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色彩“同时对比”对数字摄影的重要性

2022-09-20钟练舒

流行色 2022年8期
关键词:色彩学调色人眼

有时我们觉得眼前的景象值得被拍摄记录,但是时常出现拍摄的影像与实际景象存在落差的情况。遇到这样的情况,摄影师往往是通过改变构图方式,变换拍摄角度,或者调整曝光参数试图解决问题,但结果则是,以上的尝试都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画面。因此,我们需要转换思路,当前期拍摄技术无法获得满意的视觉效果时,那么从后期调整的角度思考解决方案,在后期调整环节,画面色调的调整是很多摄影师的首要步骤。色彩是人的视觉最敏感的元素,后期调色是数字后期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人眼对于色彩的感受相比于形状、文字内容都更加敏感,接受速度也更快,因此色彩的表达在视觉传达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当我们在摄影创作的后期调整过程中,对画面色彩的调整是后期处理中重要的一环,但大部分情况下,创作者会单纯的依据“好看”“顺眼”等主观标准进行调色,或者直接地参考某种色彩风格进行直接的模仿,甚至有时创作者并不清楚每一次的调整的实际作用是如何,只是单纯机械地完成规定操作,并没有发挥色彩调整增强画面视觉效果的作用。另一方面,在Photoshop中的大部分色彩调整功能都是对画面整体色调进行调整,这样的创作流程往往稳定性不高,同时也对创作者的审美层次要求更高,创作初期单凭主观意志的表达很难打动大部分观众。摄影是一门用光影来记录影像的艺术,是和绘画、雕塑、平面设计一样的视觉艺术,研究摄影创作与色彩学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有价值。

一、色彩学对视觉艺术的影响

色彩学为视觉艺术的色彩运用提供科学地指导,其中色彩调和论的研究成果更是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它提供了公众普遍能够接受的色彩准则,对绘画的影响深入而直接,色彩学中的理论研究成果大多为绘画和设计的配色提供指导意见,画家和设计师在学习阶段都会经历长期的色彩训练,以色彩构建空间、强调主体、表现情绪,画家深谙色彩运用之道,选择和谐的用色让观众在艺术欣赏过程中获得审美享受,设计师对视觉传达产品使用合理的符合消费群体喜爱风格的配色,更能调动消费者的购买,促进商品的销量。

但是在对于色彩理论的运用上,同属于视觉艺术的摄影艺术总是显得相对疏离,从传统底片不同的感光试剂到现在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的技术革新,从化学到电子工程,摄影科学地以机械之眼记录着光影世界,对于获得视觉效果更佳的彩色照片的研究更多来自化学研究成果或电子领域的技术革新,片基的化学试剂决定了照片的色彩倾向,感光元件的工艺决定了数字图像的分辨率,摄影作品对于光影的处理似乎只能依靠设备的记录。

另一方面,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与其他视觉艺术有很大差别,绘画以及平面设计都是在空白的版面当中进行新的视觉效果的构建和创造,是从无到有的加法,而摄影的创作方法则是在已有的空间当中进行部分的截取,是从有到无的减法过程。画家在构思之后在画布上绘画,创作当中也在经历灵感的迸发,情绪的变化,多种因素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影响画家的创作结果,而摄影的很多摄影师将按下快门完成曝光作为一幅艺术创作的终点。通常情况下,光影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被记录在底片或数码元件上,相机高效准确地记录光影,也使很多摄影师依赖于设备机械的对于色彩信息的记录。

由此可见,在摄影艺术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创作工具有别于传统艺术门类,使得摄影师常常会忽略对作品色彩的合理把握。然而,17世纪牛顿使用三棱镜发现光谱,自此色彩作为光和人类视觉的联系吸引了大批科学家的研究,我们应该意识到对摄影作品色彩的研究不应该局限于对设备的记录功能的更新,应该将人眼与相机同样作为光学系统进行比较,了解其中异同,我们借助相机高效地记录,但却通过眼睛欣赏作品。作为创造光影世界的摄影师也应该像画家一样将色彩学理论带入摄影创作,将色彩这个重要的视觉元素作为创作表达的重要一环。

二、色彩的同时对比对后期调色的影响

同时对比的产生是由于眼睛对看到的任何给定的色彩都需要它的互补色来平衡视觉感知,如果现实中不存在相应的互补色,那么眼睛就会自动生成出这个互补色。

色彩学中的同时对比效果向我们揭示了人眼的生理特征,同为光学系统,人眼的精密与复杂程度要远高于相机镜头。为了获得满意的摄影作品,摄影师在拍摄时熟练地调整光圈、快门、感光度以及色温,却忽略了观看者信息接收媒介——人眼的生理特征。“色彩是人们肉眼就能够感受到的自然现象,它必须依附于自然与人造的事物之上,是人类认知事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会对人类的心灵产生影响。”这段话点出了视觉在艺术接受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摄影师,除了前期拍摄过程中拍摄技术的提升,同时也需要关注后期的色彩调整,以便更好地呈现自己创作思路。

相机的整套光学系统获得的影像(已被拍摄的照片)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变化,但结合色彩学中的同时对比原理,随着观看时间的增加,人眼自发形成的同时对比的视觉效果会越来越强烈。因此,如果能在色彩调整阶段,创作者有目的地在画面中增加这种补色关系,观者的视觉感受就会更加舒适放松,获得更佳的审美体验。这解释了为何摄影师眼中的美景无法通过相机完全还原,或者更严格地来说,相机通过光学原理记录下原始的光影数据,还需要创作者后期将人眼产生的同时对比关系自主强调出来,这同时也意味着相机所见非人眼所见,摄影作品都应该进行基于色彩的同时对比理论进行后期的色彩调整。

这种同时对比的效果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就算是两个没有互补关系的色彩之间,这两种颜色也会在人眼中呈现对方补色的残像的叠加。上文对比了绘画等艺术门类与摄影创作方式的不同,绘画绘制的过程相对更长,接受光信号的媒介是画家的眼睛,在长时间的观察中选择色彩进行配色,并且观察画家的创作过程,也会注意到在绘画过程中,由于同时对比效果随时间增强,画家甚至会改变部分色彩。除去长期的色彩训练,大部分人也都会本能地通过对绘画对象的观察进行色彩选择和谐的配色,因此我们会看到阴影中红花旁发紫的叶片,前景橙黄色的灯光和远处蓝紫色而不是纯黑色的夜晚,梵高画中充满活力的色彩震荡令人赏心悦目,不仅因为梵高本身极具特征的用色风格,也因为人眼自动给现实世界添加了一层多彩的滤镜,需要时间的渲染才能激发如此动态的活力。我们常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里”,而这样的创作过程是在摄影创作中容易被忽略的,在获得满意的照片后,摄影师进行后期调整时,往往会忽略拍摄当下的视觉感受,把当时对色彩的记忆寄托在不能形成同时对比的相机。摄影是一门用光影来记录影像的艺术,为了更好地创作,我们有必要强调色彩对摄影艺术的重要性。

三、如何运用同时对比进行后期调色

文章中讨论的色彩学对摄影的影响,除了在拍摄前期尽可能地做好拍摄场景的配色布置,在室外尤其是不可控的自然环境中拍摄的作品,在拍摄之后获得了图像,我们需要通过摄影师人为后期调整。首先需要摄影师从那些被忠实但无差别地记录在相机中的影像里,利用数字信息把摄影师在拍摄当下眼中看到的“真实”景象还原出来,这个影像才是引发摄影师按动快门的真正原因。

因此,色彩调整的第一步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调整步骤,实现画面中的色彩调和。色彩调和是指色彩之间有秩序,协调地组织在一起,使观者产生视觉上的满足感,获得使人心情愉悦的视觉效果。色彩的同时对比是人眼的生理特性,因此我们在调色过程中主动增强这样的色彩对比关系,会使观众的观看过程更加舒适,更容易获得视觉的美感。相邻的色彩,或是背景包裹的对象,由于相互邻近,色彩之间在视觉上相互影响,因此形成的富有活力的视觉感受通过比较强调出来。对于色彩关系的训练和学习,摄影师更应该向画家学习,梵高的《晚间咖啡店》就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案例,画面中咖啡馆门外的黄色与橙色的灯光,与天空的蓝紫色形成同时对比,而在紫色和蓝色运用的同时,凡·高还用了明度非常低的蓝黑色(建筑上),这样,就使得黄色和橙色便美得颤动起来,闪光的黄色和橙色为了取得和谐均衡,要比蓝紫色获得更加广泛的色域,于是由于其色域分配的不平衡,整个画面动了起来。除此之外,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作品(图1)中,阳光下的草坪被前景阴影中的草坪衬托得更加温暖明亮,从局部图中(图2)可以看到,阴影中并非只有深绿,而是由大量蓝色和深紫色组成的冷调的暗色的色点,与被阳光照亮的黄色草坪形成色相与明度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光影关系,从绘画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由色彩组成的明暗对比,而不是通过加黑和加白来产生明暗差别。

图1 《大碗岛的星期天》修拉

图2 《大碗岛的星期天》局部放大

四、运用“可选颜色”进行调色

在实践当中,我们利用软件Photoshop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我们使用菜单栏“图像-调整”中的“可选颜色”进行调整。可选颜色是基于补色原理,因此需要牢记:红与青互补、绿与品红互补、蓝与黄互补;调色通道,有六个单色通道(红绿蓝黄品青)、黑色代表暗部、灰色代表中间调、白色代表亮部;每个色彩通道下有青色、洋红,黄色和黑色滑块。因此,通过可选颜色调色,可以有针对地选择画面中的一个颜色调整该色彩的色彩倾向,并保证画面中其他部分的色彩受到的影响相对更小。我们可以在每个色彩通道下滑动不同的色彩滑块进行调整,调色滑块基于互补色原理,因此,我们需要牢记数字图像色彩组成公式:红+绿=黄、绿+蓝=青、红+蓝=品红、黄+品红=红、黄+青=绿、青+品红=蓝;因此,想要花更红,可以通过增加黄色和品红,或者降低红色的补色青色来获得效果。再例如,如图(图3)中,我希望突出店铺中的暖光,除了在黄色通道中增加红色和洋红(图4),另外我将室外部分通过对灰色通道增加青色并减少黑色以突出冷色的色彩倾向在画面暗调区域的表现(图5),用以烘托室内的温暖明亮。

图3 上海街景 作者自拍

图4 黄色通道调整参数

图5 左:中性色调整灰调色彩倾向 右:黑色通道中呈现青色

结语

艺术创作过程一般被认为是极具主观思想的表达过程,在约翰内斯·伊顿的《色彩艺术》一书中,开篇就讨论了这个问题:是否只能通过个人的主观认知来掌控色彩审美?确实,如果艺术领域存在绝对的创作方式的范式或规则,那么这就背离了艺术以创新作为探索美学广度的目标。但从学习的角度来说,规则和原理是夯实基础的有效方式,对于完全没有色彩组织能力的人来说,科学地运用这些用色原理可以有效地帮助初学者获得令人满意的作品,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

从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来看,科学的发现会对艺术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科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启发艺术用新的角度审视艺术的创作。人眼对于色彩的生理反馈:视觉残像的产生,体现了视觉中由于生理机制引发的共同的视觉审美需求,因此人眼中的世界五彩缤纷,我们本能地期待对比效果,期待色彩之间的震荡引发的动态美感。当我们从接收信息的角度重新审视,观众都有欣赏美的权力和需求,虽然人体是个复杂且个体差异巨大的系统,我们也会发现,虽然不同的地理位置孕育出不同的艺术和文化,但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共同的,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人的共同的生理特征决定的。作为当代重要的视觉艺术形式,摄影艺术利用相机记录多彩的光影世界,如上文多次提及的:相机所见非人所见,根据色彩学以及物理学,生物学等跨学科研究,说明人眼具有更特殊的色彩感受,这样的生理特征是优先于种族、国籍、文化的人类共同的色彩感受。对于摄影艺术中的色彩研究以及色彩调整具有指向性的作用,调色并不是完全的主观创作行为,而是需要结合客观的人眼对于色彩同时对比的需求的调整。色彩的补色对比和同时对比,将理清人们对于色彩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并提示摄影师如何正确地运用色彩。

猜你喜欢

色彩学调色人眼
初夏色彩学
两位画家
人眼X光
亮度调色多面手
4种复古调色法
印刷色彩学创新课程建设的创新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索与实践
看人,星光璀璨缭人眼
基于技术管理的“设计色彩学”课程创新建设
用于色度学实验的光学调色仪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