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探索

2022-09-29王初秋崔森于淼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18期
关键词:知识点改革过程

王初秋,崔森,于淼

(1.沈阳工学院能源与水利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2.沈阳市建筑设计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土木工程施工》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综合性强、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安全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有一部分进入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等单位从事和建设工程施工事故防范、安全管理相关的工作。本课程是针对以上岗位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于我校“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施工中的一般规律和各主要工种工程施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与先进技术,以及各工种之间网络计划的基本原理,使学生具有解决一般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工程项目计划管理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的有关工作。根据国家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要求,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需要,随着“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成为了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施工》这门课程涉及到很多相关的规章制度、法律条文,理论性较强,同时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强、发展迅速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脱离实际生产,理论性强,晦涩难懂,不能很好地满足安全专业毕业生的工作需要,具体表现如下。

1.1 教学内容

以往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源于“学科”体系,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教学抽象,所讲授内容与实际工作差距较大。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而本课程内容涉及到大量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等,因此学生对所讲授内容不能透彻地理解和掌握。学习的目的性、指向性不强,缺乏技能训练,岗位工作能力差。同时传统教学进程按照教材进行授课,每个章节独立,学生在学完整门课后,所掌握的知识点零散,不能整合,与施工的实际工作顺序不符合,造成学生对于一个项目从头到施工完毕没有清晰的认识,没有项目施工的系统性,没有逻辑性,学生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同时在本门课中,涉及到桥梁、房建、道路和隧道,用到材料相同性较强,基础的施工工艺雷同,在不同地下工程及桥梁施工讲解时,知识点重复,造成旧知识点被反复讲解,新知识点讲解时间被压缩。

1.2 考核方式

以往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的是闭卷考试(占总成绩70%)为主的考核方式,大多数学生在上课时不集中注意力,不做好复习和预习,考试前一周才临时抱佛脚,对重点概念进行突击,进行记忆,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早已忘记,是一种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而非以掌握施工技术为宗旨的学习。课堂上,教学效果以教师讲授知识点的多少来判断,课堂不能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课堂上是否听懂、学生收获是多少,并不知晓。

1.3 教学团队

很多老师想对施工课程进行改革,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为高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手中的教学案例多是网上下载,对实践知识的理解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教学内容已与实际职业工作需求脱节而不自知。土木工程施工这门课涉及范围广,知识内容复杂,具有很强实践性,同时施工技术发展迅速,施工工艺日新月异,部分教材的理论滞后于现场,而施工教师讲授内容并没有同步进行调整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导致讲授的内容过于老旧。同时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团队中,年轻教师较多,没有现场施工经验,对于施工知识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对于实际操作并不了解,同时由于年轻教师工作量大,施工现场环境恶劣等问题,没有机会到现场进行实地学习,讲授过程中照本宣读,与实际工程联系脱节,影响教学效果。为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打下牢固的基础,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具有深远意义。同时本课程具有以下应用前景:(1)本次课程改革有利于改善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2)本次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安全专业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工程应用能力,有利于我校毕业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3)本次课程改革有利于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安全专业的招生就业率。

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的内容

2.1 课程结构改革

按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理念,重新梳理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按教材知识结构讲授,将各章节顺序重新融合,按照典型工程项目施工过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是按教材章节进行授课,如图1。

图1 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图

从传统教学模式流程图可以看出,按教材编写模式,各章节相互独立,关联性差,不能将各工种融合,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不利于知识体系的融合。本次教学改革打破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传统教学体系结构,拟设计一个以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结构,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依托,重新安排课程内容,将课程按照典型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布置,将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等知识点进行重新排序,通过3个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建立起工程施工的流程,学生通过学习、参与、完成工程项目,也就是说,他们掌握了工程施工技能,提高了专业行动能力和迁移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典型工程建设项目,以满足毕业生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将各章节内容重新整合,如图2。

图2 按典型工程施工流程整合后的教学流程图

2.2 教学方法改革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项目,教师以“工作过程”为引导,使学生了解不同工程施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与先进技术,以及各工种之间网络计划的基本原理。

(2)本项目拟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利用雨课堂等平台,上传各章节PPT、教学视频,学生可作为预习和复习的依据,课堂上发送随堂测试,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实际和不同的学习情境,在不同的步骤中采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把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课堂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小组讨论形式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工作小组的划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工协作、沟通交流及自我表达等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解决一般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工程项目计划管理问题的能力。

2.3 考核方式改革

本项目改变传统一纸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增加测试比例,降低期末考试的比例,增大过程考核成绩比例,由传统的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改为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重点考察学生在上课期间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如图3。

图3 成绩评定标准

2.4 教学团队技能增强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团队在聘任教师时,首先,应选择有施工工作经验的老师,其次,对于年轻教师以及施工工作经验少的老师,学校和学院支持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企业挂职锻炼,学习当前土木行业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在企业实践中,及时了解专业岗位对岗位人员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并能够积累最新的教学案例,为日后的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更多的可能。同时课程团队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多向工程一线技术人员请教,加强自己工程时间能力,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 实施方案

(1)通过大量相关课改文献,归纳总结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其优点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搜集整理工程案例。(2)根据其具体工作内容,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为指导,制定以应用为导向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方案。(3)利用假期到施工现场进行企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强化教师实践能力。(4)在学生中正式开展《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教学。(5)改革实施一段时间后,项目组定期开展研讨,分析改革的不足,解决问题后继续推进;第一轮改革实施后进行课程改革初步总结,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的接受情况;将改革过程与成果进行汇报,与其他教改课程组进行沟通探讨,借鉴反思。

4 教学效果

2021年利用假期,笔者参与到沈阳工学院学生食堂施工项目。该项目施工顺序为挖基坑-独立基础+地梁-一层底板-一层柱子-一层梁-二层板-二层柱子-二层梁-屋顶,此次施工实习,让我看到学到很多实践知识,更好的为以后授课积攒教学案例。19级安全专业学生采用了改革后教学模式,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上课学生们能够积极互动,并在讨论时积极发表意见,每一个新项目学习时,已学过的知识学生通过课前温故,新的知识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学生的整体状态好,都能够参与其中。

5 结语

本次课程改革针对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点,从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校企无缝衔接,可以提高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施工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仍需在实践中探索和解决。

猜你喜欢

知识点改革过程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