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营市乡村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

2022-09-16王三三

旅游纵览 2022年9期
关键词:入村旅游者聚类

王三三 陈 云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山东东营 25706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强国的重要战略之一,乡村振兴战略已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凸显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乡村旅游业自19世纪以来,经历了兴起、发展和多元化经营3个阶段,作为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途径,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休闲时间的增加和旅游需求的升级,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旅游,而更加注重旅游质量,这对目的地规划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游客的空间行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尤为重要。乡村旅游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提高乡村旅游质量迫在眉睫。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是使用问卷调查,分析旅游过程和游客满意度,以获得全面的数据,作为改善和调整旅游设施、交通、服务、产品的依据。

本研究试图以空间行为为出发点,从数字足迹的角度探索乡村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揭示其空间行为规律,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同时,期望从游客空间行为的角度,提出针对设施布局不合理、旅游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希望可以为其他类似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意义

基于数字足迹的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可弥补该领域的空白,一方面有助于了解游客对乡村旅游服务和资源的满意度,帮助地方政府、旅游规划单位和乡村旅游景区充分了解游客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当地设计更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提高游客的体验质量。

本研究以东营市龙居镇董王村为研究区域,以游客在该地区的游览过程为研究对象,揭示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游客的空间行为;不同乡村游客的空间行为规律是什么;每种类型的乡村游客的典型空间行为模式和偏好是什么;了解游客对乡村旅游资源和服务满意度,以设计更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产品,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二、设计技术路线

以东营市龙居镇董王村为研究对象,来研究乡村旅游者空间行为,设计技术路线,首先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前期数据准备工作,其次发放问卷调查并且用GPS传感器收集相关数据,再次结合数据对乡村旅游者行为进行空间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路线图

三、相关概念

(一)概念界定

1.空间行为

本研究中的空间行为为狭义旅游者空间行为,包括旅游活动在乡村旅游地范围内所表现出的空间移动积累过程,主要包括入村基本时间、离村时间、游览结束的时间、移动速率和停留次数等方面信息。

2.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是一种对多个样本(或指标)进行定量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样本进行分类称为Q型聚类分析,对指标进行分类称为R型聚类分析。

生成聚类图的步骤包括六步:①设样本点集Ω={w,w,…,w},计算n个样本点两两之间的距离{d},记为矩阵D={d},其中i, j为矩阵的横纵坐标;②构造个类,每一个类中只包含一个样本点,每一类的平台高度均为零;③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新类,以这两类间的距离值作为聚类图中的平台高度;④计算新类与当前各类的距离,若类的个数已经等于1,转入步骤⑤,否则,回到步骤③;⑤画聚类图;⑥决定类的个数和类。这种系统归类过程与计算类和类之间的距离有关,采用不同的距离定义,有可能得出不同的聚类结果。

3.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是从观测变量的方差入手,研究诸多控制变量中哪些变量是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整个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三步。第一,建立检验假设:

H:多个样本总体均值相等;

H:多个样本总体均值不相等或不全等。

其中,检验水准为0.05。第二,计算检验统计量F值;第三,确定检验水平P值并推断结果。

4.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假想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这几个假想变量能够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

因子分析的步骤包括四步:①选择分析的变量;②计算所选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③提出公共因子;④因子旋转;⑤计算因子得分。

四、研究过程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位于东营市东营区西南部黄河南展区内的龙居镇董王村为范围,在此范围内发放问卷,以及使用GPS传感器统计收集相关数据。该地于2018年9月开工,建设以黄河文化为背景的龙居人家·温泉小镇项目,该项目利用董王村搬迁改造空闲出来的闲置民居,结合当地历史人文、生态景观、自然风貌等资源,打造民宿体验基地。使用GPS传感器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搜集、分类整理,具体调研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调研过程

(二)样本统计

共向游客发放问卷380份,GPS传感器380个,其中获得有效GPS历史轨迹330条,回收问卷330份,整理出有效问卷294份,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职业、家到景区的距离等层面分析被调查者的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乡村旅游者个人信息统计分析表

(三)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研究

以龙居镇董王村的游客为研究对象,利用研究对象随身携带的GPS传感器获得其空间行为方面的数据,因GPS传感器每10秒进行一次目标定位,数据量较大,人工处理难度较大,所以本研究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将矢量数据转换为所需的入村时间、离村时间、平均移动速率、游览时长、停留次数等重要信息,进而分析乡村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基本规律。

1.入村时间

旅游者入村时间的早高峰集中在9:00—10:00,人数为90人,所占比例高达到30.61%。8:00—10:00入村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多,10:00以后入村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14:00后入村的游客寥寥无几(见图3)。旅游者大多选择在上午进行旅游活动,而且大部分旅游者会提早结束 行程。

图3 旅游者入村时间

2.离村时间

上午9:00之后,游玩结束的旅游者开始逐渐离村,离村高峰期集中在11:00—12:00和12:00—13:00。董王村民宿体验基地内没有设置餐厅,大批旅游者在午餐时间离开景点另寻就餐地是正常现象(见图4)。

图4 旅游者离村时间

3.游览时间

游览时间在2~3小时的游览者人数为107人,比例达到36.39%,游览时间在4小时左右的只有26.19%。旅游者多为半日游,景区内缺乏餐饮场所等基础设施,不能让游客长时间停留(见图5)。景区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延长游客游览时间。

图5 旅游者游览时间

4.旅游者移动速度

旅游者平均移动速度集中在15~25 km/h。从整体来看,旅游者的移动速度偏快(见图6),反映出该景区没有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景区的吸引力有待提升。

图6 旅游者移动速度

5.停留次数

130位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停留了6~10次,88位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停留了1~5次,大部分游客的停留次数较少(见图7)。总体来看,旅游者在游玩过程中参与的活动较少,多为走马观花式的观光,速度较快。景区应开发多样的旅游产品,不断完善景区设施,提高旅游项目的吸引力,使旅游者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图7 旅游者停留次数

(四)乡村旅游者分类研究

利用现场采集的游客满意度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1.因子分析

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对影响旅游者审美偏好和景区设计与布局满意度的30个因素进行分类。采取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提取出1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4726%。采用最大方差法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方向旋转,结果如图8 所示。

图8 方差贡献率

2.聚类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利用以上因子分析获得的12个主成分。首先随机选定4个样本点作为中心点,然后计算每个点分别到中心点的距离,距离哪个中心点近,则该点就与距离近的中心点为一类。聚类将样本分为4类,其中聚类1包含24个样本,占总量的8.163%;聚类2包含78个样本,占26.531%;聚类3包含102个样本,占34.694%;聚类4包含90个样本,占30.612%。

研究发现,聚类1的旅游者年龄大多在23~35岁,多为拥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家庭月收入集中在3001~5000元,该类游客偏爱体验最具特色的农村节事活动以及具有民族风情的乡土文化,对餐饮设施的要求较高,属于乡村特色文化体验型旅游者。

聚类2的旅游者以男性居多,年龄多为35~42岁,且该类游客人均消费较高,该类游客钟爱乡村的自然风光,愿意参与散步、跑步等户外锻炼,交通的通达性是其关注的重要因素,属于乡村自然风光体验型旅游者。

聚类3的旅游者为所有聚类中人数最多的一类,这部分旅游者大多为33岁以下的年轻男游客,文化水平大多偏高,职业以学生、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为主,人均消费多集中在101~300元,该类游客倾向于进行传统的民俗节庆公益活动、夜间娱乐活动以及各项休闲活动,对各类旅游服务设施要求极高,属于乡村游憩活动体验型旅游者。

聚类4的旅游者年龄普遍集中在45~60岁,文化程度偏低,职业以下岗待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为主,旅行目的多为体验和谐的农村生活,比较关注景区垃圾桶、卫生间、休息亭等设计与布局的规划,属于乡村社会生活康养旅游者。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将旅游者类型与相对应的空间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不同类型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模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通过方差齐次性检验,从入村、离村、游览时间、移动速度和停留次数的差异找出影响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因素,进而从乡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空间特征等方面进行考虑,合理制订景区乡村旅游规划,针对不同类型游客开发旅游产品。

(一)乡村特色文化体验型旅游者

景区应为此类旅游者提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旅游产品,在乡村旅游规划开发中应尽力保持乡村的原始风貌,设置一些互动性强的旅游节庆活动,让旅游者能够参与活动、融入当地文化和感受当地的生活方式。

(二)乡村自然风光体验型旅游者

景区应突出乡村自然风光,注重风格特色,满足该类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可在景区内建设采摘园等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项目,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体会农村的自然美,还可建设一些独特的乡村观光项目,如新农业生产观光、乡村历史纪念博物馆等。

(三)乡村游憩活动体验型旅游者

针对乡村游憩活动体验型旅游者,景区应在乡村旅游规划开发中完善旅游地的娱乐配套设施的建设,增加一些免费的活跃气氛的场所,如为旅游者提供采风、表演舞台等。还要开发旅游系列产品,如体验农事活动、乡村传统活动,让旅游者充分感受乡村活动的独特魅力。

(四)乡村社会生活康养型旅游者

针对乡村游憩活动体验型旅游者,景区应完善内部配套设施,以达到延长旅游者游览时间的目的。可利用乡村空气质量好、人文环境质朴的优势,开发缓解旅游者生活压力、放松旅游者心情的旅游项目,满足旅游者康体养生各种需求的特色产品,如日光浴、划船、垂钓、爬山等特色康养项目。

猜你喜欢

入村旅游者聚类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刘善良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中国新疆特色电商“出国入村”两不误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狼与羊
自适应确定K-means算法的聚类数:以遥感图像聚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