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困境与发展之道

2022-10-20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静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受众内容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静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规模的媒体融合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传统的媒体发展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但短视频的出现,给新闻传播行业带来了生机与朝气。短视频因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得到长远的发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背景下,新闻短视频迎合了人们的口味,深受大众的喜爱。并且5G的出现,给新闻短视频的进一步深度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新闻短视频为力求其发展,不得不紧跟融合的步伐。但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新闻短视频平台较多、对视频内容监管力度不够、人人都可以发视频等现象,这些现象使得新闻短视频的内容良莠不齐。新闻短视频内容素材的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内容的真实度也受到挑战。在信息时代下,新闻短视频发展快速,但视频内容的质量以及传播问题是需要新闻工作者们去关注的。为提升融媒体时代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的水平,本文旨在探索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上的困境,并提出其发展策略。

1.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困境

1.1 新闻短视频内容的选择趋向于同质化

“内容为王”,新闻短视频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助推力在于内容。在流量时代,受众也更会关注短视频的内容。但是各个新闻短视频平台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优化用户体验,只知道一味地利用先进形式不断地更新形式,内容上却是千篇一律。比如抖音,为了开发各个娱乐功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布一些新的滤镜,新的头像贴纸,甚至是短视频模板。比如最近的关晓彤仿妆,每个美妆博主,甚至是普通用户都会去拍一遍。当抖音用户刷起自己的抖音时,每隔一两个视频都会出现类似的视频。

新闻短视频也是如此,当某一重大新闻事实或者是某一件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一家媒体率先报道,后面其他的新闻媒体趋之若鹜,争相报道该新闻事件,甚至是直接搬用第一家媒体的新闻播报。同时,因为流量资费的下降和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人都可以发布新闻。因而一些拍摄和制作质量较好的新闻短视频会被新闻媒体所接受而点赞、转发,或者进行二次编辑。这样一来,同一新闻事件便会出现在不同的新闻媒体平台,新闻画面也大同小异,新闻内容雷同反复,千篇一律。

例如,2021年河南春晚《唐宫夜宴》的走红,节目的“出圈”一时把中原文化推上了热搜。各个新闻媒体纷纷报道此事,很多媒体都是把电视新闻进行简单的二次剪辑,或者直接搬用部分视频,缺乏新闻短视频的原创性,同质化尤其严重。

1.2 新闻短视频内容的生产倾向于泛娱乐化

在移动互联时代下,新闻实践多数来自于民间,其主题偏向于生活娱乐方面。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话语权逐渐下移到普通大众,人们开始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人人都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传统的新闻实践在内容选择上只涉足严肃类宏大主题,鲜有关注人们更加感兴趣的“软新闻”。相反,非专业的内容生产者只选择大众喜欢的生活化新闻,不更多地关注政治、军事等硬新闻。

例如,“四川观察”官方抖音号在新闻生产和传播上就有泛娱乐化的倾向。“四川观察”抖音号有4000多万(截至2021年3月),作为四川广电的官方新媒体号,“四川观察”在聚焦各色新闻资讯输出时,应当将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放在第一位。但随着“四川观察”的走红,受众对“四川观察”的新闻不给予关注,而是关注“四川观察”本身。评论区经常可以看到网友们的催更“怎么还没更新,都下班了吗?”受众玩起了四川观察这个梗,新闻失焦使得“四川观察”不得不为了留住受众而迎合受众,积极地回应网友们的评论,提高新闻短视频的更新速度。同时,抖音上走红的背景音乐也会被“四川观察”引用。比如最近很火的“什么是快乐星球”,“四川观察”在传递新闻信息时也引用了,过度模仿和追求热度会显得过于娱乐化。

在融媒体时代下,为了深入的发展,传统的新闻媒体并没有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为了转型,不顾实际,什么有流量就追逐什么,旅游、文体、美食等各个方面均去涉足,却不具备自身的新闻特色。同时,因为人们更加喜欢生活类新闻,这使得新闻短视频在内容生产上出现低俗化,泛娱乐化等问题。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的质量实在令人堪忧。

1.3 新闻短视频内容的制作技术单一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很多新闻短视频只有对拍摄素材的简单剪辑和文字解说,制作技术单一。新闻短视频不是把整个电视新闻分割成一个个切条,也不是随便放出电视新闻其中的一个片段。传统新闻制作和新闻短视频的制作归根结底是制作技术上的大相径庭。如何把电视新闻中传播的新闻变成移动互联网下传播的新闻短视频,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心理护理需贯穿于肠息肉患者的围手术期,其中包括在术前,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病史,讲解手术的流程、方法、优缺点及术中注意事项,缓解患者和家属的担忧,调整好心理状态,鼓励患者,增加其安全感;术后,主动询问患者的心理感受,讲解肠息肉切除术后的预后及注意事项,讲解术后生活及饮食相关的注意事项[20]。徐宁玲[21]分析内镜下消化道息肉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术前血压和焦虑的影响,研究发现,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术前血压情况趋于稳定,焦虑情况极大降低。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而给患者增加一些手术中的信息指导服务,更好地帮助患者掌握手术中情况,降低焦虑感[22]。

例如,梨视频在新闻短视频的制作上技术单一。很多新闻短视频内容来自于非专业的拍客,拍摄画面单一,视频画面甚至很抖动。非专业的UGC内容生产的新闻短视频技术上没有融合一些新技术。

除此,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类短视频制作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数据,动画,H5,VR,AR,无人机航拍等,如何融入这些新技术是个问题。同时,技术升级也可以避免同质化的问题。

1.4 新闻短视频内容的呈现趋向于碎片化

传统的新闻实践注重新闻事件发生的整个发生过程,而移动互联网之下的新闻实践却偏向于碎片化展示,同时还强调情感共鸣和情感的宣泄。传统的新闻实践注重新闻的完整性这是没错的,但是新闻短视频关键在短,以秒计数,不可能完整地展现新闻事件的发生。所以,它强调亮点化突出。以秒计数的新闻短视频的内容呈现必不可少地趋向于碎片化。

就阅读的便捷性而言,比起纸质媒介的阅读,新闻短视频碎片化的阅读更加便捷,成本也更低。人们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等来获取信息。除此,相较于传统的新闻制作,新闻短视频的制作更为便捷,不同于长视频,短视频不注重新闻的完整叙事,以拍摄新闻事件的关键画面为主,迅速进行新闻信息的播报。碎片化的新闻播报可以向受众提供大量的新闻信息,契合了受众的需求,但同时也缺失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2.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发展策略

针对于新闻短视频在内容生产上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应当立足长远,从实际出发,在融媒体的背景下,为推动新闻短视频行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发展策略。

2.1 加强内容监管,完善把关制度

新闻短视频在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内容质量是其发展的关键,增强内容质量的把关也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所以新闻短视频内容的监管成为了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各个新闻短视频在力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主动担起社会责任,不应该在新闻短视频平台发布暴力、黄色、低俗等新闻内容。短视频虽短,但监管和责任不能“短”。新闻短视频平台不能为了吸引用户一味地追逐流量。流量带来了利润,也带来了问题。

网络平台要当好“把关人”。为了安全的网络环境,各方需要协同发力,共治共享,创建文明网络环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明确指出,网络短视频平台实行视频内容先审后播制度:平台上播出的所有新闻短视频均应经内容审核后方可播出。因此,新闻短视频平台必须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承担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打击在新闻短视频平台各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此外,平台必须做好相关的新闻短视频的审核,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制体系,更好地维护新闻短视频用户的合法权益。除此,相关部门也应积极作为,加强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促使其依法履行相关责任。同时,对于一些违法行为,相关的部分必须依法介入,坚决打击。

2.2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提升内容质量

信息技术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地向前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的前夜,信息技术会给新闻传播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新闻传播朝着“技术+内容”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可以凭借其特有的优势把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推向又一个高潮。与此同时,传统的新闻实践活动已经不再适应当今数字技术时代。以移动互联网为依托的新闻短视频必须要从技术层面来寻求自身的发展。

充分利用5G去发展新闻短视频。2019年11月20日,我国首个国家级新闻媒体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正式上线。这是依托于“5G+4K/8K+AI”新技术全新打造的综合性视听新媒体。通过云服务打通传统媒体的新闻实践,彻底从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实现数据、内容、信息的共享。

除此,2019年,中央新闻AI剪辑师在国庆70周年阅兵报道中完成首秀,AI技术的运用将会是未来新闻传播发展的一大方向。所以,把AI技术运用到新闻短视频中也是可以思考的。当然,VR、AR、沙画、动画、H5这些技术也是可以充分运用到新闻短视频的具体实践中去的。

2.3 以受众为中心,实现个性化分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新闻实践中也应该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以人为中心”也是马克思新闻观的基础。所以在新闻短视频的新闻实践中也应当把受众放在中心,以满足受众的新闻信息需求为基础。同时,人民群众——受众也是新闻短视频发展的重要依托,有了受众才有流量,有了流量才有关注,有了关注新闻短视频的发展才可以算称得上成功。

既然新闻短视频的新闻实践要把受众放在首位,那受众的新闻信息需求就必须得以满足。自新闻短视频走上社交平台后,增强短视频平台和用户之间的粘合度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性,把用户吸引到自己的平台,增加平台自身的关注性,从而增强新闻的传播效率。但是用户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比较多样化,那如何满足各个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呢?

做“大内容”,实现个性化分发。这是马化腾在发表的公开信中提出的一个要求。无论是短视频新闻、社会信息等数字资讯产品,还是动漫、影视、游戏、网络文学和音乐等数字文化产品,海量数字内容的生成与分发正在促成“大内容”战略。只有内容做的足够大,才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新闻短视频在内容生成上不断地交融,不断地丰富内容分发渠道,海量集成与大规模分发,充分发挥云服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优势。

2.4 PGC+UGC相结合,打造专业的新闻平台

现在的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主要是以PGU为主,以UGC为辅。实际上,新闻短视频在内容生产上出现了一种PGC+UGC全新的模式。由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传媒,个人通讯工具,面向大众进行选材、撰写、分析并传播信息,这种模式又叫做PUGC模式。以PUGC的成产模式可以补足PGC生产和UGC生产的缺陷。

PUGC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主流的新闻短视频生产模式。“梨视频”就将这种生产模式发挥的很好。梨视频的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由资深专业的媒体团队和全球的拍客共同创造,由UGC提供视频素材,由PGC二次编辑整理并发表。一方面既保证了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的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又为拍客提供了自由表达和信息输出的机会。所以,各个新闻短视频平台可以借鉴这种内容生产模式,从而来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类平台。

2.5 关注民众生活,生产暖新闻

暖新闻越来越成为我国新闻实践的现实需求,同时暖新闻的市场潜力和新闻价值也越来越大。“暖新闻”是与色情、暴力、欺骗、灾难等吸引眼球、易引发受众产生负面情绪的新闻不同,它是正面报道的一种,是包含着真善美,易引发受众正面,积极的感人故事。我国的主流媒体一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因此暖新闻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在我国新闻传播行业中一直具有现实依据,新闻短视频也可以生产这种新闻。

在疫情期间,《人民日报》作为官方主流媒体,就生产传播了众多暖新闻。例如,《人民日报》推出的《最美勒痕》,四川护士佘沙上前线,河南医疗队驰援武汉,丈夫在车下痛苦大喊“王月华,我爱你”等。一系列的暖新闻,都是从民众生活出发,引发了受众的共鸣,从而赢得了关注。

暖新闻作为一种正能量的社会话语,可以构建群体认同和社会共识:如一则暖人心的新闻短视频可以唤醒个人的参与感。而这些新闻事件也可以形成积极、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结语

新闻短视频的发展在我国是新兴的,其发展势头是迅猛的,新闻短视频的深入发展,使得“万物互联”的新媒体世界变得更为紧密。但是在具体的新闻实践活动中,新闻短视频的生存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新闻内容的生产上。所以,各个新闻短视频平台需要从自身出发,实事求是,寻求在新闻传媒领域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受众内容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融媒体生态下广播与受众共赢发展的路径思考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自媒体环境下受众的“聚合”与“分化”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