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方名人文化资源的幼儿园研学旅行课程开发*
——以大班研学旅行课程《走近苏颂》为例

2022-09-30蔡晓玉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名人研学旅行

蔡晓玉

(厦门市同安区实验幼儿园 福建厦门 361100)

地方名人文化资源是指某地区在某一历史时期,在一个或多个文化领域有所建树、产生过广泛影响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与这些人物自身相关的一切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1]。地方名人化资源作为地方人文历史资源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对幼儿热爱家乡情感的萌发、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同安是一座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有着丰富的地方名人文化资源,先后诞生了苏颂、朱熹、蔡复一、林希元等众多名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同安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现阶段,地方名人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着未能有效挖掘名人资源的价值、研学旅行课程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够深入、形式较为单一、无有效课程支持和评价等问题,导致研学旅行只研未学或只学未研,未能较好地达成研学旅行的目标[3]。

一、地方名人文化资源价值审议,厘定研学旅行课程总目标

要充分挖掘地方名人文化资源的价值,就需要对资源的价值进行审议,从中汲取幼儿感兴趣且有益于幼儿学习与探究的内容,厘定研学旅行课程目标。

1.聚焦资源,有效挖掘资源价值

地方名人文化资源作为本土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对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充分挖掘资源的价值,转化成幼儿易于接受、对幼儿发展有益的资源,就需要教师系统地了解本地的名人文化资源,明确名人文化资源的历史意义、教育价值,知其独特性、优越性,才能利用名人文化资源,使之更好地应用到幼儿园研学旅行课程中[4]。

以大班研学旅行课程《走近苏颂》为例,教师在开展课程前,通过实地探查、资料查询、访问访谈、小组教研等方式,对苏颂这一名人资源做了全面而深入的调研,形成了“苏颂”资源网络图(图1)。

图1 苏颂资源网络图

2.聚焦幼儿,把握幼儿成长点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亲子沟通、小组讨论、观察分析等多种途径聚焦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把握幼儿兴趣点和现有水平,选取资源中有益于幼儿现阶段成长的关键点。策略施行之后,教师要及时地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成长点,也有助于幼儿发展及整个主题的价值实现。在大班研学旅行课程《走近苏颂》中,教师通过对亲子调查问卷、个别谈话、小组交流结果的记录、分析、整理、归纳,初步理出幼儿已有经验和关注点均主要集中在水运仪象台、本草图经和苏颂本人三大块内容。

表1 大班研学旅行课程《走近苏颂》课程总目标

3.聚焦目标,厘清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点

研学旅行课程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从“价值认知、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新意识”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厘清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点,制定课程总目标。除此之外,还应在借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年龄层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参考前期经验调查结果,从幼儿年龄特征、资源特色和幼儿兴趣点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总目标[5]。

在大班研学旅行课程《走近苏颂》中,教师厘清课程价值点,制定了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点的研学旅行课程总目标(表1)。

二、构建幼儿亲身感知、实际操作的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研学旅行课程的游戏化、亲历性。而地方名人文化资源对于幼儿来说,又是相对比较有距离感的内容。因此,在构建课程方案的过程中,应选取游戏化、幼儿可亲身感知、实际操作的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让幼儿在研学旅行课程中学会利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发现和探索,激发其创造性,最终达到全面综合发展的目标[6]。

在大班研学旅行课程《走近苏颂》课程内容的建构中,教师结合课程总目标,大致将课程内容分为行前准备、参观学习、思考探究、创作表达、总结延伸五个阶段。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五个阶段之间不是割裂的关系,而是存在一定的连贯、衔接、交叉和融合关系的,同时,每个阶段的内容安排都需要有一定的留白,以满足幼儿在研学旅行课程开展过程中生成其他活动的需求(表2)。

基于幼儿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需求,幼儿园的研学旅行课程采取园内、园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一般只有行前准备、参观学习、家园共育相关课程内容是在园外开展的,同时,应控制每个内容的单次开展时间,一般为期半天到一天。如此,才能让幼儿得到更有效的学习与探究。

根据不同研学基地的客观条件设置不同的探究内容,如苏颂故居中,幼儿可操作性行的内容较少,教师就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增加探究趣味性和操作性,苏颂纪念馆中有假天仪等探究性项目,那么就不用另外设置探究项目了。

三、提供与幼儿需求相匹配的学习支持

研学旅行课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作为观察者与支持者的教师应根据幼儿在课程开展过程中的需求,动态调整支持策略[7]。总体来说,教师的支持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即材料的支持、工具的支持、支架的支持、团体的支持。

1.材料的支持

材料的支持指的是所有纸质的、电子的资源、人力资源等多样化学习资源,能够让幼儿在研学旅行课程开展过程中,通过查阅、访问的方法,找到需要的资源,得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语言区提供苏颂相关材料、联系研学基地为幼儿提供参观学习的资源、研学旅行手册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附上了苏颂资料等。

2.工具的支持

工具的支持指为幼儿查找、获取、处理、解释、评价资源提供搜索工具、处理工具和交流工具等,如提供平板、一体机等工具,让幼儿能够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观看视频材料,提供录音笔、点读笔等工具,让幼儿能够将自己的问题或答案及时录入或点读看不懂的文字,提供特色区相关的探究材料,让幼儿能够更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提供儿童视角的评价表,让幼儿能够对活动或资源做更有效的评价等。除此之外,当发现研学旅行基地较少有让幼儿能够亲历的内容时,教师也能通过工具的支持在研学旅行中增加可操作的内容。例如,参观苏颂故居前,教师通过提前踩点,指导苏颂故居里的展厅多为展示内容,幼儿无法与其进行有效互动。因此,教师自制了“星空探索”“草药配对”等操作材料,带到研学现场,增加研学旅行活动的趣味性、操作性和挑战性。

表2 大班研学旅行课程《走近苏颂》课程方案(节选)

3.支架的支持

支架的支持指的是提供概念支架、元认知支架、过程支架和策略支架,如思维导图的理解与运用就是一种策略支架,能够帮助幼儿理清研学过程中的思路,提升思维水平的发展。

4.团队的支持

团队的支持指的是帮助幼儿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幼儿在研学旅行课程开展过程中的互动交流、互帮互学、共同促进。

不同的阶段,教师提供的支持是不同的,如材料的支持一般是在行前准备阶段或思考探究阶段提供的;在参观学习阶段,应多提供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工具的支持,让幼儿能够快速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到了思考探究和总结拓展阶段,支架支持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参观学习是否回应了他们原有的困惑、未解决的问题该如何开展更深入的探究等,提供研学日志记录单和评价单这样的反思支架,能够帮助幼儿理清探究思路、拓展探究思维;而团队支持则应贯穿研学旅行活动的始终,帮助幼儿在团队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自信心和责任心。

四、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

研学旅行课程是幼儿探究真实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指向的是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发展。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能够反映幼儿应对现实世界问题的能力及其所展现的价值观取向,这是幼儿适应社会的重要保障。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应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幼儿自身、同伴、教师、家长等人员均参与到评价中来,并且要针对不同群体设置不同的评价方式。

幼儿自评与同伴评价一般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贴纸、涂色、录音、视频、绘画的方式进行评价,尊重幼儿能力水平的基础上,让幼儿参与到课程评价中来。评价指向的是幼儿学习过程的感受与能力的发展。因此,评价内容不仅需要包含参观学习过程的评价(表3),还应包含思考探究过程中,幼儿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的评价(图2)。

图2 幼儿区域探究评价记录单

表3 参观学习幼儿评价表

表4 研学旅行课程评价表

成人的评价是指向目标的评价,主要是在研学旅行课程结束后,对幼儿在研学旅行课程目标达成度的综合性评价(表4)。研学旅行课程评价仍然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如何开发出更适宜幼儿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待于后续课程开展过程中逐步实践与探究。

猜你喜欢

名人研学旅行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路径
快乐研学之旅
名人摔跤后
舔名人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书画名人汇
名人書系列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