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022-10-13褚敏艳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5期
关键词:嘉善县蔬菜栽培棚膜

褚敏艳

(嘉善县姚庄镇事业综合服务中心,浙江 嘉兴 314117)

现代化蔬菜栽培的核心在于绿色栽培,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保证蔬菜产品的品质以及食品安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蔬菜栽培技术必须不断提升,建议采取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蔬菜栽培过程中加强管理,营造最佳的蔬菜生长环境,从而提高蔬菜产量,而且此技术还可以避免农药残留或者土壤环境受到污染,威胁到蔬菜产品质量。为此,本文以浙江嘉兴市嘉善县为例,针对提高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的措施进行分析,保证蔬菜农产品质量安全,并推动农业发展。

1.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应用现状

嘉善县,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处,境域轮廓呈田字形,东邻上海市青浦、金山两区,南连平湖市、嘉兴市南湖区,西接嘉兴市秀洲区,北靠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和上海市青浦区。因当地属于北亚热带南缘的东亚季风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宜于作物生长,地处沿海中纬度地带,气候变化明显,所以在蔬菜栽培种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在当地也实现了推广。结合嘉善县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总结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应用现状如下:

1.1 实现蔬菜栽培规范化

蔬菜产品品质的提升,是蔬菜栽培产业的重要目标,也是现阶段浙江地区温室大棚蔬菜栽培比较普遍的模式。利用温室大棚蔬菜栽培营造更加适合蔬菜的生长环境,可以推动蔬菜植株生长,最大程度发挥出嘉善县土地资源、蔬菜栽培时间资源的优势。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进入现代化阶段后,各项生产活动逐渐摆脱传统观念的限制,设施农业技术得到大力推广,也直接拓展了产业链条,生产品质更高的蔬菜农产品,满足嘉善县当地市场以及消费者对于蔬菜产品需求,也真正实现了蔬菜栽培产业规范化。

1.2 实现蔬菜栽培规模化

农业生产中耕地得到整合,推动蔬菜栽培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目标。采用温室大棚进行蔬菜种植栽培,也是提高嘉善县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菜农经济收入的可行方法,优化蔬菜生长环境,避免污染,还可以为蔬菜产品提供安全保障。

1.3 实现蔬菜产品多元化

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有利于提高蔬菜产品形式的多元化,这主要得益于温室大棚的应用,进一步消除了自然环境在蔬菜种植栽培阶段的限制,使消费者在任意时节都可以购买到各个季节生产的蔬菜。菜品形式不断丰富,切实提升了蔬菜栽培技术水平。

2.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应用要点

2.1 栽培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以往嘉善县当地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的应用经验,大棚蔬菜种植需要克服季节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和种植方法,优先种植经济收益高的反季节蔬菜,这是设施大棚蔬菜栽培前提的关键点之一。蔬菜选种时,建议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而且需要考虑到蔬菜种植的成活率,做好蔬菜品种升级。农民进行蔬菜选种时,以优质种子为主,达到提升大棚蔬菜产量的目的。例如黄瓜和西红柿等蔬菜产量,在高效选种之后可提升15%左右。

大棚蔬菜栽培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搭建大棚,并对棚内气候进行及时调节,使蔬菜可以在最为适合的环境下生长。所以栽培蔬菜前需要按照蔬菜种类、生长习性,挑选大棚膜。工作人员综合对比各类棚膜作用,通过棚膜的选择提高蔬菜产量与质量。嘉善县当地常用的大棚膜材料包括聚氯乙烯、聚乙烯和EVA 膜,按照各类膜功能,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消雾膜、长寿无滴膜以及半滴膜。工作人员应按照棚内种植蔬菜做出选择,如西红柿可选择EVA 膜、聚乙烯膜,在吸收阳光方面有明显优势,符合西红柿对于生长环境中温度要求;黄瓜种植则可选择聚氯乙烯膜,更有利于黄瓜产品色泽、品质的提升。

2.2 蔬菜嫁接

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蔬菜嫁接技术也在种植栽培中使用非常普遍。蔬菜嫁接是提升蔬菜产量、节约成本的有效方法,而且嫁接技术的操作相对简单,还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使用蔬菜嫁接技术,更有利于避免栽培种植环节一些疾病。蔬菜种植栽培中西红柿、黄瓜、辣椒这一类比较常见的蔬菜,嫁接技术相对成熟,比较常用的嫁接方法有插接法、劈接法。插接法需要使用刀片、竹签刃,将砧木生长点、两腋芽去除,生长点的中心位置,使用比黄瓜茎稍粗的竹签,垂直插入0.5cm。黄瓜苗生长点以下约1-1.5cm 的位置,选择切30°角将其切断,形成长度为0.4-0.5cm 的椭圆形切面,此时可将砧木垂直插入的竹签拔出,并插入到南瓜茎插接孔内,此时砧木、接穗子叶方向为“十”字形。采用喷雾净水处理方法,转移到保湿小拱棚中。嫁接3d 内湿度维持在95%,白日温度在25℃-28℃,进入夜间的温度则以18℃-20℃为宜。从第4d 开始小通风,第8d 之后便可以揭膜炼苗,25d 定植。靠接法同样使用砧木,去除生长点、两腋芽。选择距离子叶节约0.5-1cm 位置的胚轴,将刀片、茎以30-40°角的形式向下方切削,切削距离为茎的1/2-2/3,控制切口长度在0.5-0.7cm。随后在接穗时子叶下节的下部1-2cm 位置,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选择30°角向上方切削,直到茎的1/2 深度,切口长度在0.6-0.8cm,注意不要完全将苗切断,且需要带根,切口长、砧木切口长度一致,不能大于1cm。以黄瓜嫁接为例(如图1),将黑籽南瓜、白籽南瓜作为嫁接蔬菜,经过嫁接之后可以降低枯萎病发生率,而且也提高了黄瓜根系抗寒性、抗旱性。

图1 黄花插架法

2.3 田间管理

2.3.1 起垄栽培

蔬菜起垄栽培,需要利用土地高度差直接影响受光面积,使土地温度得以提升,保证蔬菜生长需要的光照、温度。通常大棚栽培多是以反季节蔬菜为主,所以起垄栽培方法比较常见。通过起垄栽培还可以为土地灌溉与维护提供便利条件,保证蔬菜种植的良好环境。

对于一些气候条件相对欠佳的地区,要想改善大棚环境,多采用“两膜加一苫”的方式,此方法还可以提高蔬菜产量。所谓“两膜加一苫”,在大棚膜外覆盖草帘和浮薄膜,以免深冬季节低温、雨雪一类的恶劣天气对大棚蔬菜种植的影响,保证棚内温度始终在1 ℃-2 ℃之间。

2.3.2 土壤板结修复

大棚蔬菜栽培种植期间,常见土壤板结问题,这是土壤营养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无法保证蔬菜生长所需的营养,引发一系列病害。考虑到蔬菜生长环境对于土壤质量有非常高的要求,土壤中的营养含量与透气性等,也会对蔬菜品质、产量带来直观影响,所以解决土壤板结问题的关键,还需从土壤着手,加强耕地、施肥、灌溉合理性。例如黄瓜种植土壤的含氧量,应在10%以上,若土壤含氧量低将会形成大量有害物质,甚至对黄瓜根部造成影响。

2.3.3 施肥

栽培种植期间的施肥,作为设施大棚蔬菜栽培人员,主要施加有机肥,基肥则作为辅助,施加有机肥之前需要做好腐熟处理,施肥、微量元素必须保证均衡性,蔬菜播种、栽苗之前的9-14d 可以施加基肥,按照蔬菜种类以及土壤肥力等,确定施加肥料方法和具体用量。需要注意的是,施加化学肥料不能包含氯元素,而且施肥时需要及时通风换气。

2.3.4 全地膜覆盖

全地膜覆盖可以控制棚内温湿度,以免受到温湿度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棚内环境温湿度的控制,需要实时监测日照、温湿度变化,根据棚内栽种蔬菜种类、生长习性展开科学的环境监控。一般蔬菜品种的栽培对采光条件有严格要求,确保蔬菜生长日照时间满足要求,还需要加强光照强度管理,工作人员清洁棚膜,发挥出棚膜的透光性。另外,工作人员定期检查棚内温湿度,可以采用覆盖遮盖物、放置供暖设备以及定时通风等方式进行调控。

第一,棚内湿度控制。嘉善县属于南方地区,设施大棚蔬菜栽培很容易受到气候因素影响,而且棚内湿度通常较高,很大概率诱发蔬菜病虫害。为此,调控棚内湿度十分必要。进入冬季后选择棚膜时可以应用高保温薄膜,提高大棚保温性,大棚边角必须压实以免出现漏风现象。棚膜如果出现了破损,工作人员应及时修补。夏季遇到雨天,棚内必须定期通风,以达到控制湿度的效果。一般棚内湿度较大,而且温度超过10 ℃,建议在每日中午将大棚通风窗打开,或者开启通风设施降低湿度。如果棚内湿度适中,便要做好保温,使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 ℃之间。第二,光照控制。嘉善县平均日照时数1927.3 小时,其中,1 ~2 月最少,平均在125 小时以下;而7 ~8 月最多,平均在210 小时以上。在此条件下调控设施大棚蔬菜栽培的棚内光照条件,发现对比大田栽培模式,棚内光照一般能够提高50%-60%左右。若大棚应用多层棚膜结构,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到多层棚膜影响棚内光照条件这一点,提出棚内光照调控的可行办法。要想保证棚内蔬菜生长适中的光照条件,大棚棚膜需要保证透光性,例如无滴薄膜。此棚膜材料包含多种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水分子、棚膜附着性,使水滴可以正常滑落,即便遇到阴雨天气也可以保证透光率。与此同时,棚膜必须定期清洁,将附着在表面的灰尘、水滴等清除,以免影响到棚膜透光率。搭建大棚 2 d 以后可能棚内光照会降低14%,搭建大棚约10 d 以后,棚内光照则会降低约25%,所以管理过程中需要每4个清洁一次棚膜,进入冬季还需清理积雪,确保棚内良好的光照条件。冬季与夏季相比难免降低温度,建议采用聚酯镀铝膜制作反光幕,并将其悬挂于大棚后方的立柱上。反光幕下端直接垂直于地面,有利于提高棚内光照度以及温度。

2.4 病虫害防治

设施大棚蔬菜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防治非常必要,这是保证蔬菜品质、产量以及食用安全的重要环节。所以应用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还需要重视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性,改善大棚蔬菜栽培种植效果。结合嘉善县大棚蔬菜栽培现状,蔬菜病虫害其实比较常见,例如黄瓜可能遭受的病害有27 种,辣椒更是多达 43 种病虫害。所以为了避免病虫害对于产品的影响,需要采取科学方法进行有效防治,以此来提高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水平。

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期间病虫害防治工作给予重视,以免大面积暴发病虫害之后降低蔬菜产量,而且很有可能出现蔬菜栽培种植的绝收现象,导致农户经济效益受损。例如冬季蔬菜病虫害的预防,建议采用石硫合剂,将其加水混合稀释之后在棚内喷洒,用量约为0.36-0.43g/m2。这种农药病虫害预防的方法,应按照病虫害特征选择具体的药物,而且药剂需要轮流使用,以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形成抗生素。

当病虫害进入高发时期,建议更换药剂。例如15%粉绣宁1000 倍液、3 亿CFU/g 哈茨木霉菌、2%抗霉菌素水剂200 倍液。为了达到绿色蔬菜种植的效果,病虫害防治还需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棚内直接防治虫害天敌,以免害虫繁殖,此类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避免蔬菜农药残留,满足无公害优质蔬菜栽培种植的要求,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

设施大棚蔬菜栽培中的病虫害防治以外,灾害防治同样十分重要。如果栽培过程中气温过高或过低,均有可能诱发灾害。工作人员需要预防高温危害,调控大棚内部环境,始终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定期在蔬菜表面喷水,以免棚内温度过高带来的高温危害。此外,对于蔬菜冻害的防治,建议利用灌水这一方法提高土壤热容量,以免土壤温度快速下降带来冻害,使 地表温度、近地表大气温度更加稳定。

2.5 蔬菜栽培灌溉

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期间,定期在棚内进行灌溉,可使蔬菜生长获取所需水分,灌溉时建议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此技术主要采用渗水灌溉模式补充水分,土壤中层、下层位置在该技术的作用下始终保证充足水分,也可避免空气与土壤干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降低了杂草生长、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此外,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需要用到直径为l0-20mm 细管,细管外壁上部,每隔25-40cm 设置链接孔,孔径以1.2mm 为宜,选择水平单眼塑料细管作为毛管,间隔l-2m 设置细管,直接埋入棚内地下,深度以5-l0cm 为宜,滴灌管两端均可种植蔬菜。

3.结语

综上所述,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作为当前农产品种植的关键技术手段,结合嘉善县当地蔬菜种植情况,发现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与产量,更有利于实现无公害蔬菜栽培种植的目标。作为栽培人员,应更加熟练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要点,做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提供大棚蔬菜栽培种植产量和效率,为农产品市场提供高品质的蔬菜,也为消费者人身安全提供保障。经过一直以来的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实践与应用,栽培技术方案更为完善,为今后浙江地区大棚蔬菜种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利于提高当地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水平,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嘉善县蔬菜栽培棚膜
大棚膜使用需注意
县域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
蔬菜栽培常见灾害及预防措施之研究
“十三五”期间嘉兴市与沪杭同城战略研究
聚焦浙江省嘉善县“善的教育”
2011年第五期吉林省棚膜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在长春市开班
清洁棚膜新方法—— 棚膜清洁带
嘉善县首次邀请新居民旁听人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