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背景下河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升路径研究

2022-09-27黄世杰

河南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河南省数字化软件

黄世杰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4)

0 引言

2016年,G20杭州峰会《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首次将“数字经济”作为重要议题,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世界经济论坛等重要场合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扩大数字贸易,对于中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1]。

早在1996年经济学家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就首次提出了“数字经济”的概念[2],认为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具备价值,而不仅仅是在社会构成层次上的一个基本构件。202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3]将数字经济产业分成5个大类,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即数字产业化部分)指向01-04大类且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两方面来确定数字经济的基本范围。数字产业化[4]是指那些数字及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运营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业)、数据服务业等。其中软件业从行业上划分为嵌入式系统软件行业、信息安全行业、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软件产品行业四类,其业务形态有信息技术外包(ITO)、软硬件开发、业务流程外包(BPO)、信息技术咨询以及信息技术系统集成等等。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不断刺激着当下社会生产生活的信息化发展需求,关键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也受到直接影响,软件业领域由此得以拓展壮大。另外伴随着持续上涨的人力资源成本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地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价值得到彰显。在我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国家产业振兴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对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5]。

1 河南软件业发展状况

软件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并且具有高成长性、高附加值和高带动性等特点。另外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经济体量近6万亿,位居全国第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万多家,工业企业15万家,中小企业55万家,丰富的市场主体可以为软件业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上提供超大容量的市场和超丰富的应用场景。

近年来,河南省软件业相关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就业人数也稳步增加。根据《河南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四号),2018年年末河南省软件业企业有4.72万个,从业人员共计30.56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 168.2%和251.2%。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河南省软件业业务收入、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也逐步增长。2020年度河南省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 045 999万元,较2017年增长31.9%,2020年河南省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全行业收入比重将近7成,较2017年增长31.3%;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246 738.9万元,较2017年增长195.6%,增长最快(见表1)。2020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城镇私营单位、城镇单位其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0 772元、83 900元,相对2017年分别增长33.9%、15.9%。

表1 2017—2020年河南省软件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河南省软件业科技创新发展态势良好。据统计,2021年河南省拥有16家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全社会研发投入超千亿元;增加100家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15 145家,数量增长28%;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提高12.2%;技术合同成交额608.89亿元,较2020年增长58.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8 387家,数量增长33个百分点。根据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信息统计,2021年河南省虽然不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省市排名前10行列,但是2018年至2020年河南省排名依次为第10、第7和第8,在软件创新研发方面保持稳定增长。在数字经济人才培育方面,河南省不仅在“中原英才计划”“招才引智”等重大人才工程中统筹纳入数字经济人才需求,另外由政府发起,企业、社会培训机构、信息技术类高校等多方参与的“数字豫才计划”,正在为当前数字人才发展注入新动能。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2021年河南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居全国第13位,为全国中等偏上水平,但全省仅有26.5%的企业达到了高信息化水平建设阶段。另据河南省通信管理局消息,2021年河南省5G基站共计有9.71万个,达到农村、乡镇的热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从局部来看,5G网络建设已走在了全国第一方阵,比如规划部署郑州市郑东新区北龙湖5G智能网联公交、三门峡下辖市灵宝市寺河乡的数字果园系统等,用数字提高信息化水平,是奠定河南省软件业得以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自河南省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确立了四岛共建的产融生态圈概念以来,智慧岛作为其核心区和先导区,力求在大数据产业、创新应用、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建设发展高地。目前已有华为、浪潮、用友、中诚信等知名大数据企业及其他相关企业约1 300家进驻智慧岛。另外洛阳市以河南省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启动建设洛阳大数据产业园,并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据河南省工信厅消息,洛阳大数据产业园已有1 200余家企业入驻,从业人员3.2万名,产业规模超150亿元,面向全国范围超120万家企业现已提供逾10亿人次的数字服务。

2 河南省软件业当前发展困境

目前,全国仅14个城市被认定“中国软件名城”,其评选条件对于申报城市的软件龙头企业数量、高端软件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人才培育均有较高要求,郑州、洛阳等城市虽然拥有不错的数据产业发展基础,但也面临软件业的四大短板。

2.1 龙头企业缺乏,数字化转型能力薄弱

河南省企联发布2021年河南省企业百强名单里营业收入百亿级企业53家,千亿级企业5家,其中科技类企业屈指可数且在第50名之外。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为39 048家,而河南省仅279家,在30个省市中排名第19位。河南省软件业没有龙头企业强有力的带动,很难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过去十几年,实体经济中除了龙头企业在积极进行数字化生态探索,互联网科技企业也在把扩大数字化生态作为数实融合的抓手,尤其是在大量前端业务爆发式增长例如从10到100,从100到1 000,甚至到10 000的这种新形势新挑战下,要想高效处理极大的业务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而中小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力度不一、呈现参差不齐的发展态势。

2.2 高端软件处中低端市场

当前我国高端软件市场饱和度较低,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市场大都由国外软件厂商所垄断,尤其是国内多数软件企业只能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缺乏与国外厂商抗衡的能力。由图1可知,2020年河南省软件产品收入占比25个百分点,是近年来河南省软件业收入第二大来源,但不足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收入的1/3,同时从全国来看基础软件板块,国产操作系统只有不到9%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国产传统数据库其市场份额不足15%,足见河南省高端软件产品营收较少、缺口较大、市场占有率低。另外从软件业行业分类收入占比上来看,软件产品行业、嵌入式系统软件行业所占比重过小,软件产品及其高端软件亟待企业市场开拓。

2.3 科技经费投入力度不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河南省相关软件企业、科研机构研发实力和投入不足,自主化程度偏弱,产业影响力有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河南省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分别是793亿元、901亿元,年增长13.6%。2020年河南省生产总值为54 997亿元,投入强度为1.64%,相比较北京的6.44%,江苏2.93%,湖北2.31%,安徽2.28%,科技经费投入力度不大。另外,2020年试验发展经费、应用研究经费、基础研究经费分别为800.3亿元、79.8亿元、20.9亿元,所占比重88.9%、8.8%和2.3%,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较少。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软件著作权登记情况分析报告指出:排名第1的广东省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在全国占比14%,而河南省排名第8,占全国3%。而我国2021年比2020年度登记总量提升超过50万件,实现软件登记数量连续五年年均增长超过30万件,且2021年我国万件城市数量比上一年度增加了4个的前提下,河南省的城市却未在Top10行列。

2.4 人才发展受限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相关核心产业既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但也意味着人才缺口。一是软件产业人才结构失衡。像国内高端技术人才还有基础开发人才所占比重较小,尤其是在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领域,缺乏具备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底层软件框架开发能力的人才。二是现有的人才体系无法适配相关产业需求,高校及研究机构当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新技术新业态的新要求。

3 对河南软件业发展的建议

3.1 龙头企业外引内培,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

政府要为软件业创造优质的生长环境,对一些具备强大软件产品开发服务、对推动数字化转型具有较强促进作用的新兴实体企业给予扶持使其发展成标杆企业。通过遴选一批省内外创新型企业,引进、培育一些软件业的独角兽企业,然后给予相适应的政策支持。在招商引资方面,河南省应抢抓国家新基建提速和部分央企总部外迁这一机遇,锁定“软件行业100强”“专精特新”等目标企业推动促进项目落地。

河南省中小企业众多,以平台凝神聚力。一方面鼓励行业平台龙头企业开放数字化资源和能力,通过提供“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通过培育和发展一批服务中小企业的数字化采购平台,平台聚拢分散的资源像人力、财力、第三方的资源,建议政府联合数字化采购平台,为中小企业发放电子采购券等补贴政策,鼓励中小企业通过采购数据带动生产经营决策。

3.2 争取高端软件产品发展空间

近年来软件技术、产品和市场发展更新较快,不能完全即时匹配信息消费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河南省软件业要想提升高端软件产品发展空间,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比如在政府采购方面加大对国产高端软件的支持和投入;根据国情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对其重大的产业价值和知识产权价值所产生的法律纠纷问题给予法律法规解释;紧密结合技术研发、标准化和应用推广,开展高端软件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在坚持自主创新国产化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以及先导性技术等方面进行突破。

3.3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区域自主创新不断加强

基础研究是重大技术创新的基础,应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科研机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加大,使实际应用场景的基础研究成果得以加快转化。

俄乌冲突事件告诉我们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一是对全球软件技术、产品的技术创新路线保持密切关注,利用开源软件、开源社区进行学习,探索研究国际相关标准、协议制定符合国情的软件协议。二是要加强自主可控软件的应用,尤其是企业信息安全领域,对系统、芯片等重点核心设备施行国产化替代。三是吸收在党政、金融等关键领域的推广经验,在电子通信业等方向设立信创应用试点示范推进技术创新,在产品测试中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3.4 拓展人才发展路径

河南省应该围绕产业需求建立人才培养平台。在规模企业设立研究生工作站,和高等院校合作在企业建设一批创新应用推广中心和实训基地,学校企业联合编制教学教材,基于项目的学习加强产教融合。各企业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高端技术人员、基础开发人员培训和提升制度,强调人才培养保障工作和聘用制度。

在全球人才竞争的新态势下,面向全球领域引才纳才。比如强化源头引进,着重引进像USNews报告的美国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排名靠前的国际生及其顶尖大学资源;为高技能ICT人才制定特殊“求职签证”,积极引进优秀的外国理工科高技能高学历人才。另外,结合区域发展情况,因地制宜,调动各方资源,进行软件业数字人才知识能力体系建设,探索数字人才培养培育新模式。

4 结语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代表着现代经济大盘的稳定根基。通过对河南省软件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剖析,结合中国软件名城4个关键入选条件为主要问题导向,为河南省软件服务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提升路径,以期为个人和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决策参考。

猜你喜欢

河南省数字化软件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禅宗软件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软件对对碰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