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登未至之境 探前行路标
——高一年级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活动课

2022-10-15陈秀敏浙江省龙泉市第一中学丽水3237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0期
关键词:承受力方向感预判

◎ 陈秀敏(浙江省龙泉市第一中学,丽水 323700)

【理论依据】

高中三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阶段,在此期间,学生寻求自己的发展方向,渴望获得自我实现,同时也经受着现实的考验。学生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来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是高中生生涯规划的重要议题。

本课引入了生涯规划大师斯宾塞的“希望中心取向的生涯发展模式”,该模式认为任何经验对个体的生涯发展来说都是重要的,生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个体的希望感,从而帮助个体在任何状况下看见可能性,付诸行动,不轻言放弃。同时,引入心理弹性的优势视角理论(即3I 理论),即“我是(I am)、我有(I have)、我能(I can)”:“I am”指“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内部有什么资源帮助自己积极应对困难;“I have”指“我”所拥有的外部资源,如父母、同伴、老师等;“I can”指“我”可以如何去做以积极应对困难。

本课在操作方法上借用了生涯教练技术中的“生涯平衡轮”和表达性艺术治疗,引导学生觉察、探索和表达自己当下的状态,学会预判高中三年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进一步挖掘自身资源攻克难关,从而唤起自我内在的力量,更加从容地应对变化和挑战,提升生涯适应力和生涯自信。

【学情分析】

按照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尝试期,他们渴望了解大学、专业和未来职业选择,会关注职业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意义和需要,萌生了职业兴趣,但认知的局限性和现实的打击往往使他们觉得梦想遥不可及,由此产生了茫然无力感。为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心态,更好地应对追逐梦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升生涯适应力和生涯自信,开设了这堂生涯规划课。

【活动目标】

1.认知与技能: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高中三年生涯规划中的阶段性任务,预估可能出现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登山体验和生涯预判,挖掘自身拥有的资源,探索未来的成长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逐梦之路带给自己的挑战和机遇,树立积极心态,增强自信。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现状呈现,导入主题

师:一眨眼,我们已经升入高一,开启了高中生活。对自己的大学或专业有明确选择方向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举手。

师:可以分享一下你们的方向和具体的计划吗?

生1:我想报考中医药类的大学,“七选三”科目我选物化生吧,具体专业还没想好。

生2:我想报考中国美术学院,后期要出去集训,所以现在想把文化课学好一些。

师: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还没有确定,没关系,我们可以边走边想。但我们也要意识到,未来好像就在前方,前行之路有时却迷雾重重,充满着困难和挑战。那我们该如何做有效的规划呢?今天,就让我们试着一同攀登未至之境,去寻找前行的路标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涯现状,引出本堂课的核心问题:你是否有明确的方向,准备如何规划自己的高中三年?

二、登山游戏,生涯体验

师:人生如登山,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正在攀登的路上。我手上有三位登山者的能力图(包括方向感、经验、速度、体力、灵活性、承受力、其他几个维度),请六个小组作为六大登山者联盟,随机抽取一位登山者,辅助他攻克难关,探访未至之境。现在请小组讨论并回答:你们抽到的登山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组1、组2:我们抽到的登山者1 号(见图1)是个很有脑子的人,方向感、灵活性很好,体力、速度、承受力弱一些。

组3、组4:我们抽到的登山者2 号(见图2)是个壮汉,体力、速度、承受力很好,但方向感、经验比较弱。

组5、组6:我们抽到的登山者3 号(见图3)各方面非常均衡,没什么突出的优势,但也没有弱点。

师:三个登山者的能力各有千秋,接下来,他们即将开启征程。各登山者联盟在每一关都有15秒的讨论时间,讨论后做出选择,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带来能力值的变化,组长用彩笔做好记录。登山之路多崎岖,请大家全神贯注。

1.登山途中意外出现一条山间小道,去的话可能偏离原定路线,也可能获得全新的体验。是否选择前往?(是:经验+10,速度-10;否:速度+10,方向+10)

图1 登山者1 号

图2 登山者2 号

图3 登山者3 号

师:你们组为什么选择去?

组2:因为我们的登山者方向感不错,去了也能找回来,不会迷失方向。

师:你们组为什么不去?

组3:我们的登山者经验不足,方向感还不好,去了怕迷路。

师:选择没有对错,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需要权衡是丰富自身体验,还是一心一意攀登高峰。

2.独自登山的旅途是寂寞的,登山者看到东南方的山谷里有炊烟升起,是否前往寻找同伴?(是:解锁“团队协作”能力+20;获得能量补给,体力+10。否:获得意外装备,速度+20,承受力+10)

师:你们组为什么选择去?

组1:有吃的,我们的登山者体力值目前比较低,应该去吃一点……另外,有伴总好一些嘛!

师:你们组为什么不去?

组6:万一有危险呢?

师:未知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风险,攀登的旅途中能找到同伴获得支持固然很好,独自前行获得内在力量的增长也不错。

3.穿过“伤心崖”时,登山者跟同伴走散了,疲惫不堪中发现自己来到了人称“绝望坡”的地方,继续向前可能会体力不支,绕道而行又会耽误进程。(继续向前,体力-20,承受力+20;绕道而行,灵活性+10,方向-20)

师:你们组为什么选择继续前行?

组4:我们的登山者体力值很高啊,不怕……我们在之前速度已经落下了,要追……

师:你们组为什么不去?

组5:体力不够,怕“死”在路上……

师:攀登过程不仅仅是对身体的考验,也是对心灵的淬炼。前行路上分分合合,怀疑、伤心、迷茫,甚至是绝望,都会消耗我们的精力,选择稍作休整,还是一鼓作气往前冲呢?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合的选择。

师:请各大联盟将你们的登山者的能力值重新连线,看看发生了哪些变化。

组3:承受力和方向感的数值拉满了,很强。

组1:我们获得了团队协作能力,而且体力也补上来了。

组6:我们的速度快了很多,虽然牺牲了体力,但也很值得。

师:我们还会发现,同样的起点,选择不同,会让我们有不一样的成长。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隐喻故事,如果把高中三年比作登山的旅途,刚才的游戏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生3: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的选择,不要后悔。

生4:每次闯关其实都是机遇,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

生5: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沿途都是风景,每一种体验都会让我们成长。

设计意图:借助有趣的登山游戏引发学生思考:高中三年如登山,你是否具备良好的自身条件?面对登山过程中的诱惑和选择,你会怎么做?

三、自我剖析,生涯探索

师:在攀登未至之境的过程中,除了已有的方向感(目标)、经验(方法、技巧)、速度(行动力)、体力(身体素质)、灵活性(应变能力)、承受力(抗压性)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也很重要?请把它填在空白的能力平衡轮(见图4)边上的空格里,在两分钟的时间内绘制出属于你自己的登山能力图。

图4 空白的能力平衡轮

生6:我写了团队协作和毅力。

师:那你觉得自己目前哪些维度还不错,哪些维度还需要进步呢?

生6:承受力和体力还不错吧,毅力和方向感不够。

师:看来你需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生7:我写了爱情和亲情。

师:怎么说?

生7:有了爱情就更有动力;亲情能给我支持。

师:特别好,动力真的很重要,每个人的动力源不一样,有的是梦想,有的是爱情,也有的是亲情。还有吗?

生8:我觉得自律和沉稳很重要。制定了计划肯定要落实嘛,而且遇到问题不能慌,要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

师:大家说出了很多新的维度,由此我们发现,能力的成长是多元的。登山旅途中除了能力,计划和执行也很重要,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师:请你预测一下自己的高中三年会是怎样的一条路线?

(1)设想你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与挑战,自制路标;

(2)整理行囊,写写你有哪些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并用“如果……那我可以……”写出具体的应对措施。(见图5)

图5 理想与现实

师:请组内分享3 分钟,再推荐一位你们觉得画得特别好也特别有想法的同学做全班分享。

生9:我觉得自己以前就像在山洞里行走,很迷茫。后来,前面突然出现了亮光,就是我的“七选三”,“他”带着我勇敢往前走,找到了出口。后来,我又面临挑战,逆风而行,因为高一的学考中有我最不擅长的两门功课——化学和生物,高二下学期有语文和数学,也是弱项,我感觉前面是一片沼泽,很危险。如果我的首考顺利,那就直接乘缆车到达终点;如果首考失利,那我可能又会陷入另一片沼泽里……我觉得自己目前比较好的资源是自己愿意学习,也相信自己能学好。(见图6)

图6 学生的课堂分享1

生10:我现在比较迷茫,不知道“七选三”怎么选,而且不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所以我预判自己会有个反复说服自己的过程。到了高二、高三,学考和高考的压力会更大,但妈妈很爱我,我可以跟她分享自己的一切,这会让我感觉好一些;我还有只小猫,压力大的时候就撸撸猫防止秃头吧。(见图7)

图7 学生的课堂分享2

图8 学生的课堂分享3

表1 登山计划

生11:高一的九门功课对我来说就像一座高山;高二可能会平缓一些,但也是一座吊桥,走起来比较艰难,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掉到河里;高三就像是缆车,预祝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乘缆车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见图8)

师:感谢三位同学的精彩分享。成长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需要闯关的卡口,会遇到的挑战和困难,我从你们的身上看到了前行的勇气和信心。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绘制自己的能力平衡轮和生涯预判路线图,思考高中三年中可能会遇到的艰难险阻,并挖掘自身资源,学会勇敢面对。

四、课后延续,探索不止

师:规划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我们把事情完成得更漂亮,就像同学们手中的这份“登山指南”。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做:对折三次,沿着黑线撕开,往里轻轻一推,一张A4 纸就变成了一本可以翻页的书。

师:你期待高中三年后收获一个怎样的自己?请用另一种颜色的彩色笔画在刚才的能力平衡轮上,并在第三部分“登山计划”的表格里(见表1)列出你具体的提升方式。请不定期更新自己的“登山指南”。

师:未来是谁都没有去过的“未至之境”,它的神秘和无限吸引着我们前行,但长路漫漫,我们要对自己的前行之路做个大致的预判,才不至于迷茫,不至于在碌碌无为中轻言放弃。高中三年的征程在继续,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前行路上的“路标”,脚踏实地、平心静气地挖掘自己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帮助自己攻克难关,抵达彼岸,见到最壮美的日出。

设计意图:高一学生即将面临“七选三”,本环节旨在帮学生思考接下来可能遇到的情况,理清思路,把握方向,挖掘资源,增强生涯自信和生涯适应力。

【活动反思】

我非常赞同金树人老师讲的“生涯之道,即应变之道”,除了教会学生怎么做规划,更要引导学生看到规划之外的意外时有发生,提升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懂得在不变中预判变数,积极应对,灵活抉择。让学生看到前行中的困难,同时也看到自己的内在力量,这是本堂课最想要传递的规划理念。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最后的“登山指南”无法在课堂上全部体现出来,就如同生涯规划无法尽善尽美,我们能做的就是助力学生探索和成长。

其实高中三年的生涯规划不单单是学业规划,还包括人际关系、情绪调节、时间管理等诸多议题,后续可以带领学生就这些方面进行探索。

猜你喜欢

承受力方向感预判
人生需要『方向感』
好的预判是羽毛球技术的成熟表现
镜子里的白胡须
骆驼之死
脑筋急转弯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现状调查研究
微博负面热点新闻预判研究
霜叶红于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