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邦钢琴作品的旋律构建方式及抒情性研究

2022-10-16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夜曲舞曲肖邦

杜 烜 康 勤

(合肥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被誉为“钢琴诗人”的肖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之一。肖邦创作的钢琴音乐旋律情感丰富、音妙唯美。肖邦钢琴音乐的创作沿袭了古典乐派的某些特征,却也区别于古典乐派的创作风格和特点[1]。肖邦将古典主义音乐旋律独特、和声新颖、节奏极富表现力,以及装饰音丰富等特征完美地进行了融合发展。肖邦在音乐语言的发展过程中继承了古典音乐语言的精华,注重音乐旋律在结构功能上的规范性和音乐语言的严谨性。正因如此,才使肖邦建立起了浪漫主义的和声、调性等音乐语言体系,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肖邦式”浪漫主义音乐风格。除此以外,肖邦音乐的抒情性同样值得称道。其作品体现的浓郁的民族主义情怀,以及丰富的个人情感都使其作品在堪称完美的音乐作品的基础之上又多了一份诗意。可以说肖邦钢琴作品之中的情感融入在很大程度上将其音乐创作方面的才华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也使其作品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上佳的钢琴作品而别具感染力。

一、肖邦的历史定位及钢琴作品的创作特征

1.肖邦的人物定位

弗雷德里克·肖邦(Fryderyk·Copin,1810—1849)生于波兰,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作曲家。肖邦是浪漫主义乃至西方音乐史上至关重要的人物,其主要从事钢琴演奏和钢琴音乐创作,一生创作了大量体裁的钢琴作品。其创作的音乐旋律优美,完美融合了歌唱性、抒情性,以及高深的演奏技巧,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特征典范。在肖邦众多钢琴作品体裁中有着无处不在的柔美旋律与练习曲的复杂演奏技巧。气势宏大的波兰舞曲、静谧祥和的夜曲、自由奔放的即兴曲、欢快跳跃的圆舞曲等都能在其旋律结构中得到完美结合。肖邦的演奏自成一家,以委婉如歌、感情真挚、诗味浓郁为主要特征。肖邦的钢琴作品思想情感丰富,深刻的爱国主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都是其钢琴音乐作品的标签。通过统计可知,肖邦共创作了27首练习曲、24首前奏曲、21首夜曲、4首谐谑曲、4首叙事曲、3首奏鸣曲、19首波洛涅兹、59首玛祖卡、19首圆舞曲、16首波兰舞曲。以上这些足以说明肖邦能够在驾驭多元化的钢琴作品体裁的同时,充分展现“肖邦式”钢琴演奏的艺术特点。

2.肖邦创作风格的时期划分

肖邦在西方音乐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其一生心血都倾注在钢琴上,音乐创作皆以钢琴曲著名。肖邦在1831年去巴黎旅行之前,其音乐创作就已经相当成熟,创作体裁主要为玛祖卡、夜曲、练习曲、圆舞曲、叙事曲等类型。此时,肖邦的创作风格多为华丽的浪漫主义风格[2]。到巴黎后,肖邦遇到人生重要的朋友李斯特,并得到李斯特的赞许与鼓励。在李斯特的帮助下,肖邦组建了音乐沙龙,出席各种重要的音乐会,同时整合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使其更加复杂且细腻,作品也更加大众化、更接地气,因此,在这一时期,肖邦的钢琴作品得以迅速传播,并得到广泛认可。在巴黎,肖邦深受浪漫主义与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了解当地风格化音乐的创作手法并与本民族音乐相融合,汲取了大量音乐元素。19世纪三四十年代,肖邦的创作已高度成熟,在各种体裁中都留下了典范之作。可以说,肖邦有别具一格的创作手法和风格,是将钢琴技术与优美旋律完美结合的典范。

二、肖邦钢琴创作中音乐旋律的构建方式

1.器乐性旋律的声乐化结构

肖邦的钢琴音乐作品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音乐的时代特征。19世纪德奥浪漫主义歌剧的兴起对当时器乐音乐的创作产生影响,歌剧、艺术歌曲等声乐作品的大量创作对器乐音乐旋律构建的方式具有强有力的冲击,声乐作品中的华丽旋律、炫技的花腔、大段上下音阶的进行都成为器乐音乐旋律构建的主要借鉴创作手法。这些对浪漫主义器乐音乐的创作产生影响,所以,器乐性旋律的声乐化成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旋律构建的主要特点,也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时代特征。肖邦的音乐作品也强有力地印证了这一点[3]。

在器乐作品中,旋律的声乐化是指音乐主题性旋律呈现出自然流畅的、可歌唱的特征,并且适合人类的呼吸频率,其整体或片段能被人声所歌唱,总之,如歌是其主要特点。器乐性旋律是指旋律线条中有大量高难度技巧性和华彩性乐句,这种高难度节奏和技巧的音乐是很难用人声模仿和演绎的。比如,复杂的大跳音程、快速密集的节奏型,以及华彩的半音阶的进行等等。所以,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们往往会用器乐性旋律声乐化的音乐旋律的构建方式来进行深刻的叙述和表达,使旋律具有歌唱性,更能主观地表达情感,肖邦也不例外。

肖邦将抒情性的主题旋律音调大都设置在钢琴音调的c1—c3之间,为的是模仿人声音域以获得纯正的声乐感。主题旋律的进行以级进或小跳为主,五度以上的大跳音程出现较少。器乐性旋律的声乐化在肖邦作品中使用频繁,并且在音乐形态上有着别具一格的特点。例如,《降D大调夜曲 Op.27 No.2》前六小节为主题性旋律,宽广抒情缓慢的延伸,犹如歌曲婉婉道来;第六小节由e音开始,向上持续进行的回旋音自由转换,第七小节时,bG音向上八度后又用七和弦的下行分解过渡,增强声乐视听观感,达到“如歌”的特点,如图1所示[4]。

图1 降D大调夜曲 Op.27 No.2

2.旋律织体的组建方式

肖邦在旋律织体的组建方式上,多以和弦外音的使用,以及主题旋律织体的丰富变化为主要旋律构建方式。

一方面,在和弦外音的使用上,以《降D大调夜曲op.48 no.1》为例,如图2所示,其作为肖邦夜曲的结尾处,第二小节是以主三和弦琶音上行为主要框架的华彩性旋律线条,典型的肖邦式风格,使用的和弦外音也别具一格。第二拍与第四拍中的#F音像是半音的经过音,但与前面增二度的bE音间隔着,所以看起来更像是后面G音的辅助音;第二拍时在#F和G之间加入bA,作为和弦外音,作为环绕辅助音;第四拍时的bA本身已是和弦外音,也有了bB作为装饰性的倚音,称为“外音之外音”。

图2 降D大调夜曲op.48 no.1

另一方面,主题旋律线条不断变化,是肖邦钢琴音乐旋律织体的另一重要组建方式,造就了肖邦钢琴音乐作品旋律织体的丰富多彩。以《降E大调夜曲》为例,主题旋律中分别运用级进和跳进使乐句既平稳又充满起伏感;主题旋律重复时,音型密集并且节奏稍快,有种紧张急促感,这种旋律勾勒方式并没有打破之前的平稳优美的感觉,而是递进了一种情感。主题出现第三次时,用分解和弦代替了原来的六度上行的开端,但音型更加密集了,并且在节奏上做了小小的改变——加入附点节奏,这样既做到了相互呼应,也有了变化。而最后的主题重复由于加入前面的复杂的分解和弦、斑斓的装饰音,拉长了整段乐句,使其更有推动力,并成为整首乐曲的高潮[5]。肖邦运用多次变化,看起来是同样的旋律织体,但又充满了无穷的变化,每次变化中又被赋予新的特征。

3.交替使用各类转调对作品的意义

在肖邦钢琴音乐创作的旋律构建中,近远关系转调的交替使用是维持钢琴演奏情感性、增强钢琴演奏技巧性的关键[6]。首先是大小调交替的平行关系,这在肖邦的《即兴曲》中多有体现。肖邦十分热爱波兰民间音乐,也非常善于运用,而平行关系大小调交替也正是波兰及欧洲民间音乐常用的写作手法,这种变化在情感上有着很好的宣泄且不荒诞。其次是远关系转调,例如,《波兰舞曲op.44》是bA大调转向#f小调,属于远关系调。转调时的和弦前后调性都是半音和弦,转调前bA大调中降三音的一级等于转调后#f小调中升五音的二级。这种远关系转调的方法非常方便,也被肖邦运用得炉火纯青,增强了音乐旋律的民族性和本土化风格。最后是大调降六级和弦的使用,降六级和弦转调也是半音和弦转调中的常见形式之一,例如,《玛祖卡op.33 no.3》就是由bA大调转为C大调,属于远关系转调,通过转调降级调整旋律的情绪。由近远关系转调的交替使用可以看出,肖邦多在创作民族风格歌曲中运用这一旋律构建方式,这种旋律构建方式也多在肖邦于巴黎学习后的作品成熟期显现。

三、肖邦钢琴创作中音乐旋律所体现的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交融

虽然肖邦处于浪漫主义的大背景下,其创作风格也有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不难看出其作品也汲取了巴洛克、古典时期作曲家和当时作曲家的创作手法。无论是巴洛克时期巴赫的创作特征,还是古典时期莫扎特、贝多芬的许多作曲技法都在其作品中展露无遗。肖邦在旋律、节奏、和声、织体等音乐元素上都进行了深刻研究,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叙述方式。肖邦在其他作曲家的继承和自身创作特征和风格的发扬之间做到了很好的平衡,既沿袭了前者的精髓之处,又融入自己特有的构思[7]。肖邦的音乐大胆不羁,敢于突破、不断创新,深入挖掘和丰富了一系列音乐体裁的潜在艺术表现力,并赋予新的内容。音乐旋律也极具表现力,和声语言新颖、语义性强、钢琴织体细腻而充满色彩。其创作特点为:旋律情感真挚,气息宽广,抒情如歌,与民间音乐歌剧(意大利歌剧)有联系;常将利底亚、弗利几亚等中古调式与波兰民间音乐相融合;运用各种变化音,大胆突然地转折;三度关系的调性并置(如f—bA—c—bE)、调式交替等手法;节奏中融合了波兰民间歌舞的特色,旋律加伴奏是主要的旋律织体,并时常加以延伸或变化,主题中也时常贯穿着复调的元素。其中民族特征最强烈的当属玛祖卡舞曲和波罗涅兹舞曲,都充斥着浓郁的乡土情趣,结构、和声、织体简单,且质朴清新,有新鲜感。

2.独创风格的民间及中古调式

肖邦吸收了“旋律短动机”这种典型的欧洲民间音乐特征,这些动机通常由上下快速进行的声音型构成,并且经常运用重复动机延长旋律线条或扩展成段落,有时甚至重复多次,但每次加以细微处理和改变。玛祖卡这个题材时常伴随着节奏自由的华彩性乐段,这也与民间音乐的装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玛祖卡op.7.no.4》就像模仿民间变调的提琴声音,自然音节中有的音降,有的音升,这也是民间音乐的特点。

在运用民间音乐的同时,肖邦也不放过中古调式的运用。《A大调玛祖卡》中的中调号、低音线条都表明了他的大调性质。但特殊的是一直有个升高半音的Ⅳ音#D,这个音的使用将音乐成为利第亚调式。与此同时,肖邦将波兰民族音乐中鲜明独特的音乐元素与欧洲传统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谱写出一曲辉煌大气又有鲜明波兰民族风格的举世佳作[8]。

3.创新古典主义音乐演奏手法

在既有的古典主义音乐演奏手法中,变奏和歌唱性的旋律并不明显,音乐的功能性大于表达性。肖邦的音乐创作手法受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肖邦虽然遵守古典主义时期的功能性和声的规则,但其音乐作品中色彩性的和声使用也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属七和弦在古典乐派时期已经得到大量的实践,但肖邦不仅对属七和弦大量运用,也将重属、副属和弦进行变化和使用。例如,在《夜曲》中,肖邦运用这一作曲手法实则将乐曲结构更加丰富,音乐主题的叙述为旋律加伴奏,也是整首乐曲重要织体和情绪表达,歌唱性的音乐旋律为整体定下摇曳黯淡的基调;而到中间部分开始变奏,虽然使用相同旋律线条,但在织体方面有些变化;第三次变奏在旋律间加以装饰音或颤音、回旋音与之前区别,增强音乐的表达性,用三连音和十六分音符或附点将层次感逐步推进,旋律声部仍然引用之前的主题旋律,最终严谨的和声织体的布局使整首乐曲更加饱满。单从这点来看,不管是和声还是调式等各个方面,肖邦在其他作曲家的继承和自身创作特征和风格的发扬之间做到了很好的平衡,既沿袭了前者的精髓之处,又融入自己特有的构思。肖邦在古典主义时期的旋律、节奏、和声、织体等音乐元素上都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并运用在自己的音乐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叙述方式。

四、肖邦钢琴作品的抒情性

1.民族情感

众所周知,肖邦的音乐之所以为后世瞩目、传承和演绎,除了其过人的音乐才华之外,主要原因是其富有浓郁的民族情感,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而言肖邦被誉为波兰音乐的代表。当然这其中有着肖邦过高的音乐成就,以及其在西方音乐史上的地位,但更多的还是肖邦音乐体现的浓浓的对于波兰民族的热爱与赞美,这份真挚的民族情怀让其成为波兰音乐的标签之余,也赋予其钢琴作品高亢而深沉,又不缺乏细腻的情感底蕴。

肖邦的钢琴作品非常清晰地体现着斯拉夫民族特有的沉默、孤独与彷徨,其中被认为最具有斯拉夫民族情感特色的当属玛祖卡舞曲与波罗乃兹。以又被称为“波兰舞曲”的波罗乃兹舞曲为例,这首钢琴曲源自于16世纪流行于波兰民间的一首伴奏舞曲,后成为波兰王室非常钟爱的一首舞曲。这首钢琴曲极具庄重典雅、高贵堂皇的韵味,能够体现波兰贵族华美阳刚的骑士风貌,也能够体现斯拉夫民族特有的豪迈与雄浑。肖邦的波罗乃兹舞曲继承了原曲的雄浑气势和高贵堂皇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入了波兰民族的不屈和顽强,不仅如此,在肖邦的波罗乃兹舞曲之中能够清晰感受到波兰民族因为沙皇的压迫而产生的愤恨与伤痛,也能感受到波兰民族强烈的自尊[9]。肖邦充分地将个人情感与当时波兰民族的情感融为一体,借助这首曾经代表着波兰民族辉煌的波罗乃兹舞曲表达出来,既充分凸显了其个人高尚的民族情怀和以民族为自豪的高贵的个人性情,同时也将波罗乃兹所蕴含的民族情怀释放出来,赋予其前所未有的壮美与高贵。

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另一首能够表达民族情感的钢琴曲,原曲同样是流行于16世纪波兰马祖维亚地区的一首舞曲。最初的玛祖卡舞曲带有浓郁的女性化倾向,较为柔美轻巧,在情感方面略显哀愁和感伤。肖邦的玛祖卡在继承原曲的波兰乡土风情的基础之上融入了很多戏剧化和悲剧性的情感色彩,使原本这首本就带有淡淡愁绪的舞曲蒙上了一层悲情色彩。然而这一改变不仅没有使得这首具有波兰民族特色的舞曲失去原有的民族味道,反而更加“波兰”了,甚至一提及玛祖卡人们想到的完全就是肖邦的玛祖卡舞曲,由此可见,其作品民族情感之深已经深入到整个民族都以之为情感寄托的地步。

2.爱情

在爱情表达方面,肖邦用得最多的是夜曲,其一生创作的21首夜曲,有一半以上都是为爱情创作的,另一部分虽然不是明确献给女性的,但无不蕴含情意绵绵、意境融融的曲风。肖邦夜曲在表达爱情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含情但不谈情”,虽然有浓郁的情感表达,但总给人一种清新艳丽、别具心裁的感觉。这自然与其高贵的情操,以及不落俗套的性格有关,但同时也与其纯洁的内心,以及对于艺术抱有的那一份纯真密切相关。例如,在诺昂乡间养病时创作《G大调夜曲》时,其像个孩子一样沉醉于乡间美丽的风景和安逸的生活,在其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都是值得他用最钟爱的音乐去记录和赞美的。在这段时间其感受到一份安逸的、正常的爱,与乔治·桑在一起的时光让肖邦在离开祖国9年之后,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份难以言说的安逸与自得,这是爱情给予其背井离乡而产生的寂寞的最佳抚慰,因此,才有了这种难以言说的满足之感和喜悦之情。

这首《G大调夜曲》浓郁地表达着爱情的甜美,优美的旋律仿佛爱人的笑容一样沁人心脾,虽然也有人认为这首夜曲的旋律更像是航海之时船的漂浮与涌动,而且这首夜曲的灵感也确实来自于航海途中,但不得不承认漂泊之后的安逸才会产生对于漂泊的淡定与从容,也正是因为漂泊之后甜美安逸的爱情才会使得肖邦生出了对于航海漂泊的感激与赞美,原来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此刻的他正享受着甜美的爱情。

五、结语

通过对肖邦音乐作品的研究不难发现,其将旋律的美妙和丰富的浪漫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将浪漫主义器乐音乐的艺术造诣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肖邦钢琴作品的主题旋律结构独具匠心、不断变化,且时常沿用欧洲民间曲调和中古调式,运用这种重复动机延长旋律线条或扩展成为段落,并且重复多次,但每次加以细微处理和改变;和弦外音和巧妙运用近远关系转调或者大调降六级和弦转调连接乐段;运用相同旋律织体的引申与变奏的作曲手法将乐曲结构充实丰富。肖邦赋予钢琴音乐丰富多彩的音乐语言和极其细致的情感色彩,使其音乐更具抒情性和戏剧性,值得钢琴创作者学习与借鉴。

猜你喜欢

夜曲舞曲肖邦
冬的舞曲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月夜曲
爱心夜曲 (女高音独唱)
快乐新年
快乐新年
小狗圆舞曲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一夜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