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美育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评《审美教育“以美育德”的机理研究》

2022-10-14周畅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机理美育教育

书名:《审美教育“以美育德”的机理研究》

作者:王敬艳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6658-1

出版时间:2015 年9 月

定价:72 元

推进各阶段院校实施美育教育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何通过学科渗透、校园文化以及组织实践等方式提升美育教育效果、促进学生良好人格形成,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而在互联网环境下,美育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等正发生转变,这为美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结合《审美教育“以美育德”的机理研究》一书,分析互联网时代下美育教育面临着何种机遇与挑战,并思考其应对之法。

由王敬艳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审美教育“以美育德”的机理研究》一书,以美学美育基础理论为指导,整合多学科研究成果揭示了审美教育的育德机理。全书共七个章节。作者先从历史视角对“以美育德”理论展开阐述,厘清美育相关概念;其次,从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视角对“以美育德”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解析,指出“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的观点;最后,作者将研究视角拉到了审美教育领域,指出审美教育“以美育德”的效应及作用机理,同时作者结合当前互联网时代特征指出美育所面临的新背景,提出互联网时代下实施审美教育的对策。该书理论阐述演进,结合时代剖析了美育的现实意义,为当代美育教育发展拓宽了新视野。

2019 年,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加强新时代下的学校美育工作,注重以美育人和化人,深刻践行全面素质教育。当下,美育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评估和考核学校育人成果的硬性指标。书中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交互性和渗透性,使得社会信息、社会文化形式等愈发多样化,广大学生群体所处于的信息空间更加复杂,精神文化生活同样也更丰富,在这种情况下,美育教育无疑面临着不一样的实施背景。结合书中观点并深入联系互联网时代特征,笔者总结认为美育教育面临着如下机遇与挑战:

从机遇角度来看,互联网为美育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更加宽阔、便捷的平台。首先,互联网的数据优势可帮助教师丰富美育资源。利用互联网信息检索技术,教师可轻松地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搜集、整理以及下载美育资源,还可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将美育资源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在简单便捷的情况下最大效率地收获美育相关内容,继而提升审美综合素养。其次,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还可打破传统的美育教育方式,增强美育教育活动的开放性。如2020 年5 月23 日,“央视频”网络直播“美育云端课堂”,共吸引1 400 万人次在线观看,六天内直播了网上云展演、美育大讲堂等40 余场文艺活动,为全国人民提供了接受美育教育的平台。另外,在疫情特殊时期,许多学校也积极通过网络直播技术开展直播课程,这同样为美学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便利,增强了美育教育的实效性。

从挑战角度来看,网络时代下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以及网络环境的隐蔽性等特征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学生群体的审美意识发展。首先,我国大部分学生社会经验尚浅,审美意识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其自身的审美意识本身就处于薄弱阶段,易受到外界影响。而网络环境错综复杂,恶搞、低俗等审美形态交错,甚至还存在不法分子滥用网络话语的自由权利,肆意发表不健康内容,这无疑会对学生的审美视角形成造成一定影响,也对学校美育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在互联网中多种审美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教师的美育教育话语权受到了削弱。互联网让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浏览获取相关美育信息,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这致使学生自主性开始越来越高,而教师的话语权越来越小,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教师开展各种有效的美育活动。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在书中提出学校要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对美育教育的影响,采取提升性方法,强化美育教师队伍建设,主动提高美育教师的审美修养以及互联网执教能力;采取创新性方法,积极利用互联网中的美育资源搭建美育教育素材库,丰富美育教育内容,同时利用网络通信技术搭建网络美育平台,创新美育教育的载体,实现现代化的美育教育;采取对抗性方法,配合国家网络信息管理部门做好校园范围内的网络监督工作,为美育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最后,教师还需积极与学生做好沟通工作,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网络中各类审美意识形态,使其自觉拒绝低俗、恶搞类审美内容。

猜你喜欢

机理美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题解教育『三问』
SUV侧翻机理及主动防侧翻控制理论研究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金属切削中切屑的形成机理
金属切削中切屑的形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