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要素资源配置系统的投入政策协同优化

2022-10-18王从春

上海管理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子系统文化产业

王从春

(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高品位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础,也是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国家财税政策的扶持。政府通过财政支出,采取多种财税金融措施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保证投入目的实现的前提下,努力实现财政投入效益最大化。

财政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政府和地方的各级财政投入,支持对象主要包括单一的文化产业子行业、文化项目、文化企业,以及为文化事业提供资金支撑及其他业务服务的企业市场主体等。文化市场和文化公共服务事业的支持主体不同、支持方法不同、建设理念也不同,各个地方的文化要素资源基础也不一样,在文化支持政策效果的评估上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因此需要政策系统的协同来提升其投入效率。通过优化投入政策推进文化高质量快速健康发展,对稳增速、调结构、惠民生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提供了多政策协调的投入政策优化思路,提出影响文化要素资源配置体系发展进程的序参数,给出了投资任务决策的几个重要约束条件,并由此把文化要素资源配置体系的文化投资政策协调问题,抽象为能够在一定必要条件下进行求解的政策约束优化问题。

1 文化产业要素资源配置系统的投入政策协同优化

协同优化过程是指整个体系通过外界力量与内部子系统之间的联合相互作用,并以有组织的过程由无序组织发展达到有序系统。协同学的理论认为,系统的“序参量”和“控制变量”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要素。其中,“序参量”决定了系统自组织变化的速度,同时也决定了系统变化的方向。“控制变量”则是在整个系统由无序结构逐渐走向有序结构过程中,起着控制作用的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

文化产业要素的资产体系,是由公共财政体系、金融资本体系、各种社会文化艺术智力资源体系以及各种社会文化企事业单位子系统所形成的综合体系。对于政策目标来说,尽管各个子系统的基础条件以及实际运营状况存在差异,组合起来便构成了整体的文化产业要素资源配置和总体运行态势。分析文化产业政策在文化产业投入的作用效果,本质是关注文化产业人、财、物等要素资源配置系统的演化过程。文化产业要素资源配置系统随着时间的演化可以用方程表示为:

(1)

式中,Ai为系统序参量,体现了文化要素资源系统中各子系统间彼此协调的状态,即为文化投资政策有效性的表征指数;ai为文化要素资源配置管理系统的阻尼系数;Gi为协同作用函数;Fi(t)为系统内部以及外界环境的随机扰动项。

式(1)指出了在内外部随机作用影响下,各子系统内部所产生的非线性协同的规律,即一个系统随机扰动Fi(t)的影响,就会导致系统的内部结构改变,系统就会采用自组织形式,进而产生新的稳态结构。

鉴于文化产业要素资源配置子系统数量较多,为降低描述的复杂度,对系统描述进行简化,此处仅考虑与优化目标直接有关的投资政策绩效状态。这样,文化产业的投资政策中投资政策、投入政策的对象、投资政策类型,以及投资政策效率状态都可以描述为一个向量,如下式所示:

D=

(2)

其中,X表示文化产业投资政策,Y表示投入政策的实施对象,M表示按某一分类维度划分的政策类别,E表示子系统的投入政策效率状态。向量D即为整个投入政策系统,包含X个政策,政策i的子系统k所含投入政策效率状态数量为NEik(i=1,2,…,X;k=1,2,…,Ei);系统包含Y个政策目标,政策目标j产生的政策内容可划分为Mj(j=1,2,…,Y)个政策类别,目标j的政策类别l所包含子政策内容(即政策拟达到的目标)数量为(j=1,2,…,Y;l=1,2,…,Mj)。

2 基于投入效率的文化产业要素资源配置系统特征

2.1 文化产业要素资源配置系统的序参量

在文化产业要素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产业投入政策导向、政策实施的力度、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等各种因素对投入效率产生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可以被看作文化产业要素资源配置系统的序参量集合。由于序参量决定了子系统的变动,只有序参量发生了变动,子系统才真正进入新层次的变动。

文化产业要素资源配置系统中有关文化产业投入政策的序参量包括政策实施的规模、政策执行的强度、区域资源禀赋匹配等。政策的协同优化可以通过优化序参量的方法提升系统协同度,如通过机制设计提升政策执行的强度,或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通过相关举措提升政策的执行能力等,即改变了序参量的状态。这些序参量状态的改变最终可以促使文化产业要素资源配置系统协同度提升。

2.2 文化产业要素资源配置系统的协同度表征

(3)

3 基于投入效率的政策优化模型

3.1 产业政策的优化目标函数

基于以上对文化产业要素资源配置系统的相关重要参数和特征的识别设定,这里可以提出文化产业投入政策效率优化模型。投入政策PA的协同效率记为Ej,则

Ej=EBj(DSj+1)

(4)

式(4)中EBj代表文化产业投入政策PA的基本效率,它与政策所包含的几个子维度紧密相关,因此方案的基本效率应该是几个子维度的函数,即

EBj=f(X,Y,M,E)

(5)

DSj为政策PA与其他政策的协同度,测定公式为

(6)

式中DSj为两个政策之间的协同度;pj,k为两个政策之间产生协同效应的概率。文化产业要素资源配置系统所有投入政策协同效率可以用矩阵表示为

E=[E1,E2,L,EN]

(7)

其中,Ej代表文化产业投入政策PA的协同效率。

综上,可以得到文化产业投入政策的优化目标函数为

(8)

其中,xj的值可取0或1,表示是否选择该协同效率,1为选择,0为不选择。

由于文化产业投入政策包含四个子维度,因此总体协同效率也可以按这四个维度进行分类。考虑四个子维度的优化,最终的文化产业投入政策的优化目标函数为

(9)

其中,Ex,y,m,e的含义是:对政策实施对象y生成的类别为c的政策任务,政策x对其实施类型为s的投入政策效率状态,即选择方案o=所得到的综合投入效率;xx,y,m,e值为0或1,表示不选择或选择该文化产业投入政策。需要注意的是,优化模型中,投入效率最大化会同时受到政策环境、政策实施主体控制力、区域差异等相关条件的约束,优化模型需要考虑这些约束条件。

3.2 投入政策的约束条件分析

产业政策之所以能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效率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出台政策提升经费投入力度,或是通过税收优惠予以产业扶持,或是通过出台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为产业协调发展提供优良的外部环境。文化政策与法规中有着许多的文化政策与法规内容,但由于受时间原因和随机因素的制约,还需要注意到方案间可能出现的制约与矛盾,如各地方政府在文化事业财政投入上显现出较大差距,并且各地市在文化事业各部分的管理水平、文化资源禀赋还有着很大差距,因此政府必须在文化投入政策之间进行抉择。本研究例举以下两个约束条件:

3.2.1区域文化资源禀赋约束

(10)

xx,y,m,e赋值0或1,表示不实施或实施此政策,Maxx,m,e为政策x的功能性子系统s对政策任务类别c可提供的投入政策效率状态的上限值。一旦投入政策的资源要求超过了区域所能提供的资源禀赋承载的最大负荷,那么投入政策将产生适得其反的政策效果。例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相关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对区域文化创新氛围、社会资本积累水平和文化市场发育程度等的要求也较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相关的创意产业生产要素资源相对稀缺,区域文化消费水平有限,偏离了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实际,推行此类产业扶持政策则会加剧盲目性投资带来的负面效应。

3.2.2投入对象需求与投入政策类型匹配度

(11)

xx,y,m,e含义与前文相同,TP(t)∉c表示目标t的投入对象目前存在的问题不属于政策类别所能解决的问题。在地区相同的产业领域会对相关的产业政策产生截然相反的响应。另外,按文化产业投入政策的功能属性,将其分为经常性投入政策、竞争性投入政策和导向性投入政策等三类。当前投入对象需要采用竞争性投入政策才能实现促进其发展,而实施的政策如果属于导向性投入政策,那么政策的实施将会产生投入的低效率。

通过对上述列举的两个约束条件的分析,文化产业要素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可抽象为一种对投资政策效果的约束优化问题。

4 协同优化的政策启示与建议

4.1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性问题,实现各地区差异化发展

文化产业的差异化发展,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需成果。在市场经济分类原则下,各地方政府要求的不仅是所谓的门类齐备,而且要立足现实,与自然文化禀赋紧密结合,选择符合本区域实际条件的文化产业门类。文化产业布局与空间结构优化是投资政策制定的主要基础,投资政策导向上着眼于地方文化资源禀赋、文化产业实践与市场发育等情况。产业政策对文化发展的必备的人、财、物要素资源进行投入优化过程中,需要识别哪些资源是可控的、哪些资源是需要引导形成集聚的,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性问题,实现各地区差异化发展。

4.2 区别文化产业的行业构成,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方式

文化产业有着广泛的产业关联,对其他产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升系统协同度的实践意义在于,政府从公共政策及立法的层面统筹规划,通过资金、人才培养、项目支持等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要促进产业与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优质的产业生产链。应正确看待文化产业所产生的科技变化与文化理念创新,积极拥抱科技赋能下文化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推行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速发展新型的文化企业、文化行业、社会文化消费模式,积极发展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结合区域发展基础与已有的行业特色,进一步壮大某个区域或某个细分领域的文化产业规模。

4.3 注重产业政策之间的协同,引导有效要素资源集聚

从上文基于协同学视角的分析可知,政策导向、政策实施的规模、政策执行的强度、区域资源禀赋等因素起到了对投入效率的共同决定作用。这些序参量状态的改变最终促使文化产业要素资源配置系统协同度提升。文化产业与相关行业融合,不但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还能够有效推动文化及相关行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构建文化部门与金融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机制,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相结合,创新融资形式,发挥行业协会等服务平台的协调作用。文化对接项目和金融资本、社会资金的合作,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出台措施吸引金融资本关注,通过政策导向、市场促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4.4 注重政策的引导示范功能,提升政策效应辐射范围

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性财税政策、引导性投入政策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政府引导功能,加强公共财政投资和社会资金投入的错位和互补。要实现对文化产业的政府引导,就必须按照对文化的目标导向制定其评价准则和指标,并建立健全与文化目标导向相配套的政策模式。注重政府的文化引领示范功能,进一步改革政府社会投资方式,运用政府直接购买、贴息贷款等投资方法,引导和促进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入文化经营领域,进一步扩大和增强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效果。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子系统文化产业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一种基于NB-IoT的公路雾灯自动指示系统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