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2022-09-16甘肃宁县春荣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式子数学知识小学生

◇张 杰(甘肃:宁县春荣小学)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新编人教版数学教材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注重对其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通过数字和文字的富有逻辑关系的描述,将数学知识渗透在问题描述中,让学生通过探究和推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最大化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对基础性很强的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解读,把知识的学习渗透到问题的探究中,做到理论跟实际相结合。

在过去很长时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重点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把知识的吸收放在首位,把对知识的理解放在重要位置。更多的时候,学习数学知识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互脱钩,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不是很密切。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数学就成了对单调数学知识的探究,缺乏跟生活的联系。枯燥的数学知识探究,让学生觉得单调乏味,时间长了,他们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尽管学生掌握了不少数学知识,但当真正面对生活问题的时候,却又显得无处下手。数学知识跟生活问题的脱节,导致出现了所谓的“高分低能”现象。

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强劲东风,吹醒了人们对数学教学的认识,让数学教学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把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这是新课改最本质的要求。

数学学科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促进对数学问题不断探究。具体来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教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无论对哪种知识的学习,都要靠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好数学,则离不开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习数学,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数学学科中的许多知识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新课改中渗透的先进思想就是积极主动的探究意识。由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包容在生活中,要想理解数学知识,就要开展积极主动的探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通过对具体数学问题的探究理解知识,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有这样一道小学一年级减法算式:6-3=?如果让学生仅从数学式子进行计算练习,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引不起兴趣。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把数学式子转换成一个生活问题,就会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对生活问题的探究中。我们可以这样说:盘子里有6 个桃子,中午吃掉了3 个,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探究这样的生活问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加准确地理解减法的意义。

为了增加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数学式子转换成具体可感的动画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上面所说的数学式子,可以转换成一个情境场面:地上一共有6 只小鸡,跑掉几只后,还有3只。问跑掉了几只小鸡?学生会很快写出数学算式6-3=3(只)。这种转换,不仅带给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趣味性,而且能让小学生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变化理解减法的意义,收到不错的效果。

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数学问题的探究,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知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通过问题探究,让小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探究过程中的快乐。如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传统数学问题。

鸡兔四十九,一百个爪子满地走。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这是一道流传范围较广的经典数学问题,对这一类的数学问题,学生特别感兴趣,会全身心投入到数学问题探究中。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鸡和兔一共有49 只,那么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数学式子:鸡+兔=49。一百个爪子满地走,说明一共有100个爪子。为什么49 只鸡和兔有100 个爪子呢?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通过思考会发现,原来一只鸡有两个爪子,而一只兔子有四个爪子。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另一个数学式子:

鸡×2+兔×4=100

鸡=49-兔

兔=(100-49×2)÷2

=1只

鸡就等于49-1=48只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逻辑推理完成了这个经典数学问题的解答后,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能大幅度提升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二、培养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中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梳理出数学式子,根据数学式子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学习数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寻找数字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习数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面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小学生要敢于探究,勇于探究。

数学是许多学科的基础,多数学科都是建立在数学探究基础上的。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探究数学问题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确切认识相关问题的内在联系,形成探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要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改变探究思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通过多渠道的探究,让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知识间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倡导学生合作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应试教育已经逐渐式微,素质教育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依旧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教师新型数学思想的建立尚处于启蒙状态,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开展还未深入,没有形成有效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模式和策略。这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依旧以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为主,未能将数学学习生活化,小学生学习数学仍然停留在题海战中,教学方法呆板,教学过程程序化,不能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乐趣,时常有一种压抑感。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务实搞好数学教学的转型,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许多数学知识本来就包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应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倡导的新型数学教学方式。单纯从式子或文字的描述中,学生虽然能够获取一定的知识,但这些知识都是抽象化的,只是暂时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中,未能形成一定的能力。如果学生长时间不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应用,时间久了,就会被忘记。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从生活中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进而形成自己的能力。

在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配合非常关键。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提升解决问题的速度。

例:已知:A-B = 36,A÷B=5,求A 和B 各是多少?

这是一道典型的差倍关系问题。如果在计算时用方程的方法让学生去求解,学生会越想越糊涂,特别是三年级学生,他们没有相关的解方程的知识。因此,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假如画线段图,A 的长度应该是B 的5 倍。去掉和B同样长的线段,剩下的线段的长度是B 的4 倍。而这4 倍的长度正好是36。于是可以得出B=36÷4=9,所以B=9。那么A=9×5=45。因此,最终的结果是:A=45;B=9。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找出A 和B 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养成自觉学习习惯,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数学,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中,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慢慢养成学习数学的好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小学数学学习,不但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否则,学好数学将是一句空话。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喜欢所学课程,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学生只有喜欢数学这门学科,才能自觉投身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中。

学习习惯的养成,还要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如果在数学问题的探究中,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别的学生看来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他会博得其他学生的掌声,感受到别的学生投来的羡慕眼光。于是这个学生就有了成就感,心中的那份激动之情会难以平静。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取得的成功,适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获得继续探究数学问题的勇气和动力,学生就能自觉倾心于数学学习和问题探究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习数学的习惯,不断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实际能力,适当引入一些趣味性强、包含一定解题技巧的数学问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特质,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例1:○+◇=20,○+○=◇+◇+◇,问○=?◇=?

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20

那么:○+○+◇+◇=40

○+○=40-(◇+◇)

而:○+○=◇+◇+◇

所以◇+◇+◇=40-(◇+◇)

◇×5=40

◇=8

○=12

例2: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的乘积是504。求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面对这样的数学习题,小学生很可能会感到束手无策。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去想:可以将504分解质因数,就可以得到

504=2×2×2×3×3×7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2×2×2=8,3×3=9,那么,这三个自然数就是:7,8,9

让小学生去探究这样的趣味数学习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就能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式子数学知识小学生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活用根表示系数巧求多参数式子的取值范围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九变九三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