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反镜头群大盘点(3)

2022-09-26图文

照相机 2022年8期
关键词:焦段蔡司卡口

图文|魔 笛

三、索尼E卡口

相比尼康和佳能,索尼公司并不是一家纯粹的光学公司,也没有悠久的相机生产历史。虽然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推出了数码卡片机,F707、F717等经典的数码相机备受摄影爱好者的推崇,但是,在数码单反相机领域,索尼一直没有涉足,直到2006年收购柯尼卡美能达公司的相机业务之后,才正式进军专业相机市场。不过,与尼康、佳能相比,索尼在数码单反相机领域毕竟根基较浅,柯尼卡美能达公司也早已式微,不然也不会彻底退出相机市场,在推出了多款数码单反相机仍无法撼动佳能和尼康之后,索尼将目光转向了刚刚兴起的无反相机领域。

2010年5月11日,索尼正式发布了其第一台无反相机NEX-5与3支E卡口镜头(E 16mm F2.8、E 18~55mm F3.5~5.6 0SS、E 18~200 F3.5~6.3 OSS),开创了E卡口系统。2013年,索尼率先推出了全画幅的α 7 系列无反相机,比尼康、佳能和松下早了足足5年。

截止2022年6月,索尼已发布70余款E卡口镜头,是尼康Z卡口和佳能RF卡口镜头的将近3倍,E卡口也成为目前无反相机系统中最丰富、焦段覆盖最齐全的镜头群,这还不包括蔡司、适马、腾龙以及很多国产镜头厂商发布的E卡口镜头,加起来超过100款镜头。

图1

事实上,在无反相机领域,索尼并没有比尼康和佳能领跑多久。早在2011年,尼康就推出了Nikon 1系列无反相机,但因为1英寸的小尺寸影像传感器而遭遇失败,最终被尼康完全抛弃;佳能从2012年开始经营APS-C画幅的EOS M系列无反相机,但因为与目前的RF卡口不兼容,在今年推出RF卡口的APS-C画幅无反相机EOS R7/R10之后,EF-M卡口也面临被佳能抛弃的局面。索尼虽然也经历了从NEX系列到α系列的转变,发展重心也从APS-C画幅转向全画幅,但E卡口却很好地得到了延续和发展。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索尼几乎完全放弃了数码单反相机市场,把赌注全押在了无反相机这一领域,而尼康和佳能因为占据了数码单反相机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一直不愿意全面转型,所以丧失了先机。

即便已推出了那么多款E卡口镜头,索尼依旧对第三方镜头制造商开放了其镜头卡口规格和通信协议,这使得适马、腾龙等公司能够推出E卡口的AF镜头,再加上卡尔·蔡司的加持,索尼用户的镜头选择余地非常大。

图2

限于篇幅,本篇只介绍索尼原厂的E卡口镜头,后面会再介绍副厂镜头。

在购买索尼E卡口镜头之前,首先要对索尼镜头的种类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E卡口分APS-C画幅镜头和全画幅镜头两类,要区分两者很简单,只要看镜头标识即可:APS-C画幅的镜头标识为E,全画幅的镜头则为FE。如E 18~200mm F3.5~5.6 OOS表明它是一款APS-C画幅的镜头,而FE 12~24mm F2.8 GM则表明这款镜头针对全画幅无反相机而设计。APS-C画幅相机可以使用全画幅的FE系列镜头,而全画幅相机使用E系列镜头时则会存在黑圈的现象。

图3

在2013年索尼推出全画幅的无反相机α7之后,镜头群的发展重点也转向FE。目前,索尼E卡口镜头分为红标的G大师镜头(G Master,简称GM)、蓝标的蔡司、G、无标4种。从标识上区分的话,G大师镜头的标识为GM(G Master),G 大师镜头的设计理念有三个:极高解析力,柔美的焦外,同时在各种环境下都具有可靠的性能和高速的响应,在镜头上有红底白色的“G”标志;蔡司镜头有ZA标识和标志性的T*镀膜标识,并且在镜头上有蓝色的“ZEISS”标志,Distagon、Planar、Tessar等蔡司标志性的镜头结构在镜头标识上也能区分开来;G镜头同样是高素质的代表,继承自美能达的G系列,只是在GM系列出来之后要略低一个层级,它在镜头上有黑色的G标志;无标镜头则是最普通的镜头,没有任何标识,主要是中低端的镜头,其中不乏一些性价比不错的。不过,目前索尼已经很久没有推出新款的蓝标蔡司镜头了,这很可能是因为索尼自家推出的GM系列镜头具备了极高的素质,所以没必要再推出需要蔡司认证的蓝标蔡司镜头了,也省下了需要支付给蔡司的认证费用。。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一下索尼E卡口镜头的标识:

PZ 是 Power Zoom,电动变焦的意思,在部分镜头上,可以通过操控 T(Tele)/W(Wide)拨杆实现平滑的电动变焦;

SSM:索尼自家的超声波马达,全称Super-Sonic Motor;

OSS:Optical Stabilized System的简写,代表这支镜头带有光学防抖功能;

STF:(Smooth Trans Focus)平滑焦外的简称,代表这支镜头内含APD变迹滤镜;

Macro:微距镜头。

下面,对索尼E卡口镜头做一简单的梳理,仅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定焦镜头

这枚超广角大光圈G M定焦镜头在14m m的焦距下拥有F1.8的最大光圈,是索尼原厂镜头中光圈最大的超广角镜头,是喜欢星空摄影的索尼用户的首选。14mm在大多时候不再需要接片使用,F1.8的光圈也足够大,可以降低ISO感光度以保证画质。最重要的是,这枚镜头仅重460g,还不到适马14mm F1.8 DG HSM Art镜头(重1170g)重量的一半。

它内置了两片XA(超级非球面)镜片和两片ED(低色散)镜片和一片Super ED(超低色散)镜片,堆料上也是相当豪华的,确保了不俗的成像素质。无论是星空摄影还是风光、建筑摄影,它都能轻松胜任。唯一的不足是,作为一只灯泡头,安装滤镜比较麻烦!

这款镜头是索尼第一款真正做到了小体积、大光圈、高画质的GM镜头,也是从这款镜头开始,索尼GM系列开启了轻量化路线。作为一支F1.4超大光圈的广角定焦头,其滤镜口径仅为67mm,尺寸也仅为75.4mm×92.4mm,而重量则只有445g。

它采用了10组13片的光学结构设计,其中包含两片XA(超级非球面)镜片和3片ED(低色散)镜片,兼具高分辨率和柔美焦外虚化效果,可轻松胜任风光、星空、建筑和人像等题材的拍摄。

这款售价只要2000元的镜头是为追求性价比的影友准备的,它体积小巧,重量只有200g,光圈收到F2.8即拥有很高的锐度。另外,这款镜头还可以外接超广角转换器SEL075UWC实现21mm的超广视角,外接SEL057FEC则可以把视角变为16mm(180°)鱼眼,可玩性十足,不过,转换镜的价格也不便宜就是了。

一直以来,35mm都被称作“黄金焦段”,备受摄影师们的喜爱,它进可攻、退可守,既适合人文街拍、人像摄影,又驾驭得了小广角风光、微距特写,可以说是摄影爱好者必备的一支挂机镜头。也正因此,35mm镜头一直是各大影像厂商的经典力作,索尼FE 35mm F1.4 GM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款镜头在拥有F1.4大光圈的同时仅重524g,灵活轻便以及不过度引入注目对于人文拍摄时非常有益。双XD线性马达的使用确保了镜头在对焦时的快速、准确,配合索尼机身的强大追焦可以很好地抓拍到移动中的对象。作为一款GM镜头,它提供了出色的成像效果,分辨率细节非常清晰,焦外令人满意、过渡平滑舒服,逆光效果出色,是追求影像素质的用户的绝佳选择。

索尼还有一款FE 35mm F1.8镜头,售价只有FE 35mm F1.4 GM的1/3,无论是成像素质还是对焦速度都不错,追求性价比的用户可以考虑。

一直以来,总有人认定索尼E卡口因为内径较小,无法制造出F1.2大光圈镜头,这款镜头的问世打消了这一疑虑。

FE 50mm F1.2 GM镜头拥有F1.2的超大光圈,可以轻松展现奶油般的虚化,并且在暗光下也能游刃有余。特别是人像中常说的氛围感,对于它而言很容易实现。

它778g的重量,和佳能、尼康同类型镜头相比也轻不少,不过,素质上可能没后两者那么突出。当然,作为索尼用户,如果你预算足够,对画质有完美的追求,那么这款镜头还是值得考虑的。

自从索尼在2016年推出GM系列镜头之后,蓝标蔡司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目前能买到的蓝标蔡司至少是2016年以前(包括2016年)的产品了。与GM系列镜头相比,蓝标蔡司并没有什么优势,所以并不值得推荐,2013年推出的Sonnar T*FE 55mm F1.8 ZA之所以例外,是因为它的性价比,目前索尼在这个焦段、这个价格区间并没有能取代它的产品。

它的画质非常锐利,光圈全开中心部分就已经接近最佳,281g的重量也非常轻便,3900元的价格也非常具有性价比。不过,它在对焦速度、紫边等方面有所欠缺,毕竟是一款已问世9年的镜头。

标准镜头焦段索尼还有一款FE 50mm F1.8 OSS镜头,售价1700元左右,除了便宜和带防抖之外,没突出的优点,如果不在乎2000元的价格差距,那么更推荐Sonnar T* FE 55mm F1.8 ZA。

这款镜头是索尼2016年推出的第一批G大师镜头,所以没有采用现在轻量化设计理念,重量达到了820g。虽然它拥有出色的中心锐度、暗角控制及散景能力,但对焦速度一般且声音偏大,不太建议购买,实在想买不妨等等它的更新版本,应该不需要等待太长时间。

FE 85mm F1.8是极具性价比的一颗镜头,最值得推荐的无标镜头之一。它提供了平滑、自然的背景虚化效果,紧凑轻便,适用于广泛的拍摄场景,采用双线性马达,可快速、精准地自动对焦,拥有可自定义的对焦锁定按钮,可操作性强。

这款镜头的价格在3600元左右,成像素质接近于F E 85mm F1.4 GM,全开光圈即拥有很棒的锐度,但是价格还不到后者的一半,所以说性价比很高。

索尼曾经推出过一款α卡口的单反镜头卡尔·蔡司Sonnar T* 135mm F1.8 ZA,以油润的色彩、柔美的焦外备受推崇,不过也因对焦速度慢而受诟病。

FE 135mm F1.8 GM加入了快速对焦的镜组,4颗XD线性马达让用户在极浅的景深下也能从容抓拍。它从中心到边缘都拥有非常高的分辨率,即使在最大光圈F1.8时也是如此,加上圆润柔美的焦外,使它非常适合人像摄影。另外,它自带浮动对焦设计,最大放大倍率为0.25倍,当需要近距离拍摄特写时也能胜任。

如果让我选一款E卡口的人像镜头,那么FE 135mm F1.8 GM是我心中的首选!

索尼E卡口第一款“巨炮”,成像素质不需要怀疑,因刚发布时99999元的官方定价而被称为“索十万”。还有一款FE 600mm F4 GM OSS,售价10万出头。这两款镜头都是为体育记者、野生动物摄影师、不差钱的“土豪”量身定制的,想买的话还是先看下口袋里的钱够不够再说吧,想想就好。

美能达135mm F2.8[T4.5] STF是1998年推出的一款镜头,当年号称“散景之王”,采用了APD变迹滤镜,拥有最顶级的焦外表现,是美能达的神作。虽然是F2.8的最大光圈,但只有T4.5的最大通光量,且由于特殊的光学结构,无法实现自动对焦,只能手动对焦。索尼收购了柯尼卡美能达的相机业务之后,也继承了美能达的光学技术,并于2006年推出了光学结构一模一样的索尼135mm F2.8[T4.5] STF。

FE 100mm F2.8 STF GM OSS采用了10组13片的光学结构,老款STF镜头中的双光圈设计被舍弃,最关键的APD变迹滤镜则被保留了下来,不仅具备自动对焦能力,且搭载了光学防抖系统。不过,APD变迹滤镜的采用使这只镜头在同样光圈值的情况下比其他镜头损失了两档通光量,在最大光圈F2.8时,它的通光量仅为T5.6。

这款镜头的成像表现无可指摘,无论是焦内还是焦外成像都令人十分惊喜,如果你追求臻于完美的焦外表现,那么这款独一无二、极具个性的镜头是你最好的选择。不过,它的最大光圈只有F2.8,实际通光量更小,如果你对STF技术不是特别感冒,那么光圈更大也更为全能的FE 135mm F1.8 GM是更好的选择。

FE 90mm F2.8 Macro G OSS镜头是索尼E卡口首款全画幅微距镜头,它隶属于G系列,主攻微观世界的表现。这支镜头具备了1:1的放大倍率,最近0.28m对焦,拥有非常锐利的画质表现。

索尼微距镜头没有太多选择,如果喜欢微距摄影,那么FE 90mm F2.8 Macro G OSS是索尼原厂镜头中的首选。索尼还有一款E卡口全画幅微距镜头FE 50mm F2.8 Macro,价格只有前者的一半,如果只是拍拍花草静物,也可以考虑。

变焦镜头

如果选一款索尼最有代表性的镜头,想必很多人会投票FE 12~24mm F2.8 GM这款镜头。在12~24mm这个焦段做到全程F2.8光圈的,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索尼FE 12~24mm F2.8 GM采用了灯泡头设计,14组17片光学结构,其中包括3片XA(超级非球面)镜片、3片ED(低色散)镜片、2片Super ED(超低色散)镜片、1片ASPH(非球面)镜片,特殊镜片占比达到了9/17,用料非常非常豪华。而且位于镜头前端的第1片镜片是索尼E卡口上直径最大的XA镜片,可见镜头设计难度之高。它后置滤镜插槽,方便摄影师随时根据复杂的光线环境更换滤镜。

它无论是分辨率还是色彩表现、抗眩光性能都非常出色,4组XD线性马达,搭配新的对焦控制算法,使它拥有快速、精准的对焦性能。

可以这么说,它既是E卡口上最佳风光镜头,也是最佳超广角无反镜头的最有力争夺者。对于星空摄影师和风光摄影师来说,没有比它更令人心动的镜头了!

FE 12~24mm F4 G虽然不属于索尼G大师镜头系列,但是它的用料却同样考究。它采用了13组17片的镜头结构,其中具备4片非球面镜片以及3片ED和1片超级ED玻璃镜片,并具备Nano AR纳米结晶镀膜。它的光学素质不错,轻巧的体积适合旅行携带。

相比FE 12~24mm F2.8 GM,它的售价要便宜不少,如果不追求F2.8大光圈,那么FE 12~24mm F4 G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这款5年前发布的镜头虽然成像不俗,但是在FE 12~24mm F2.8 GM问世后,它的地位就变得非常尴尬了。

从风光摄影的角度而言,虽然16mm的超广角也能满足绝大部分拍摄要求,但要想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就必须得更广的焦距。如果以风光摄影为主,那么FE 12~24mm F4 G是更好的选择,至于FE 12~24mm F2.8 GM就更不用说了,预算充足的话自然是最佳选择。个人认为,除非你是拍摄人文题材为主,否则FE 16~35mm F2.8 GM镜头不在考虑之列,索尼也未必会推出它的更新版本了。

如果你是视频拍摄为主的话,那么针对视频优化的FE PZ 16~35mm F4 G镜头也更值得考虑。

这款镜头是2016年发布的FE 24~70mm F2.8 GM的更新版本,相比前作重量轻了191g,体积也减少了18%。除了体形上拥有更加紧凑小巧的优势外,无论是光学素质、对焦性能、甚至镜头的操作性上,都有着不少的提升,出色的近摄能力也大大扩展了这枚镜头用途,针对视频拍摄也带来了不少优化。无论是拍摄照片还是视频,这款镜头都是24~70mm焦段的最佳选择。

这款镜头在影友们的口碑很不错,主要是它宽广的焦段和较高的画质,并且带OOS光学防抖系统。在索尼全画幅无反相机中,像这样覆盖焦段比较广的只有FE 24~240mm F3.5~6.3 OSS和FE 24~105mm F4 G OSS两款镜头,而FE 24~105mm F4 G OSS的成像素质要高得多,当然价格也要贵一倍。如果想要兼具便携性和大焦段比,那么这款镜头是不二之选。

如果想买一款“一镜走天下”的旅游头,那么售价3600元左右的FE 24~240mm F3.5~6.3 OSS是不错的选择。

FE 70~200mm F2.8 GM OSS Ⅱ作为索尼GM系列第二代“大三元”长焦,依然继承了G大师镜头一贯出色做工和高成像分辨率,并且比上一代产品的1480g的重量足足轻了435g。当然,比起佳能RF 70~200mm F2.8 L IS USM来便携性还是要差不少的。

这款镜头在老款镜头的高素质基础上进一步增进了画质,特别是焦外的虚化更加漂亮柔和,另外在自动对焦上也进行了改进,追焦顺畅快速,自带的防抖同样表现不错。呼吸效应也得到了很好的抑制,对视频拍摄有优化,而且单独配置了无极光圈的按钮可快速切换。12800元的价格也不如一代刚上市时那么高高在上了,总之是这个焦段追求画质的首选。

相比而言,FE 70~200mm F4 G OSS个人并不是很推荐。它只比FE 70~200mm F2.8 GM OSS Ⅱ轻了200g,最大光圈也缩小了一档,且200mm端最大光圈成像较肉,所以没被列入G大师镜头序列。7500元的价格在性价比方面也缺乏买入的理由,不妨等等它的升级版本会不会带来惊喜吧。

索尼还有一款FE 70~300mm F4.5~5.6 G OSS,长焦端达到300mm,但成像同样没给人惊喜,售价也与FE 70~200mm F4 G OSS镜头差不多,同样性价比不高。

作为一款超远摄变焦镜头,FE 100~400mm F4.5~5.6 GM OSS镜头在索尼GM系列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不过它的体积、重量、光圈,在高昂的价格下都不算让人满意。F4.5~5.6的最大光圈中规中矩,画质在GM系列中不算特别出色,1395g的重量对比副厂镜头也没有很大的优势。

因此,个人更建议选择腾龙或是适马的类似焦段镜头,或是再等等看索尼对这款镜头的更新。

FE 200~600mm F5.6~6.3 G OSS是索尼的一支良心之作,它的锐度表现不错,特别是600m m端成像给人惊喜,加之极快的对焦速度以及内变焦操控设计,符合专业镜头的素质。

作为一款长焦端达到600mm的镜头,它无论是成像质量还是体积重量都令人满意,最关键的是它12000元左右的价格,对于这样一款高素质的超远摄镜头来说是绝对可以接受的,因此也备受摄影爱好者的好评。

APS-C画幅镜头

自从2019年索尼发布了α6600、α6400、α6100等3款APS-C画幅的无反相机之后,已经许久没发布新款的α系列APS-C画幅无反相机,仅在去年发布了一款针对Vlog视频博主和视频创作者的无反相机ZV-E10,那块APS-C画幅、2420万有效像素的CMOS影像传感器也已经廉颇老矣。可见,近几年索尼的重心一直在全画幅无反相机领域,无暇顾及APS-C画幅的用户。从买新不买旧的角度考虑,目前购买老款的索尼无反相机无疑是不明智的。

镜头方面也同样如此,近三年来只推出了E 11mm F1.8、E 15mm F1.4 G、E PZ 10~20mm F4 G等三款APS-C画幅的镜头。不过,自从2010年索尼推出E卡口的无反相机以来,至今已发布超过20款APS-C画幅的E卡口镜头,这还不包括适马等第三方厂家的镜头,所以仍是镜头群最广的系列。只不过,无论是相机还是镜头,相比一直耕耘APS-C画幅的富士来说,索尼的竞争力在逐渐减弱。

镜头选择方面,有相对高端的E 16~55mm F2.8 G、E 70~350mm F4.5~6.3 G OSS,但大部分是中低端镜头,涵盖各个焦段,不乏好几只针对视频优化的PZ镜头。比如电动变焦、小巧便携的E PZ 16~50mm F3.5~5.6 OSS;今年刚发布的广角镜头E 11mm F1.8、E 15mm F1.4 G、E PZ 10~20mm F4 G;物美价廉的定焦镜头E 35mm F1.8 OSS、E 50mm F1.8 OSS;一镜走天下的针对视频创作的镜头E PZ 18~200mm F3.5~6.3 OSS LE……

考虑到索尼APS-C画幅镜头数量众多,且大都是多年前发布的产品,具体就不一一展开介绍了。

小结

虽然索尼进入相机市场的时间较晚,远不及尼康、佳能等光学大厂历史悠久,但是索尼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且不论其独领风骚的CCD/CMOS影像传感器为数码相机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它在无反相机市场的精耕细作也加速了无反相机的普及,迫使尼康、佳能等厂家提前放弃了数码单反相机,转而投入无反相机的怀抱。

不管你承不承认,无论是机身还是镜头,索尼都是目前无反相机领域领跑的厂家。如果你手上没有尼康或佳能的镜头,那么索尼E卡口也是值得你认真考虑的系统!

猜你喜欢

焦段蔡司卡口
相机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
柳堡防疫卡口党旗飘
蔡司集团:170年的世界光学冠军
尼康与ASML、蔡司达成12亿元赔偿协议 以解决专利诉讼
最广的变焦镜头
L卡口“马拉松”联盟的前世今生
摄影信箱
大变焦比镜头
对品质的永恒追求
蔡司光学的创新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