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密“卖惨营销”的法治栅栏

2022-09-17木须虫

江淮法治 2022年16期
关键词:凉山栅栏芒果

文/木须虫

近日,某微信公众号推文称,四川攀枝花凯特芒果“大量滞销”,农民“亏得血本无归”。8月12日,攀枝花市市场监管局行政执法监督科回应称,当地没有出现芒果滞销的情况,这种行为是“卖惨营销”。有媒体调查发现,攀枝花芒果、凉山会理石榴、凉山盐源县苹果等,都曾有过被“卖惨”的经历。

相对于工业产品,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再加上农户弱势的固有印象,渲染农产品滞销、农民亏本,更能激发网友的同情心,调动购买热情。虚假的“卖惨营销”,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农产品的快速销售,但会透支公众信任,影响当地农产品的市场声誉。同时,这种营造的滞销假象,可能会整体拉低农产品的销售价格,降低农户的预期收益。可见,“卖惨营销”受益的只是个别电商,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损害的是整体市场秩序。

正因如此,一些地方政府加大了“卖惨营销”等虚假助农信息的专项整治力度,规范农产品电商的营销行为。不过,从整治情况来看,对“卖惨营销”的处理基本都是以辟谣、删稿,或是封禁账号为主,其行为人很少受到法律的惩处。

从长远来看,对于农产品的“卖惨营销”还需加密法治的栅栏。其一,划出电商营销的负面清单,如禁止商家利用与产品无关的背景来推销,防止“爱心牌”被滥用;其二,“卖惨营销”大多涉及虚假宣传,有必要依据广告法有关规定,细化“卖惨营销”广告违法的认定及处罚办法,从严惩罚;其三,规范市场竞争,明确“卖惨营销”行为可以认定不正当行为的情形,纳入反不正当竞争予以规制,对于“卖惨营销”严重损害市场竞争秩序的商家进行调查与惩处。

猜你喜欢

凉山栅栏芒果
凉山“6·26”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帮牛伯伯围栅栏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我才不要穿
现代性语境下的再边缘——从《我的凉山兄弟》谈起
小洞会“咬”人
小洞会“咬”人
嘴巴里的栅栏
经过栅栏外的目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