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2022-10-14梁树广张芃芃臧文嘉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关联度耦合山东省

梁树广,张芃芃,臧文嘉

(聊城大学商学院,山东聊城 252003)

山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不仅拥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拥有较为系统全面的创新链和合理雄厚的资金链,但在制造业的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以下简称“三链”)耦合上存在资源配置错位、结构不对称、衔接不流畅等问题,致使山东省制造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低、创新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经历了中美经贸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出现结构性调整,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应对这种形势,山东省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未来将全力整合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并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基于此,本文拟从山东省制造业“三链”耦合角度展开研究,测度“三链”耦合协调度,提出政策建议,为推动山东省制造业“三链”耦合水平、实现山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文献综述

“三链”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但是“三链”耦合研究并非一开始就出现,而是经历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单链运行机制,后期的创新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以及多链耦合研究。

一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耦合机制研究。随着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各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合作越来越多,学者们逐渐对多链耦合开展研究。有的学者探讨了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认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是不同协同主体之间的协同深化[1],是多主体通过耦合互动产生共振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2],是推动产业链走向价值链高端的重要路径,也是掌控产业链的关键所在[3],突破口就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落到产业发展上[4]。有的学者探讨了创新链与资金链的融合问题,从政府角度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5],分析政府资金、银行贷款与风险投资3 种资金支持方式对企业创新链各环节作用效应[6],提出拉动民间金融对研发和商业化创新需求的驱动[7],围绕创新链完善R&D 投入资金链研究[8],并从供需角度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链和创新链的结构与匹配[9]。

二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耦合协调度研究。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协同是一项复杂的组织模式和系统工程[10]。层次分析法[11]、灰色关联分析法[12]、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13]、博弈论方法[14]等,均被用来分析创新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的耦合协调度。对于制造业“三链”耦合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制造业嵌入全球创新链[15]、模块化分工对产业和创新融合的作用[16]、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转变[17]、测度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18]、创新驱动与制造业的关系以及测算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布以及创新链位置等方面展开研究[19-20]。这些研究大多是测度两链之间耦合协调度或者测度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较少涉及“三链”耦合度研究。当前对于“三链”耦合的研究大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21],聚焦于内涵、运作模式,而忽略“三链”耦合的机制和测度。

综上所述,当前对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以及三链耦合已经进行了一定研究,为本研究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研究主题方面,仅有少数学者对“三链”关系进行探索,尚未系统研究“三链”耦合机制;在研究方法上,多数研究还是定性分析,对于“三链”发展水平及其耦合程度采用定量研究较少,尤其在利用综合评价法测度“三链”发展水平以及利用系统论的方法和工具测度“三链”的互动耦合关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当前对于单链或者两链的耦合度、类型和机制研究较多,而对“三链”耦合的程度、机制和路径较少。基于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制造业“三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三链”综合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山东省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度,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三链”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演变格局进行分析,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影响“三链”耦合协调度的因素。

2 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耦合协调机制

2.1 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耦合的内涵

创新链是将理论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链条,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基于价值增值和分工协作形成的关联关系链条,资金链是从研发到产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资金支持链条。创新链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商品化和产业化组成,其中创新链主体包括了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各类研发平台等。产业链由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几个环节组成,其主体主要是企业。资金链由自有资金、政府资金、金融机构资金、风险投资资金和资本市场资金组成,其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等。

耦合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的现象。耦合值越高,表明系统之间的关联性越强;耦合值越低,则表明系统之间的关联性越弱。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耦合是指在产业链发展关键环节,营造完善的科技创新环境,源源不断提供资金支持,有效支撑产业技术开发和应用,不断完善产业链,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3 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就是三链及链条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且各链条之间存在着引导、驱动和支撑等方面作用。具体见图1。以创新链产业链耦合为例,耦合过程包括很多环节且环环相扣,依次递进,其中主要环节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商品化—产业化—生产—销售—服务,而这些环节耦合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每个环节都能找到与之相匹配的资金,且各种不同性质的资金能够在各个环节顺利地进出。因此,“三链”系统之间的耦合,不仅是3 个系统之间的耦合,而且还包括系统的各个环节的耦合。“三链”耦合协调机制的基本逻辑在于产业需求是创新来源,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创新资金满足创新需求和产业发展,也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

图1 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耦合协调机制

2.2 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耦合协调的作用机制

“三链”耦合机制是指建立合理配置资金资源以支持和引导科技创新、以完善的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互动、协调机制。本研究利用协同学理论和经济学分析工具分析“三链”耦合的三大作用机制:动力机制、协同机制和保障机制。

2.2.1 产业链与创新链耦合协调的动力机制

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耦合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市场需求、自身利益和市场竞争。(1)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创新进步和资金供给都离不开市场,都必须依附于市场需求。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市场需求对产业、创新、资金起到激励和诱导作用,也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耦合的动力源泉。只有符合市场需求创意,通过研发设计中试转化为产品,才能吸收到各种资金,进而商品化形成产业,满足顾客需求,占有更多的市场,产生经济效益。(2)自身利益。自身利益是引导产业、创新和资金流动的根本出发点。如果创新不能获得产业认可和资金认可,最终不能获得经济效益,创新就不是成功创新。(3)市场竞争。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国内市场逐渐融为一体,尤其是制造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从产品之间竞争转变为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竞争。这种市场竞争压力也逐渐推动各国制造业为保住市场地位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和整合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上各种资源。

2.2.2 产业链与创新链耦合协调的协同机制

“三链”耦合是一个系统,系统之间表现为整体和部分关系以及部分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虽然“三链”耦合协同的属性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存在协同效应,即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之间既存在相互竞争、相互协同的关系,又当外部力量的作用达到某种临界值时,子系统之间会产生超越自身单独作用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是系统有序结构形成的内驱力,使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进而使系统稳定[22]。“三链”耦合系统的协同效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协同效应和自组织效应。(1)协同效应。“三链”的协同效应主要是指在“三链”耦合过程中,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作为系统构成要素,通过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的作用,在市场需求、自身利益和市场竞争的驱动下,相互影响,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空与功能上的有序状态。(2)自组织效应。“三链”自组织效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对系统没有影响的时候,各子系统之间遵循一定规则,自动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具有自主性和相对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在长期协同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自我匹配系统,且有从低度协同向高度协同演进趋势。

2.2.3 创新链与资金链耦合协调的保障机制

“三链”耦合系统及其各个要素的互动是在一定的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社会文化环境等条件的约束和保障下运行的。(1)政府政策、法律法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指出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聚焦国家战略目标,集中资源、形成合力。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各种政策推进“三链”耦合。同时,为了促进创新,政府出台了各种税收减免、创新激励法律法规,这都为“三链”耦合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障。(2)社会文化环境保障。社会文化就是某一社会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等社会公认的各种行为规范。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提倡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等理念,这种社会文化环境符合“三链”耦合的本质属性,为“三链”系统及其各种要素的耦合提供了社会文化环境保障。

3 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3.1 指标体系构建

参考杨加猛等[23]、王玉冬等[13]构建指标体系时的分类方式,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和数据可获得性的基础上建立反映制造业“三链”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一,从长度、宽度、关联度和厚度4 个方面构建产业链的指标体系;第二,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构建创新链指标体系;第三,从融资能力、周转能力和增值能力构建资金链指标体系,具体衡量方式见表1。其中,产业链指标体系中的一体化程度采用VAS 增加值法进行测算[24]。资源利用率采用DEA-Malmquist 指数测算出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衡量,山东省16 个地级市的工业销售产值作为产出指标,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分别采用各市制造业就业人数和永续盘存法计算出的资本存量进行衡量,具体公式如下:

表1 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评价指标体系

式(1)中,Kit表示当年资本存量,Kit-1表示前一年的资本存量;Iit表示当年投资,用各市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表示;δi表示资本折旧率,以此计算出的折旧率,即2010 年山东省资本折旧率为6.8%,此后折旧率逐年增加0.1%;基期资本存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g0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平均增长率。

产业集聚度运用区位熵计算得出,反映山东省各市制造业产业聚集程度,公式如下:

式(3)中,Eij表示山东省各市的制造业的区位熵;qi表示各市的制造业产值;Qi表示各市的生产总值。

3.2 研究方法

3.2.1 熵值法

选用熵值法对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三大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算,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出各项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重要程度。具体步骤如下:

(1)由于各个二级指标的计量单位不统一,因此首先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如下: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2)计算第i个城市的第j项指标占当年山东省各城市该指标之和的比重。公式如下:

(3)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公式如下:

(4)计算第j项指标的偏差度。公式如下:

(5)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公式如下:

(6)计算得出第i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公式如下:

3.2.2 耦合协调度模型

本文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利用熵值法得到的“三链”的权重和综合得分,计算“三链”之间的耦合度,公式如下:

其中,C是“三链”的耦合度,取值范围为[0,1];f(x)是产业链的综合评价指数;g(y)是创新链的综合评价指数;h(z)是资金链的综合评价指数。

为了更好地反映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三链”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公式如下:

式(12)(13)中,D是“三链”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T是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综合协调指数,能够反映三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α、β、γ是待定系数,假设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取α=β=γ=1/3。

为了更加直观地比较山东省各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度,对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等级划分,具体见表2。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评价标准

3.2.3 空间自相关分析

运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DA)法对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为全局莫兰指数检验和局部莫兰指数检验。

(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是从整体上描述研究区域间的空间分布模式,通常采用全局莫兰指数(I)指数进行检验,具体公式如下:

(2)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莫兰指数检验不能详细描述局部具体城市之间聚集的具体属性,因此需要通过局部莫兰指数检验来检测耦合协调度在局部空间上的异质性,一般利用莫兰散点图进行衡量。

3.2.4 灰色关联度模型

为了进一步分析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三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影响因素,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测算,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母序列和子序列,对序列中的数据均值化,求出母序列与各子序列之间的绝对差,并计算出绝对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公式如下:

其中,ρ为分辨系数,取值为(0,1),通常取ρ为0.5。

(3)计算关联度。公式如下:

γi取值范围为[0,1],γi的取值越接近于1,则表示系统指标之间的关联性越强,本文将参照梁树广等[25]对于关联度的划分标准,具体见表3。

表3 关联度划分标准

3.3 数据来源

本文构建指标体系所需的数据来源于2013—2020 年的《山东统计年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山东省16 个地级市的统计年鉴,部分缺失数据通过计算平均增长率进行填补。

4 实证分析

4.1 耦合协调度分析

4.1.1 综合发展水平测算与分析

运用熵值法对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三个子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三链”的综合发展水平,然后通过公式(10)计算得出“三链”的综合评价指数T,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山东省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综合评价指数

表4(续)

从表4 可以看出,2012—2018 年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链的发展水平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2018 年达到峰值0.702,但在2019 年大幅下降为0.516。创新链发展水平与产业链相似,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12 年的0.115 增加到2018 年的0.690 后,在2019 年又出现轻微下降的情况。而资金链的发展水平变动趋势与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趋势有所不同,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而后又下降的趋势,表明山东省制造业资金链的增值、周转和融资的能力变化较大。综合发展指数T的变化趋势与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发展趋势比较相似,由2012 年的0.383 上升到2018 年的0.652,2019 年又下降到0.531,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有可能:一是受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进出口贸易难以拉动山东省经济增长,因此制造业整体发展受到阻碍;二是为了加快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推动制造业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因此短时期内会出现经济下滑的现象。

4.1.2 耦合协调度测算与分析

根据上述有关计算方法,结合表2 的划分依据,计算得出2012—2019 年山东省及其16 个地级市制造业“三链”的耦合协调度和绝对等级,具体见表5。

表5 2012—2019 年山东省及其16 个地级市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度及等级划分

表5(续)

从表5 可以看出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耦合协调度值处于0.5~0.9 之间,2012—2018 年耦合协调度由0.55 上升至0.81,在2019 年略有下降,协调度等级也由2018 年的良好协调降为中级协调。虽然“三链”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值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从整体上看,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耦合协调关系在不断优化,耦合发展阶段处于磨合阶段,“三链”趋向协调发展。

根据表5 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山东省16 个地级市的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其耦合协调水平的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布十分相似,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的情况。

济南市和日照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在2012—2019年之间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济南市的耦合协调度值由2012 年的0.60 上升到2019 年的0.79,协调等级也由初级协调提高至良好协调,其主要原因在于制造业是济南的支柱产业,其在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都具有领先优势,并且随着山东省对省会城市发展愈加重视,大量资金和科技等资源注入济南,济南制造业发展势头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因此济南的协调发展水平逐渐提高。日照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之所以能显著提高,是因为其创新链的综合发展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虽然日照市位于沿海地区,但是与青岛、烟台、威海相比开发时间较晚,交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但近几年不断获得沿海交通和贸易红利。2015 年,日照被确定为创新驱动示范城市,开始强力推进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日照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制造业创新链日趋完善。

表5 还显示出东营市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协调等级由2012 年的勉强协调降为2018年的轻度失调,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东营作为石油资源型城市,其制造业发展主要依靠石油开采和加工,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业链条比较短小,尤其在石油资源短缺以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背景下,东营市制造业发展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东营市制造业出现资金链紧张的现象,资产负债率过高,资金周转困难,成本费用利润率和销售净利率大幅下降。

除济南、日照和东营外,其他城市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度值的波动幅度比较小,相对稳定。青岛市和烟台市的耦合协调度值稳中有涨,协调等级基本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其中青岛市的协调等级在2019 年升为良好协调,原因在于青岛和烟台是山东省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地理位置优越,吸引大量资金和人才流入,为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协调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淄博、潍坊和威海的基本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济宁、泰安、临沂和德州处于勉强协调阶段,而聊城、枣庄、滨州和菏泽则面临着濒临失调的困境,原因在于鲁西地区缺乏区位优势,经济基础薄弱,人才流失严重,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制造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4.2 空间自相关分析

2012—2019 年山东省16 个地级市的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见表6,表中可以看出,所有年份的莫兰指数值都为正值,表明16 个城市的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分布不是随机独立的,而是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即特定城市和其周围城市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密切联系。同时,所有年份的z检验值也均为正值,说明各城市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即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城市,其周边相邻城市的耦合协调度也较高。

表6 山东省16 个地级市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分析结果

选取2012 年和2019 年的截面数据,通过Stata软件作出莫兰散点图,具体见图2。

图2 山东省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度的局部莫兰指数分布

从图2 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大部分城市分布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其中,青岛、烟台、威海、济南和淄博处于“高高”集聚区(HH),这些城市的耦合协调水平较高,其周边城市的耦合协调水平也比较高;泰安、枣庄、日照、滨州、菏泽、聊城和临沂处于“低低”集聚区(LL),这些城市和其相邻城市的耦合协调水平都较低;潍坊处于“高低”集聚区(HL),其自身的耦合协调水平比较高,但被协调水平较低的城市所包围;东营则是处于“低高”集聚区(LH),其自身协调水平较低,但相邻城市的协调水平比较高;济宁和德州跨越了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说明其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水平有所提高。

4.3 灰色关联分析

由于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三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本文将进一步测算出三系统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并对计算出的关联度求取平均值,筛选出影响山东省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见表7 至表9。

表7 产业链系统与创新链系统关联度矩阵

表9 创新链系统与资金链系统关联度矩阵

通过观察表7 结果并结合表3 的灰色关联度分类区间可以看出,产业链系统与创新链系统中各要素间的关联度高于0.85 的指标有6 个,处于0.65 至0.85 之间的指标有28 个,处于0.35 至0.65 之间的指标有20 个,因此产业链与创新链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从平均值上可以看出,除信息化水平(X6)和产业集聚度(X9)外,其他指标的关联度都超过0.65,其中高端产品比例(X5)和就业贡献率(X7)与创新链之间的关联度最高,表示高技术产品制造与山东省制造业创新链的发展具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另外,R&D 人员投入(Y1)与产业链之间关联度也比较高,表明投入大量从事科研与试验发展活动人员能够有效促进制造业产业链的发展。因此,高端产品比例(X5)、就业贡献率(X7)和R&D 人员投入(Y1)这3 项指标是推动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表8 中可以看出,产业链系统与资金链系统中大部分指标的关联度都高于0.65,基本可以判定两系统处于较高关联状态。信息化水平(X6)与资金链系统的关联度也比较低,处于中等关联状态,因而造成产业链与资金链之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降低。盈利能力(X2)、节点企业数量(X3)和资源利用率(X4)与资金链之间关联度较高,反映出这3项指标对资金链良性运转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提高产业链的盈利能力和资源有效利用率来推动产业链与资金链的相互耦合。另外,资金链系统中销售净利率(Z1)与产业链之间的关联程度也比较高,表示销售净利率对产业链发展水平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表8 产业链系统与资金链系统关联度矩阵

表9 反映的是资金链系统与创新链系统中各要素间的灰色关联度,可以看出处于中等关联状态的指标和处于较高关联状态的指标数量相当,因此创新链与资金链之间各指标的关联性比较弱。在创新链系统中,R&D 经费比重(Y2)、专利申请数(Y3)和企业活跃度(Y4)这3 项指标的关联度都处于中等水平;在资金链系统中,总资产增长率(Z6)的关联度也处于中等水平,造成创新链系统与资金链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下降,资金难以合理高效地分配到创新链各阶段,导致科技成果产出效率降低。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构建制造业“三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三链”综合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山东省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度,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三链”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演变格局进行分析,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影响“三链”耦合协调度的因素,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2012—2018 年产业链和创新链的综合指数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在2019 年出现明显的回落,而资金链发展水平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波动趋势;综合发展指数T也在2019 年出现大幅下降,主要原因与2018 年山东省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受到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密切相关。

第二,“三链”耦合协调度值与其综合发展指数的变化趋势相似,2012—2018 年逐渐上升,在2019 年又显著下降,从整体上看,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协调水平在不断提高,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磨合阶段;但山东省16 个地级市的耦合协调水平分布并不均衡,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采用全局莫兰指数对16 个城市“三链”耦合协调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三链”耦合协调水平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

第三,山东省制造业三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关联性比较强,但微观要素之间的关联度存在差异。例如,在产业链与创新链两系统中,盈利能力(X2)和高端产品比例(X5)与创新链系统之间的耦合作用最强,R&D 人员投入(Y1)与产业链系统之间关系最密切;产业链与资金链两系统中,资源利用情况(X4)和盈利能力(X2)是推动两链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创新链与资金链中微观要素间关联性较弱,R&D 经费比重(Y2)和企业活跃度(Y4)与资金链系统的关联度值都在0.6 以下。

综合上述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耦合。在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的背景下,山东省制造业正在致力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同时,受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山东省制造业在核心技术和资金周转方面也面临一些困境,尤其是在创新链条件的营造、产业链中断风险和资金链的多样化来源以及“三链”之间融合方面,因此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耦合。第一,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升级产业链,围绕主导产业,依托链条中关键节点企业,支持高端产品研发生产,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深度对接;第二,营造良好对外开放氛围,再创贸易投资新高地,稳定资金链良性运转;第三,建立产学研高效合作机制与利益联结机制,增加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力与财力的投入,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提升创新链竞争力新优势。

二是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区域整合优化。由于山东省16 个地级市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因此笔者认为应当推动鲁西地区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整合优化,缩小东西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一,政府应加强对鲁西地区制造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对聊城、菏泽、枣庄等欠发达城市进行资金与科学技术支持,注重西部地区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培养策略,提升鲁西地区资金链与创新链的发展水平;第二,应加强东西地区间的合作力度,建立地区间利益协调机制,推动鲁东地区带动鲁西地区发展战略,同时形成以济南为核心,周边城市包括聊城、德州、泰安等城市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整合要素资源,聚焦核心能力,增强鲁西地区产业链韧性;第三,完善鲁西地区交通、邮电、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信息化水平,从而提升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水平。

猜你喜欢

关联度耦合山东省
基于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羽毛球技战术综合评价分析
基于熵权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藤茶药材等级研究
仓储稻谷热湿耦合传递及黄变的数值模拟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车门焊接工艺的热-结构耦合有限元分析
再见,雪姑娘
某型航发结冰试验器传动支撑的热固耦合分析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