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卫生健康交流合作的“东博力量”

2022-09-20关秋韵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博会卫生

□ 文/本刊记者 关秋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双方携手抗疫、共克时艰,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精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的贺信中如是评价道。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拨开疫情阴霾,给中国—东盟合作抗疫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深刻的肯定。

短短的十余年时间里,中国对全球卫生治理的参与经历了从融入者到支持者再到倡导者的多重角色转换。在近3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面前,东博会一直积极担当起促进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合作的责任,持续强化与东盟国家的卫生健康交流合作,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共建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东博力量”。

中国—东盟共同抗疫成果丰硕

随着2021年中国—东盟共建“五个美好家园”的愿景徐徐展开,共建安宁家园,同心打造健康屏障,成为人们的恳切夙愿与努力方向。

在定期举办的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大力加强在传染病疾病防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传统医药、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交流,达成了众多卫生合作项目成果。例如,云南及广西两省(区)利用地缘优势建立了中、老、越、缅边境地区传染病跨境防控的合作机制和疫情通报机制,云南西双版纳州与老挝北部5 省合作开展建设“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广西则牵头创设了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与“医疗保健合作”中心等项目。

加强卫生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双方共建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一项长远、高效的重点举措。据悉,中国依托广西、云南等沿边省(区)建立了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中国—东盟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百人计划”“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等系列人才培养合作活动,双方持续开展了多形式、长短期结合的进修和培训项目,积极鼓励中国与东盟各国学术机构、医学院校及民间团体开展教学、科研和人员交往活动,培养了数千名医学生、卫生行政官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在智慧医疗产业领域,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更是跑出了令人欣慰的“加速度”,着力打通跨境医疗“最后一公里”。“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的正式启动,成为双方医疗产业融合的桥梁。东盟国家患者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实现预约挂号、缴费、康复等各项服务。”广西医科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传统跨境就诊的种种难题,该平台打造了入院前与专家进行远程病情沟通,入院中随时获取治疗信息,出院后持续随访追踪的“一条龙”高端服务。同时,该平台提供东盟多语言转换、国际结算支付、医疗保险等服务,为东盟国家患者全线打通了跨境就诊的堵点。

疫情暴发之初,中国与东盟联合抗击疫情的坚定决心与举措,更是为全球合作抗疫树立了标杆。随着东盟国家对防疫用品需求剧增,中国大量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服等抗疫物资被装车送往各个东盟国家;此外,中国还组建了专家组向东盟国家派遣医疗队,深入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病毒检测实验室等机构进行调研,合作开展疫苗研发工作,为东盟抗击疫情提供了“中国经验”。

当前,东盟国家日益提升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与中国聚焦人民健康水平的目标不谋而合,可以看到,双方在这条卫生健康合作之路上跑得快而稳,建设成果丰硕。

“东博力量”,打造合作抗疫有效渠道

2020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举办的第17 届东博会备受关注,生动诠释了“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之理念。

也就是在这一年,东博会首次增设了公共防疫及卫生展区,展示防疫物资及卫生相关企业和产品,展区规模超1000 平方米,展示各类防疫物资,大到负压救护车、核酸检测车,小到防护服、护目镜,品种繁多、类型丰富。展台前,客商络绎不绝,网络上,订单纷至沓来……在疫情肆虐的特殊背景下,东博会上展示、分享的抗疫成果为各国人民提供了最普适的“安全感”。

“一个订单就是一两百台,根本不够卖。”让口罩生产机销售商陈岳河没想到的是,防疫物资成了普通商品贸易之外的“抢手货”,疫情之下,东博会平台依然能够带动经贸成绩的上扬。

此外,聚焦社会关切,第17 届东博会还积极落实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联合声明》,以“1+6”形式举办了“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暨第三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

该卫生合作论坛下设疾病防控合作论坛、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论坛、传统医药论坛、医院管理合作论坛、卫生应急合作论坛、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合作论坛等6 个分论坛,推动建立流行性疾病防控的区域国际合作机制。其中,分论坛中国—东盟疾病防控合作论坛重点就新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的疫情监测、防控策略、防控技术、信息共享及新问题、新挑战进行广泛交流,为中国—东盟合作抗疫提出了有效建议举措。

此后,中国与东盟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合作步履不止,万众期盼的合作乐章再奏新曲。第18 届东博会的成功举办,让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务实合作项目更加掷地有声。

第18 届东博会继续设置了公共防疫及卫生展区,展示疫情防控成果和大健康产业商机,推动面向东盟的国际抗疫合作;举办澜沧江—湄公河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广西中越边境地区艾滋病项目工作会暨培训班,助力实施中国—东盟健康丝绸之路人才培养项目;举办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和专场推介会、中国—东盟药品合作发展高峰论坛、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等活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催化区域经贸强力复苏。

借助东博会平台,一个全新的中国—东盟卫生健康交流渠道得以被打通。这些“东博力量”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影响贡献,为中国—东盟合作抗疫形成突破性成果架桥铺路,也为后续加快构建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打下坚实基础。

行而不辍 未来可期

显而易见,近几年的疫情并未阻隔中国—东盟开展卫生合作的渠道和热情,反而进一步夯实了各方加强健康合作的意愿。因此,如何进一步发挥东博会平台优势,垒土成垛、择高而上,是各方需要思考的议题。自第17 届东博会以来,我们不仅听到了各方要求团结合作、共迎疫情挑战的迫切呼声,也听到了各方对医疗平台及新合作机制的期待。

菲律宾卫生部长弗朗西斯科·杜克表示,东博会作为政府间的官方对话合作平台,更应发挥其自身影响力,扩大对各国民众的科学知识普及,做好突发公共卫生防控政策舆论导向等工作。

“疾病没有国界,因此我们需要开展国际合作。将东博会作为保持中国与东盟间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及时通报各国疫情最新动态和防治情况,增加针对卫生医疗合作方面的研讨会议与论坛数量,邀请各国医疗领域专家作相关的学术经验分享与研讨,加强疫情防控、治疗、研究的政策对话与交流,推动开展更多共同商定的卫生合作项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于学军如是说道。

马来西亚卫生部部长拿督斯里·阿汉·峇峇期待,未来能通过东博会平台,建立中国—东盟区域医疗用品储备中心、东盟公共卫生紧急情况和新发疾病中心,为今后的其他流行疾病做好准备。

01/第17 届东博会会期举办“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暨第三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图源:东博会官方网站)

02/科兴中维的工作人员在新冠疫苗包装车间搬运新冠疫苗成品(图源:新华社)

泰王国副总理兼公共卫生部部长阿努廷·参威拉军指出,要支持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发挥数字经济合作及云上东博会等平台作用,促进疫情期间的经贸活动等。

新一届东博会将至,卫生健康合作将再次被提到新的高度。据悉,作为第19 届东博会会期举办的高层论坛之一,“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暨第四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将在广西南宁举行,论坛以“共建健康安宁家园,合作加强后疫情时代卫生体系韧性”为主题,围绕疾病防控、卫生应急、妇幼健康、传统医药等热点问题展开交流研讨。此外,2022 中国(广西)大健康产业峰会、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合作论坛等一系列卫生健康合作论坛活动也将常态化举行,进一步凸显“南宁渠道”在中国和东盟卫生领域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东博会将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卫生健康交流合作,努力打造成为提高公共卫生合作水平、恢复地区经济活力的平台,以合作谋求发展,谱写新一曲中国—东盟共同抗疫的山海之歌。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博会卫生
聚焦“丝博会”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智取红领巾
阅读之美 摄于第29届书博会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2016CFB餐博会精彩瞬间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
卫生歌
讲卫生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