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材情况分析
——以《职业道德与法律》为例

2022-09-21郭荣赵文平

职业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工匠内涵

郭荣 赵文平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222)

2016 年,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工匠精神”这一词,之后各个行业开始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强调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结合。在教育领域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就落实到了课程上,尤其是思政课。其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焦洪昌、扈文华主编的《职业道德与法律》作为中职一年级的德育教材,对中职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蒙意义,担当着培育工匠精神的教育使命。那么,在中职德育教材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情况如何?有效融入的路径是什么?本文尝试探讨。

这本教材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为道德和法律两个部分,道德部分旨在对学生提出一些常见的职业礼仪形式,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以及包涵在其中的价值意蕴,增强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促使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法制部分为了弘扬法制精神,预防职业犯罪,引用了大量反面案例,使中职生了解法律底线,自觉约束自我行为,做守法的好公民。

一、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材的必要性

(一)培育工匠精神是行业发展的需求

目前,社会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得益于我国开始转向“制造强国”方向的发展,行业的发展需要正确的观念引领,其中工匠精神作为近年来大力提倡的价值观,直接作用于各行从业者的价值取向与实际行动,与行业发展有紧密联系。而一流的制造需要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技术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精神,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深化劳动者对工匠精神的了解,对行业发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校中职生作为行业的劳动储备者,要成为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工匠,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就不仅仅是对工作对象的简单制造,还要能够将自己的创意充分地显现出来,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由地创造产品,追求制造更加优质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所以说,行业的发展要求培育工匠精神,而中职生作为工匠精神的重要承载者,在校时期就培育他们的工匠精神有利于提升未来从业者的集体素质,强化工匠精神的职业价值体现,提升其德育价值理念,培育专业能力和工匠精神兼备的人才,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实现产业转型,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工匠精神是构成中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

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引领是中职生毕业后从事职业以及职业发展的导向,但中职学校在招生时,许多学生并非自愿报考中职学校,也不是抱着为了精进一门技术为行业奉献心血的目的而来,而是由于中考升学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又不想过早参与社会生产,才选择入读中等职业学校。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认知不清、学习目标缺失、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对职业生涯缺少规划;又因他们的心理认知还未定型,心智正从幼稚走向成熟,所以一些人把中职生列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以往的一些研究已表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同龄普通高中学生更为突出,如果适时通过恰当的品德教育和职业指导可以将其引导至健康成长的方向上来。因此,工匠精神作为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对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有重要作用。首先,在中职学校弘扬工匠精神能够促进中职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进职业技能,端正职业态度,完善自身人格品质,让他们真正地转变为职业工匠。其次,工匠精神的弘扬还有利于中职生的自我发展,陶冶道德情操。当学生树立工匠精神的意识时,就会用思想引领行为,在工作学习中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品德和习惯,能够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激情与热情,参与各种技能型竞赛,在努力中获得更多的荣誉感,提升自我成就感,从而以积极正向的职业素质,在就业市场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材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

工匠精神是近几年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提出的一项必备职业素养要求,而德育事关中职学校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做好德育工作对于我国未来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提升具有基础性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作为培育中职生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渠道,德育教材便是传播课程内容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直接实施显性德育教育的重要中介环节之一,这是德育教材的价值所在。因此,深挖中职德育教材中蕴含的工匠精神,使学校的思政教育在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发挥德育价值。德育教材中弘扬的工匠精神不仅能够为中职生提供良好的职业价值观的指导,还能在整体上对学生群体积极风气的形成有着正面影响。

二、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材的内容分析

(一)中职德育教材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两方面,六核心”

工匠精神自提出以来就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各个行业,尤其是当今的制造业。《辞海》中关于“工匠”一词的释义是手工艺人。最初专指各类匠人,由于对每一行业的从业者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所以工匠精神可解释为手工艺人具备的技术精神,且工匠精神的感性表达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呈现,其内隐涵育的“理性维度”还具有艺术化的展现,完成对对象物的升华与超越。所以说,“广义的工匠精神,是指凝结在所有劳动者身上和劳作过程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总结起来即一是劳动者对劳作技术的追求,二是劳动者对自身精神的追求。所以,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涵可以界定为“两方面,六核心”,即技术与艺术两方面,分别对应爱岗敬业、热情服务、精益求精、执着专注、推陈出新、甘于奉献六核心。(见图1)

图1 工匠精神“两方面、六核心”内涵

在技术层面,劳动者要热爱岗位,忠于职守,遵从行业准则,守护行业秩序,所以敬业是各个行业的最基本要求。在工作中表现出敬业的精神特质,实则是对本职工作的高度认同,爱岗是对自身职业发展的精神追求,使人从事某一职业的不仅仅是为了取得物质生活保障,还要有对职业高度归属感的内在动力,这是从业者的心理内在需要,是对职业内容趣味性的追求,也是保持“勤业”的动力,因此,工匠精神可为“忠于职守”提供更可靠的心理保障。除此之外,从业者还应在工作时具备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等精神,这是工匠对职业认真、负责、忠诚的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市场需求更加多样化,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要求从业者具有周到且热情的服务,突出服务的主动性。基于现代产业发展的需求,工匠精神还应包含客户至上的观念,“工作的本质就是为广大人民服务”。服务意识是社会关系的具体表现之一,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内在驱动力。此外,许多学者在精益求精这一工匠精神的内涵上达成了共识,认为东西方在工匠精神核心价值理念上都追求一种至善尽美、精益求精的工作境界。因此,工匠精神追求的是精美产品的用心设计以及周到服务,这也是对产品精雕细琢、对服务极致完美的行为表现,是追求卓越的精神。

在艺术层面,工匠精神的塑造也离不开专注专一、全情投入、笃定执着、持之以恒、不断学习的精神。对工作执着专注,有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技艺、高超的技能,遵守规范,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敬畏,决心为自己的职业倾尽一生,这已经超越了对技术的追求,而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支撑。工匠精神还应从时代性来看,有学者认为当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富有柔性的制造智慧,个性化定制成为工艺行业的发展方向,制造产品的过程并非简单的重复和模仿,而是工匠的再次创造的过程,是以人的能动性为主导的工作,而不是被程序和机械控制的工具。在古代,工匠精神就是指传承的精神,而社会发展到今天,技艺传承的封闭性逐渐被打破,更加强调不同派别的开放合作、共享创新,工匠精神应是对于产品充满激情、勇于创造的思维状态,是被赋予了勇于突破、协同合作的新时代意涵。不再拘泥于所谓独门绝技,固守技艺,而是取其精华,争取创新,传承引领品质,也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更加具有人文之美,创新就是工匠精神的精髓。而且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把爱岗敬业、奉献社会作为最基本和最高层次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从业者互相帮助,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全情投入,不求回报,要有对社会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工匠精神作为工匠们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集中表现,体现了对人生止于至善的价值取向,展现了敬业奉献的责任担当,工匠精神的内涵蕴含了“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基本状态,是对于产品技艺精的追求,是对人文艺术美更高层次的探寻。

(二)工匠精神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

本文选取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德育教材共有五个单元,加上前言共有六个部分。因为工匠精神是劳动者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所以本文对教材的分析范围包括整本教材中以职业为背景的内容,再综合运用内容分析和频率统计,把教材内容分布情况可视化,然后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探讨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材的情况。本教材内容主要以正文、案例、链接、插图、名言、点评、单元实践活动建议的形式呈现,并且在不同章节的分布情况也有所差别,所蕴含的工匠精神的内涵密度也有所不同。所以,通过以工匠精神六核心内涵来归纳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做出可视化的图表,可以直观、有效地分析工匠精神在德育教材中的分布特点和融入情况,探析工匠精神在本教材中的含量,以及德育教材对中职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影响。

1.每单元案例所表现的工匠精神内涵的分布情况

通过选取范围内的案例分析(见图2),发现案例中所体现的工匠精神内涵是教材里频率最高的部分,尤其体现在前两个单元,即“习礼仪,讲文明”和“知荣辱,有道德”。开篇即以一个老党员的真实故事为学生们塑造了一个优秀的榜样,由他的事迹引出了爱岗敬业、执着专注、甘于奉献的工匠精神内涵。还有奥运会志愿者、职场面试、工作交接等一些可以体现职场礼仪的场景,使中职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职业道德的实用性。特别是像王顺友、张富清这类真实案例的呈现,使学生在接受道德教育的同时领会民族精神。在第三、四、五单元有少量的反面案例,如未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操作而导致事故发生、未遵守职业基本准则造成职业犯罪等情形,这属于违背了敬业精神中的严谨认真工作、公平竞争、热情服务等原则。通过反面例子告诫学生谨记工作规范、遵守职业素养、秉持严谨工作态度的重要性。这些案例通过摆事实阐明观点,将抽象道理具体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图2 每单元案例出现工匠精神内涵频次对比

2.每单元插图所表现的工匠精神内涵的分布情况

教科书插图的功能之一就是“表意”,以适当的图画形式准确、全面地反映文本内容,与文本保持一致。这本教材以文字为主,图画辅之,在一些正文和案例处配有插图作解释,图文匹配度高。从分布范围看(见图3),涉及工匠精神的插图以一、二单元为主,用图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职场中一些道德现象,使学生更易联想到社会实际,理解文字的表达。而法制部分总体图画偏少,是因为这部分内容本身较为严肃,多以文字形式讲解,且主要是民法、刑法等与公民日常生活有关的法治精神,对职场的讲述甚少,仅第五单元中关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工匠精神,以反面案例表明合法经营的重要性。在分布形式上,主要以两种形式呈现:一种是漫画形式,通过夸张的卡通漫画重现生活工作中常见的场景,自带诙谐幽默的感情色彩,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厂家生产劣质产品、丢失包裹的快递员等反面角色,违背了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讽刺意义极强。另一种是采用真实照片,图片多是以人物为主角,有个人形象,也有群像,如表彰劳模、技能训练场景、服务业从业者等,多为正面形象,使学生更加直观地领会到工匠精神如何贯穿于行业中。此外,教材插图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重要作用,整本教材的色彩非常丰富,每一个模块都有相对应的颜色作为底色,这些图文并茂的美工设计可以便于读者快速地寻找和区分内容,从而高效的阅读教材。

图3 每单元插图出现工匠精神内涵频次对比

3.每单元正文内容所表现的工匠精神内涵的分布情况

正文是德育教材的主要内容,占据教材篇幅最多。对教材中正文部分的统计方法以每单元每课中的小节标题为划分依据获取数据。从图4 中可以发现涉及工匠精神的正文集中在一、二单元,在后三个单元体现较少,因为教材后半部分主要是法制内容,主要阐述一般法律法规内容,穿插少部分预防职务犯罪、保证产品质量的法制内容,而工匠精神属于道德范畴,所以一、二单元职业道德部分工匠精神涵盖面更广。德育教材正文的主要作用就是以理服人,例如以“职业道德的基础——爱岗敬业”为主题的这一节中,既提到了爱岗敬业的重要性,也详细描述了爱岗敬业中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表现,并解释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更加清楚了行动的方向,使得爱岗敬业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指南。正文中对案例、插图等其他版块中事件的批判与回答,也是对工匠精神在具体情况中如何体现的说明,对中职生能起到极强的价值观引导作用。

图4 每单元正文出现工匠精神内涵频次对比

4.每单元课文链接所表现的工匠精神内涵的分布情况

图5 反映了链接中工匠精神内涵的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教材前面道德部分,其中第二单元“知荣辱,有道德”最为丰富,包含了所有工匠精神内涵。尤其是关于职业道德这一课,链接引用了多起真实案例,介绍了几个行业道德规范,解释了工匠精神的表现,深切地让中职生感受到工匠精神无处不在。教材后半部分中,第三单元“弘扬法制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的链接主要普及法律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五单元其他部分含有工匠精神,但没有设置相关链接,所以都不含工匠精神内容;第四单元的链接由反面案例解释了职务犯罪是违背了爱岗敬业的要求,使中职生认识到思想放纵的严重后果,从而对岗位充满敬畏。在链接内容上,通过阅读教材,发现链接模块是对教材正文内容的拓展延伸,有明确的价值观引导作用。如“职业道德——职业的灵魂”这一部分内容有两个链接:一是列举了三种不同职业的道德规范,它们中有共性和个性的内容,使学生明白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要求;二是解释了工匠精神的集中表现,让学生更加清晰地领会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的具体内涵。从教材中看,课文链接内容丰富,但某些链接内容和案例部分的作用重合,一些模块没有进行明确的功能划分,会使链接的内容不够精炼。

图5 每单元链接出现工匠精神内涵频次对比

除此之外,教材中还有少量的名言警句,其内涵大都体现的是仁义礼智信的大范围,对工匠精神没有特别的针对性,只有第二章里一句爱因斯坦关于奉献的名句体现了工匠精神“甘于奉献”的一个内涵。因此,教材可增加一些在职业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的语录,如达尔文的“成功主要是在长期思索问题上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体现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执着专注的内涵,使名言与正文的职业教育内容更加紧密。此外,正文之间穿插点评模块,是对正文的延伸和肯定,是明确的价值指引和行动指导,作用类似课文链接模块,表述方式类似正文的说理教法。

5.工匠精神在每个单元的分布情况

从工匠精神在教材内容的分布情况可知(见图6),分布数量和范围都不均匀,可以简单总结为“全文覆盖,部分集中”的分布特点。从六个核心内涵的分布数量来说,主要集中在爱岗敬业这一核心上,而教材对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的创造性鲜有涉及。从分布范围看,前言因为内容少,且主要起一个阅读指引的作用,只是蜻蜓点水般的简略介绍了一点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执着专注、甘于奉献的内涵;一、二单元是工匠精神内容分布最多的部分;三、四单元少量提及工匠精神,因为这两个单元属于法制范围,多以反面事例引出主题;第五单元主要讲述生产经营活动中易出现的法律问题,所以关于工匠精神的内容也增加了,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远离各种类型的犯罪和认识到依法生产经营的重要性。因此,结合教材内容编写逻辑,认为工匠精神内涵的分布是较为合理的。此外,教材中的六个核心内涵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如第二单元的“热情服务”这一小节的正文中也蕴含了爱岗敬业,这体现了各核心内涵之间是相互包涵、不可分割的关系。

图6 每单元出现工匠精神内涵频数统计

(三)工匠精神在中职德育教材中的呈现特点

1.启发性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有着显性和隐性的启发作用。教材选取的内容不全部是正面的,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进行价值判断的案例,并没有直接给出是非对错的明确答案,而是列出几个工作场景中经常出现但相对立的观点,或者提出问题,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发价值冲突,这类设计能将学生的认识、情感体验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结,引发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2.生活化

德育教材的编制适应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本教材内容的选取体现了回归生活的特点。尤其是案例的选取,一是引用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场景,比如职业技能大赛、职校生活、志愿服务等,紧扣生活实际,围绕学生熟悉的职业生活展开;二是引用真实的人物故事,塑造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如有代表性的劳动模范、企业事迹。通过描写生活化的场景,每个部分都渗透着生活中体现的工匠精神内涵,践行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引起情感效应,强化学生的“公民意识”,增加社会责任感。

3.逻辑性

教材的编写遵循德育过程的规律,注重道德知识、情感和行为的关系,使工匠精神的理念和行为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讲解道理产生情感共鸣,指导实际行动。从内容的涵盖范围来看,由总的基本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入手,再逐步缩小到个人道德准则范围,最后精确到职场工作生活中应遵守的原则和体现的工匠精神,这对中职学校来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而且与正文相对应的一些案例的选取注重了普遍性和代表性,既反映时代的声音,又是青年学生关心和熟悉的现实处境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事件的思考中增强价值判断能力,促进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统一,强化工匠精神意识。

三、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材的路径分析

(一)吸纳直接经验丰富的工匠参与德育教材编制

从以上内容分析可知,德育教材里比较缺乏工匠精神中的创造性的体现。众所周知,创造性对每个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意义重大,尤其是职校学生这种以技能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缺乏创造性在行业中有极大的被替代性和淘汰可能,所以中职德育教材的编制可以请行业内的工匠参与开发,使得教材逐渐从理论的高空走下来,将工匠丰富的、真实的直接经验加到教材中,使教材不再是刻板的、一成不变的老读物,而是中职生了解行业历史发展和最新进展的窗口。德育教材中融入工匠一线经验的教学内容,可能会与中职生碰撞出不同的创意,培养中职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在职业岗位上拥有更大的竞争力。

(二)德育教材中设置关于工匠精神的专题单元

从教材内容中可知,明文提到“工匠精神”一词只有第四课职业道德的链接部分一处,只是简要解释了工匠精神的表现,并没有放在正文部分详细呈现,可能达不到教材理想的德育效果。因此,可以在道德部分单独开发一个新单元详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把隐含在具体事件中的工匠精神直接提炼出来,并且叙述其在不同类型行业中的具体表现。根据工匠精神内涵的“两方面,六核心”来看,专题单元可以分为两课,每课三小节,分别深入学习爱岗敬业、热情服务、精益求精、执着专注、推陈出新、甘于奉献的含义和表现,还要在各小节中明晰教材各部分的作用。如在案例部分列举各行业中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典型故事;课文链接部分发挥提炼、延伸作用,拓展工匠精神在不同工作领域的具体表现;点评部分可以发挥肯定、解释正文作用,解释不同职业中工匠精神的价值观表现。在陈述道理的同时,还应添加具体的工匠精神主题活动,弥补单元实践活动建议模块空泛的不足,使学生更易领会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把教材中的道德知识化为自身的实践行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具备工匠精神的工作态度和职业发展观。

(三)增加突显工匠精神时代性的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具有选取的案例经典、表达语言规范等优点,但工匠精神作为现今大力提倡并将长久坚持的一种工作理念,书中的部分案例已经沿用多年,一些用语显得较为老套,可能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解读不够透彻,需要进行更新。在科技、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的工作形式在短时间内也可能发生巨大变化,且中职生还是在校生,还未从事社会生产,在校学习期间,行业的变化不可忽视。所以,教材应以发展的眼光编写内容,关注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中职生长远地考虑职业发展要求,在保留德育教材中经典内容的同时,适当更新近年发生的新兴事物,讲好新行业的工匠精神。如在案例中引入新媒体、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职业,体现这些新职业所蕴涵的工匠精神,在链接中拓展相应的职业背景知识,使学生现在的学习可以运用到更加长久的未来中去。

四、结语

德育教材中体现的工匠精神内涵总体来说包含范围比较全面,但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其内容不够有针对性。应拓宽思路,综合德育与职教知识,这将对中职学生道德观、职业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将单一的摆事实、讲道理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中职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促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工作中发挥最大社会价值。重视蕴藏工匠精神的思政课程内容,使课堂营造出职业化与人文化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新观点、新思路在学生的道德情感中迸发出来,使其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塑造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从业者,是中职学生成为有职业使命感的工匠人才的重要环节。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与法律工匠内涵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90后大工匠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