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水县工程造林模式利弊分析与建议

2022-10-19鞠会森刘庆晓夏志兰王瑞江杨富翠

中国林副特产 2022年5期
关键词:沂水沂水县荒山

鞠会森,刘庆晓,夏志兰,王瑞江,杨富翠

(1.沂水县国有汞丹山林场,山东 沂水 276400;2.沂水县国有林场总场,山东 沂水 276400;3.沂水县林业发展中心,山东 沂水 276400;4.沂水县国有沂山林场,山东 沂水 276400;5.沂水县四十里镇林业站,山东 沂水 276400)

1 沂水县工程造林的产生背景

沂水县是个农业大县,总面积241300 hm2,境内山区丘陵面积占80%以上,有大小山头1941个,荒山多,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荒山绿化先后采取群众自发造林、村委组织造林、乡镇责任造林、以工代赈造林、县直部门包扶造林等模式。传统造林模式下,造林主体缺资金、少技术,主体责任不清,重栽轻管现象突出,导致年年造林不见林。为彻底改善这一现状,2008年在深入实地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实施工程造林,实现了“包出一个工程、收回一片森林”的目标。

2 沂水县工程造林的概念与内涵

2.1 沂水县工程造林的概念

沂水县工程造林指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造林技术进行植树造林[1],是荒山造林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工程造林利用林业项目资金和社会捐款资金,打破乡镇、村区域界限,由林业部门负责统一规划,以小班为单位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详尽的作业设计,确定适宜的整地方式、树种结构、栽植密度、苗木规格和混交配置方式,以及合同期内的抚育管护[2]。除具有常规造林的程序外,还具有项目的选择、资金筹措、可行性分析、项目环评、规划设计、公开招标、工程监理、项目验收等内容,是植树造林走向集约化、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2.2 沂水县工程造林模式应用成效

2008~2015年,沂水县先后开展了21次工程造林公开招标,共计212个标段,500个林地小班,招标造林面积6977.43 hm2,投资1.1亿元。(表1)

表1 沂水县工程造林模式应用情况及成效统计表

工程造林中:侧柏、黑松纯林面积4178.54 hm2,占全部造林面积的60%;针阔混交林2798.86 hm2,占全部造林面积的40%。生态林面积6416.07 hm2,占全部造林面积的91.95%;经济林面积561.33 hm2,占全部造林面积的8.04%。景观林面积1720.09 hm2,占全部造林面积的24.65%。沂水县工程造林大致分为荒山绿化阶段,以栽植侧柏、黑松纯林为主;荒山彩化阶段,以黑松、连翘、黄栌多树种混交为主,突出景观效果;经济林生态化3个阶段,以核桃、榛子等干果树种栽植为主。除经济林面积保存率较低,其他造林造林成活率、造林保存率都在95%以上,取得了很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果。

3 沂水县工程造林模式的利弊分析

3.1 工程造林的优点

工程造林模式设计规范化、造林区域化、队伍专业化、栽植标准化、工期实效化、工程高效化,具有适地适树、栽植成活率高、管护和绿化效果好等优点。

3.1.1 先规划后实施,造林趋向日臻合理。科学的规划是保障造林质量的基础也是指导后续造林的重要依据[3]。工程造林点先由乡镇提报,再由县林业部门实地勘察,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按流域和山体整体规划,统一标准,连片推进。解决了有造林需求、无造林用地,用地不集中、无法成片造林的瓶颈制约。工程造林招标前,县林业部门组织实地勘察,打破区域界限,以小班为单位确定造林范围,对整地挖穴标准、树种配置、栽植密度、规格要求、混交比例以及合同期内的抚育管护要求等进行详细规划设计,为工程造林顺利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3.1.2 项目保障有力,化解造林资金不足的问题。沂水县创新荒山造林模式,将“工程”模式运用于造林之中,通过招投标方式,把市场竞争机制运用于造林绿化中,用最小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造林效果,极大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为解决造林资金不足难题,一方面,整合财政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政策、资金、项目,与县财政资金捆绑;另一方面,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入。2008~2014年,连续6年发起“绿化荒山、美化沂水”造林倡议,落实社会捐款3127万元,全部用于工程造林。

3.1.3 造林主体明确,克服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难题。工程招标采取县级组织实施,中标单位必须具有绿化资质,比传统造林模式下的造林队伍更有技术优势。明确造林时限,制定整地挖穴、苗木规格、栽植、抚育管理等验收节点,要求中标单位严格按节点施工,确保造林工程按期完成。

实施工程造林包扶责任制,县林业局包扶人员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对各标段的造林过程全程跟踪,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工程造林实行双向管理,三年合同期内,中标单位负责新造林的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苗木补植等;属地乡镇负责设立护林房、配备护林员,参与日常管护,管护效果纳入乡镇的林业工作考核。

工程造林结束后,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验收,根据验收结果按4∶3∶3比例分三个年度支付工程款,苗木成活率、保存率达不到80%以上的,不予拨付工程款。

3.2 工程造林模式的不足

3.2.1 工程造林投资高、资金筹措压力大。沂水目前所剩荒山多地处偏僻、远离水源、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本高,资金需求大。从沂水县近八年的工程造林招投标统计表来看,工程造林成本区间在9000~15000元/hm2,特别是彩化造林项目,投资达45000元/hm2以上,林业项目资金4500~7500元/hm2,远远不能满足造林所需。

3.2.2 工程造林管护时效长,实施及建设单位压力大。实施造林管护一体化管理,3年内,县直主管部门、乡镇、中标单位各负其责,管理、检查、督查、补植、验收、资金拨付压茬进行,期间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各方压力大。

3.2.3 工程造林具有局限性,不适于营造经济林。沂水县工程造林模式作为荒山造林的一种,首要目标是实现生态修复。一是规划设计的树种多为生态防护树种,生态与景观效果好,经济效益偏低,群众积极性不高、阻力大;二是经济树种最大限度做到规模栽植和适地适树,但不符合部分群众所想所需,保存难度大。

4 先建后补造林模式概念与应用

4.1 先建后补造林模式的概念

利用林业项目资金,以农民合作社或群众个体为造林主体,通过逐级上报造林地点、面积、树种规划等材料,经县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复同意后,组织实施,翌年经验收合格后,县林业在主管部门或第三方出具验收报告,县财政部门按7500元/hm2直接拨付给造林主体的一种模式。

4.2 先建后补造林模式的应用及效果

2016~2018年,沂水县先后利用先建后补造林模式完成造林面积1133.33 hm2,设计小班86个,落实造林补贴850万元。项目造林中生态林面积123.33 hm2,占全部造林面积的10.88%;经济林面积1010.01 hm2,占全部造林面积的89.12%。造林主要以经济林为主,成活率、保存率超过90%,造林效果极好。

表2 沂水县先建后补造林模式应用情况及成效统计表

5 对策与建议

5.1 加大造林绿化资金投入,弥补资金缺口

要把造林绿化作为一项事业来抓,实施造林管护一体化管理,各级层面加大绿化资金投入、增加专项资金,提高项目补助标准,彻底解决工程造林资金制约问题,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5.2 坚持生态优先,增加多树种混交

按照“生态林经济化,经济林生态化”的原则,在兼顾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对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块以栽植木本粮油或干果苗木为主,营建生态经济林果园,开发绿色果品,开展森林旅游,增加林农经济收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4]。

5.3 兼顾群众利益,创新造林模式

随着全县荒山绿化工作基本完成,全县林业重点工作向建设高效特色林业基地转移,需要及时转变造林模式,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探索新造林模式。先建后补模式下栽植树种多为高效经济林,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参与积极性;既可以解决工程造林资金资金缺口大的难题,又可以弥足工程造林绿化树种经济效益差的不足,是工程造林模式的有益补充,加以完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沂水沂水县荒山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浅析沂水油顶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暮春郊游
沂水殡改,沉疴需猛药更需调理
缪带弟:姐妹齐心 荒山生金
沂水公路“一心为公 一路当先”
山东省沂水县东土沟钛铁矿矿床成因浅析
多措并举依法履职 不断提高档案依法行政水平
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 齐鲁大地诸侯小国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