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植乡土 花香自来
——余东农民画创作感受

2022-10-26郑利民

美术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利民农民画乡间

文/郑利民

余东农民画根植于浙西传统民间艺术的沃土,不断吸收乡风民俗丰厚的营养和民间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一名长期扎根乡村一线的乡镇文化员,从2003年我开始尝试农民画创作,力求通过农民画特有的审美情趣、独特的艺术视觉以及传达出的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来感染更多的人。回顾我的农民画创作之路,有失败、有成功、有彷徨、有欣喜,在近20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农民画发展的新路径。现结合农民画创作经历,简要地谈几点感受:

一、乡村生活是农民画创造的“源头活水”

余东农民画之所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的创作主体来源于农村,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创作者对农村生活非常了解,对农村的人、事、景物有情感共鸣。农民画构图独特,往往不留任何空间,这种绘画构图的方法使人联想到农民对每一寸土地的珍爱与利用。农民画色彩浓郁,它所表现、传达的激情,是农民粗犷、直爽的性格的艺术写照。农民画内容丰富,从农家生活到田园景致,无不表现了农民贴近自然的纯朴气质,以及对生活执着的热爱与期望。我希望通过农民画创作来表达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了解民间文化、热爱乡村生活。

二、乡土情怀是农民画传承的“文化基因”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对于农村司空见惯的生活情景,创作农民画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感悟力和表现力,更要对看似平凡的生活赋予新的、独特的意义。农民画根植农村百姓的“心间”,倾注着劳动人民纯真质朴的情感,其创作题材源于乡间,形式新颖大胆,洋溢着奔放的激情,表现了民风、民俗、民情,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笔下描绘的都是自己所体验到、看到的民俗生活场景,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有明晰的中国民间特色,塑造出的农民画更具有“农民”个性的乡土特色。没有这种乡土“文化基因”就很难创作出高品质的农民画。

三、创新力行是农民画发展“艺术生命”

余东农民画创作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而创造的“底色”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农民画艺术就没有生命力。余东农民画体现出创作者对乡间生活强烈的执着和热爱,画面造型简练又生动,擅长用符号剪影式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动态的神情意趣,这种平面性绘画,犹如中国剪纸、蜡染、皮影、木刻等,明显增强了农民画的装饰效果,造型淳朴、稚拙而又天真,从而体现了饱满平和构图的特点。余东农民画敢于突破固有的创作模式,以创新思维来审视农民画创作,在艺术观念、形式、内容等方面大胆突破,不断展现出农民画旺盛的生命力。

余东农民画创作所反映出的情感就是乡村生活中最自然、最朴素的生活情感。农民画创作者本身是土生土长的乡间人,他们在热火朝天的耕作中劳动、生活,在辛勤耕耘的同时,也享受着勤劳生活的乐趣,乡间的生活显得健康、丰实、充满生机。农民笔下的农民画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有着明晰的中国民间特色,这就是农民画更具有“农民”个性的魅力所在。

↑郑利民/生态新村80cm×120cm 2012年

↓郑利民/生态家园100cm×120cm 2011年

郑利民/奔小康80cm×80cm 2020年

郑利民/雨水时节80cm×80cm 2018年

郑利民/美好生活80cm×80cm 2009年

郑利民/文化广场120cm×80cm 2008年

↑郑利民/今日新村80cm×80cm 2014年

↓郑利民/立春(九华立春祭)80cm×80cm 2017年

猜你喜欢

利民农民画乡间
乡间池塘荷花美 绘就乡村新画卷
金山农民画矢量图库的建设与应用
农民画火遍世界
乡间小路
看水 听涛
果树大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
金山农民画
大都市
全国首家农民画美术学院揭牌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