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研究
——评《舞蹈表演理论与高校舞蹈教学研究》

2022-10-14赵萌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培育舞蹈理论

书名:《舞蹈表演理论与高校舞蹈教学研究》

作者:习珍英 著

ISBN:978-7-5639-7057-5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 年10 月

定价:45 元

音乐与舞蹈具有艺术共通性。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针对学生舞蹈技能进行培育之外,还需针对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对舞台音乐节奏的精准把控,实现舞蹈表演与美妙音乐的配合,进而强化舞蹈表演的艺术效果。基于此,文章将基于高校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就具体提升路径展开研究。

由习珍英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舞蹈表演理论与高校舞蹈教学研究》一书,是一部系统阐述舞蹈表演理论以及指导舞蹈教学方法的专著。该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篇为理论阐述部分,作者首先从舞蹈艺术特征、分类、基本内涵以及审美规范等角度出发,在对舞蹈表演基础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舞蹈表演的艺术本质,并对舞蹈表演的情感理论、想象理论以及美学理论进行细致阐述;下篇为教学实践探究部分,作者立足于当代高校舞蹈教学现状,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提出高校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方法以及教学创新手段。该书集中于现代舞蹈艺术理论对高校舞蹈教学展开探究,理论观点清晰,建议到位可行,具有突出的理论参考价值。

作者在该书中指出,现代舞蹈艺术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一种产物,其由内而外深层次地表现出人们的审美情感,是集音乐、舞美和肢体动作于一体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舞蹈的出现与音乐的产生近乎同处一个时间段,舞蹈艺术来源于节奏感,而节奏感则是音乐的重要特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舞蹈与音乐具有充分的内在联系。就实际舞蹈表演来看,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肢体动作会与背景音乐节奏趋于一致,在不同的音乐特色与节奏中进行舞蹈动作的转换,实现音乐与艺术性的肢体表演的配合,创造出视听结合且具有感染力的表演氛围,带给观众听觉、视觉上的双重享受,如此,一场舞蹈表演才可谓成功。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协调舞蹈与音乐的能力,推动学生提升对音乐的感悟,实现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的配合,进而增强舞蹈表演艺术效果。基于该书所提出的舞蹈教学策略,笔者总结提出以下提升高校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路径。

其一,更新观念,开阔视野,重视音乐素养培育与舞蹈教学之间的联系。任何实践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科学意识的引导,高校舞蹈人才培养要进行优化发展,舞蹈课程教师需深刻认识到音乐素养对舞蹈表演的重要性,并在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育方案,以促进舞蹈专业学生舞蹈韵律与音乐节奏完美结合为目标,实施相关培育举措。另外,舞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还需注意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即摒弃一味地技能训练或说教式教育,多采用更能挖掘学生音乐潜力的教学模式。具体例如,由于舞蹈专业学生音乐基础素养不同,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法开展教学;对于部分对音乐兴趣不高的学生,教师则可采用趣味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二,积极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推进舞蹈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音乐素养培育。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教学资源的扩充提供了便利。高校舞蹈专业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传媒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出有效的音乐教学资源并应用于舞蹈教学活动中,从而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具体例如,教师可在网络上下载名家名师的优质课程视频并在课上播放,还可在网络上下载音乐相关影像资料,将其作为教学拓展资源分享给学生。另外,舞蹈专业还可与本校音乐专业进行合作,通过吸收音乐教师力量的方式为舞蹈专业教学提供音乐教育方面的指导,从而增强音乐素养培育工作的科学性。

其三,重视实践育人,切实培育学生舞蹈与音乐的配合能力。舞蹈教育是一门实践教育,而培育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也需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因此,舞蹈教师需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培育学生协调音乐与舞蹈动作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先统一选曲并带领学生对音乐节奏、旋律、结构以及风格等要素进行分析,然后指导学生如何依托上述要素施展舞蹈动作;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自主选曲,选择一小段音乐并自主排舞,通过自主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与舞蹈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舞蹈表演中肢体动作与背景音乐的交融,达成更好的舞台表演效果。

猜你喜欢

培育舞蹈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