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中漂浮蜡烛熄灭时长度问题建模分析

2022-10-18

物理教学探讨 2022年9期
关键词:蜡块铁块外挂

莫 滨

南京市第十八中学,南京 210022

将蜡烛下部加配重后,使之直立漂浮在水中,点燃蜡烛,蜡烛会逐渐变短,同时会不断上升。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计算得出蜡烛熄灭时的长度,是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2021年某省中考试题,创设了相关情境,计算上述长度,其是否完美解决了该问题,本文对此进行讨论。

1 试题分析

例(某省卷第18题)如图1所示,水中有一支长14 cm、底部嵌有铁块的蜡烛,露出水面的长度为1 cm。点燃蜡烛,至蜡烛熄灭时,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 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熄灭时蜡烛所剩长度为____________ cm。(ρ=0.9×10kg/m)

图1 某省卷第18题配图

此处仅讨论第2空,参考答案是“4”。现根据某中学教育资源类网站和某文库提供的解析,转述其共同的思路:蜡烛和铁块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整体分析,原先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随着蜡烛燃烧,长度变短、重力减小,浮力也减小,水中部分体积减小,即蜡烛向上运动。同时,蜡烛在液面上方部分体积也减小,直到蜡烛燃烧至与水面平齐处时,被水熄灭,此时蜡烛和铁块组成的整体处于悬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依据始末状态的受力分析,计算结果就是“4”,过程如下:

令蜡烛的横截面积为S,开始时蜡烛长度h=0.14 m,浸入水中深度h=0.13 m,被水熄灭时剩余蜡烛的长度为l,铁块受重力为G。开始状态

此结果成功印证了试题的参考答案。但是,能相互印证,其求解过程一定正确吗?上述分析都是基于一个假设,即蜡烛熄灭时,上部是一个平面,而且是一个水平的平面,此假设成立吗?

2 蜡烛熄灭时的实际形状

蜡烛燃烧时的真实情况又是怎样?想必读者都见过,但是通常被我们忽略了。无论蜡烛上部原先是何种形状,点燃后,火焰在蜡烛中心,火焰处温度高,中心部分蜡烛先熔化后汽化,而被燃烧掉,形成凹陷。随着时间的推移,凹陷程度越来越大,上部边缘部分越来越薄。理想情况下,蜡烛边缘所受热辐射是均匀的,则边缘各处同步熔化并下降,边缘上部形成一个水平的圆环,内部形成凹面。实际情况是,蜡烛不可能绝对规则,不能保证绝对竖直放置,烛芯不一定在正中心,烛芯燃烧时会发生卷曲,外界空气扰动等因素,都会使得火焰偏移,总会有一处率先熔化而“溃坝”,里面烛液流下(图2),此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富有诗意的“烛泪”。这种情况下,蜡烛顶部不能形成平面,人为吹灭蜡烛,冷却后也是中部凹陷的形状。

图2 蜡烛燃烧时上部形状

当将蜡烛放入水中后又会怎样呢?蜡烛上部高出水面时,上部与图2无甚区别。当上部边缘最低处率先抵达水面时,该处因水的冷却不再熔化,水不会从此处漫入蜡烛中心。烛焰仍在燃烧,加热蜡烛,只能熔化高于水面的那些部分,最终所有边缘均抵达水面。

由于蜡烛上边缘抵达水面,外侧水会使边缘冷却,边缘不再向下熔化,但是会越烤越薄。当蜡烛外壁薄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熔化,形成一圈薄壁圆筒。火焰只能继续向下发展,依靠熔化底部的蜡烛来提供燃料,最后结果是外壁越来越薄,凹陷程度越来越深。同时,消耗蜡烛,导致蜡烛重力变小,蜡烛上浮,上部高出水面些许,高出部分没有水的冷却,被烛焰熔化,这样循环往复,蜡烛越烧越短。由于蜡烛底部有配重,蜡烛不能永无止境地往下燃烧,当蜡烛内部凹陷到达一定程度时,因供氧不足而熄灭,如图3所示。

图3 水中蜡烛燃烧后形状(文献[1]配图)

由此可见,燃烧后的蜡烛上部并不是平面,上述计算的前提条件不成立。那么能否计算呢?假设凹陷部分体积为ΔV,为了便于分析,令ΔV=SΔl, 在计算 G′时将其等效为比 l短 Δl的圆柱体,(5)式修正为

用(10)式替换(5)式,代入(8)式,则(9)式应修正为

由于试题未提供凹陷部分的形状、体积等参数,(11)式无法算出具体数据,仅能确定l<0.04 m。

3 多种建模方法的比较

至此,对此题的讨论似乎结束了。回顾图1和图3,我们又发现两者有一些细微差别。图3底部是一根铁钉,但是图1是内嵌一个铁块作为配重,则(4)(5)式中蜡块的体积就不应是 Sh和Sl,此二式不成立。上述试题分析过程错误。

3.1 平均密度的建模方法

内嵌铁块后,蜡烛和铁块作为一个整体,令铁蜡混合体平均密度为 ρ,ρ介于 ρ和 ρ之间。而且随着蜡烛燃烧,蜡所占比例减小,铁所占比例增大,ρ增大,由于ρ不再是定值,计算时要结合该时刻的实际情况。

一旦考虑顶部凹陷的实际情况,此题将无法计算,此处仅讨论铁块放置位置对计算的影响,故依旧假设熄灭时,顶部是水平平面。

设铁蜡混合体中,铁的初始体积占比为x,则蜡的体积占比为1-x,我们将(1)式改写为

将铁蜡作为混合体计算结果也是“4”,与参考答案相同。

3.2 内嵌配重的建模方法

前文已经指出了(4)(5)式中蜡块体积 Sh和Sl是错误的,但是为何计算结果也是“4”?

平均密度的建模方法是正确的,但是其计算过程复杂程度远超预期,用作教师的学术交流倒也无妨,此法不可能是命题者用来考查学生的初衷。(4)(5)式的建模方法,实际上忽略了配重体积;正确的蜡块体积应该减去V,修正为Sh-V和Sl-V,也就是由于铁块内嵌在蜡块中,这部分体积不应作为蜡块体积,这部分蜡块的重力也相应去除。 (4)(5)式中体积修正后,代入(3)式,结果也相同。原因分析如下:

将(3)式改写为

我们发现,此法修正体积,不影响最终结果。

3.3 外挂配重的建模方法

图3的外挂配重,又将如何?由于外挂配重一直在水中,体积考虑与否对结果无影响,但是物理意义不同。

考虑配重体积,(6)(7)式均应该改写,浮力修正为蜡烛所受浮力与配重所受浮力之和。由(3)式得 F-F′=G-G′,即 ΔF=ΔG。 可见,由于配重所受浮力不变,整体的浮力变化量仅取决于蜡烛重力的变化量,配重体积考虑与否对结果无影响。

对比内嵌和外挂配重,我们发现,其实前者是修正了蜡烛重力,后者是修正了铁片的浮力。

3.4 等效观点下的建模方法

从物理意义的视角而言,不修正体积凑巧也能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其本质是错误的;修正体积或采用平均密度的方法,分析过程过于繁琐。这类问题有没有能够快速分析出结果的建模方法,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这种等效观点的建模方法,不必再考虑配重体积,更不必考虑内嵌与外挂的区别了,仅需聚焦于上面部分蜡烛即可。

4 修改建议

再次回味此题,命题者的思路是可取的,对浮力、重力、密度的考查,内容综合、方法巧妙。此类问题今后依然可以为教师所用,但是建议作相应的修改。

我们先尝试让试题能够计算,即解决顶部凹陷问题。建议改为“我们采用热的刀片将蜡烛露出水面部分不停地水平切去,并将切下来的蜡烛全部取走,假设可以切到和水面相平”。这样就可以确保顶部是一个水平平面,为试题创设了计算的前提。

前文分析了配重体积及内嵌、外挂情况均不影响最终结果,此题的重点也不是体积修正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教学中就能采用上述网站和文库的解析方法,还是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此题。相对而言,学生对外挂配重比内置配重更易理解,我们就按照外挂配重来修改试题,建议改为“底部外挂铁块的蜡烛”,并仿照图3修改配图。综合上述的建模方法,将铁块由内嵌改为外挂后,下部的蜡烛体积其实是增大了,铁块重力也比原来大,这一点学生不需要知道,但是教师应该了解。其实,笔者更倾向于不纠结体积修正问题,更又不希望学生用错误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建议增加“铁块体积忽略不计”的相关叙述,则配重外挂、内嵌均可。

猜你喜欢

蜡块铁块外挂
洪水浸泡后病理切片和蜡块的抢救措施
制售网络游戏外挂行为的刑法规制
石材反打外挂墙板应用技术
枪械的“外挂神器”
铁 匠
铁 匠
介绍一种简便的组织蜡块修边法
探讨蜡块脱钙法在常规病理技术制片中的应用
战斗机武器外挂投放与内埋投放比较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演示实验设计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