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辣椒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2022-09-23张小明

蔬菜 2022年9期
关键词:贵州省辣椒贵州

付 浩,李 雯,张小明

(1.贵州省草地技术试验推广站,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省辣椒产业协会,贵州 贵阳 550000;3.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1)

近年来,贵州省辣椒产业发展快速,年均种植面积达34.6万hm、产量606万t、产值196亿元,产加销均位居全国首位。

贵州省是全国优质辣椒的主产区,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辣椒市场,发展辣椒产业基础良好,势头强劲。近年来,贵州省高度重视辣椒产业发展,将其列为全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重点打造。全省上下立足贵州山地农业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狠抓集约化育苗、规模化基地、加工和品牌宣传、金融创新、产业集群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产加销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辣椒产业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1 贵州省辣椒产业现状

1.1 产业布局逐渐优化

从种植规模看,贵州省规模化种植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逐步扩大。“十三五”期间,贵州省辣椒产业年均种植面积34.6万hm、产量606万t、产值196亿元;其中,2020年种植面积36.3万hm、产量724万t、产值242亿元,分别较“十二五”末增加15.22%、46.56%和69.23%。在产业布局上,基本形成了北部加工辣椒产业带和南部鲜食辣椒产业带,其中在贵州北部,通过辣椒加工产业集群发展,黔北-黔东北加工朝天椒产区、黔西北加工线椒产区为主的加工辣椒产业带雏形已现,区位优势凸显;贵州南部,鲜食辣椒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占全省辣椒总量的30%以上,形成了以黔南-黔东南干鲜两用辣椒产区、黔中鲜食红椒产区、南部河谷鲜食青椒产区为主的南部鲜食辣椒产业带。两条产业带实现了产业差异化发展,满足了辣椒茬口市场的衔接,生产亦更加合理。

1.2 品种资源日益丰富

建设完善保存能力为1万份的贵州辣椒种质资源中期库,成立辣椒院士工作站、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选育“辣研”“黔辣”“黔椒”“遵辣”“遵椒”“卓椒”等特色优势新品种183个,提纯复壮认定地方优良品种31个,引进筛选品种120个,保藏优良种质资源3 500余份。

1.3 加工能力稳步提升

通过千企改造,支持加工企业设备装备提升,扩能升级,研发新产品,延伸加工产业链,推动贵州省辣椒加工业快速发展。冷库和烘干设施得到快速建设。据统计,2020年贵州省有辣椒热能烘干线600余条,日烘干能力11 706 t;经营主体持续扩大,加工企业302家,较“十二五”末的150家增长101.33%,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51家,市级龙头企业79家;辣椒加工产值135亿元,生产9大系列70多种产品,包括以油辣椒、辣椒干、辣椒面、发酵辣椒等为主的系列调味品,扩大到适应年轻人消费需求的香辣脆、辣椒冰淇淋、辣椒巧克力等为辅的休闲食品,加工产品类型逐步多样化。

1.4 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贵州省以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辣椒市场遵义“中国辣椒城”为中心,建设全国辣椒物流集散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价格形成中心、科技交流中心、会展贸易中心和品牌建设中心等6大中心,助力推动辣椒线上交易、仓单质押,并发布运行中国干辣椒系列价格指数,形成了以播州、绥阳、大方、威宁等县(区)的重要产地乡镇集市为纽带,以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石板镇)、贵阳北部农产品物流园(扎佐)、黔匀和农产品物流园、黔西北农产品物流园等辣椒物流交易为核心的市场体系。

1.5 品牌影响明显增强

“十三五”期间,贵州辣椒品牌体系建设初步形成,打造了以“生态贵椒”为主题的省级公共品牌,以“遵义朝天椒”“大方皱椒”“花溪辣椒”等为区域品牌,以“老干妈”“辣三娘”“乡下妹”“南山婆”等重点企业品牌的三级品牌体系,进一步提升了贵州辣椒的美誉度、知名度,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香辣协调、品味温醇”的品质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连续举办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宣传展示贵州辣椒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促进贸易交流与合作,为贵州省辣椒产业的对外交流合作、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有效提升了贵州省辣椒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增强了贵州辣椒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1.6 助力群众增收成效显著

贵州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椒农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增加收入,辣椒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年均促进420余万椒农增收,椒农年人均收入4 700余元。2020年,贵州省辣椒产业带动285万椒农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万,助农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务工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

2 主要经验

2.1 突出顶层设计,确保产业稳定发展

贵州省开展农村产业革命以来,建立了以省领导领衔、专班化推进、省市县3级上下联动、财政专项资金保障的工作机制,实现了资源高度整合,合力高度聚集,产能快速释放。贵州省级层面先后制定了《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辣椒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1年)》和分年度方案等,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工作目标,为全省辣椒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实现了辣椒产业的稳定发展。

2.2 科技引领,确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贵州辣椒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大力开展产学研技术研发,建设贵州辣椒种质资源库,成立辣椒院士工作站,建立了辣椒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大力实施“良种工程”,2020年实施“良种工程”面积4万hm,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集中育苗率提高到60%以上。推广轻简化栽培、漂盘育苗、打孔移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和“菜—椒—菜”“椒—稻—菜”“菜—椒—菌”接茬模式。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有效提升了贵州辣椒产量与质量,确保了贵州辣椒绿色、生态和优质。制定和修订辣椒系列标准149项,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推动了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2.3 狠抓要素保障,确保产业高效发展

贵州省大力扶持和培育发展辣椒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共同发展,形成“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2020年,全省辣椒企业达302家,专业农民合作社1 701家、种植大户2 599个。创新资金筹措方式,通过“贵椒贷”“SPV”等金融创新产品,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金参与全省辣椒产业发展,有效缓解辣椒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大力推广辣椒自然灾害险、目标价格险,探索气象指数险,实现了“有灾保成本,无灾保收益”,为经营主体提供了兜底保障。

3 发展挑战

3.1 市场竞争加剧

从国际看,全球辣椒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鲜辣椒方面,我国长期位居第1位,但出口量较小;在干辣椒方面,我国产量占比不大。据FAO数据,2010年我国干辣椒总产量位居全球第2位,印度成为全球干辣椒最大生产国,其产量占世界的35.45%;2019年我国干辣椒产量32.6万t,全球排名第3位,位居印度(占比40.96%)、泰国(占比8.18%)之后,占比7.66%,干辣椒贸易竞争力指数从2016年的0.98(位居全球第2位),下降到2017年的0.72(位居全球第3位),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主要原因:随着东南亚国家辣椒生产技术不断发展,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加上人工成本优势,在国际竞争中的价格优势逐渐凸显,给我国辣椒产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从国内看,发展辣椒产业门槛低、生产周期短、收益见效快、需求层次多,较多省份都将辣椒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短、平、快”优势产业加以重点扶持,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种植,2020年生产面积超过6.67万hm的有贵州、河南、云南、江苏、山东、湖南、广东、四川、辽宁、河北和广西等11个省(自治区),全国辣椒供应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国内竞争激烈。

3.2 基础设施薄弱

贵州省耕地破碎,集约化程度不高,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较高。辣椒生产配套设施不足,生产基地机耕道、生产便道、排灌系统、电力、物联网、植保设施等基础设施投入不够,建设滞后,标准化育苗设施不足,无法有效应对干旱、突发暴雨等恶劣天气,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空间布局不合理,总量不足,运营成本高,在“最先一公里”上损耗较高。辣椒产后处理加工设施分布不合理,部分规模化基地就近烘干设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远距离运输而增加成本,综合生产水平低。

3.3 标准化水平不高

一是生产品种杂乱,良种占有率低。我国辣椒认定登记制度不完善,审定程序较松,进入市场品种较多。贵州省现有辣椒品种183个,大多数同一品种存在多个名称的现象,市场品种管理混乱、假冒伪劣现象时有发生,加之自育杂交品种因体制、适应性等原因,品种推广力度不够,市场占有率低。二是标准化基地占比低,种植成本逐年攀升。2020年贵州省3.3 hm以上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化基地共10万hm,仅占全省辣椒种植面积的27%,生产基地相对分散、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标准化种植技术水平不高、农田机械使用少,经济效益差距大,随着人工、土地流转成本上涨,辣椒种植成本逐年攀升。三是加工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产品质量不稳定。虽然贵州油辣椒生产已基本实现传统工艺的工业化,但辣椒干、糟辣椒、辣椒面等传统加工制品仍存在小作坊生产现象,工艺和配方因人而异,加工条件、原料成分、保鲜、包装、贮藏方法等工艺参数模糊,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控制难度大。

3.4 生态环保压力大

农药、化肥、农膜等是辣椒种植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对提高辣椒产量发挥着巨大作用,全省辣椒种植面积广,农药、化肥等投入强度大,施用不尽科学合理,加之辣椒多种植在坡地上,极易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水环境恶化、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环境保护问题;同时,随着农业产业革命的持续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正成为发展趋势,连作现象较为普遍,连作极易引起土壤肥力降低、有毒物质积累等诸多问题,重金属超标、病虫害多发等问题日益严峻,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和生态风险。

4 发展机遇

4.1 政策保障有力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系列扶持“三农”的重要文件和政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把辣椒作为重点产业推进,采取超常规举措,创新实施省领导领衔推进制度,印发了配套支持政策。贵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把握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期发展机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着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大做强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辣椒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保障和发展机遇。

4.2 资源禀赋优越

贵州是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理想之地,生态环境良好、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多样,山地、峡谷、丘陵等交错分布,形成天然屏障,有效地保护了辣椒不受工业污染,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95%,化肥农药施用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农业面源污染少,为生产优质辣椒提供了地理条件。贵州辣椒种质资源丰富,在历经了400多年种植历史的基础上,长期的“优胜劣汰”以及遗传变异,使贵州储藏了大量的辣椒种质资源,具有遗传多样性,其中遵义朝天椒、大方皱椒、绥阳子弹头、花溪牛角椒、独山线椒等地方特色名优辣椒品种得到市场的青睐。贵州具有发展辣椒产业交通区位优势,该省及周边省份均为主要食辣区,辣椒消费集中度高、市场广阔、动力强劲,随着贵州交通日益便捷,县县通高速、高铁时代到来、航空客运崛起、水路航运兴起,成为西南交通中心和出海大通道,为贵州辣椒活跃交易、流通全国、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4.3 产业链条完整

借助农村产业革命东风,贵州省推进辣椒产业裂变发展,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基地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呈现出产业要素集聚、企业集群、加工配套、流通集散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生产规模稳居全国第1,全省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3.3万hm左右,已成为全国辣椒种植中心。辣椒加工业发展迅猛,加工企业集群式发展,其中油辣椒加工领跑全国,加工转化率达77%。从提篮小卖、马路市场转变为以中国辣椒城为核心的现代商贸物流,二产稳定一产发展,三产促进二产提升,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贵州省实现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一体化发展。

5 展望与建议

5.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相对集中连片建设标准化基地,开展标准化基地建设,完善机耕道、水利灌溉和山地农机、预冷、烘干等设施设备建设,建成一批高标准的生产和加工基地。加强机耕道、生产便道、排灌沟渠等基础建设,基地坡度在15°以下,达到“地平整、沟相通、路相连、宜机化”要求;加大种苗繁育设施投入力度,建设集约化育苗智能温室、育苗大棚等,大力推行辣椒集约化育苗,实现集约化育苗率80%以上;加大辣椒烘干、仓储、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在干椒产区,重点开展烘干线、仓储配套设施建设。在鲜食产区,重点开展仓储冷库、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产品商品率。加强物联网建设,自动墒情监测、病虫害预警、产地溯源等系统建设,提高基地信息化水平。

5.2 着力提升质量效益

推广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农药减量、绿色防控、高效接茬模式等质量提升工程。强化耕地质量的保护,加大绿肥种植,稳步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增施有机肥、水溶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强化绿色防控,推进统防统治,严禁使用违禁农药,大力推广使用标准地膜,开展薄膜残留去除和回收工作。大力推广“椒—稻—菜”“菜—椒—菜”“菌—椒—菌”等高效接茬模式。加强辣椒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大辣椒产地环境、品种繁育、设施设备、生产技术、采收分选、加工产品、安全卫生、检验检测、包装、标识、贮藏、运输、追溯、销售等全产业链系列标准制定修定工作,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生产适应高端市场的高质量辣椒产品,推动贵州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5.3 加快提升加工能力

进一步推进黔北-黔西北干制与发酵辣椒加工中心、黔中辣椒调味品加工中心和黔南-黔东南发酵辣椒加工中心的建设,打造全国辣椒加工产业集群。加强龙头企业引进,加大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大力支持企业加工设备改造提升和技术创新,研发辣椒制品新工艺,开发辣椒衍生产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开展辣椒素、辣红素、辣椒碱等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5.4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加快推进中国辣椒城升级改造,配套完善鲜椒、生产物资、辣椒制品交易及物流包装等功能区,打造高速路闸口经济区;继续完善“辣椒云”平台建设,巩固“中国干辣椒系列价格指数”上线运行优势,切实发挥价格指导的作用,夯实全国辣椒批发市场地位;继续推进除艳椒、子弹头、满天星、灯笼椒外的其他单品上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建成辣椒期货交割库,构建中国辣椒交易中心;支持市级建设辣椒集散市场,县级建设辣椒产地市场,完善省、市、县3级市场体系。

5.5 大力开展品牌建设

立足于生态贵椒“香辣协调、品味温醇”的优良品质,加大贵州辣椒品牌推介宣传,加强地方品牌、企业品牌创建与推介,全面提升“贵椒”影响力;大力支持辣椒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提升贵州辣椒品牌和市场知名度;强化宣传推介,利用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和国家、省级融媒体等平台,全方位宣传推介贵州辣椒,扩大品牌影响力;强化交流推介,依托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全国农产品交易会等省内外会展资源,宣传展示辣椒品牌、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促进贸易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贵州省辣椒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5.6 强化科技支撑建设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发,开展贵州珍稀、濒危、特色辣椒资源抢救性收集与保护,基因挖掘,性状改良与创新利用,建立贵州辣椒种质资源圃,完善贵州辣椒种质资源中期库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熟期集中、适宜机械采收、丰产抗病的优质鲜食、加工专用油制和发酵辣椒新品种的选育。加强辣椒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开展辣椒连作障碍、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施、高效接茬、农机农艺融合、智慧化生产管理、春提早与秋延晚生产,进行贵州辣椒品质解析、加工工艺及产品质量控制等相关研究。加大科研平台建设,筹建国家干制辣椒创新中心,支持建设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体系和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加工辣椒种质创新及质量控制省级重点实验室。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力度,开办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椒农等培训班。

猜你喜欢

贵州省辣椒贵州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辣椒之争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贵州法治发展报告(2017)》
贵州省第四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贵州教育出版社
我的办法我知道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卖辣椒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