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腺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及感染发生预测模型构建*

2022-10-21江剑民陈建愉陈玉婷吴金花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腺病毒转氨酶计数

何 蕾,江剑民,陈建愉,陈玉婷,吴金花,林 丹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 510120)

腺病毒为儿童肺炎重要致病原,多见于5 岁以下的儿童。腺病毒肺炎主要表现为长时间高热,较易转化为重症,病死率高[1-2]。研究显示,20%重症肺炎由腺病毒感染所致,重症肺炎并发症较多,可累及多个器官,为患儿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因此,及时发现腺病毒肺炎并予以对症处理是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方式[3-4]。腺病毒肺炎与其它非腺病毒肺炎(如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后遗症等方面存在众多相似之处,分析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有助于辨别不同类型肺炎,并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避免患儿病情进一步加重[5]。基于此,本研究对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进行探究,并构建腺病毒肺炎危险因素预测模型,为临床及时鉴别腺病毒肺炎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腺病毒肺炎患儿(研究组)和72 例非腺病毒肺炎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发布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年修订)》中肺炎的诊断标准[6];(2)病原学分析证实感染类型;(3)年龄3 个月~6 岁;(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异常的患儿;(2)伴肝、肾功能障碍患儿;(3)合并其它类型感染患儿;(4)肿瘤患儿。

1.2 研究方法 收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症状、体征、早产/足月、母亲剖宫产、过敏史、既往疾病(呼吸道感染、哮喘、气道发育异常)等]、并发症、CT 影像学表现、激素治疗、丙球治疗、住院时间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腺病毒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构建模型的区分度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104例腺病毒肺炎中,64.40%患儿为男性,79.81%患儿年龄≤3 岁,70.19%患儿体重≤10 kg,患儿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春夏季(75.96%),症状多表现为发热(87.50%)与咳嗽(75.96%),体征则主要表现为肺部湿啰音(69.23%),少部分患儿伴神经系统(9.62%)、循环系统(12.50%)、心血管系统(16.35%)并发症,胸部CT 可见患儿出现肺实质变化(71.15%),51.92%患儿血红蛋白下降、51.92%患儿C 反应蛋白上升、69.23%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65.38%患儿淋巴细胞计数下降,19.23%患儿接受激素治疗、26.92%患儿丙球治疗,72.12%患儿住院时间≤8 d。

2.2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发病季节、症状、体征、早产、既往疾病、并发症、胸部CT 表现、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活性、激素治疗、丙球治疗、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母亲剖宫产、过敏史、血红蛋白、谷草转氨酶活性、乳酸脱氢酶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n(%)

2.3 腺病毒肺炎发生多元Logisitc回归分析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120 g/L、谷草转氨酶>40 U/L、乳酸脱氢酶>300 U/L为腺病毒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2。

表2 腺病毒肺炎发生多元Logisitc回归分析

2.4 腺病毒肺炎发生危险因素模型构建 依据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常数项以及回归系数进行模型构建,其模型为:Logit(P)=-3.713+0.622×血红蛋白(1=<120g/L,0=≥120 g/L)+0.408×谷草转氨酶(1=>40 U/L,0=≤40 U/L)+0.509×乳酸脱氢酶(1=>300 U/L,0=≤300 U/L)。以预测概率值作为变量,以是否出现腺病毒肺炎为状态变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判断预测模型区分度,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为0.716~0.893,模型阈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512、86.3%、79.5%。

3 讨论

腺病毒肺炎经由呼吸道进入气道,导致气道黏膜上皮细胞受到侵犯,影响黏膜—纤毛清除系统功能[7]。腺病毒在全球普遍存在,且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流行存在差异[8-9]。本研究结果显示腺病毒肺炎患儿主要为男性,年龄不超过3岁,发病多集中在春、夏季,症状多表现为发热(87.50%)与咳嗽(75.96%),体征则主要表现为肺部湿啰音(69.23%),胸部CT可见患儿出现肺实质变化(71.15%)。另一项研究也显示重症腺病毒肺炎多发生于6个月~2岁儿童,多表现为咳嗽、喘息、发热以及精神不振,C 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上升,而与本研究不同的是,该研究中白细胞显示为正常或者轻度上升[10],这可能与该研究中患儿腺病毒肺炎进展为重症有关。研究显示,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接受呼吸支持、免疫球蛋白以及激素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后,患儿治愈率以及好转率分别达77%与8%,病死率为15%,可见重症腺病毒肺炎死亡率较高[11],与本研究中相关结论一致,显示腺病毒肺炎患儿除接受抗病毒治疗外,还可以通过免疫治疗改善患儿免疫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红蛋白<120 g/L为腺病毒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认为,腺病毒肺炎患儿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表明患儿存在营养不良或者贫血,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使患儿感染腺病毒风险增加[12-13]。另一项研究显示,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水平上升,这两项指标是患者预后危险因素[14],与本研究结论相似。腺病毒肺炎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与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明显上升,而支原体肺炎患儿上述两项指标相对正常,该研究认为这可能与腺病毒对机体组织损伤、肝细胞损伤更大有关[15]。研究发现,相对于非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肝功能异常比例显著上升,该研究认为机体多种组织中存在与支原体相同抗原,感染后形成抗体,病原菌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使机体肝脏等多种器官功能损伤,最终导致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等水平异常上升[16],也这说明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等水平异常可能与支原体肺炎发生有关。

临床上以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为依据进行腺病毒肺炎诊断,但是其确诊需要病毒分离结果,但是腺病毒肺炎诊断应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测均存在不足,而如何有效依据快速检测指标以及相关临床特点发现腺病毒肺炎是患儿及时接受治疗的前提[10,17]。另一项研究显示,依据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指标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可以有效预测肾移植患者术后1 年肺部感染,为肺部感染预测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18]。本研究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了腺病毒肺炎危险因素预测模型,以预测概率值作为变量,以是否出现腺病毒肺炎为状态变量,ROC曲线判断预测模型区分度,ROC 曲线下面积为0.802,区分度优异,显示构建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有助于及时预测腺病毒肺炎发生,为病毒肺炎患者的防治提供参考意见。

综上,腺病毒肺炎患儿以男性、年龄≤3岁为主,多发生于春、夏季,多种症状体征并存,存在严重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异常及肝功能损伤。腺病毒肺炎发生受血红蛋白、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因素影响,以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对于腺病毒肺炎区分度良好。虽然本研究结果显示获得风险预测模型区分度优异,但是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有限,仅进行了内部验证,未行外部验证,因此后期需要增加样本量进行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其实际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腺病毒转氨酶计数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郴州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人腺病毒分型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 Hexon、FierⅠ、FiberⅡ基因的原核表达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1例后备蛋鸡禽Ⅰ群腺病毒病治疗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转氨酶高与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