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黑话”,你懂几条

2022-09-20

新传奇 2022年34期
关键词:职场语境年轻人

职场中,领导问你“周末有什么安排”,这是什么意思?多年不联系的初中同学给你发了一条微信问“在吗”,是要干吗?有过几面之缘的朋友,跟你说“下次一起吃饭”,请问下次是哪次?当我们身处社交窘境中,究竟该如何回复?

成年人的社交场合中,难免会有些心口不一的时候,我们把这个时候说的话统称为“黑话”,即大家约定俗成的潜台词。比如,职场中,领导问你“周末有什么安排”,这是什么意思?多年不联系的初中同学给你发了一条微信问“在吗”,你应该如何回复?有过几面之缘的朋友,跟你说“下次一起吃饭”,请问下次是哪次?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现代社交黑话”课堂。

社交黑话第一课时:语境学

闻弦歌而知雅意,“语境学”是“社交黑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大相径庭。其中,社交中最容易出现的一句就是“在吗”。

“很久不联系的同学、朋友如果突然给你发了一句‘在吗’,要么是结婚找你凑份子钱,要么是借钱,要么就是让你帮忙点拼多多。”程序员大宇找到了简单粗暴但非常有效的解决办法,“如果不熟的人在没有前因后果的情况下,只发一句‘在吗’,我就不搭理他。等他说具体事情才会回他,因为我不确定我应不应该在。”

而比“在吗”目的性更明确、压迫感也更强的升级版是“有时间吗”。网友小孟调侃道:“如果同事或者领导突然拍着我的肩膀问‘你有时间吗’,我就会心里一咯噔,这意味着他们要给我安排工作了。”

“语境学”中还有一些特殊词汇,比如“好”字的使用。仅回复一个“好”,表明说话人情绪低落或被逼无奈;回复“好的”,类似职场万能金句“收到”;回复“好滴”,则能显得说话人性格活泼,状态积极向上。

社交黑话第二课时:糊弄学

有时,即便是关系再好的朋友,也可能囿于经历的差异而难以共情。所谓的“糊弄学”,指的是以看起来不敷衍的方式,去应对生活中难以推托之事。那么在社交中,如何区分对方是不是在糊弄你?“糊弄学”分为低级糊弄和高级糊弄,低级糊弄多通过单一语气词+ 重复关键词的方式来敷衍对方。

某白领达达分享了她的“糊弄”经验:每次别人和你说一件事,你只需要抓住关键词反问回去,就会显得你听得非常认真。例如别人对你说:“我领导总是强迫我加班。”你可以回复:“啊?加班呀?”

而相对应的高级“糊弄学”约等同于客套话。“‘我尽量’可以理解为‘最好别指望我’。‘在路上了’约等于‘还没出门’。说下次请你吃饭,到时候肯定不会约的。”记者王涵调侃。

社交黑话第三课时:职场学

“职场学”是“社交黑话”中最难的一个课时。都说职场如战场,谈笑风生间攻城略地,不动声色。仅仅几句对白,短暂交锋,兵不血刃。一家新媒体公司的领导说:“下属不提具体工作进度,回复‘正在做’,那就是还没做。”某资深HR 说:“面试时,面试官如果询问对方‘我们单位离你家远不远’,代表这家公司有加班的需求。”

有意思的是,在采访者中,领导和下属对“社交黑话”的理解截然不同。领导的视角基于委婉的暗示,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意向传达。例如,领导说“周末有什么安排”意味着“我想给你安排点任务”。对于下属来说,职场“社交黑话”则更偏向一种难以参透又虚无缥缈的暗示,有时甚至得反着听。“有一次领导问我,你这个片子着急播出吗,我说不太急。领导说,有一些小细节咱们可以探讨,你也再琢磨琢磨。”编导毛羽吐槽,“‘再琢磨琢磨’就等于在领导的指导下,我要重新做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片子。”

年轻人普遍不喜欢“社交黑话”

在过度社交、人情难却、工作繁重的快节奏生活状态下,年轻人不时有分身乏术之感,难以面面俱到。现实中,中年人往往对“社交黑话”适应良好,年轻人则更希望大家有话直说。

60 后卢先生认为,在职场中“社交黑话”有其价值,可以给彼此留一点转圜的余地。“又不是什么你死我活的矛盾冲突,没必要当面硬碰硬。大家委婉一点,互相留点脸面,以后再打交道也相对容易一些”。

90 后小陈则说:“我不喜欢‘社交黑话’。工作生活中能直接说清楚的事情,为什么要靠感觉去猜呢?”

在传播学中,语言的意义从来不是由字面意思所决定,而是一个大环境下约定俗成的结果,因此它永远无法脱离实际情况而独立存在。作为当下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社交黑话”一方面是维护关系的黏合剂,传达了彼此心知肚明的暗语,另一方面确实也是给“社交菜鸟”们设置了门槛和陷阱。

猜你喜欢

职场语境年轻人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职场要减龄 特立独行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