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3 812例胃癌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气象因素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2022-10-08孙徐川吴宏博彭贵勇罗勇军

重庆医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发病率胃癌气象

孙徐川,曾 泽,吴宏博,陈 郁,彭贵勇,罗勇军△

(1.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400047;2.陆军军医大学陆军卫勤训练基地军事医学地理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3.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消化疾病研究所,重庆 400038)

胃癌作为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已跃居中国第二和世界第四[1-2]。有研究显示,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由2006年的148.08/10万上升至2015年的269.39/10万[3-7];周义芬等[8]发现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癌症的高发地区在农村与西部地区。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导致重庆市居民死亡时间提前的首要原因[9-10],但环境变化对重庆市胃癌发病的影响仍未有效阐明。因此,探索胃癌的流行病学与气象因素,对于增进理解胃癌发病机制及预防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2000-2013年重庆市某医院胃癌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重庆市胃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气象因素影响,以期为胃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策略支持和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重庆市某医院确诊的4 245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剔除缺失数据的病例和非重庆市的患者后,共有3 812例患者被纳入研究。本研究已通过陆军军医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2020第010-02号)。

1.2 方法

气象数据通过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https://data.cma.cn/)获得。重庆市范围内共有国家地面气象站14个,每个站点气象数据来源于多种设备采集,具有较高可信度。在Microsoft Excel 2010中整理2000-2013年累计14年的气象数据,总计71 540条气象记录。根据既往研究,大多数胃癌确诊患者年龄在50~70岁[11]。因此,将患者分为6个年龄段:≤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70~80岁、≥80岁。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R3.6.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计算重庆市胃癌发病数与各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与发病数相关的气象因素将被纳入DLNM模型。在该模型中,将胃癌日发病数作为因变量,气象因素作为自变量,模型公式如下:

公式中:ui为第i天胃癌发病数,g是连接函数,采用类泊松公式;Sj为自变量Xj的各种基函数;α为截距;ut是随时间变化的观测值;βj、yk为相关系数。本研究将最大滞后时间设定为30 d,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胃癌住院病例的性别、年龄分布

3 812例患者中男2 599例(68.2%),女1 213例(31.8%),男性患者人数是女性的2.14倍。所有确诊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17±11.84)岁,大部分患者在40~70岁(77.0%)。患者数量最高的3个年龄段为>50~60岁、>60~70岁和>40~50岁。尽管2012年开始,患者人数呈下降趋势,但>60~70岁和>70~80岁在整个年龄段所占比例却呈上升趋势,而≤40岁在整个年龄组中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见表1、2,图1。

表1 胃癌患者的性别分布(n)

表2 胃癌患者的年龄分布(%)

续表2 胃癌患者的年龄分布(%)

图1 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季节分布图

2.2 胃癌的发生部位分布

胃癌发生部位频率由低到高依次是:幽门、胃大小弯、胃底、胃体、贲门、胃窦,见表3。其他部位包括胃溃疡癌变、胃恶性肿瘤和皮革状胃共计1 301例。

表3 胃癌发生部位分布情况(n)

续表3 胃癌发生部位分布情况(n)

2.3 胃癌住院病例的确诊人数及其气象因素

2000-2013年胃癌确诊人数总体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大趋势,几乎每年的4、5、9、10月胃癌确诊人数会出现1个小高峰,而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无特殊情况,气候状况整体差异小,见图2。

A:胃癌确诊人数;B:平均温度;C:最高温度;D:最低温度。

2.4 气温因素与胃癌发病的相关性

通过DLNM模型分析可知,日均气温与胃癌发病风险呈非线性关系,近似弧形状,男性相对危险度(RR)>女性,整体随着温度升高RR逐渐增大,但男性存在一部分减小趋势。在全人群中,日均气温在16~35 ℃时,RR>1(P<0.05),说明该范围内的日均气温是导致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在男性人群中,日均气温在15 ℃以上时,RR>1(P<0.05),说明此范围内的日均气温是男性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在女性人群中,日均气温在17 ℃以上时,RR>1(P<0.05),说明此范围内的日均气温是女性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见图3、4。

A:全人群;B:男性;C:女性。

将2000-2013年重庆市搜集到的日均气温与胃癌的日发病数进行DLNM模型的拟合,观察不同滞后天数所对应的日均气温对发病的影响。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显示冷效应和热效应分别在滞后30 d和滞后 0 d 时效应值最大,男性的热效应(RR=1.014,95%CI:1.001~1.026)略高于女性(RR=0.745,95%CI:0.684~0.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累积滞后效应研究中发现,低/高温对于胃癌发病影响的持续时间长,可累积至30 d,见表4。

表4 冷热效应对胃癌发病风险分析[RR(95%CI)]

续表4 冷热效应对胃癌发病风险分析[RR(95%CI)]

A:全人群;B:男性;C:女性。

3 讨 论

3.1 春秋季节发病率较高,男性RR大于女性

作为世界上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胃癌对中国公民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尽管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但它仍然是造成癌症死亡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2]。之前已有大量研究显示男性贲门癌和非贲门癌患病率高于女性[13]。本研究也表明胃癌患者的性别比在14年内变化不大,一直保持在2.14左右。现有研究表明,吸烟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14]。研究显示,重庆市城市居民吸烟率为24.8%,有害饮酒的比例为29.41%,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的比例为51.10%,盐摄入过多的比例为84.35%[15]。因此,吸烟等一系列不健康生活习惯可能是造成男女胃癌发病率差异的原因之一。此外,有研究表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可以保护她们免受疾病侵害,相对于男性而言,雌激素的存在可以让女性胃癌的发病年龄推迟10~15岁[16-17]。女性的饮食方式较男性更为健康(注重水果和蔬菜的摄入),这可能是造成差异的另一个原因。

3.2 中老年人群是胃癌防治工作的重点

年龄是影响胃癌发病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重庆市是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地区之一。本研究发现2008年以后胃癌发病人群中老年人群(>60~70岁、>70~80岁)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而年轻人组(≤40岁)的比例呈下降趋势[18]。胃癌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本研究发现,重庆市胃癌住院病例以胃窦胃癌为主,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9-24],不同地理环境、种族、饮食习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程度都会影响不同部位胃癌的发病情况[21-24]。本研究仍有许多局限性,首先,只考虑了日均气温与胃癌发病风险关系,但由于气象条件的复杂性,仍可能有一些未知的因素影响着胃癌的发生过程。其次,病例资料仅来自一家医院,但由于这是一项生态趋势研究,而不是一项比较研究,因此,应重点关注人群中某因素的平均暴露水平变化与胃癌发病率变化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区域分布之间的比较,在将来的分析中,还需要考虑胃癌发病率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区域气候因素的关系。最后,没有对胃癌的类型(贲门癌和非贲门癌)进行区分,也没有特定的患者信息(如吸烟、饮酒、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史),以后的研究可结合这些具体信息,深入地探讨气象因素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综合利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重庆市某医院2000-2013年胃癌确诊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其确诊患者以老年人群为主,部位以胃窦胃癌为主,每年春季和秋季的患者人数略高于冬季和夏季,男性患者人数是女性的2.14倍,论述了日平均温度与重庆市胃癌日发病数之间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初步得出气温对重庆市胃癌发病影响效应大小及不同滞后时间的风险大小。本研究总结了胃癌流行病学特征,因此,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为平台,促进居民健康行为的形成,尤其是男性健康的督促,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有效措施。需要加强对胃癌的预防性治疗和筛查,提高对胃癌的诊断、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应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为切入点,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胃癌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对胃癌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发病率胃癌气象
气象树
《中国农业气象》征订启事
中国气象“风云”
胃癌癌前病变有哪些,该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大国气象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年轻人直肠癌和结肠癌发病率升高
胃癌筛查首选胃镜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