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雕刻在五圣山石壁上的名字
——荣誉军旗“黄继光英雄连”背后的故事

2022-09-28叶青松

党史博览 2022年9期
关键词:上甘岭万福黄继光

叶青松

这是一份迟到的荣誉称号。许多人并不知道,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战旗方阵中的荣誉军旗“黄继光英雄连”,是黄继光在上甘岭牺牲57年后才被授予的荣誉称号。那么,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范佛里特挑起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斗发展成上甘岭战役,是美军没有意料到的。起初,上甘岭战斗的发起者——时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的范佛里特想,在谈判桌上拿不到的东西,只能从战场上拿到。

马修·邦克·李奇微在回忆录中说:“在开城一座与十九世纪新英格兰高级中学的建筑非常相似的洛可可式茶馆中,谈判代表们正在无休止地进行着单调乏味的谈判。与此同时,我们的步兵则在许多无路可行的山头上作战,而且,为了夺取或收复敌人固守的阵地,他们正艰难地在花岗岩的山岭上攀登。这些在广大地区内进行的战斗,大都集中在大钵地区亦即铁三角地区。”

李奇微所说的“铁三角地区”,就是后来被称为“金化攻势”,或被叫作“铁三角战役”,也有称“中线方案”的主要作战区域。这个作战方案的制订者就是范佛里特,他则称之为“摊牌计划”。

“摊牌计划”是几经反复才在美军高层中确定下来的。李奇微在回忆录中说:“在取夺山岭期间,我曾收到范佛里特的一份作战计划,提出在统一的地段发动一次更为大胆的进攻,以进一步缩短我们的战线。这就是‘魔爪行动’。我立即批准了这个方案。但是,新近的伤亡情况显然使范佛里特认识到这一行动得不偿失。于是,他改变计划,将第8集团军的进攻重点转向属于美1军的西部地带。如果一切顺利而停战谈判又毫无进展,则他的要求在大约介于其右翼与元山之间正中央的那一片东海岸地区实施一次两栖登陆作战。我虽然没有批准两栖登陆计划,范佛里特手下的诸位军长都不赞同这一计划,但还是准许他发动夺取重要地形、地物的有限目标进攻。结果,范佛里特制订了一份计划,旨在夺取并扼守大钵以西约四英里的那一带山岭亦即后来的所谓‘伤心岭’。”

美军所讲的“伤心岭”就是“上甘岭”。

1952年10月8日,美国首席谈判代表哈里逊在板门店对中朝谈判代表公然叫嚣:“让大炮和炸弹和你们去辩论吧!”正是这一天,范佛里特的“摊牌计划”开始实施。担任主攻任务的美军第7师和南朝鲜军第2师进入战斗状态,配属“摊牌计划”战斗的美军第8集团军炮兵共计16个营近300门大炮全部进入发射阵地。10月13日中午12时,“金化攻势”作战命令生效。14日凌晨3时,范佛里特通过美联社驻汉城记者向全世界宣布:“金化攻势开始了”,“这是一年来联军向中国军队主要防线所发动的一次最猛烈的进攻”。

范佛里特宣布“金化攻势”消息半个小时后,负责“摊牌计划”行动的美军第9军军长詹金斯少将向第7师下达开战命令。转眼间,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被硝烟火海所笼罩。上甘岭战役开始了。

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堪称世界现代战争史上最为残酷的战役之一。在不到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兵力6万余人,坦克170余辆,出动飞机3000余架次,动用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平均每天发射炮弹2.4万发,投掷重磅炸弹500多枚;志愿军先后投入兵力4万余人,各类火炮500余门,发射炮弹35万发。

上甘岭战斗打成了上甘岭战役,令范佛里特等美军将领始料不及。在他们眼里,这仅是一个谋划良久、速战速决的“摊牌计划”行动中的小战斗而已。李奇微事后说:“‘血岭’战斗和毗邻的‘伤心岭’上的战斗也许是迄今为止最为残酷、最为紧张的战斗。步兵像印第安人那样作战,他们在山坡上匍匐前进,吃力地拖带着自己的步枪、弹药以及迫击炮弹。有时,他们还被迫抵近敌人进行爆破,迫使敌人钻出地下工事。敌人以东方人所特有的顽强精神奋力加固他们在山上的工事。有时,他们甚至依靠人力来挖掘从山的反斜面一直通到正斜面的坑道,以便在遭到突袭和炮击时能撤离正斜面阵地,躲进空袭火力或重型榴弹炮火力难以打击的反斜面工事内。敌人构筑的坑道有时长达三千英尺。这样,他们既能迅速躲避轰炸,又能很快向前运动抗击地面进攻。”

在上甘岭战役中,著名“特级英雄”黄继光就是从这样的“坑道”里出发的。在攻占597.9高地0号阵地时,黄继光用胸膛堵上美军地堡机枪口,让战友们打上了上甘岭,壮烈牺牲。

黄继光是怎样从营部通信员成为6连班长的

黄继光,原名黄积广,四川省中江县石马乡人。1950年12月,黄继光和他的同乡吴三羊、肖登良一起,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了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6连战士。时任6连战士的肖登良回忆说:“1950年12月,我到中江县广福区公所体检时,认识了报名参军的黄继光、吴三羊。新兵训练结束,我和黄继光、吴三羊被分配到志愿军135团2营6连。1951年3月,部队奉命开拔到安东市。1952年10月,黄继光调营部当通信员,我从前哨班调回连部当通信员。这样,我和黄继光、吴三羊3人都成了通信员。10月19日晚,我们6连奉命反击597.9高地。在夺取4、5、6号阵地的战斗中,6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打到0号阵地时,能投入战斗的只剩下连长万福来、指导员冯玉庆、我、吴三羊和营参谋长张广生、营通信员黄继光、报务员7人。”

597.9高地0号阵地是位于山顶下面的几个简易地堡。当时因为没有侦察到这里还有美军的几个暗火力点,所以没有编号,但6连打下4号、5号、6号阵地后,发现此处还剩下最后一个阵地,就临时编为0号阵地。0号阵地就像一条腿,居高临下,如果拿不下0号阵地,前面打下的阵地都将前功尽弃。时任志愿军第45师师长的崔建功说:“有这条‘腿’掩护,咱们的指挥所跟前面能联系啊!就靠这条‘腿’向西北联系到后面,这条‘腿’很重要。”

连队打到此时只剩下7个人。连长万福来和指导员冯玉庆商议准备亲自上去,黄继光提出由他上去端掉地堡。

2营通信员黄继光是怎么到了6连阵地上的呢?

原来,黄继光是掩护2营副教导员齐润庭才到了6连阵地上的。齐润庭回忆说:“6连作为营的机动部队在454.4阵地侧后和781高地待命,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后,6连指战员个个摩拳擦掌请求参加反击战斗。10月18日,团部通知我营去团指挥所接受具体反击任务,教导员(张恒山)、参谋长(张广生)在机炮连前移指挥所,营指定我带通信员黄继光到团接受命令。从781高地晚上8时出发,在黄继光带领掩护下通过三道炮火封锁线,9点多,我们赶到五圣山团部指挥所。”

五圣山海拔1061.7米。一到山顶,黄继光看到志愿军的炮火向上甘岭的阵地飞去,高兴地跳起来说:“有强大的炮兵大哥支援,决不让敌人占我们一寸阵地。”

齐润庭说:“小黄,你到警卫班休息,等我接受任务后再来喊你!”

齐润庭进入团指挥所坑道,一眼就看到135团团长张信元和134团团长刘占华在紧张地研究部署反击任务。张信元对齐润庭说:“你等着!”

齐润庭回忆说:“我一直等到深夜12点,团长张信元、副团长王凤书、参谋长张仿飞、政治处主任冯振叶在537.7(高地)北山1营阵地,向我部署反击597.7(高地)西侧山梁6、5、4、0号阵地任务。4个阵地夺回后并向主峰发展。以6连为主,5连跟上,按这个顺序进行反击。”

任务部署后,张信元交代齐润庭:“2营必须打好这一仗,因为2营阵地紧靠597.9阵地,地形熟,出发攻击距离近。”

接受任务后,10月19日凌晨2点,齐润庭和黄继光返回到2营机炮连。营部前移指挥所设在机炮连。齐润庭向教导员张恒山、营参谋长张广生详细汇报反击任务。齐润庭回忆说:“经研究,教导员去6连部署动员,参谋长向4连传达。因为4连仍在454.4(高地)东南无名高地坚守阵地,暂时没有反击任务,只能用火力配合。我又带着黄继光在天亮前急忙赶到454.4(高地)5连阵地传达部署动员,5连跟随6连进行反击。我在5连坑道进行大动员,黄继光在战士中小动员。”

10月19日夜间反击开始后,6连从454.4高地旁边出发,连续攻下6、5、4号阵地。时任志愿军第54师作战科科长的宋新安回忆说:“4号阵地就像桂林山水的石笋,敌人占领阵地一天,就在坑道口,没进去,坑道里头是我们占着,但是他(指美军)在山头上修碉堡。我们连续夺下了两个山头,最后攻击4号阵地。敌人机枪在那山顶,石壁上头有几棵小树,我就去看,那个地方不容易上去。上头是敌人占着,6连就攻那个山,把碉堡打下来了,6连也伤亡得没几个人了,那个6班长(邓强)牺牲了。这个时候主阵地上,那里有个0号阵地。(进攻0号阵地时)就出现了黄继光。张广生给师长打电话,说是下头已经没人了,现在天快亮了,怎么办?师长说,134团已经占领主峰,把10号阵地也占了,要争取完整的胜利,你们必须把0号阵地打下来,争取全胜,免得敌人在上头留一个据点。他(指美军)再呼喊,敌人的援兵就来了,要千方百计地把他打掉。”

时任6连连长的万福来回忆说:“到了1952年10月6日,黄继光就调到营部当通信员,离开我了。14日上甘岭战役就打响了,6日到14日这才一个多礼拜。19日上级命令我们反击。敌人占领我们表面阵地,(上级)命令我们去反击敌人,夺回表面阵地。当时参加的人,有我,还有指导员冯玉庆和两个步兵排,人数大约90个人。还有,营参谋长张广生、通信员、两个步机员。黄继光是通信员。我们的任务是反击6号、5号、4号和0号阵地4个据点。敌人一个多连,我们就在部队的炮火支援下,晚上9点多钟发起战斗,在炮火掩护下我们就逼近到了6号阵地前沿。敌人没有来得及还手,我们部队就冲上去了,把敌人全部打死。紧接着就向5号阵地冲击。炮火延伸了,我们及时冲锋,把5号阵地又拿下来,又把敌人全部打死。我们自己损失也很大,一个多排全部战死,一个不剩。然后,第2排投入战斗,前面这个排就预备队坚守阵地。第2排上去就去攻4号阵地,发起几次冲锋。因为4号阵地在一个洼谷里,10号阵地在上面,1号阵地、3号阵地火力支援,所以伤亡大,几次冲锋上不去。怎么办呢?我当时把部队拉到5号坑道里,大家讨论怎么打,怎么消灭敌人。那个时候我们6班班长邓强说:连长,我建议派小分队爆破组从山下迂回过去插到敌人的背后,从他们后面冲上去炸掉他们的地堡。他说得很好啊!我说好吧,现在我命令你任爆破队长,你选几个人去执行这个任务。他选了几个人去,结果一下从敌人后面上去,炸掉了敌人地堡,我们部队才冲上去,冲上去以后接着就打第四个据点0号阵地。”

0号阵地是非夺下来不可的,因为0号阵地不夺下来,1号坑道的道路就不通。坑道是志愿军在上甘岭的“血脉”,能储备弹药和兵员。万福来回忆说:“我们千方百计,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打下0号阵地。最后几次冲锋,连续战斗,第2排上去,光了,没了。伤的伤,亡的亡。怎么办?天快亮了,已经进入20日凌晨了。最后我跟指导员冯玉庆商量。我说,我带一个通信员,你带一个通信员,我们两个人为一个战斗组,我们亲自上。我说我先上,我上去以后不行你再上。指导员同意了。我们两个人就跟营参谋长张广生报告,决心这样打。我们刚刚说完,营参谋长还没有开口,黄继光一下子扑到我身上说:连长,你不能去!我晓得你们是指挥员,后面还有艰巨任务等待着你们。我们还有几个青年,还有几个战士,让我们去!我一定完成任务!请首长批准我,让我去吧!”

黄继光对万福来说完这些话,转过身来对营参谋长张广生说:“参谋长,连长晓得我,指导员晓得我,你说话吧!让我去吧!”

张广生对万福来点了点头,说:“老万,你看怎么办?他要求去,接受他的意见,相信他,让他去吧!”

万福来对黄继光说:“小黄,你晓得6班是功臣班,我现在任命你为6班的班长。你带上通信员肖登良和通信员吴三羊。”

黄继光自然清楚6班的光荣历史。当时,黄继光还未调到2营营部当通信员,是6连连部通信员。6班班长邓强,副班长毛长发率6班一个班,在上级炮火支援下,十来个人击退敌人14次冲锋,打死打伤敌人100多个。6班被荣记集体一等功,班长邓强和副班长毛长发双双成了一等功臣。如今,邓强和毛长发都牺牲了,黄继光由2营营部通信员成为了2营6连6班班长。

黄继光说:“连长、指导员,你们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

黄继光堵枪眼的历史细节

连长万福来回忆说:“这样,三个人就上去了。肖登良从右边上,吴三羊正面掩护,黄继光从左边上。”

黄继光提出替连长万福来、指导员冯玉庆上0号阵地炸地堡,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肖登良回忆说:“当打到0号阵地时,能投入战斗的只剩下7人。此时,已是凌晨4时许,三位营连首长焦急地研究应敌方案。”

肖登良清晰地听到连长万福来喊:“大江大海都过来了,难道在这阴沟里把船翻了不成?我亲自去!”

万福来拿起手雷,举步要向隐蔽部跳出时,被营参谋长张广生一把拦住:“要去,我们三人各带通信员一道组成爆破组,把敌人的火力点炸掉,增援部队才上得来。”

肖登良回忆说:“一听营连首长要亲自上去炸地堡,我忙和黄继光、吴三羊商量:首长都上去了,万一有个不测,谁来指挥战斗呢?干脆我们三个通信员去,一人炸一个地堡。万一我们牺牲了,首长可以调人来接替我们。我的提议立即得到黄继光、吴三羊的赞同。”

接着,肖登良对黄继光说:“继光,你是营通信员,你代表我们三人去请战。”

黄继光转身爬进隐蔽部请战。营参谋长张广生和连长万福来、指导员冯玉庆沉思片刻后同意了。

肖登良回忆说:“指导员冯玉庆叮嘱说,‘你们为牺牲的战友报仇的时候到了!哪怕剩下一个人,我们也要将最后一滴血流到0号阵地去’。连长万福来接过指导员的话说,‘现在你们就是功臣班6班的战士,黄继光同志任班长’。这样,黄继光、我和吴三羊三人组成了功臣6班。我们三人散开向0号阵地跃进。在穿越敌人的一道火力封锁线时,敌轻重机枪一阵疯狂扫射,吴三羊躲闪不及头部中弹,血流如注,扑倒在地,再也没能起来。”

连长万福来回忆说:“敌人的照明弹照得夜晚很亮,看得很清楚,(他们三个人)一会儿倒下去了,不能动了,一会儿又起来,又上。肖登良炸掉一个地堡,黄继光炸掉一个地堡。吴三羊正面掩护,由于暴露了自己,把敌人火力吸引到他自己这个方向,结果光荣牺牲了。”

肖登良回忆说:“敌人发现了我,集中火力向我扫射。我的腹部和臂膀多处受重伤。复仇的烈火将黄继光烧得两眼通红。他默默地把我拖到一个弹坑里,撕下一块衬衣为我包扎伤口。我急了:你管我做啥子?快趁敌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我这里,快去把地堡干掉。黄继光转身向地堡匍匐前进。”

爆破组只剩下黄继光一人了。他尽力压低身体,头紧贴着地皮,从山坡右侧向0号阵地的地堡爬去。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地堡里的火力集中扫射。当黄继光爬上了陡坡,逼近地堡火力点,左手高高举起手雷,要向0号阵地的地堡砸去时,地堡里的美军发现了他。轻重机枪瞬间一起开火,一团一团火舌把黄继光缠住了。黄继光的身体晃了晃,一头栽倒在地。

肖登良看到这一幕,嘴里叫了一声“糟了”,心里想“黄继光不行了”。肖登良回忆说:“我心里悲恨交加,指导员已准备去炸地堡。突然,在蒙蒙烟雾中,又看见黄继光爬动的身影,但从他那艰难的爬行动作看,我断定黄继光已经负了重伤。”

连长万福来回忆现场情景时说:“吴三羊牺牲了,紧接着肖登良又负伤了,黄继光爆破第二个地堡以后也负了伤。左腿断了,骨头受伤了不能动不能走。头部也负伤,倒下去不动。当时我和指导员两个人在一起,眼巴巴地看着。看来不行了!怎么办?正在这时,黄继光又动了。好!指导员说:又动了!向前爬了!那时候我们看着黄继光一点一点向前爬,一直爬到最后一个重型火力点。敌人那个地堡里大约有十来个敌人,两挺机关枪。敌人那个地堡是用麻袋、草包装土摞起来的。这样的地堡很快就能修成。上面用钢板一盖,草包一压,地堡就成了。他一直爬到离敌人地堡大概五六米,把最后一个手雷投出去。由于他负伤流血过多,身体很虚弱,所以力气小了,就没有投到,五六米都没有投到,手雷在敌人地堡前面爆炸了。地堡没有炸坏,怎么办呢?我们就看着黄继光,一点一点地,一直爬到这个地堡跟前,用双手抓着地堡上的草袋,两臂用力把身子拉起来,左腿不能立,立起右腿。左手扶在地堡上面抓着麻袋,右手举起来,侧过面看向我们,好像喊什么话,因为当时炮弹响,我们耳朵都震聋了,听不清喊什么话。指导员说,快!黄继光要堵枪眼了!说罢,已经堵上了,用胸膛!我喊,冲啊!剩下我们几个领导、卫生员、司号员上去。黄继光牺牲了,堵在敌人地堡上。我们投了几个手榴弹到地堡里,把敌人都炸死了。我们上去以后,指导员亲自把黄继光的尸首抱起来,抱到工事里面用手电筒照着,把他的衣扣打开。整个前面的棉衣,前胸黑乎乎的,棉衣都烧了,像火烧了一样!敌人机关枪把后背也打开拳头大的一个洞。拳头大的一个洞啊!黄继光同志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用完了他最后一口气!就是用最后一口气、最后一滴血,完成了整个堵枪眼这个战斗任务。部队当时完成任务以后,东方天亮了。我把黄继光这个事迹向营长、教导员、团长、师长、政委用步谈机报了。”

志愿军第15军党委决定在五圣山石壁上镌刻黄继光的名字

黄继光牺牲之后,上甘岭战役于1952年11月25日胜利结束。1953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授黄继光“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并为他追记特等功。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布政令,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授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6月22日,志愿军第15军党委决定,将黄继光的名字和功绩镌刻在上甘岭背后五圣山正面的一方巨大石壁上,以彰扬千秋。碑文内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马特洛索夫式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同志以身殉国,永垂不朽!”

马特洛索夫是苏联近卫军列兵。在普斯科夫州大卢基城下争夺切尔努什卡村的战斗中,列兵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使敌人的机枪哑火,从而使苏军攻克了敌军碉堡,赢得了胜利。马特洛索夫壮烈牺牲后,被追认为“苏联英雄”。

7月27日,美军在谈判桌前不得不低头认输,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志愿军战士用打败美军的双手,按照志愿军第15军党委的决定,在五圣山巅高高耸立的石壁上镌刻了黄继光的名字。

8月25日,黄继光被授予“模范团员”称号,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为纪念“特级英雄”黄继光,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将中江县石马乡命名为“继光乡”。

1953年10月,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鲜慰问团团长贺龙,一到上甘岭就问:“黄继光是在哪里牺牲的?”

当得到明确回答后,贺龙说:“走,快带我去看看!”

贺龙来到阵地,跳下坑道参观黄继光牺牲前用过的武器。手抚着弹痕累累的坑道,聆听着团长张信元讲述黄继光牺牲过程,身经百战的他不禁潸然泪下。

1962年10月20日,在黄继光牺牲10周年纪念日,四川省中江县建成的黄继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在筹建黄继光纪念馆时,筹建组请一代文豪郭沫若为纪念馆题词。郭沫若欣然应诺,写下一副对联:

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长啸;

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

郭沫若写这副对联时作了反复推敲。为能够恰如其分地赞扬英雄的刚烈气概和为国捐躯的无畏壮举,他曾把“长啸”二字写作“永在”。郭沫若觉得,“永在”是死字眼,“长啸”才是活字眼,英雄是永远活着的,永远呼啸着前进的,所以将“永在”改作“长啸”。

对于横额,郭沫若更是煞费苦心。初拟的永垂不朽、浩气长存、气壮山河、藩翰中朝、火中凤凰、青年师表、人民模范、血铸和平、国际英雄等20多个横额题名,他总觉得有的太俗气,有的尽管典雅但生僻,有的空洞,有的不够切意。最后,郭沫若选定“凯歌百代”。这四个字,既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

在黄继光纪念馆落成时,6连连长万福来和6班班长熊家富代表部队向纪念馆赠送黄继光半身铜像一尊。黄继光半身铜像是特邀武汉工艺美术专家塑造的,一共塑造了三尊一模一样的黄继光半身铜像。另外两尊,一尊赠送中国军事博物馆,一尊在黄继光生前部队收藏。

2009年,黄继光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黄继光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评为“最美奋斗者”。

“黄继光英雄连”荣誉称号为何迟到了

黄继光生前所在连被授予“黄继光英雄连”荣誉称号的时间是2009年8月。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黄继光牺牲57年后其所在连才被授予荣誉称号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来的英雄集体多。坚守坑道阵地14昼夜,歼敌1700多人,后来成为电影《上甘岭》中主角的8连,当年也没有被授予荣誉称号,仅是荣立特等功。据笔者统计,在上甘岭战役中被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有6个。

一是在上甘岭597.9高地9号阵地上坚守的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8连4班。他们在被美军轮番轰炸数十次中,英勇杀敌,最后以敌我伤亡比例达到150∶1,荣获“以少胜多班”荣誉称号。

二是在距上甘岭200米处埋伏的志愿军第24军72师高炮营高射机枪连,将来犯的15架B-29型轰炸机击落5架而荣获“上甘岭战斗英雄连”荣誉称号。

三是在上甘岭、平康里等处战斗的志愿军炮兵第3师11团高机连,一共击落敌机36架、击伤24架,活捉敌飞行员3人、击毙18人而荣获“制空猎手”荣誉称号。

四是在上甘岭597.9高地歼敌280多人,全排大部壮烈牺牲,直到后续部队接替防守的志愿军第12军31师93团9连2排,荣获“徐华公排”荣誉称号。

五是在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担任北山反击与坚守作战任务的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1连,连续5天顶住美军2个团兵力17次攻击而荣获“上甘岭冬防模范连”荣誉称号。

六是在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1号阵地激战两天两夜的志愿军第12军31师92团3连1排,连续打退敌人两个连队规模的5次冲击,牢牢守住阵地而荣获“二级战斗英雄排”荣誉称号。

第二个原因是黄继光牺牲时,6连剩下的不到5人。指导员冯玉庆、营参谋长张广生又在后来的反击战中都牺牲了,连长万福来还是后来才被发现仍然活着。所以黄继光的事迹宣传,在时间进程上非常慢。时任志愿军第45师政委的聂济峰说:“一个英雄代表着一个集体,每个英雄牺牲时想的完全不是个人得失,他们不是为了当英雄而当英雄,而是为了祖国的整体利益。这些英雄都是在最后战评阶段,由领导、群众根据战场上的实际——谁在关键时刻起了关键作用而推选出来的。比如说,像邱少云这个英雄,宣传得早;像黄继光这个英雄,是在战役过程中,打了以后宣传的,实际立功比较迟。”

时任6连连长万福来回忆说:“我负伤下来了,不能吃不能喝,汤水不能进口。当时,营里把我很快抢救下来,大家把我抬到团部卫生部门,以后转到师里急救所,经过简单的开刀、缝针。用麻药打了,用针缝了。缝了以后,就转回祖国了。到东北医院,后到了哈尔滨阿城医院。在阿城医院住院过了春节。这个时候,我看到报上登的黄继光二级战斗英雄。我也不认识字,我又看不懂。我们军部训练处的政治干部给我念。我一听,我说黄继光可不是这样啊!黄继光的事迹更动人啊!这个干事就说,那你说黄继光的事迹,我来写,写完整理后咱们向上报告。就这样又上报,报到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到了第二年,我住在杭州医院,做手术要到上海医院,在那里将近一年多时间。这时候黄继光特级英雄出来了,说黄继光的事迹很感人。我在杭州住院,作报告。在上海做手术,作报告,由上海广播电台录音。我在上海作报告,团长张信元到上海军事学院学习。他听到广播,听到是我,就赶紧给部队发信说万福来没死,还活着。1954年7月份,我出院。部队已从朝鲜回到河南驻马店。9、10月份,我回到驻马店,见到了我的老师长(崔建功)、老政委(聂济峰),还有向守志副军长。吃早饭,我就问,问我的指导员冯玉庆,问营参谋长张广生,一问他俩都牺牲了。当时我饭也吃不下了,就在桌子跟前哭了起来。”

师长崔建功和政委聂济峰马上劝说:“万福来,你不要伤心,不要哭了,打仗哪有不牺牲的!他们都是为了保卫我们国家牺牲的,是光荣的,不要哭了。”

在师长、政委劝万福来的时候,向守志问:“万福来,你身体怎么样?”

万福来边哭边说:“还可以!我还能干!我要求回来,干三五年没有问题。”

向守志说:“好啊!三五年那时间不少啊!”

接着,向守志对崔建功和聂济峰说:“万福来回来的时候,你们师里政治部给他写函,要求让他归队。我回军里给政治部交代,政治部也给他写个函,让他带上函,到军事学校学习。”

万福来回忆说:“经过组织批准,我带着两封函回到学校。就这样,我归队了。”

师长崔建功回忆说:“在上甘岭战役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胜利是全体参战部队共同英勇献身的结果。从孙占元、黄继光、牛保才到龙世昌等,都自觉地用自己生命去争取胜利。全师上上下下,前方后方,都是一个心思。我给张信元团长打电话,多讲了一句‘你们辛苦了’,总机班长就干涉说,‘首长快下命令,电线会断的’,我赶紧讲了战斗部署。我当时很激动。这才是真正做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上甘岭战役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形成了一个上甘岭精神。实践证明,上甘岭精神和作风,特别是黄继光献身这个精神,应用到工作上,工作就会顺利;应用到战备上,特别是应用到未来的作战上,胜利就有了保证。”

黄继光生前所在连,番号几经调整,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第15军45师133团6连。但连队始终高擎黄继光英雄伟大旗帜,做到“战时无敌,平时忘我”“战时献身,平时奉献”,出色完成了“成功-5号”演习、“96战役机动”演练、“空降-97”演习、98抗洪抢险、“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汶川特大地震救灾、战役机动跨区综合演练等30多项重大任务。1991年5月11日,连队被空军授予“空降兵模范6连”荣誉称号。1998年10月7日,连队又被空军授予“抗洪抢险先锋连”荣誉称号。2009年8月25日,连队再次被空军授予“黄继光英雄连”荣誉称号。

一个连队3次被授予荣誉称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中是不多见的。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百面阅兵战旗,是以授予荣誉称号时间先后为序列阵的。在整个阅兵战旗方阵中,荣誉军旗“铁军”排第一,荣誉军旗“黄继光英雄连”排最后。“黄继光英雄连”成了百面阅兵战旗的压轴军旗。

猜你喜欢

上甘岭万福黄继光
重释红色经典
水调歌头· 张家界万福温泉
致敬英雄黄继光
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主题故事片《上甘岭》完成4K精致修复
章昊摄影作品欣赏
黄继光连:英雄精神将永远传承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
窃银案(中)
战友给黄继光起绰号“八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