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澍与东山

2022-10-19

现代苏州 2022年19期
关键词:石屋道光东山

笑笑,苏州人,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业余关注吴地人文古迹,爱好摄影、访古。

陶澍,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清道光朝重臣,官至两江总督,在吏治、漕运、盐政、水利和赈灾恤民上作有重大贡献,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谥文毅,著有《印心石屋诗抄》《陶文毅公全集》等。

道光十五年,陶澍入京述职,从十一月廿五日到十二月十六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被宣宗召见十四次,先是赐得小幅御书“印心石屋”: 字幅长约4尺,宽1.5尺,字径6寸左右,上款楷书“道光乙未嘉平月”,引首“可师可法壁中书”朱篆长玺一方,落款楷书“御书赐之”,尾押“道光宸翰”“虚心实行”朱文缪篆方玺两方,额首正中押“道光之宝”方玺。后又赐得大幅御书“印心石屋”:字幅长丈余,宽约4尺,字径2尺左右,上款草书“道光乙未腊日”,引首“清虚静泰”朱文缪篆长玺一方,落款草书“御笔”,尾押“慎德堂御书宝”朱文缪篆方玺,额首正中押“道光之宝”方玺。这是宣宗对他的高度肯定,也是他的一生至宝。在他受赐后的第二年,御书“印心石屋”便被题刻于他的家乡及其任上所到风景名胜之地,包括南京、徐州、镇江、扬州、无锡和苏州都有。据笔者统计,苏州有沧浪亭、东山翠峰坞六角亭、西山龙渚石佛寺、光福铜观音寺和常熟兴福寺五处之多。

清《太湖备考续编》记载:“翠峰坞山腰有六角亭,道光十年江督陶文毅公澍以勘河至东山,登翠峰,憩斯亭,赏其幽胜,奉宣宗御书所赐‘印心石屋’四字镌横碣嵌置亭壁。”民国《乡志类稿》记载:“‘印心石屋’,横额正书,清宣宗书,陶澍恭摹上石,道光十五年,在翠峰饮月亭。”饮月亭,即六角亭。道光十五年,即道光乙未年。可见,六角亭内“印心石屋”碑,《太湖备考续编》所记“道光十年”有误,《乡志类稿》所记“道光十五年”是正确的,而且这个“道光十五年”是宣宗御书时间,实际摹刻上石的时间还应后推。但道光十年,陶澍确实“以勘河”而至东山。

东山原是太湖中的一个湖岛,与西山岛对峙。《十道志》记载,隋时东山岛与陆地相隔30余里。因长期湖岸沉积,东山东北面滩地与七子山西南面滩地渐渐接近,其间湖面逐渐收狭,形成“大缺口”。道光十年,东山岛与渡村间水域缩至50米,大缺口成为大缺港。1956年,大缺港上建起了第一座公路桥,木东公路通车,东山岛从此成为东山半岛。在此之前,东山的出行全部赖以水道,东山至苏州的内河航道简称苏东河,在东山境内的苏东河段名雕鹗河,陶澍曾为《太湖厅修浚雕鹗诸河碑记》撰文。

文中说修浚雕鹗河:“自十年正月赋工,至闰四月之末毕役……工竣,余往视,乘小舟周历上下,登莫厘峰,望全湖烟水无际,夜宿翠峰寺之古雪居,涛声隐隐落枕上,与松声竹声涧水声相应答,潇然如入华胥之境。”古雪居,位于六角亭旁。道光十年,雕鹗河修浚完毕后,陶澍前来东山踏勘,登了莫厘峰,晚上住在古雪居,还留下了《古雪居留题》诗一首:“古翠峰标妙墨留,禅房深处径通幽。窗连树色云生案,涧泻涛声雨入楼。远有明湖窥一角,来从绝顶豁双眸。匆匆莫笑无鸿影,一夜青山借枕头。”李根源《吴郡西山访古记》说,在古雪居还访到了陶澍的行书榜联:“溪头细雨流花出,树外闲云载鹤回。”

《太湖厅修浚雕鹗诸河碑记》由朱棆书,该碑民国时在东山炼墩,今无存。翠峰坞古雪居、六角亭均毁于上世纪60年代,陶澍行书榜联已无迹可寻。上世纪末在东山雨花坞新建一石屋,石屋正中壁间有一块黑底金字石碑,碑高41厘米,宽154厘米,中间横额正书“印心石屋”四大字,上款竖额“道光乙未嘉平月”,落款竖额“御书赐之”,碑的四周雕以龙纹。据说,该碑即翠峰坞六角亭内之“印心石屋”碑。

猜你喜欢

石屋道光东山
东山由义井
补瓷(外一首)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一道光
红红的苹果
石屋(散文)
东山书院
一座用火山石建起的村寨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瘦身TIPS,在夏天瘦成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