭院景观共4个测度指标,这些测度指标呈现出农村居民重要性评价低、表现性(满意度)感知高的特征。与第Ⅰ、Ⅱ象限内的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相比,农村居民对这些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的重要性评价较低,但农村居民对这些农村社区环境建设测度指标表现性(满意度)感知的数值都高于第Ⅱ、Ⅲ内的测度指标,这些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需要适当调节。

4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1)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进行测度,提取了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测度的4个公共因子,进而建立了农村居民视角下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农村居民视角下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由生态环境满意度因子、景观环境满意度因子、居住环境满意度因子、自然环境满意度因子共同解释。

(2)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值达到了3.393 2,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总体上处于“良好”水平等级,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影响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高低的因子主要集中在居住环境满意度、生态环境满意度等,具体包括社区卫生厕所、防灾减灾设施、灾害应急设施、化肥污染治理、农药污染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排放管网、社区水系景观、绿色宜居农房、社区道路景观等。

4.2 对策建议

(1)为了有效提高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应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环境建设投入机制,不断优化农村社区环境建设投入的“自上而下”开源机制,合理完善农村社区环境建设投入的“自下而上”节流机制,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促进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环境建设投入的竞争机制,有效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村社区环境建设;适当引入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模式,构建政府、市场、农村社区合作建设的格局,持续加大农村社区环境建设资金投入,支持村级组织、农民合作社等承接农村社区环境小型工程项目,强化防灾减灾设施、灾害应急设施、污水排放管网等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2)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有效优化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合理完善“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的分类收集治理机制,持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合理建设农村公共厕所;进一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有效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综合水平,同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村庄规划、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农村居民住房条件改善,合理采用小集中、分散处理等技术体系,加强污水治理与厕所革命、黑臭水体治理等有效衔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社会化治理试点,进一步完善多元主体(县级政府、乡镇政府、农村社区、农村居民、第三方机构等)合作治理的农村生活污水运维体系;有效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进一步实施农村社区道路建设行动、推进乡村绿道设计与建设,优化农村社区道路景观;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健全社区进出水贯通体系,提高水系自净能力,提升农村社区水系景观。

(3)进一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生态保护,推进农业产业布局科学化、生产方式清洁化、投入品使用减量化,加快构建农业生态经济体系,合理优化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持续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片)建设,指导农民按方使用,有效加强科学施肥;优化农药使用强度监测体系、农药有效性监测体系,持续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开展农药集中采购统一配供,有效加强科学用药。

(4)不断加强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宣传教育,提升农村居民对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的认知水平,增强农村居民对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的责任意识,强化农村居民对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的参与意识,提高农村居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衔接农村居民对社区环境建设的具体需求,促使农村居民深入参与农村社区环境建设。

猜你喜欢

表现性测度农村居民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