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踪监督推进民族村发展

2022-09-17文图陈丙胜金琪

江淮法治 2022年16期
关键词:回民安庆市人大常委会

文图/陈丙胜 金琪

安庆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持续跟踪监督,千方百计增加民族村集体收入,真正实现民族村可持续发展。

安庆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民族村经济发展情况。

望江县漳湖镇回民村是全国首批命名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拥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等多个金字招牌。这里滨江临湖、风景秀美,是少数民族回族群众聚居地。2018 年以来,该村充分发挥“红色回民村、绿色长江岸、金色油菜花”资源优势,推动“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民族特色餐饮”深度融合,农业观光农场年营业收入超过1500万元。

漳湖镇回民村的发展是安庆市少数民族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的一个缩影。安庆市现有回族、苗族、壮族、土家族等44 个少数民族,5 个少数民族村(场),少数民族人口2.4 万人。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民族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先后3 次开展专题调研,紧紧抓住制约民族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跟踪监督,为推进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2018 年5 月和2021 年6 月,市人大常委会两次围绕民族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开展专题调研。今年初,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落实中央及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把推动民族村乡村振兴列入监督工作计划。4 月20 日和21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通过座谈讨论、实地察看、走访农户等方式,就民族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全市5个民族村(场)所处地域不同,发展情况各异,要因地制宜,统筹谋划村庄产业发展……”调研后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参会的主任会议成员结合调研情况进行发言,针对部分民族村管理体制不顺、发展空间受限、集体收入偏低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会后向市政府发送“主任会议议事意见通知书”,建议加强沟通协调,理顺管理体制,推进乡村振兴政策在民族村有效落实;细化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乡村振兴发展方向;深入挖掘民族村的文化特色和当地资源,利用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农垦文化、乡村田园文化等特色资源,擦亮金字招牌,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收入,真正让民族村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安庆市委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跟踪监督和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民族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有了明显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猜你喜欢

回民安庆市人大常委会
安庆市水系综合治理港桥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我想养一只猫
安庆市小精灵画室抗疫作品
BOTTOMS UP
乐游西安回民街,一街吃遍丝绸路
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回民厚养薄葬的文明观
本刊2017年稿件刊用情况
本刊2017年第二季度稿件刊用情况
如何理解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人大常委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