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2022-10-14高嵩焦芳芳李坤

中国水运 2022年9期
关键词:航运船舶交通

高嵩,焦芳芳,李坤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

1 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

1.1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当好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和航运发展,2021年10月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观照交通发展历史规律和时代特点,深刻阐释了可持续交通发展的重要意义,精辟概括了交通运输“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的核心要义、“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重大论断,以及“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全球交通合作的5 点主张,在推进互联互通、促进公平普惠、发展智慧交通、建设绿色交通、完善全球交通治理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富有建设性、针对性的务实举措,特别是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坚持“交通先行、交通引领、交通天下”的中国经验,深刻回答了可持续交通的发展定位、发展动力、发展格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既立足当下、又面向未来,为我国交通运输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内河航运业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需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内河航运肩负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为当好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不懈奋斗。

1.2 认真对标交通强国重大战略要求,汇聚起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磅礴力量

建设交通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赋予交通运输的新使命,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倍受鼓舞,催人奋进,明确了“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总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着眼于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科技创新、安全保障、绿色发展、开放合作、人才队伍以及治理体系等九大重点工作任务,着力架好交通强国的“四梁八柱”,构建与其相适应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这就要求内河航运发展主动融入交通强国战略,把推进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摆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国内大循环畅通双循环的大局中考量,在“大”的基础上向“强”大步迈进,在“有”的基础上向“好”大步迈进,在“基本适应”的基础上向“适度超前”大步迈进,不断增强内河航运履职尽责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大的力度、更加务实的举措,推进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

1.3 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彰显好内河航运比较优势的本质属性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开启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内河航运具有运能大、占地省、能耗低、环境友好、成本低、韧性强等比较优势,在保障大宗货物运输、维护物流供应链稳定、促进内外贸易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仍存在绿色智能发展薄弱、局部航道瓶颈制约、应急保障能力不足、服务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内河航运是短板。交通运输部坚持立破并举、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创新驱动,印发了《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关于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锚定目标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持续为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这就要求内河航运转变粗放式发展模式,把握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立足扩大内需战略新基点,持续深化内河航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协调航道、港口、船舶、运输组织和治理体系平衡充分发展,推动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促进内河航运比较优势充分显现,全力以赴推动内河航运提质增效发展。

2 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新规律、新趋势

2.1 更加注重互联互通,聚焦内河航运“网络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制度规则“软联通”,促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这一重要论述既是把“一带一路”的成功经验向全球推而广之,体现了我国“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的坚强决心,也赋予了内河航运网络疏通经络的新使命与前进方向。“硬联通”需要稳妥有序推进航道、港口、船舶等基础设施设备标准化、联动式、互通性发展,“软联通”需要促进政策、规则、标准逐步完善,匹配航运市场供给需求的趋势规律。一是遵循平衡性发展,补齐内河局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实现内河与沿海、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二是遵循协调性发展,不断完善船港航集疏运体系,推动运输组织先进高效、衔接顺畅、协调运转,与其他运输方式相互促进、相互衔接;三是遵循整体性发展,推动铁水联运、多式联运充分发展,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分工、有效协作和一体化服务,最大化综合运输网络效应和规模效益。内河航运是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内河水运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的重要保障,特别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需要坚决围绕内河航运干支直达、区域成网、水系联通的航道网络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港口体系,有序建立货物运输“绿色通道”和人员往来“便捷通道”,保障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为畅通国内大循环舒筋活血。

2.2 更加注重生态优先,聚焦内河航运“绿色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这一重要论述紧密契合了总书记2021年向全世界宣布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郑重承诺,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担当。近年来,我国航运业在船舶靠港使用岸电,以及LNG 等新能源、清洁能源作为船舶动力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内河航运作为能源消耗大户,也是碳排放大户,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任重道远。目前绿色低碳已成为全球航运界的热点词汇,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赋予航运发展新动能。一是推动船舶控碳技术多元化,清洁能源内燃机、氢燃料电池、蓄电池、CCUS等技术创新将更加成熟、更加智能、更加高效、更加经济;二是推动船舶使用能源清洁化,水运行业围绕岸电、LNG、电池、氢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应用船型、应用水域、应用规模将持续深入发展;三是推动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化,岸电供电设施、LNG 加注站、电池充电站、加氢站等一体化水上服务区将加快布局、加快建设、加快运营。内河航运作为贯彻落实“双碳双减”目标要求的重要领域,需要加速推动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航运企业绿色转型,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运输装备,鼓励引导绿色出行,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

2.3 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聚焦内河航运“智能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已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技术支撑。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也是智能航运精髓所在。回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通都是先发领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无一例外抓住了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利用技术创新占领当今全球交通发展制高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程度不断加快加深的背景下,内河航运由于岸基支持便利,航线相对稳定,较沿海和远洋运输更具备优先实现智能化的优势。一是引领新产业发展,北斗导航、人工智能、5G 等高新技术在船舶、港口、航道、航行保障、安全监管以及运行服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将日益广泛;二是引领新业态发展,把“人享其行,货畅其流”的理念,通过数字技术转化升级成服务的新产品,提升航运的新价值;三是引领新模式发展,对航道基础设施、运输装备以及运输组织模式、治理模式等将产生重大影响,将赋予内河航运发展新优势。内河航运创新驱动发展日趋活跃,需要大力发展智慧航运和智慧物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航运业深度融合,加强谋篇布局和科技攻关,促进各航运要素间智慧互联与协同发展,积极推动内河航运在这场科技变革中抢占先机。

3 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考、新建议

3.1 强化安全发展,防范化解内河航运风险隐患

安全是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推动风险精准化、动态化管控,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要认真落实新修订生效的《安全生产法》和《海上交通安全法》要求,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压实船舶、船员特别是船长的安全责任。要加快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扎实推进商渔船碰撞和内河船非法涉海运输专项整治,遏制水上交通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加强船员防护、规范船员换班、做好游轮旅客疫情防控等工作,坚决阻断通过水运环节传播。要在物流保障协调工作机制下,维护物流通道安全、畅通,加强船舶运力保障,加强运输生产组织,做好能源、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国家经济安全。要按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年”的有关工作部署,完善搜救体系,强化预警预防,加强应急值守,提前谋划、及早部署,认真做好极端天气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应对工作。

3.2 强化绿色发展,力促实现内河航运减排低碳

绿色是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标,是关系永续发展的长久大计,必须按照碳达峰碳中和总体工作部署,处理好船舶、港口、航道、企业等各要素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升绿色发展水平。要加快推动既有码头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和新建码头环保设施建设使用,重点保障船舶污染物储存交岸处置,岸电设施、LNG 加注设施能用好用,逐步建成设施布局合理、运转衔接高效、监管严格有力的污染防治格局。要加快推动高耗能老旧船舶报废更新,落实好长江经济带船舶岸电受电设施改造,建立内河船舶燃料全生命周期排放评估机制及船舶排放核算机制,鼓励加快LNG 动力、电动船发展,因地制宜探索甲醇、氢燃料电池研发与局部应用。要实施港区绿化工程,实施航运设施的生态修复,大力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码头岸线使用,加强过江通道、航道、岸线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保护,推进绿色航道、绿色港口建设。要加快运输组织优化,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途货物“公转铁”“公转水”,实现交通运输整体能耗降低。要健全长江干线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提升污染监管与应急处置能力,推动长江航运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共进。

3.3 强化协调发展,着力优化内河航运供给网络

协调是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润滑剂,通过设点、连线、成网布局,打通航道、港口、船舶、运输组织等关键环节,疏通航运经络,使内河航运有机融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经济循环网络。要围绕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内河航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融合与协调发展,实现宜水则水、宜陆则陆,依托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等内河航运主骨架打造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要以高等级航道建设为重点,推进干线航道扩能提升工程和支流千吨级航道提升工程,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项目,推进湘桂运河、赣粤运河等水系沟通工程,持续推进干线航道区段标准统一,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内河运输网。要推动内河船舶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优化船舶运力和市场主体结构,要推动建立冗余落后运力退出机制、船型优选机制,促进市场供需关系保持动态平衡。要大力发展沿海和内河集装箱运输,提高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水水中转比例,完善江海直达运输组织方式,扩大江海直达运输领域和规模。要完善港口功能布局和集疏运体系,发挥内河港口的区域集聚作用,港航联动打造以港口为枢纽的集装箱铁水联运,促进港产城协同发展、江海陆协同联动发展。要推进航运与旅游深度融合,建设旅游景观航道,丰富游轮旅游产品,提升三峡游、都市水上游、运河游等内河航运服务品质,打造水上旅游客运精品航线。

3.4 强化创新发展,聚焦引领内河航运科技赋能

创新是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做好航运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等工作。要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自动化码头、堆场自动化改造等为重点,推进北斗导航、人工智能、5G 等高新技术应用,加快现代化港口推进。要加快发展智能船舶,推动运营管理、航速优化、智能机舱、设备能效提升、排放监控等智能装备和系统研发,探索研究“岸基驾控、船端值守”航运新模式。要开展复杂条件下航道整治、运河通航等技术科研攻关,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 技术)应用、通航建筑物及港口全寿命工程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实现开发平台自主化、国产化。要鼓励企业发展航运平台经济,以“互联网+航运”为切入点,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快建设全国性物流信息系统,开展线上线下航运服务。要以内河航运中心建设为依托,提升航运金融、保险、海事仲裁、航运交易、航运信息咨询、航运指数研发等服务能力,打造内河航运核心竞争力。

3.5 强化健康发展,稳步提升内河航运治理能力

健康是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妥善处理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间的关系,提高法治化监管能力和数字化服务水平。要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电子证照应用,将数字技术应用于航运市场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加强监管事项清单数字化管理,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建设,根据企业信用实施差异化监管,利用“互联网+监管”方式,提升整体监管效能。要持续优化利企便民数字化服务,建立完善的政策信息数字化发布和保密制度,发挥政务新媒体优势做好政策传播,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完善水运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和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水平。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联盟、航运交易服务机构等组织在政企沟通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推进港航企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推动企业由运输承运人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变。

猜你喜欢

航运船舶交通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中国造!全球首艘智能船舶交付
航运服务指南
新船订单骤降 价格低位震荡
航运Ⅱ个股表现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