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场上的不合群没那么可怕

2022-10-17罗拉

现代妇女 2022年2期
关键词:合群下午茶精力

工作带给我们的烦恼,很多时候在工作内容之外。比如:休息时去茶水间,几位谈兴正浓的同事一看见你进来就集体禁了声;月度KPI考核拿了A级,忘记主动请全部门喝下午茶,后来在别处听到你“抠门”的传言;公司团建,分到同组的几位同事一起背后讨论某位领导出轨,你出于谨慎不参与八卦,事后却被那几人联手扣了黑锅说你是传谣者;部门聚餐,你安静吃菜,没有四处敬酒八面玲珑,被上司语重心长地拍着肩膀说:“你这样不合群可不行哦,要融入集体才能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建议每一位教师。每一天都有大量的事情发生,有些灵感稍纵即逝,所以教师要及时捕捉它们,保存在日记里、脑海里,每一天的反思这样日积月累下来,终会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反应。

职场上要不要勉强自己去融入团队、集体,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部现象,在所有符号中,既有感觉材料,又有精神意义。符号通常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二者在人类社会传播中均能起到指代功能和交流功能。赵毅衡[4]认为,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必须用符号表达,符号的用途是为了表达意义。一个意义包括发出(表达)与接收(解释)两个环节,它们都必须用符号才能完成,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符号可以是语言、文字,也可以是声音、图片。

有人长袖善舞,社交是他的价值和成就感所在;有人天性热爱扎堆,融入集体、与大部分人保持一致,能够带给他安全感。但职场上也存在这样的人,他们喜欢简单,只想专注做事,不愿把时间精力花费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可能是“职场偏科生”,搞技术一把好手,和人打交道就紧张不安。

为什么有人会害怕“不合群”?因为在生产力低下的传统社会,抱团才能更好地存活。比起彰显个体,我们的社会本身更注重合群性,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个体更容易无意识地去向集体靠拢。

动画短片《不合群的你,努力融入的样子让人心疼》,讲述一个小三角为了融入不同的集体,不断改变自己的形状,每一次改变都叠加一种新样子。多次改变后,它成了一个拼接出来的四不像,反而受到各个群体的排斥。之后,面目全非的它崩溃了,碎成好多小块。虽然最后每一个新的小碎块得到了相近群体的接纳,但它到底还是不是它,可能要打一个问号。

呆立一会,林志什么也没说,还是洗衣服去了。今天,他感觉有点不对劲,衣服上有一些说不清的赃物,粘糊糊的。衣服洗好了,他端着盆子往凉台走,又被紫云喊住:“过来,把盆子放下,你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在问你!”

那融入集体就意味着安全吗?其实不尽然。对于不擅社交的人来说,“努力融入集体”不仅令他充满紧张和焦虑,而且可能给他带来非常多的麻烦和是非,甚至为此迷失了自己。

随着职场经历的增长,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以后,我精简了大部分社交,把精力集中到专业能力的提升上,合作过的甲方提到我的团队,就四个字:靠谱好用。至于私下的性格、个人爱好合不合群、会不会来事儿,这些不重要。说到底,现代职场上,简单高效,拿工作成果说话就好,业绩才是硬道理。

最好的职场社交,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能正常与人协作完成工作,不拖团队的后腿,除此之外的都是锦上添花。尊重内心的真实意愿,找到自己的节奏,建立内在的秩序,把时间和精力专注在重要的事情上,不断学习成长,精进自己,你会慢慢发现,不加入无意义的饭局、塑料茶话会、八卦下午茶,对人生没什么影响,清清爽爽的人际关系,真的令人非常充实愉悦。

就算你还是不能享受独行,也不用惧怕不合群。不融入也没关系,世界那么大,总有一些人不是为了融入集体而存在的。

猜你喜欢

合群下午茶精力
睡着了还能到处走动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朋友共聚下午茶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坚持做自己就是不合群?
莫在“合群”中寻找存在感
漫画
英式下午茶
准备下午茶
来喝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