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机理案例研究

2022-10-18孙新波孙浩博

上海管理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共创动态商业

孙新波 孙浩博

(东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3)

近年来,消费者市场涌现出由物联网产品组成实体网络为用户服务的新现象,商业生态系统中众多资源方的协作配合与物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的合理运用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体验。以物联网技术为底座的商业生态系统是怎样串联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创造价值的?动态能力理论作为应对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衍生出的理论,具有紧随时代发展的特性,对于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过程考察具有适宜性。

由此,本研究以海尔食联网与海尔衣联网为案例研究对象,就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实现机理进行探索,打开数字情境下商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黑箱”,进一步深化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为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发展提供完善的指导建议。

1 文献综述

1.1 动态能力

Teece和Pisano首次明确提出改变能力的能力即“动态能力”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整合、重构资源以满足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动态能力理论致力于研究组织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所拥有的创造新资源、更新或改变资源组合的能力。动态能力的形成基础主要有资源、行为和认知,研究视角主要有基于要素论的视角、基于流程论的视角以及基于层次论的视角。较为一致的结论是动态能力主要由三个核心维度构成,即环境感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优势重构能力。最近的动态能力研究中,学者们开始在理论深化阶段聚焦“数字经济”和“新技术”情境。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有效感知和利用数字技术,抓住机会以应对威胁进而实现转型发展,是企业必须面临的关键问题。动态能力为技术范式转变时期的企业在数字经济中整合数字化技术和业务流程进行组织转型、增强客户体验、简化运营以及创建新的商业模式等重大业务改进活动提供了借鉴思路。

1.2 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领域的重大思想变革,本身是一种隐喻。1993年,Moore首次将生态的概念引入管理学研究,界定为“经济联合体”,折射出组织或个体间相互依赖的关系特征。

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主要解决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互连,物联网应用的本质是价值共创。物联网技术扩大了顾客偏好等数据信息方面企业可获取、调用资源的范围和类型,促使企业依靠匹配的价值主张而非终端产品增强对顾客进行锁定,推动了企业向产业竞争的高级形式“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通过共同发展来获得协同进化。目前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颠覆了传统的生产力与价值创造模式,在智能家居、物流、医疗等众多行业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成为近年来新兴的研究对象。

1.3 价值共创

在交换经济时代,价值创造主要是以商品主导逻辑为理论依据,企业创造价值并在价值链上线性传递给顾客,顾客是价值使用者。随着服务经济学的兴起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顾客在价值创造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21世纪初Prahalad正式提出价值共创概念,明确价值由消费者与企业共同创造。数字技术的发展重新定义了价值创造网络,低成本的交流联结了更多参与主体,使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成为价值共创者,价值创造主体变得更为复杂。在数字技术的催化下,价值链式价值共创模式开始向价值网以及非线性商业模式等行业结构方向转变,企业作为价值网上的一个节点与供应商、云服务商、销售渠道、物流商、顾客和社会化媒体等形成社会化网络,通过互动和资源整合共创价值。价值共创作为商业生态系统的鲜明特征,能够实现商业生态系统内部的资源、能力和创新整合,为解决数字化情境下的商业生态系统演化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研究的核心问题为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如何实现价值共创,属于“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范畴,适合探索式案例研究方法,双案例使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更加翔实。在研究对象上,本研究根据典型性原则和理论抽样原则,选取青岛食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和海尔衣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选择依据主要有:海尔集团连续3年作为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蝉联“Brand 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百强榜”,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与商业实践非常成功;食联网、衣联网广受市场与行业的认可,是物联网生态行业内典型性代表;作为事关衣与食两件头等大事的衣联网、食联网案例扎根中国本土情境,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以中国经验赋能全球企业发展。本文采用一手、二手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收集到的案例资料进行讨论,将食联网与衣联网的初级编码按环境感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优势重构能力以及价值共创进行划分,共得到132个标签、37个初始概念、14个主范畴。统计所整理的资料数据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数据收集的描述性统计

3 案例分析

3.1 动态能力分析

3.1.1食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动态能力分析

食联网生态系统的构建就是一个不断感知环境变化、捕捉用户需求,进而通过自身已有资源或联合外界优势资源进行生态能力升级与竞争优势构建的过程。依据动态能力的环境感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优势重构能力维度划分,对食联网商业生态系统进行分析,部分案例证据援引展示在表2中。

表2 食联网动态能力分析案例证据(部分)

环境感知能力。食联网的环境感知能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集团整体对于商业竞争范式更迭的敏感捕捉、食联网对于用户痛点的感知与“他山之石”的探索、生态系统建立后通过物联技术所收集的需求数据,分别对应食联网生态系统构架过程宏观、中观、微观的环境感知能力。

资源整合能力。食联网的资源整合能力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规律,在商业生态系统构建初期,选择从自身最具优势的冰箱产品切入生态战略,进行整体厨房打造的尝试。之后食联网开始接入外部多行业资源,回归到“吃”的本质需求上,利用自身在硬件领域的布局优势,联合大厨、预制菜加工方、物流配送方等,应用分享机制及整体生态链思路,整合现有资源以及可触及资源。

优势重构能力。食联网的优势重构能力体现出小步快跑、试错迭代的规律。针对环境感知能力捕捉到的市场走向与用户需求,食联网调动可触及资源予以快速反应。其资源利用具有主线指导性,即以自身优势资源为主,辅以其他可触及资源,保证了战略方向上的稳定性,避免在资源联结中失去既定优势方向。

3.1.2衣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动态能力分析

衣联网生态系统的构建呈现“需求主导,科技为径”的特点,以门店及产品数据收集用户需求与行业痛点,通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及联结利益相关方,不断进行生态系统中生态位完善与竞争优势构建。依据动态能力的环境感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优势重构能力维度划分,对衣联网商业生态系统构建过程进行分析,部分案例证据援引展示在表3中。

表3 衣联网动态能力分析案例证据(部分)

环境感知能力。具有从产品到特定功能再到场景演变的特征。构建初期,主要感知用户对于产品缺位的需求,即“显性”的需求。此后环境感知能力深入产品背后所承载的能力需求,即“隐性”的需求,洞察用户多元需求。最后,环境感知能力演变为对最终需求的精准捕捉,即“活性”的需求,通过场景策略对用户提供交互式创新,向最终需求靠近。

资源整合能力。具有明显的3点特征:①资源的“本土化”改良。接入外界资源后,通过适配化、物联化升级与改装,保持了商业生态系统生态闭环与兼容并蓄的平衡。②软硬资源的叠加整合。不但连接了5300家企业的“硬”资源,还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软”资源。③模块化需求满足。“个性化需求聚集,模块化方式满足”的方略,将用户的某一类相似需求资源予以聚集,产生可观的总量规模。

优势重构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产品层面的跨越创新、场景层面的整体体验以及生态层面的交互融合。在产品创新层面,通过感知用户不断新增的需求,将产品进化为功能平台,在产品领域确立了强大竞争优势。在场景层面,将整合得到的跨行业资源方予以适当搭配,围绕设计场景、建设场景与服务场景拉开“代差”优势。在生态层面,以家庭为核心,借助已整合资源使生态具备开放性与拓展性,涵盖衣物全生命周期场景服务,从而使竞争优势不断“自生成”。

3.1.3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动态能力分析

对比、检验食联网与衣联网动态能力,本研究得出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动态能力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动态能力分析

环境感知能力主要分为组织侧的感知与物联技术侧的感知。组织侧针对商业环境与行业发展趋势、跨行业解决方案移植与横向环境机遇有敏锐的触觉;物联技术侧对消费者行为与需求、产品功能开发以及服务场景开创有敏感的洞察。组织侧与物联技术侧协同配合,在三个层面形成感知网络:对具体产品的“显性需求”感知、对产品功能承载的“隐性需求”感知,以及通过场景服务模式对“活性需求”主动感知。通过感知网络,对环境变化与消费者需求进行全面捕捉与主动搜集,实现需求“自涌现”。

资源整合能力是在环境感知基础上,对自身优势资源与外部可触及资源协同调配、联结整合。在整合过程中,呈现跨界化、本土化与整体化的规律。跨界化包含“硬件”上不同行业之间的跨界打通与“软件”上大数据、图像识别、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嵌入融合。在跨界化连接资源后,对所触及的资源进行本土化适配升级,使之与原有生态在能力上“兼容同步”,在风格内容上“调性一致”。最后进化至整体性资源协奏整合,应用适当的吸引策略与分享机制,使外界资源主动向商业生态靠近,实现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资源“自组织”。

优势重构能力最能代表动态能力改变常规并不断建立竞争优势的本质。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借助无缝连接与数据共享的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小步快跑、迭代试错”的竞争优势重构模式,具有模块式、生态式与开放式的底层逻辑。模块式指对通过物联技术与组织触觉感知到的需求进行同质化聚集,使长尾效应变成范围效应,进而使用模块策略对需求进行满足。生态化展示了建立服务能力所需的底层支持形态,将整合的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形成生态,而不是简单相加的无机搭建。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优势不断保持的原因还在于其生态的开放式合作与创新,不断催生出生态服务的新形式与新体验。通过模块式、生态式与开放式的竞争优势重构过程,实现了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优势“自生成”。

3.2 价值共创实现机理分析

3.2.1食联网价值共创实现机理分析

商业生态系统最核心的特征为价值共创,明确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动态能力维度划分后,对食联网与衣联网案例价值共创实现机理进行分析,实现机理如图2所示。

图2 食联网价值共创实现机理分析

在价值共创底层规律方面,表现为物联技术促成网器智慧、数据流动促成用户体验以及场景生态促成各方受益。物联网技术带来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互联,是场景破界的纽带也是智能的载体,将需求的滞后感知变为前置捕捉,自主进行决策。数据的流动反馈消费者需求方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对个性化需求进行叠加分类,洞察市场潜力。智能产品合成为场景,场景拓展为生态,用交互式的服务代替简单的产品交付,通过传输数据与需求的产品生态和传送支持与服务的资源生态之间的联动,促成生态平台自身增值。

在价值共创实现手段方面,食联网对中餐进行标准化革命,使预制菜成为价值创造载体。目前家庭端还是处于手工作业的“买、洗、摘、配、炒”时代,操作繁琐、营养难保证,厨房油烟是导致女性肺癌的主因。预制菜操作简单,还原大厨味道,保障营养安全。传统中餐烹饪口味全靠手艺和感觉,通过多方合作,推出数字化菜谱,将营养成分、烹饪数据、溯源信息全部数据化,在用户端打造全新体验价值,开创第四种就餐场景,生态各方共享收益。

在价值共创未来走向方面,标准化推进了餐厨行业未来,带来厨师身份重塑和就餐方式颠覆,提高一产附加值,对餐饮行业发展赋能,为产业链提供新动能,有利于共同富裕实现。通过主导行业标准、建立行业规范、持续接入资源方、增强用户体验将产品交付转为场景服务模式,体现从生产企业的“规制性逻辑驱使的服从式的生产模式”向生态企业的“整体性逻辑驱动的服务式的生长模式”迈进的规律。

3.2.2衣联网价值共创实现机理分析

衣联网价值共创实现机理如图3所示。在底层规律方面,衣联网表现出跨界合作、生态匹配以及内在保障3方面内容。随着消费时代升级,用户的高端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不可能由单一企业满足。衣联网打破服装与洗衣机行业边界,从设备到场景到行业再到生态,通过场景式整体解决方案提升用户体验。物联网技术仅提供产品互联互通的能力,场景生态能最大化物联技术互联互通效果,通过场景生态战略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从单纯产品交付到用户体验服务,从研发过程的碎片化创新到服务全流程的交互式创新,生态圈各方利益相关者在用户需求驱动下进行敏捷协作,共赢共享。衣联网的价值共创有组织制度上的内在保障,海尔“人单合一”制度激发了创新动力,“链群合约”自进化出每个人的价值最大化。

图3 衣联网价值共创实现机理分析

在实现手段方面,物联技术促成了产品从单一智能到分布式多元智能,创造了衣物品牌防伪追溯、线上查看干洗进度及家庭洗衣自动识别等新体验。以物联设备为触角,了解用户习惯,收集并应用数据,为行业提供市场数据以及生产流程优化,赋能生产端。

在未来走向方面,鉴于洗护高端化发展的行业趋势,衣联网将不断连接更多行业,联合建立国际标准,不断塑造行业领先地位,颠覆服装行业,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换道转型。

3.2.3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机理分析

由食联网与衣联网案例分析可得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机理(见图4)。核心部分为组织制度,不同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组织制度体系,以“人单合一”为代表的、激发人自身价值的组织制度,是支撑价值创造系统不断推进的动力机制。

图4 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机理

最内圈生态由物联网产品组成,被物联技术赋能的智能节点是价值创造的直接载体,通过物联技术与数据的应用,及时捕捉机遇与需求,通过产品间互联互通形成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硬件基础,组成无缝体验与实时感知的数据网络,这也是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与其他商业生态系统的本质区别。

最外层生态由资源所组成,分为企业自身优势资源与所联结的资源。核心企业以自身优势资源为主线,打通众多行业,按照生态位与产业链进行外界资源方联结。由于内圈物联网技术提供的感知能力,用户也被作为资源方纳入,众多资源方作为价值创造主体为生态运转提供支持。

物联产品与资源方通过嵌入耦合、支持协同,“整合化一”为中间层的服务“一生态”。在服务“一生态”中,以体验价值创造为直接目的,以价值创造后的共享机制为促成动力,通过场景打造与生态建立的价值创造渠道,带来生态系统的不断增值与进化。

4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动态能力可以划分为环境感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优势重构能力;基于动态能力,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将组织制度、物联产品、资源方以及服务场景进行耦合,实现价值共创。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基于原有优势资源进行突破,解决用户痛点也重塑行业形态,这是商业生态系统打通产销用全环节的必要路径。

其次,食联网提升了一产附加值,赋能二产效益,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中国特色方案,有助于中餐文化走向世界。衣联网基于物联技术与数据应用,赋能生产端,减少库存、降本增效,解决行业积弊,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的特色路径。

最后,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本质是由产品交付模式转向场景服务模式,在宏观转向上折射出规律:由原来的生产企业规制性逻辑驱使的服从式的生产模式向现在的生态企业整体性逻辑驱动的服务式的生长模式转向。

4.2 理论贡献

本文对动态能力的子构念进行了划分,完善了数字时代动态能力研究,为商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揭示了核心企业、顾客以及各资源方之间价值共创的过程与关系,推动了商业生态系统复杂主体研究的整合;以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价值共创实现机理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构建了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机理模型,拓展了价值共创的研究边界。

4.3 实践启示

第一,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动态能力是改变常规能力的能力,具有不断建立竞争优势的作用,本研究将有助于企业理解动态能力,为企业的动态能力培育提出发展方向。

第二,消费者的需求呈现日益高端化与个性化特点,场景服务战略是很有竞争力的打法,可以发挥物联网技术与外界资源方效用的最大化,有利于整体生态实现价值增值与利益共享。

第三,推动整体生态飞轮不断加速的动力源泉是核心企业的组织制度,以人为本、激发潜力的组织制度将促成整体生态的价值共创,尝试建立生态战略的企业需要先审视自身组织制度的保障效果,进而打造价值共创网络。

猜你喜欢

共创动态商业
国内动态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共享丰收喜悦 共创美好生活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共创美好生活
动态
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