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学视域下定向培养军士研究现状及展望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2022-10-14闵雅婷丁上杰蔡海鹏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军士士官聚类

闵雅婷,丁上杰,蔡海鹏

(1.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2. 湖南省人民政府征兵办秘书处,湖南 长沙 41000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五工厂,河南 洛阳 471000)

军士,我军2022年前又称“士官”,被誉为“军中之母”“军中脊梁”。军士的特别身份、特定地位和特种作用决定了高职教育定向培养军士的特殊价值[1]。定向培养军士是贯彻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举措,自2012年开始在高职院校和个别本科院校的专科专业试点,现已成为高职院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军育匠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工作。自2017年国防生停止招生以来,定向培养军士成为地方高校为部队定向培养军士人才的主要渠道[2],特别是自2018年去“试点”以来,定向培养军士进入以质量和内涵为特征的新发展阶段。但是,我国定向培养军士研究还滞后于其工作发展要求,更滞后于部队军士人才队伍建设需求,这必将影响高职院校定向培养军士的质量、效益和品牌。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研究问题是为了从管理上解决问题,所以解决定向培养军士研究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管理学问题。本文基于管理学视域对中国知网文献进行检索,通过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综合分析定向培养军士研究现状、问题和目标,从管理学视域展望定向培养军士研究应当解决的重要问题,为定向培养军士工作提供思维引导、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以完善管理方法、健全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益,更好地满足军事发展需求和军士人才培养需要。

一、管理学视域下定向培养军士研究现状:基于CiteSpace的定向培养军士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管理学(Management Science)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从管理学视域看,研究定向培养军士问题,必须先通过科学分析定向培养军士研究现状,研究其问题特点、规律,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学术期刊发布网络平台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定向培养士官(或“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或“定向直招士官”或“定向士官”)主题论文,时间截止至2021年10月25日,将筛选到的有效期刊论文共161篇作为样本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对所检索到的样本文献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CiteSpace是Citation Space的简称,可译为“引文空间”,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超美博士与大连理工大学的WISE实验室联合开发的科学文献分析工具,是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3],是科学分析定向培养军士研究问题的有效管理手段。

(一)机构时区分析

为了从时间序列角度探寻各发文作者之间的关系,利用CiteSpace的Timezone(时区图)功能,将文献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展示在以时间为横轴的坐标中。在时区图中,节点大小表示该机构出现的频次,节点所处的年份表示该机构首次出现的时间,节点间的连线表示机构同时出现的时间。

从图1可以看出,研究样本中共包含115个节点(部分节点过小未显示),连线有27条,网络密度为0.004 1,说明研究定向培养军士的机构较多,但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强度比较弱,即研究定向培养军士的机构比较分散,且未形成较强且广泛的合作网络关系。由图1可知,定向培养军士相关文献发文量最大的节点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首次出现年份为2016年,该节点连线丰富且时间跨度长,说明该机构及其文献在该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参考价值。其他高产机构首次出现年份基本处于2013—2017年,说明在此阶段相关研究逐渐成熟,研究成果开始丰富。

图1 定向培养军士研究机构时区图谱

(二)关键词共现分析

高频关键词用于解释一段时间内某领域研究的热点。共发现关键词296个,形成487条连线。文献的热点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图中文字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不同时间内建立的联系,连线的粗细表示关键词共现的强度。可以看出“定向培养”是最大的节点,“直招士官”和“士官生”次之。一个节点的节点度越大就意味着这个节点的度中心性越强,该节点在网络中就越重要。

图2 定向培养军士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从代表节点重要性的度中心性指标来看(见表1),“定向培养”“高职院校”和“士官”与其他热点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强度很大,可见相关研究围绕这些关键词展开。从软件统计出的时间跨度上来看,“直招军士”“兵役工作”“高校毕业生”“士官生”“国防教育”出现时间较早,而最近出现的“国防工业”“课程思政”“军地联合”“三全育人”等关键词,预计将成为未来定向培养军士研究的新方向。

表1 定向培养军士研究高频关键词分析结果(按度中心性排序)

(三)关键词聚类分析

研究热点是特定学术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也是该领域在某一时期主要探讨问题的体现。关键词作为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论文的精髓,经常被用来研究探讨某领域的热点问题。关键词聚类表如表2所示,聚类视图如图3所示。图中展现出十大聚类,以“南昌工程学院”“士官”和“对策”为首。前五大聚类的平均年份在2015—2018年,说明相关研究在此时期成熟。其中最大的聚类为“南昌工程学院”,平均年份为2016年,共包含29个关键词,主要的关键词有研究生培养、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技术竞赛、火箭军等。综合前五位聚类,主要关注的是高职院校军士招生、军士培养模式、军地融合等。

表2 定向培养军士研究关键词聚类表

图3 定向培养军士研究关键词聚类视图

(四)时区图分析

为了从时间维度研究定向培养军士研究的发展演进过程,用时区图对其进行分析。时区图能依据时间先后将文献的更新,以及文献间的相互关系,清晰地展示在以时间为横轴的二维坐标中,如图4所示。在时区图中,节点大小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所处的年份表示该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不同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章中,预示着不同时段间的传承关系;不同年份出现的文献数量代表该时间发表的成果,也说明该领域所处的时期或阶段。由图4中可知,定向培养军士相关研究最大的节点为2009年的“定向培养”,此时出现的关键词有高校毕业生、直招士官等。定向培养军士研究的相关概念跨度长,影响范围大,高频词集中在2009—2012年、2016—2019年,说明这两个时期的研究热度较高。相关研究持续到现在,后续的研究逐渐提出不一样的概念。而最近的概念则是包含了“课程思政”“国防工业”等新关键词,说明定向培养军士研究趋向细致化发展。

图4 定向培养军士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谱

(五)时间线分析

前沿趋势分析是持续引用固定的一组基础文献的文献聚类,主要以共引聚类和引文为分析基础,用来描述某类研究领域的过渡情况及研究本质。时间线图谱将文献关键词聚类展现在二维时间轴上,为研究者探寻某项聚类的演变过程和前沿趋势提供帮助。由表2可知,定向培养军士研究相关文献的最大聚类是“南昌工程学院”,包含29个关键词,平均年份为2016年,其中包含的关键词有在2009年左右提出的“定向培养”,随着时间的推进,关键词有“共建高校”“研究生培养”等,该聚类主要关注南昌工程学院作为定向招收军士的试点高校的建设;其他早期关键词有“兵役工作”“国防教育”“士官生”“直招士官”等。

(六)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是一定时期内关键词出现频次比较高的现象,其变化能反映出该时期学者们对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一种该领域演化发展趋势的判断依据,可以从开始时间、突现强度和突现持续时间清晰展现。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定向培养军士的演化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定向培养军士研究领域的关键词的突现情况,结果如表3所示,包括突现开始年份、持续时间、突现强度。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突现强度、持续时间和突现时间三个角度对定向培养军士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表3 定向培养军士研究关键词突现情况

从时间序列来看,“兵役机关”“国防教育”“国防生”开始时间较早;“培养模式”“定向培养士官”“高职院校”的开始时间较晚且一直持续到现在,这将是日后研究可以接驳的点。另外从突现持续时间来看,“兵役机关”突现持续时间最长(2009—2014年),达6年;“直招士官”“国防生”“填报志愿”等的突现时间也很长,说明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相关研究的热点;根据关键词的突现强度可以发现,“直招士官”“定向培养士官”“军民融合”的突现强度非常高,说明这些主题很可能成为研究转折点。综合来说,“定向培养士官”“军民融合”和“定向士官”不仅突现强度高,而且距离时间近,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二、管理学视域下定向培养军士研究展望

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协调的活动。随着国防安全形势越来越复杂、严峻,军事发展和部队需求在快速发生变化,对军士人才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定向培养军士也要应时而变、应需而变。针对定向培养军士工作中的重要理论、现实问题,相关院校应当开展定向培养军士改革、创新研究。一是在研究方法上,加强比较研究、实验研究,拓宽定向培养军士研究领域;二是在研究方式上,注重协同研究、创新研究,提高定向培养军士研究层次;三是在研究技巧上,开展跨界研究、融合研究,提升定向培养军士研究效力。

定向培养军士研究应当聚焦军士人才培养内涵、质量,提升研究内涵与质量,促进定向培养军士工作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定向培养军士研究,密切支撑定向培养军士“如何变、变什么、怎么变”,为院校定向培养军士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为军队机关和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从管理学视域综合分析军事发展、部队需求和定向培养军士现实问题,展望定向培养军士研究,应当加强四个方面八个重要问题的研究。

(一)基于管理学的系统原理、开放原理:加强定向培养军士理念、模式研究

定向培养军士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对外保持开放才能使系统处于“负熵”状态和保持活力。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理性思维及理论观念。定向培养军士理念是定向培养军士思路、方向和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高等学校为完成人才培养任务而确定的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过程和培养机制的系统化[4],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5]。定向培养军士理念常用概括化和理论化的简明、精炼语言来描述,定向培养军士模式常用显性化和形象化的简洁、直观模型来描述,这两种描述都集中体现定向培养军士的教育科学、教育美学和教育哲学。定向培养军士理念和模式研究属于军士人才培养战略层面的“骨干框架”“顶层设计”,是所有定向培养军士院校和科研院校应当研究解决的首要问题。

要坚持目标导向,贯彻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的重要指示,聚焦“为党育人、为军育匠、为国育才”,从根本上研究解决“为谁培养军士、培养什么军士、如何培养军士”的重大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定向培养军士实际问题出发研究军士生政治思想、专业技能、文化知识、军事知识、军事技能与军事体能的关系,研究军事化管理中准军人与大学生的身份管理关系,研究德智体美劳“五育”培养与军政素质培养的素质结构关系。要坚持结果导向,研究军事需要、部队需求和军士任职岗位要求,研究军士人才培养方案如何更好对接战场、对接部队、对接岗位,研究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打得赢”的军士人才,研究培养在部队受欢迎、受重用的军士人才。

(二)基于管理学的控制原理、动力原理:加强定向培养军士培养机制、体制研究

军士的定向培养系统具有充足动力并且管理受控取决于培养机制和体制。机制和体制是定向培养军士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机制通常指使制度发挥功能的实践,机制从属于制度;体制通常指组织方式、组织结构,是制度形之于外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教联训是定向培养军士的典型机制和体制,这是职业教育军民融合的亮点和特色,也是定向培养军士研究应当解决的难题,其中既有定向培养军士政策和制度决定的因素,也有政策和制度实施中定向培养军士军地多方协作的因素。

定向培养军士机制、体制研究应当在宏观培养体系上聚焦解决“怎么培养军士”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军地对接不紧密、协作不深入的问题。一方面,研究重点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高职教育为部队培养军士人才的基础和优势,也是定向培养军士“生命力”所在。非军士专业是面向市场培养人才,军士专业是面向战场培养人才,教育的共同要求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我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应当研究解决面向“市场+战场”培养军民两用高技术技能人才问题,研究高职院校对接产业办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建好专业服务军民融合战略问题,即面向市场办好、办活专业,再面向战场培养军士人才问题。另一方面,研究难点是联教联训、联考联评,即定向培养军士院校与军队教学指导机构或部队一起联合开展定向培养军士的教育教学、管理训练和考核、评价,这是使军地对接密切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军地协作培养的关键举措,也是军地联合培养的“初衷”,更是定向培养军士院校的“期盼”。但是,因机制体制影响,在这方面一直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需要“自上而下”优化政策和“由军向民”优化流程来研究解决。

(三)基于管理学的人本原理、效益原理:加强定向培养军士训练方式、方法研究

定向培养军士归根结底是培养人,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和效益原则。定向培养军士从2012年开始试点,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很多地方培养高校经历了一个军事化探索、实验和实施的过程,现在对定向培养军士生普遍按照“大学生+准军人”培养目标实施教育管理,普遍按照“军事化管理+专业技能训练”模式实施技能训练,训练方式和方法大同小异,整体属于对先实施院校的调研学习、参考借鉴和应用推广模式[6]。但是,简单的军事化管理影响学生个性化成长甚至导致心理问题发生,单调重复的军事化训练和管理并不能理想化地提高军士生军事技能与军事体能,相反,有些军士生因训练方式、方法不当导致身体机能受损甚至伤残而影响入伍。

定向培养军士训练方式、方法研究要在微观培养体系上聚焦解决“怎么培养军士”问题,重点是军事化管理、军事技能和军事体能教学的研究,以保证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安全性,减少因军事动作教学不科学、军士生要领掌握不好而影响训练效率甚至发生事故。按照全军2018年发布的《军事体育训练大纲》,将训练内容划分为通用训练、专项训练和选训三大类。通用训练着眼打牢身体素质基础,突出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训练;专项训练着眼强化实战运动技能,突出攀爬、跳跃、抗荷等训练;选训内容突出寓训于乐的群众练兵活动[7]。如三公里跑几乎是世界上所有军队体能训练的共同科目,但提高三公里跑成绩,光靠跑是远远不够的,要跑得更远、更久、更轻松,就离不开核心力量的训练。其中强有力的核心肌群起着支撑上下肢和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平板支撑就是最容易组织的核心训练,可以通过平板支撑的变化来提高训练效果。如引体向上训练,不是练得越狠越好,而是要掌握抓握力、背部股群发力、核心收紧能力“三要素”和吊杠训练法、强迫次数训练法、离心训练法、部分动作训练法、分散式容量训练法、阶梯式训练法、负重训练法“七法”[8]。

(四)基于管理学的封闭原理、反馈原理:加强定向培养军士质量、标准研究

定向培养军士既有过程也有结果,必须保持系统的相对封闭才能处于稳定状态,保持接受环境的信息反馈才能处于激活状态。定向培养军士质量是军士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包括生源质量、军士生培养质量和军士生入伍质量,其中生源质量是基础,必须通过生源发动和招生录取来保证;军士生培养质量是关键,必须通过教育教学和训练管理全过程来保证;军士生入伍质量是高职院校校内培养的结果质量,是为部队输送合格兵员的核心质量,必须通过最终的政治审核、学业考核和身体检查来保证。质量是相对标准而言的,有标准才有质量的衡量,才能实施量化考核。培养标准包括招生标准、教学标准、训练标准、评价标准、考核标准等全套标准体系。定向培养军士要高质量发展,要培养高质量军士人才,培养标准是基础条件,是质量内涵的体现,是教育改革的抓手。

定向培养军士质量和标准研究应当在微观培养体系上聚焦解决“培养什么军士”如何具体落地的问题。培养质量和标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科学性评价定向培养军士人才质量。德智体美劳是普通学生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五育并举”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对普通大学生的通用评价标准是德智体美劳综合测评标准,而军士作为五类军事人才之一,其综合素质培养最终表现为军政素质,所以定向培养军士质量和标准研究应当有效解决军政素质标准问题,军地合作研究形成部队接收军士生的入伍考核标准,通过普通教育与军事教育相融合,从五育并举、五育生成到五育融合,提高军士生实操、实作、实践、实战能力,最终生成军士生入伍质量和“准战斗力”。

猜你喜欢

军士士官聚类
全国首批定向培养军士开始招生
全国首批定向培养军士开始招生
目标军营,出发!
合格的军士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面向WSN的聚类头选举与维护协议的研究综述
士官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南京明孝陵成功申遗15周年“明代军士”穿越巡游帝陵
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