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精神视域下桂林人文历史研究
——评《桂林通史》

2022-10-14刘洋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桂林旅游业人文

书名:《桂林通史》

作者:钟文典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3-7824-1

出版时间:2008 年10 月

定价:100 元

在我国各个不同地区的发展过程中,每个地方的人文历史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了进一步促进桂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当地人均收入水平,要对人文历史进行仔细研究,并将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播,增加人们对桂林文化的了解程度,提高人们对其的好感度,激发消费者旅游消费的欲望,以此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纵观桂林的历史发展规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此处人文历史的发展速度与战乱因素密不可分,和平年代终究比战乱年代更有利于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而在眼下和平年代,新媒体的出现为桂林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丰富了人们了解该地人文历史的途径,使人们能在网络环境下更详尽地了解当地传统文化,让桂林的古典文化与历史的发展得以延续下去。

由钟文典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8 年出版的《桂林通史》一书主要以桂林这一地域为研究背景,介绍其在古代不同朝代的发展状况。该书第一章主要阐明了有关桂林地域名称的由来以及在古代青铜器时期文化兴衰过程。讲述了战国时期之后桂林的发展趋势,在秦朝时期,最高统治者发布一系列整治措施,在桂林开始建设城市,使其成为岭西地带的经济中心。在汉朝末期之后,桂林经济曾受到战火的影响,一度陷入低速发展阶段。到了唐宋时期,桂林的经济再次迎来高速发展阶段。此时,桂林的文化教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此地的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速度均得到有效提升,甚至曾一度成为当代居民的旅游胜地。纵观桂林各个朝代的发展过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战争因素已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不可控因素,且影响力较大。在各个朝代,除了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之外,不同朝代对自然灾害所采用的防治办法是不同的,人们在自然环境下所采用的保护措施也各不相同。在近现代时期,恰逢新旧社会制度逐渐交替,有关桂林的发展措施也逐渐有所改变,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念也在不断地转变。自陈独秀、李大钊从各大学校、工厂等场所开始为人们宣传新思想后,桂林的经济、文化发展方向都有所转变,一改此前战乱时期的发展战略,人们更加注重人文历史的发展,紧跟时代发展,适应新中国成立后应用于此地的各项发展方针。

从地理角度来看,我国古代南方地区的战事明显少于北方地区,在不同的朝代,北方地区都是战事多发地区,战事曾波及多个民族。无论是在哪个朝代,桂林地区都少有大规模战事发生,一方面是因为此地的经济发展趋势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比较统一,没有较大的冲突。事实上,即使处于战乱年代,参与战事的广西人民也在少数。桂林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文历史的中心地带,是该省人口流动性最大的地方,曾获得“古城”的殊荣。在汉朝时期,汉武帝为此地冠以“桂林”的称谓,自此便未再更名。此前,桂林经历了春秋战国的动荡时期后,人口数量有所减少,于是,在秦朝统一天下后,其他地区的部分居民为了拥有更广阔的生活空间,纷纷迁徙至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此成为此地的常住居民。在秦朝以前,桂林等地的居民多以少数民族为主,秦汉时期的人口大迁徙,使该地涌入大批量汉族人民,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生存本领得以流入广西桂林地区,使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汉族文化得以有效融合,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友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古代的人口大迁徙对桂林地区的人文历史产生一定影响,到了近现代时期,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之间的比例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汉族人口不断涌入桂林地区,此地的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各民族人群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为其文化发展贡献了一定的力量。

“桂林”作为一个地名,曾出现在我国很多古籍文献中,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通常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为主。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占据天然的地理优势,风景优美、环境宜人是一个十分适合发展旅游业的地方。在古代时期,由于交通不便,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其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到了近现代时期,交通的便利性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速度,相关部门为了让当地的经济状况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开始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便利条件,以此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当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得到大力提升之后,人们意识到了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在旅游业发展初期,人们忽视了环境保护问题,没有设立明确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规定,很多游客游玩时随手扔垃圾,很多树枝以及花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不使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形成恶性循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很多部门对现有旅游业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对游客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在景区内增设员工岗位,及时提醒游客,尽量确保游客在景区内能将垃圾放入指定垃圾桶内。在时代精神视域下,桂林旅游业的发展方针再次有所转变。人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丰富,有关部门逐渐从情感角度对桂林旅游业进行营销,以“情怀”为角度,重新撰写介绍景区的文案,提醒人们要爱护环境的同时,也要加大渲染情绪的力度,激发游客的“共情能力”,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让游客拥有身心共同得到放松的游玩体验,增强游客的消费体验,提升桂林地区旅游业的客户满意度,以此促进该地的经济发展进程。

桂林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中心城市,一直是该省各区域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其地域性文化极具民族特色。无论是先秦时期的壁画文化,还是西汉时期建筑行业的古典元素,都从侧面展现了桂林地区人文历史的风采。除创作艺术之外,像戏曲曲艺等方面的民俗艺术,桂林也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曲艺,该地土著居民多数以“壮语”为日常交流语言,所以,桂林居民最常演奏的曲艺便是“桂剧”,并使用壮语来完成曲子的演奏过程。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地方,其居民的日常节假日与我国其他省份居民的准备过程各不相同,风俗习惯同样也是桂林地区人文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在中秋时节时,其他省份的居民通常会准备月饼、美酒、美食等食物来与家人共度假期,而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地区的居民,在节假日时,男女老少们都会参加对唱山歌的活动,不同于汉族居民平时所着装的居家服装,少数民族的人民多数会选择盛装打扮一番,以视自己对节假日活动的尊重。除了对唱山歌之外,他们还会举行其他的集体活动,以此促进邻里乡亲的有效沟通,增进邻里感情。与此同时,这样的集体活动也为当地年轻人提供了彼此认识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当地婚恋市场的良性发展。虽然桂林地区的总人口由汉族以及少数民族组成,但是各种风俗习惯以及节假日活动安排,仍以少数民族所推崇的庆祝方式为主。

自宋朝以来,我国的刺绣工艺可谓遍地开花,各个省份绣娘所采用的刺绣手法各不相同,尤其以“蜀绣”最为出名。虽然在广西桂林的刺绣工艺不如蜀绣出名,但其手工织锦工艺曾一度受到各地的好评,人们将其称之为“壮锦”。它是由棉与丝两种不同的纺织材料编制而成,手工艺人甚至可在其之上创作出图案,其所创作出的动物图案生动灵活,栩栩如生,甚至曾一度作为皇宫的御用之物,壮锦能获得如此殊荣地位,与桂林地区人民的匠心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壮锦已成为广西地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在桂林地区仍然存在很多手工艺人,他们所创造出来的很多工艺品仍然十分精致,这也侧面展现了桂林传统文化传播力度之广,见证了桂林地区的民族精神。为了让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得以共同发展,人们要从时代精神视域下对桂林地区的人文历史进行有效分析,并将其与民族精神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得出新时代下适用于桂林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播策略。

时代精神视域下,为了促进桂林地区人文历史的发展,使其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人们要将人文历史的传统文化传播工作与新媒体进行有效结合,将桂林地区极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通过网络途径进行有效传播,以此让更多的人得以了解此地的人文历史,增加人们对桂林地区历史变迁过程的了解程度。得益于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达性,在我国全国范围内,拥有上网浏览信息这一习惯的各省份居民总人数并不少,将桂林地区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公布在网络上,能扩大桂林地区的知名度,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同样有利于各省份居民将自己对桂林地区的发展意见,反馈给桂林地区居民,当地居民根据网友的意见及时对现有历史文化传播方式进行系统地调整,以此提高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策略的完整性,优化桂林的传统文化发展路径。为了进一步提高各地区人民对桂林文化的认可度,人们在弘扬该地历史文化时,可将其他地区的风俗文化适当的与之相结合,以对比的方式来帮助人们加深自己对桂林历史文化的印象,以此促进桂林的历史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桂林旅游业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桂林行
乐!乘动车,看桂林
桂林师范大学与桂林王城、雁山园
人文社科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